大学生消费现状研究

2021-11-30 03:18西安财经大学
营销界 2021年9期
关键词:消费观消费行为生鲜

辛 颖 楼 桐(西安财经大学)

■ 引言

消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反映出我国的经济建设水平正稳步提升,与此同时,一些不良的消费行为也逐渐显现,比如攀比消费、面子消费等。这些不良消费行为的出现会使大量的生活资源被浪费,而特殊的环境和错误的消费观更易出现不良消费的现象。本次研究通过调查大学生的购物方式、消费偏好和收入来源等,来分析新时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 大学生消费情况及分析

围绕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消费偏好等问题,对来自全国的300 名在校大学生展开线上问卷调查,研究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状况。

(一)大学生消费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不断推进,经济不断呈现向好趋势,大学生们线下消费以及网上消费都大幅增加,物流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网购也成为受大众欢迎的一种购物方式,人们的消费逐渐活跃起来。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们偏好网购的比例占68%,偏好线下出门购物的比例占32%,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都热衷于网上购物,他们的偏好多是由于网购具有便利、快捷、便宜等优点。零售业态发生变革,生鲜电商迎来了消费爆发期。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们在购买水果生鲜时有38%的受访者喜欢在线上平台订购,相比于前几年的线下实体店购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互联网购物中去。

近年来,信息消费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扩大了人们的数字生活新空间,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信息消费的好处。大学生群体消费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带动更多人选择新兴购物方式,推动我国的消费升级,助力我国经济提升发展质量。

(二)大学生消费偏好

根据调查得出的数据显示,目前大学生偏好购买零食、衣物和生鲜产品,且三者占比差距较小(26%的消费者偏好购买零食,28%的消费者偏好购买衣物,25%的消费者偏好购买生鲜产品)。同时由于在后疫情时期,大学生们除了偏好于购买生鲜产品以外,对于口罩、消毒水、酒精等防疫用品的支出大大提升,由4.82%提升至17.67%。大学生们性别的不同也会影响具体的消费内容。据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女大学生每月的花费主要是在购置衣物上,占比58%,而男大学生每月的花费主要是在吃饭和游戏上,占比62%。

无论疫情发生与否,消费者更关注生活必需品,如生鲜产品等。疫情防控时期,消费者首要关注还是生鲜产品,以保证日常食品摄入量。与无疫情时期相比较,大学生的消费模式发生转变,除食品外,也开始关注防疫用品。据相关数据显示,有57.8%的人群表示主要支出为购买口罩、消毒水、酒精等防疫用品,在防疫用品的支出平均提升了56.8%。这说明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开始关注防疫安全,即使是在后疫情时期,消费者也没有对疫情放松警惕。

伴随疫情形势好转,消费需求得到超常释放,大学生在进行消费时更容易忽视价格因素从而产生冲动行为,这样不仅会产生过度消费,还有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另外,影剧院等娱乐休闲场所逐渐开放,大学生为了告别居家的单调生活从而频繁外出娱乐,甚至压缩睡眠时间过度娱乐,如熬夜K 歌。过度娱乐行为对大学生的身体危害极大,不利于成长成才。

从消费者的购物类型来看,除去必需的生活用品外,大学生群体还选择购买书籍,提升自己,丰富精神世界。然而购买书籍的大学生相较于购买其他商品的大学生仍为少数,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们对于提升自己精神世界的觉悟不够高,更多的大学生偏向于购买零食和衣服,并且他们缺乏节俭意识,自主消费经验较少,自控能力不强,没有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容易造成不合理消费。

(三)大学生收入来源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受访大学生收入都是来源于父母给的生活费和零花钱,其占比为72%,少部分受访大学生通过兼职、奖学金来获取生活费,其占比为19%,还有极少数的大学生通过合理的理财来获取收入。但出现入不敷出时,大学生们开始选择借呗、花呗等互联网借贷平台。据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在受访的大学生中,有76%的大学生使用过互联网借贷平台,其中经常使用的大学生占到将近一半的比例。

大学生的储蓄意识有待增强。在本次调查的大学生中,大部分受访者没有储蓄行为,对父母给的生活费抱有“多给多花,少给少花”的心理。当大学生缺乏储蓄意识时,对自身的消费行为也不会经常进行反思,不利于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四)大学生处理多余物品方式

在对多余物品的处理上,大多数大学生选择自己存放等待以后使用,而18.68%的大学生选择放在二手平台交易,少部分选择赠予朋友和捐赠。尽管多数人认为自己多买的东西目前不需要,可以存起来之后再用,但很多东西都具有保质期,如生鲜零食、化妆品等等,甚至衣物也有可能因为放置时间太久,因款式过时等原因不想再穿,从而导致资源浪费的现象。

■ 改善大学生消费现状的举措

(一)建设更加健康文明的消费文化和消费方式

近几十年民众逐渐富裕起来,消费水平也在日益提高,然而一些人有着不良的消费习惯,例如攀比消费、冲动消费,还有充斥在生活中的面子消费等等。而疫情的暴发也让人们警醒,开始逐渐意识到消费升级的方向更多的是注重商品的品质、更有利于身心健康、更能促进社会进步,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自身的消费欲望。相关政府部门在出台一系列加快消费升级对策的同时,也应当制定一些有关促进消费文化提升的政策,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消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建设,同时塑造民众正确的消费观。

(二)高校需对大学生的消费观进行引导

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程度不容小觑。高校可以通过增设有关合理消费和理财的课程,向大学生群体教授、传播理财和合理消费的相关知识,塑造他们的消费观,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同时,还可以发挥大学社团的辅助作用,通过社团宣传理性消费知识,举办有关消费行为知识的比赛,让大学生们意识到不良的消费习惯可能造成的资源浪费,进而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消费风气。另外,高校可以向大学生们提供一些可靠的兼职途径,使其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生活费,体会金钱来之不易,减少超前消费行为。

(三)大学生群体需重视自身的消费行为

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来源多为父母给的生活费和零花钱,当疫情好转之后,大学生消费心理萌动,如果出现入不敷出很可能会进行互联网借贷。但互联网借贷不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因此大学生群体要重视自身的消费行为,提高对价格的关注度,避免冲动消费带来的借贷问题,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另外,后疫情时期,大学生的消费对象除了防护用品以外,多注重吃喝玩乐层面,忽视了自身精神层面的提高。对此,大学生要改变以往的消费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增加书籍在消费中的比重,不能因为疫情影响放松自身的学习。同时,减少吃喝玩乐的开销还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现象的产生。

后疫情时期为刺激经济,国家出台了大量有助于消费的政策和举措,网络直播带货越来越火,新兴消费加速涌现。直播带货相比于线上网站直接购买可以更直观、更真切和更立体的进行商品展示,通过打折、抢购等方式吸引消费者进行购买。大学生群体作为互联网消费的主力军,相应地参与直播购物也具有较高的热情,在观看网络购物直播时,大学生易忽视自己是否对此物品有需求进而产生冲动消费,并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对此,大学生们要提高自控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针对性地去看直播,只购买自己目前需要的物品。

猜你喜欢
消费观消费行为生鲜
正确认识消费
大众滑雪消费行为的研究——以万龙滑雪场为例
生鲜灯的奥秘
高中生日常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调查研究
“90后”消费观
消费观
《巴萨罗缪集市》中的市场消费行为与社会流动性焦虑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