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幼儿园 徐志娟
随着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不断面临课程实践中的专业挑战。目前教育改革处于从“注重普及”向“提升质量”转型的关键阶段,教师素养就是教育质量。
校本研修,“研”强调教师学习、认识、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修”强调修养修为,包括了师德信念、专业技能、教育情怀等教师内在品质的发展。作为一个有教育情怀的教师,会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断追求自身的价值和幸福。我园基于“蒲公英”文化,提出“以朴实之态坚守教育初心,以仁爱之心照亮儿童世界”的研修文化,努力建设一个充满互助研修氛围、洋溢追求卓越精神和体现诚朴踏实作风的研修团队。
我园积极开展“蒲公英讲坛”活动,通过自主申报和预约的方式,教师们带着自己的教育故事纷纷走上讲坛。有一位教师在故事中从与一名“特殊”孩子相处过程中,感悟幼儿教育:“我们和孩子遇见,是彼此点燃和彼此照亮,愿因遇见让师者散发出智慧的光芒,遇见了,即结下了缘,需要用我们的爱和专业去经营,愿我们都能在遇见中遇到最好的儿童、最好的自己。”在互相影响和互相学习中,促进教师学习意识的成长和思想情怀的葱茏,不断追求内心的丰厚体验。
为了鼓励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有自我发展需求的教师,以及缩小不同性质教师间的工资待遇差距,我园制定了蒲公英文明教师、优秀教师、敬业教师评选方案,每学期由教师对标自主申报,先自评打分,然后由行政考核小组成员共同打分,按一定的比例择优确定考核通过的教师。一方面增强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在教师队伍中树立了优秀典型。
除了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教师心灵成长也非常重要,开展丰富的团建活动是重要途径。如在我园开展的“蒲公英读书会”“蒲公英诗会”“最美幼教人”庆三八活动等,教师们从或轻松、或诗意、或温馨的活动中获得内心的滋养,体验职业的幸福感。
叶澜老师说:教师发展需要不断地变革自身,而变革自身的动力,主要是自我发展、自我需求以及职业内在的尊严和幸福。在校本研修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如何引导教师对园所发展目标形成共同愿景,还需细致分析每位教师的优势与不足,剖析个性化的特点,规划才可能有实现的意义,需与教师共同协商发展规划,对每一阶段的教师确立适宜的发展需求。
这是指成立“蒲公英成长营”,目标群体为工作3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新教师以师徒结对、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年级组、教科研团队为途径和平台,参与理论学习、观摩研讨以及实践反思等职业培训,丰富教师专业知识,通过基本功竞赛、邀请课、教学能力考核等手段,提高新教师环境创设、课程实施、班级管理、家长工作等方面的能力。
这是指成立“蒲公英教师挑战队”,目标群体为工作3年以上,35岁以下,未获市、区级五级梯队称号的教师,这类教师以教科研团队和年级组为平台,建立研究共同体,自主申报团队小组长,成为研究与实践的主体,通过各级各类岗位培训和技能竞赛磨炼,成长为善于反思、积累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优秀者成为五级梯队中的一员。
这是指成立“蒲公英导师团”,目标群体为35岁以上、已获五级梯队称号的教师。他们以娴熟的专业技能、先进的教育理念,用传、帮、带的形式支持和影响青年教师的成长,带领各研究团队扎根实践、开拓创新,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教学风格。
我园还通过访谈、调查等方式,全面深入了解教师基本情况、专业发展现状、专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愿望,以及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等,通过数据分析,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需求,私人订制教师三年发展规划,满足教师内需,为他们提供必要或更好的条件和平台,实现其对专业的追求。
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指教师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研修共同体是指教师在继续教育中,承担研修任务的组织、个人相互合作、交流协作的一种研修方式,因此我园在研修时间、研修内容、研修团队、研修氛围和研修拓展等方面进行探索与调整。
原来主要园本研修时间集中在每周三下午3点以后,而每周一的业务学习时间主要以安排工作为主,从上学期开始,一方面每周三下午3点的教研时间按周次轮流开展课题组、工作室、园部大教研活动,另一方面每周一的业务学习重点聚焦解决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采用以教研为主、工作布署为辅的模式,并且积极探索融合日常游戏开展现场即时性教研模式,研修时间从固定到融合,提升园本研修效度。
教师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园团队教研从原来的统一培训转变为差异研讨,同时在研修结构上考虑覆盖面和组织功能,让研修更有针对性,在培训内容上采取分层培训+优势发展,菜单式和任务式相结合方式,纵横相错,相互借力,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对团队里不同教龄的教师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具体为园务培训——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共性问题,团队教研——研究年龄段儿童发展需求和课程策略,小组研究——针对不同层次教师的实践问题开展研讨。
教师是课程实践的主体,教科研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我园以年级组、研究工作室、课题研究组组建教师研究共同体,年级组以课程前、中、后审议为中心开展共同研究,推进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研究工作室以解决教育教学的问题为中心,以微课题研究的形式推进共同研修,提高教师专业能力;课题组以课题开展深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关注对教师课程执行过程中的发现与诊断,介入教师课程实施的重要过程,淡化等级评价,重在发现、诊断、反思与改善,支持和助推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提升。以欣赏的角度去发现教师在课程实践中的亮点、特点、潜质,帮助教师发现长处,梳理提升经验并引导,激励教师专业自信和内驱发展的愿望,促进课程质量的提高。
传统的研讨活动,往往存在骨干教师率先发言、普通教师人云亦云、年轻教师闷声不吭的现象,使研讨变得有形无实,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于是,我们在团队学习的形式上,采用“圆桌学习法”,即小组教师围坐,主持人抛出问题,鼓励每一个小组成员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成员之间通过观点碰撞、集体反思而内化出新的认识和观点。我们还借助“圆桌学习法”中“壁花、忍者、战士、公民”等评价方式,让教师对自己在学习研训中的表现做一评价,从而了解自我,激发主动参与,形成人人参与、积极对话和经验分享的教研氛围,以预约、轮流主持、去专业权威等方法,进行积极有效的专业对话。
信息化时代,幼儿园必须积极推进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推动教师网上和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学习。我园依托数字化校园平台,不断丰富网络资源库,实现课程资源的共创共享,在数据共通上实现了“一对多”,即一人上传多人共享、一人备课多人修改、一次评价多次应用,使静态的资源动态化。另外我园还借助常州E学习项目培养网络研修骨干队伍,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师培训常态化。
总之,我园以“一个中心”——不忘初心,“两个方向”——思想业务双提升,“三条路径”——自主发展、同伴互助、名师引领,积极探索校本研修新路径,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促使教师专业整体水平得到规范、健康、和谐、跨越式的发展,培养主动求“变”的“四有”好教师,是目前我园在课程改革中需要持续探索的重大问题,教师发展才能为园所发展开辟一个新天地,真正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幸福童年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