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的建构研究

2021-11-30 03:04石智生
关键词:共同体应用型课程

石智生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德育研究所,福建 泉州 362000)

近年来教育部门明确提出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变的战略计划,目前全国已经有众多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试点转型。应用型本科高校更加重视的是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培养,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要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研究重点。尽管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得到了充足的发展,但是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建构体系,影响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优化发展。因此,本文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出了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的新型理念。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的内涵及侧重点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有其特殊内涵及侧重点,应把握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的基本概念及侧重点。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的基本概念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现实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个人与社会已经形成了规模性、复杂性、互依性的有机共同体,社会为个人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条件,个人不断努力推动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因此,考虑到个人与社会的协同关系,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背景,笔者提出了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共同体的理念[1]。所谓的创新创业共同体,是指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基本教育体系下,以创新理念为优化基准,以促进学生创业就业为改革目标,通过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国家政策、社会需求、企业发展、高校建设、个人培养进行深度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使得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加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加适合学生的创业发展、更加利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综合建设等,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相联系,最终实现完善化、系统化、现代化的发展共同体,全面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质量和社会意义。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侧重点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以人为本、产学兼顾、协同育人等方面都有侧重点,应侧重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综合实力培养、创新意识培养。

1.以人为本,侧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进行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要明确学校的立学之本,即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区别于“985工程”“211工程”更加侧重于研究型的人才培养战略,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出发点,以人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2]。这就要求学校要创新学校教育机制,围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日常的教学计划,将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不断改革教育机制,全面推进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构建。

2.产学兼顾,侧重学生综合实力培养

在翻译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展会宣传材料时,译者要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避免亦步亦趋地直译,应从读者的接受角度出发,合理运用“增删改”策略。同时,这种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注意限度,增太多易造成“过载翻译”,删太多易造成“欠额翻译”,改太多则容易偏离原文意思。

应用型本科高校更加重视的是培养具备合格的社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综合性人才,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不能仅仅局限在传统研究型和基础课程的教育理念下,要通过不断完善学生的课堂理论教育和课外实践工作,形成产学兼顾的教育格局,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基础的课堂教学中,通常会不断增加学生实践、实习的学习机会,进而形成一种产学兼顾的完善教育体系。在这种机制下,教师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将更加契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标准。

3.协同创新,侧重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当前社会更加强调人才要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合格的合作精神,而面向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就要求在基本的教学课程中,通过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应用型本科高校更加侧重于对学生协同创新的培养机制,通过全方面的合作教学和创新意识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合作意识,这同样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区别于传统高校教育事业的不同之处。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境遇研究

在我国经济社会和创新驱动的发展背景下,大众创业、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深化发展、改革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需求。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各个地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先后展开了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但是笔者通过对当前我国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调查,发现尽管各个应用型高校都已经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校企有机联动

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的构建,离不开应用型本科高校与企业、产业、区域经济等多方面的结合与互动,这是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效的关键所在。但是从目前来看,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必要的校企有机联动,这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3]。

第一,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动效果不佳。区域经济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发展的基础,对于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目前来看,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没有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导致人才培养与日后社会就业创业出现高度不匹配;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融合度较低,没有充分响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协同建设等号召,从而降低了人才培养成效。

第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技术融合度依然较低。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过于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产业发展及技术进步,因而难以充分运用最新的产业技术成果来辅助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这在无形中削弱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

第三,应用型本科高校缺乏与行业的紧密对接,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人才难以胜任企业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企业并未深入应用型本科高校内部进行人才专项培养,也未曾设置实践岗位供大学生实习,从而导致企业优质人才稀缺。正是由于校企联动不足,从而导致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难以取得突破性进步。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缺乏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

各应用型本科高校并没有形成依托于本校教育体系的完整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整体教育工作相剥离,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目标的实现。第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一方面,缺乏成熟完善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课程建设不系统、不全面、偏理论、弱实践,导致大学生虽然学到了系统化的创新创业知识,但是难以将这些知识转化成为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缺乏特色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尽管一些教师开始注重创业实践课程开设,但是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并未紧密结合当下流行的发展态势,比如尚未针对当下流行的创业园、创客中心等进行实践性教学指导,从而使得学生在具体的创业行为中无法将所学转化成为实践能力。第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实习机会较少,削弱了大学生的实践水平。比如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不足,校企合作实践机会较少,缺乏完善的创业模拟环境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第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型教师队伍不够强大。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教师很少参与企业实践,对于行业发展缺少系统化地认识和了解,导致教学内容与实践偏离,不利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4]。

(三)缺乏完善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

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创业人才的培养,不利于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综合创业素质。首先,尽管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来保障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应用型本科高校对于这些政策的响应不足,即没有按照政策部署来有机指导大学生教育工作,因而降低了优秀人才的培养率。其次,地方高校的领导层、教师以及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认知度较低,即便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支持,但是由于意识淡薄、实操性差,因此导致这些优惠政策和保障机制难以发挥实效,进而阻碍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总之,保障机制的建设是促进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根本动力,只有不断完善保障机制,并不断地响应和运用好这些机制和政策,才能够真正地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为高校教育目标实现、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创造基础。

由此可见,这些问题的存在,深刻揭示了当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不足,这严重制约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综合成效,与相关课程开设的基本目标不符。因此,结合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发展现状,为了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笔者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的构建理念。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的具体建构分析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建构上要发挥校企联动效应,构建高校教育系统。

(一)发挥校企联动效应,为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创造条件

发挥校企联动效应,要充分利用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切实推进产业技术融合发展、大力促进行业发展合作对接。

1.充分利用区域经济联动发展

在应用型高校教育事业中,更加重视的是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这就意味着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充分利用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联动,促进地区经济和应用型本科高校达到双效增益,通过以服务地区经济长效发展为出发点,形成一种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持续发展体系。近年来,为了能够促进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国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协同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多项促进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大战略,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和侧重点也存在不同。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时,必须要立足于当地的经济社会现状,通过与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的专项对接,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形成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自主创业的全方位创新创业教育机制[5]。

2.切实推进产业技术融合发展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必须要始终以服务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围绕地区的产业发展链,形成独特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首先,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围绕地区的产业建设,通过加强对社会经济变化趋势的及时把握,在第一时间为地区的新产业、新技术发展提供人才保证,这就要求学校能够实时关注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变化,通过有效的信息掌握,确保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够紧紧围绕时代变化开展;其次,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及时关注当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或可以进一步提升的地方,通过进一步开展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地区新技术的普及工作,这样能够进一步确保产业技术融合发展的力度;最后,要通过将“互联网+”技术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充分融合,通过全面提高学生的互联网先进技术学习,确保学生掌握足够的先进技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构建过程中产业技术融合发展的新形态落实,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3.大力促进行业发展合作对接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建构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地区相关企业的优势,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加贴近社会的机会[6]。首先,应用型本科高校针对不同的专业教学,积极与地区的企业形成良好的发展合作关系,为学生争取实习的宝贵机会;其次,邀请当地的优秀企业家和公司技术人员为学生进行专题创新创业教育讲座,在讲座上,社会工作人事能够从自身的社会经历出发,为学生讲解更加贴近现实的创新创业理念,能够加深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甚至会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想法,进一步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构建;最后,学校可以和地区的企业形成人才定向输出的合作关系,通过协同企业对学生进行联合管理教育,在学生完成学业后,通过定向输送的合作关系完成人才的对接交流,这样能够有效保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构建的人才就业问题。

(二)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系统,为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提供指导

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系统,要切实推动人才培养课程、增加应用型本科高校全面实习教育建设、改革全面完善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体系构建,才能为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提供指导。

1.切实推动人才培养课程改革

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构建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基准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自主学习兴趣,将教育的主体角色转换为学生[7]。首先,要通过开展启发式、合作式、互动交流式的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到日常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要加大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的学生课程改革,以实际发展情况为主,不断整合优化专业课程、通识课程、核心课程、实践课程的教学比例,确保能够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课程中。随后,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要充分融入相关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引导学生自觉形成运用先进技术创新所涉及专业技能的思维习惯;积极运用线上线下教学手段,构建创新创业课程群,比如大学生创业基础教育、大学生创业实践课程(校园创客工厂运营、创意咖啡厅经营、格子铺创业指导等)、大学生创业园培训课程等,这些特色化的课程建设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使之更好地在后续创新创业活动中发挥个人的价值,从而取得创业成功。最后,要开设相关的创新创业专题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基础的创业观念。只有不断改革高校的人才培养课程,围绕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化发展,才能确保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的顺利构建。

2.增加应用型本科高校全面实习教育建设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学生的实习训练课程作为应用型高校教育计划中的重要内容,相关文件明确指出,大学生的实训实习课时必须要占专业总课时的30%以上,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大学生的实训实习课程,能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构建提供很大助力。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切实增加学生的全面实习工作建设。通过采取企业合作和校内实习基地搭建的方法,形成校内、校外的一体化实习课程构建。首先,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充分利用企业的实习机会,通过在当地的政府帮扶下,与企业签署定向的实习合作合同,进而为学生的校外实习提供更多的机会;除此之外,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利用企业投资捐赠、政府财政补贴等方法,结合学校自身的资金筹备,建设现代化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的校内实习奠定良好的实训环境。通过不断完善的校内外实习环境,能够有效辅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的顺利搭建。

3.全面完善高校双师体系构建

在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的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的综合实力直接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效果。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健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学校要加强专业教师的素质培训,通过不断完善教师任聘和考核机制,调整教师的教学结构,全面提升学校专职教师的综合能力,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构建提供主要教学力量;其次,要吸引校外企业的专职人才、优秀管理人员和专业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作为学科创新创业的先进力量。通过构建这种先进的双师教育体系,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构建提供中坚力量。

(三)完善教育保障机制,为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保驾护航

应用型本科高校只有完善教育保障机制,全面推进国家政策驱动机制、切实保障地方高校实践落实,才能为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保驾护航。

1.全面推进国家政策驱动机制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构建过程中,首先就要以国家的政策为驱动力。首先,从国家层面,有关教育部门要不断完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机制,通过出台明确文件,不断强化应用型高校的教学理念,进一步确保应用型本科高校能够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其次,地方政府教育部门要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地区的发展优势和情况,从地区经济行业发展现状出发,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形成相关的合作关系,鼓励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充分考虑地区的行业情况,进一步完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建设;最后,要通过阶段性的地区高校教育考察和审核,进一步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能够从基层完善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构建情况,确保应用型本科高校能够在相关政策基础上,切实加强创新创业教育[8]。总之,只有不断推进我国的相关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政策机制,才能驱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有关教育工作稳步运行。

2.切实保障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落实

在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推动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要将本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通过进一步的实践落实,全面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首先,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从领导层面出发,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监管小组,由负责学校教务工作的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统筹负责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其次,要切实加强学校二级学院的学生教育,通过明确的教学文件要求各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学院的日常工作活动中,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实现全范围的教育覆盖;最后,要通过开展全校范围的素质讲座和专题活动,引导学生和教师自觉配合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建设,要通过全校的宣传活动全面提高师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构建提供强有力保证。总之,必须要通过采取具体的措施,确保各应用型本科高校能够贯彻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发展方向,切实增强学校的实践工作稳步落实。

四、结 语

本文深入阐释了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建构的路径,具体从发挥校企联动效应、构建高校教育系统、完善教育保障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了可实施的对策,希望能够进一步健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构建,进而全面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猜你喜欢
共同体应用型课程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爱的共同体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