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2021-11-30 01:45庞文静
山西青年 2021年10期
关键词:经管类校企教学活动

庞文静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廊坊 065200)

一、校企合作在高职经管类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出综合素养较高的专业性人才

高职经管类专业和高职院校其他专业教学活动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高职经管类专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且管理类的学科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经管类专业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分析计算和经管专业课程方面的理论性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实践技能,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领会教师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所讲解的经管知识。为此,相关专业技能的实践基地和实践场所对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在校企合作模式中,高职院校为经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开展实践性学习的平台,学生能够在企业的实习活动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学习,能够明确课堂中理论知识的应用,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而企业也在学生的到来中焕发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有利于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共赢。

(二)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素养

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高职院校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并且高职院校的生源竞争也日益激烈起来。这种情况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都难以找到适合的工作,特别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受制于专业的限制,难以实现跨专业就业,就业难度较大。针对企业本身而言,特别是一线技术岗位,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对相关专业和理念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缺乏良好的专业技能。而在校企合作下,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能够前往相关岗位进行实习,能够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经管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结合,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企业的专业度。或者这部分学生可以以企业的发展储备军作为企业的储备力量,以此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有利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家长和学生在选择高职院校的时候,都会重视院校和专业的就业情况。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度,还能提高学校的就业率。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不仅能够提高专业人才和相关岗位的匹配度。而这也需要高职院校时刻关注行业的发展状况,不断探寻促进自身发展的路径,革新教学方式,以便于能够随着时代和行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二、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缺乏清晰的教学主体

一般情况下,高职经管类专业的教学工作主要包括专业理论教学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两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相关教学设计活动的时候应该始终围绕着高职院校的整体战略目标进行开展,根据时代发展情况,在课程教学设计中融入较多的实践教学环节。比如,认知实习和经管专业生产实习等[1]。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经管实践活动中的实践课题的设计更为丰富多样。然而,在高职院校经管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中,这些教学活动在高等职业院校中的发展并不完善,缺乏企业的深入性参与,不具备良好的针对性,以至于很多有效资源都无法被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同时,部分高职经管类专业的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对理论知识更加重视,而对实践教学活动缺乏相关实践和精力的投入。

(二)缺乏适宜的实践教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岗位上的人才提出不同的要求。而高职经管类专业的教学活动始终没有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改变,始终采用相同的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忽视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以至于教学内容远远滞后于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经管专业的实际教学活动也应该融入企业的相关案例元素,以便于学生能够在实际的案例分析中领会相关知识。实际上,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在相关方面并没有做到尽善尽美,以至于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以后,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和企业进行磨合,导致实习效率的降低。

(三)缺乏高质量的经管专业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经管专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力量,特别是具备良好理论教学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学生。在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质量的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然而,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在经管类专业的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专业实践技能的教学活动。部分高职院校会在校园外部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这部分教师虽然具备扎实的技术,却不具备良好的经管理论知识,以至于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师资力量的薄弱导致校企合作视角下的实践教学活动始终无法和理论知识一起协同发展。

三、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策略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策略

为了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高职院校应该明确企业和学校自身所具备的优势教学资源,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对以往的高职经管类专业的教学方向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于能够在校企合作的视角下发挥实践教学活动的最大价值。为此,高职院校和企业应该根据经管类专业的合作活动构建相应的委员会,成员可以涉及学院的领导人和相关行业的专家、教师以及合作企业的兼职教师等。委员会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经管专业类学生所面临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压力进行分析,以讨论的方式调整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规划,以便于能够对既有的教学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此确保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调整课程结构,以便于课程设计和课程开设能够更加符合经管专业步入职场的实际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每个模块下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以便于学生能够拥有充足的时间在具体的实践课程中消化理论知识,促进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意识到综合素养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更加注重实践学习,而不是认为实践学习只是走个过场。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校企合作视角下,应该明确高职经管类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以便于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为此,在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应该革新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确保教师能够将实践教学活动视为和理论知识讲解同等重要,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及扩展能力纳入实践教学目标当中[2]。现如今,社会就业压力日益增加,创业逐渐成为年轻人的就业新方向,教师也应该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根据学生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开设相应的课程和培训工作,以便于学生能够在相关培训工作的学习中获得相应的职业认证资格,以此强化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构建严谨的教学内容体系。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实践教学应该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部分。在经管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课程中,教师不应该急于求成,而应该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难度会逐渐随着课程的深入而提高。因此,为了确保学生在课程前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到实践学习的状态中,教师应该不断提高教学能力,能够在将一些复杂的问题以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将知识内容呈现出来。并且,教师还可以利用多样化的实训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以便于能够在未来实习的过程中更好地融入企业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

(三)加强高职院校经管类教师队伍建设,以此提高教师质量

教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中坚力量,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加强高职院校经管类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质量,以便于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为此,高职院校应该构建双师型的教师团队,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推动校企合作向着更好更远的方向成长[3]。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适宜的策略逐渐淡化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的界限。教师不仅需要关注自身的教学工作,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对合作企业的相关管理活动有所了解,能够知晓合作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同时,专业教师可以在寒暑假时期前往企业开展相关工作,以便于能够将自身的理论知识通过具体的工作活动转变为实践行为,让教师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的技能锻炼,以此强化教师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或者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中,安排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

同时,在教师团队的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针对教师团队开展相应的教学考核和评估活动,以确保在校企合作视角下,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教师能够尽己所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而在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行业需求,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以便于能够给予学生所需求的知识。针对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不能仅仅将课程教学量作为教师工资的评判标准,而应该综合各种因素,参考学生对教师和课程的满意度以及教学内容等因素。对于企业的兼职教师,则可以将实训指导的成绩纳入企业的年终绩效考核当中,以此提高教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每一个教师能够尽心尽力完成自己应该承担的教学任务,以此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总而言之,在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课程设计应该根据时代需求不断革新变化,以便于能够更加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的岗位需求,提高学生和岗位之间的适配性。为此,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应该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拓展校企合作的新路径和新方向,让实践教学活动更加契合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以便于为社会和相关行业提供好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经管类校企教学活动
月度荐书单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高校经管类实验课程线上教学方法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