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8月20日,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自主搭建的生产数据库上线以来已持续采集了公司13矿14井10145台(套)设备的生产数据,在用测点267996 个,存储数据1.4775 万亿条,占用空间6.56T。神东生产数据库的成功建设,可以有效推动煤炭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在如何采集数据、如何管理数据、如何应用数据等方面提供神东方案。
该数据库于2019年8月正式上线运行,基于人员定位、设备运行、安全监测、生产执行、矿压实时监测等,实现生产数据实时展现、工业视频查看、设备故障诊断与智能报警、支架动作的捕捉与提取、工作面周期性来压的预测、胶带故障监测预警、检修计划提报等功能,为矿井智能化生产实践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在接续规划、安全生产、劳动定额等方面为决策提供参考。
随着煤炭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加速推进,煤矿生产数据越来越受到重视,数据成为煤矿智能生产的基础设施,生产数据的标准采集、集中存储、自主可控、可视化和智能分析是煤矿智能化实现的基础,而生产数据库则是基础中的核心。目前,神东生产数据库存储了13 矿14 井大约80%的数据,在用测点267996个。后续将持续开展洗选中心、地面其他单位以及各矿井剩余的“精细”数据采集工作,待这项工作完成,预测生产数据库在用测点将达到60~80万点。
近日,从山西省科技厅获悉,晋能控股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武汉长盛煤安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的《随钻钻孔电磁波层析成像超前探水设备及方法研究》项目研究成果荣获2020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标志着晋能控股集团在矿井防治水科学技术领域实现了新突破。
目前,在煤矿井下利用物探进行超前水文地质勘探时一般是在巷道及工作面表面利用物探设备进行勘探,深度和广度上受到了一定限制;也有少部分利用钻孔在到位退杆后再将探测设备送入进行探测,遇到钻孔稍有变形、塌孔便无法实现,甚至出现透水的危险。同时,加上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干扰,单独基于物探技术进行的判断和解释都有不同程度的误差甚至是误判。
随钻钻孔电磁波层析成像超前探水技术利用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来探测钻孔周围不同半径范围内的岩层地质特征。克服了塌孔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实现了钻探与物探相结合的钻孔全方位探水技术,超前实现了巷道掘进时钻探和物探有机结合的随钻超前探测,可对钻孔周围半径0~30m范围内进行精细扫描近距离探测,在提高物探的探测精度的同时,减少钻探的钻孔数量。以前为了探明30m半径范围内的含水体,可能要打5个探孔,现在只需要打1个超前探孔,提高了掘进效率和生产效率。该项成果已在煤业集团部分生产矿井进行了现场试验,效果良好,下一步将在晋能控股集团全面推广应用。
近日,神东布尔台煤矿智能矿压监测中心正式投用,为安全生产超前做好矿压诊断工作。
随着煤层采深逐渐增大,矿压显现越来越强烈,布尔台煤矿出现动载矿压大、底鼓、帮鼓严重等现象。神东根据布尔台煤矿特殊的地质条件,进一步细化管理,成立了智能化矿压监测中心,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石。
智能矿压监测中心目前基于微震监测、锚杆(索)应力监测、煤体应力监测三大智能化系统,开发应用了布尔台煤矿灾害预警平台,实现了矿压监测数据全覆盖,完善了“以计算机智能预警为主、人工预警为辅”的预警处理机制,全面提升了多参量实时监测预警水平。原来各监测系统监测参量单一且独立,监测数据多为人工定时分析,因而存在实时共享性、联合分析时效性差、多参量联合监测水平低等问题。智能矿压监测中心的投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