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耸峰 谷野 于红 李研 王岩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1]。截止到2020年02月17日,根据官方公布数据,国内COVID-19确诊人数超过7万人,死亡人数超过1700人。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COVID-19确诊病例即超过50人。因其起病突然,发展迅速,传播广泛,对本病的认知尚处于探索阶段,只能依靠既往治疗冠状病毒所致疾病的经验,尚无有效治疗。基于该现状,寻求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已成为当务之急。
中医药在历次突发传染病防治中均发挥了独特作用。自COVID-19爆发以来,国内中医学者通过对COVID-19中医病机的阐述,为进一步探讨该病的中医治疗开拓思路。李晓凤等[2]基于五运六气理论,认为COVID-19属于《素问·遗篇》中所提及的“木疫”,病机为疫毒内外侵袭,肝强脾弱,气机不利。郑文科等[3]认为COVID-19属于湿毒疫,病机特点为“湿、毒、闭、瘀”。范逸品等[4]认为病机为疫毒湿寒和伏燥搏结,壅滞肺胸,损及正气,导致气机阻痹,升降失常。笔者翻阅古籍,查找文献,拟从“木火刑金”论治COVID-19,以期为COVID-19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五行关系中,木本受制于金。如若木气旺甚或金气弱极,即会出现木反侮金,即所谓“木火刑金”,推及至五脏关系,直接言之,肝本属木,肺本属金,即肝火犯肺。肝气郁结,久郁化火,上炎于肺,肺金受灼。间接言之,木克土,肝强脾弱,无以散精于肺,无以运化,肺失所养而发病。
1.1生理相关性
1.1.1循经络相连通 《灵枢·经脉》[5]有云:“肝足厥阴之脉……上注肺。”根据十二经脉循行规律,十二经脉起于手太阴肺经,止于足厥阴肝经,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共同发挥着运行气血、连接脏腑、沟通上下的作用。
1.1.2各居其位,各司其职 肺脏,阳中少阴,居上焦,司呼吸,主气降;肝脏,阴中少阳,居下焦,主疏泄,主气升[6]。《四圣心源》[7]云:“三阴右降,则为肺金,三阳左升,则为肝木。”肝左肺右,肝之左升及肺之右降合力之下,共同保持人体气机之调达[8],即所谓“龙虎回环”。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得益于肺脏宣发、肃降之功,心脏推动之力及肝脏疏泄之能,肝中所藏之血运行周身,营养机体;反之,充分的血流循行,既能产生更多的“气”,又能带“气”至四肢末节,气血互生互用。
1.2病理相关性 肝气旺甚侮肺,肺气弱极侮肝。肝气旺甚,久郁化火,上炎于肺,肺金受灼,失于宣肃;或耗伤阴津,津亏则无以滋肺;或横逆侵犯脾胃,脾不散精,胃火上逆,均会损伤肺金;手太阴肺经续接足厥阴肝经,肝经郁结,肺经失养,络乃经之分支,更易受伤,络伤化瘀,郁而化热,肺燥津伤[9]。五行生克,金本克木,素体肺阴亏虚,或受外邪侵袭,自身难保,无以克木,动态失衡,滋长肝木更旺,反侮肺金,进一步加重肺脏损伤。
COVID-19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兼见腹泻、肌痛、咽痛、鼻塞、流涕等症状,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甚至气溶胶传播。通过查找古籍,其与中医“瘟疫”具有高度相关性。早至《黄帝内经》,即有关于瘟疫的记载。如《素问·刺法论》云:“五疫之至,皆向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体现了瘟疫的传染性、流行性、临床症状相似性,这与COVID-19类似。曹植于《说疫气》有云:“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可见其严重性及广泛性。明·吴又可在《温疫论》认为其无形、无象、无声、无臭,“邪从口鼻而入”。这与COVID-19发病特点及传播途径类似。瘟疫分“木”“火”“土”“金”“水”五疫,五疫中的“木疫”,“脉浮数而不弱,头项痛,腰脊痛,发热恶风,其证皆如太阳伤风,但脉阴不弱,相传染为异耳。”这与COVID-19的症状相似。综上,笔者认为,COVID-19属于中医“瘟疫”中的“木疫”范畴。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病毒常常活跃在秋冬季,这为造成肺金偏燥,肺燥津伤,COVID-19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环境基础。2019年7月以来,鄂东地区,包括武汉,与往年同期比较,气温偏高,雨水偏少。长期的异常温燥,引发温燥之邪侵犯卫表,即可引起咽痛、鼻塞、流涕等表症;肺喜润恶燥,久伏于肺,肺失宣肃而咳;清·喻昌《医门法律》曰:“秋伤于燥 ,冬生咳嗽。”其咳以干咳为主,这与COVID-19诊疗指方案中症状描述是吻合的。此次瘟疫始于己亥年终,太阳寒水,本应极寒,反“风热偏盛”,“冬行春令”。吴鞠通于《温病条辨》中云:“冬温者,冬应寒而反温,阳不潜藏,民病温也。”方药中教授亦表达类似观点,方教授认为:“大约在11月中下旬至次年元月中旬,阳盛偏热……冬行春令,应藏不藏,故更易发生温病”[10]。阳不潜藏,浮于卫表,则发热;从五运六气角度分析,己亥年,土运不及,适逢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肝木克脾土,木强土弱更盛。木强表现在人体五脏病变即肝火上炎;土弱表现在人体五脏病变及失于运化,脾湿见证,“脾胃一虚,肺气先绝”。筋脉肌肉失于濡养,脾湿,失于运化、散精,无以送达四肢末端,故乏力倦怠、肌肉酸痛。脾湿与温燥合而化为湿热,故病久多见舌苔由白腻转为黄腻或垢秽,此乃病机转变之征象。“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感邪之重者,则病甚,其热亦盛;感邪之轻者,则病轻。”正气之强压制木疫伏邪之寡,即无症状感染者。综上,本病的病机为温燥之邪犯外,肝强脾弱肺燥伤内。
根据COVID-19温燥之邪犯外,肝强脾弱肺燥伤内之病机,笔者提出抑木扶土,培土生金之治则。根据COVID-19病机及症状,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大致可分为早期、中期、重期和后期四期。
4.1早期 病情轻微,无明显临床症状(即无症状感染者)或仅表现为干咳、倦怠乏力等表症,伴或不伴发热。属温燥犯肺。
光能合成是植物进行有机物积聚的基石,恶劣环境致使叶绿素含量变化,对光合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此研究植物叶绿素含量至关重要[24]。研究结果显示,除‘晋荞4号’外,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各苦荞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下降(图1)。与正常供磷(P1)相比,在P2、P3浓度处理下,叶绿素含量降幅最大的是‘西荞1号’,降幅达37.46%和52.74%;‘KQ10-11’和‘迪庆1号’次之;降幅最低的是‘晋荞4号’,降幅为5.73%和13.57%。可见,耐低磷苦荞叶绿素含量降幅小于不耐低磷苦荞,且叶绿素含量高于不耐低磷苦荞,更有利于光合作用,对低磷胁迫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
温燥之邪,借道口鼻或皮肤,侵袭卫表,如感之浅,加之本气充满,邪不可干,则败于卫气,邪不易入,未能顿发,表现为无明显临床症状,即无症状感染者;如本气亏欠,呼吸之间,外邪乘之[11],肺为娇脏,首当其冲,失于宣发、肃降则咳嗽,燥胜津伤则无痰,阳不潜藏,浮于卫表,则发热,治以辛凉解表,温燥除则肺津复,桑杏汤为宜,“秋感燥气……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12];“燥邪伤上,肺之津液素亏……宜轻扬解外,凉润清金”[13]。
君药:桑叶,清宣燥热;杏仁,宣肺、润燥、止咳。臣药:豆豉,辛凉透散,以增桑叶轻宣透热之功;贝母,清热化痰;沙参,养阴、生津、润肺。佐药:栀子,清泄肺热;梨皮,润燥。
4.2中期 温燥之邪入肺,久伏于肺,肺金受损,无以克木,加之春气通肝,肝木更旺,郁而化火,火性炎上,蒸液成痰,雍滞肺络;或横逆侵犯脾胃,脾不散精,木胜乘土,母不养子 ,肺金失养。《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云: 金不制木, 则肝火旺, 火盛刑金, 则蒸热。”此乃肝火犯肺、即“木火刑金”。治以辛凉宣肺,清肝泻火,以辛凉之法祛除温燥之邪,清泻肝火则无以伤脾、犯肺。麻杏石甘汤、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为宜。“干咳无痰,久久不愈,非肺本病,乃肝木撞肺也。”[14]“肺火为患喘满气急者,此方主之……桑白皮……辛能泻肺气之有余。”[15]泻白散有“泻肺中伏火以消郁热”之功效。青黛,可入肝经、肺经,泻肝经郁火,并清肺热。蛤粉,入肺经,清肺化痰。该方可使肝火降,肺热平,痰热化。现代药理学证明,麻杏石甘汤有抗病毒、提升免疫力之功效[16-17],泻白散有止咳、化痰、解热、抗炎等作用[18-19]。
君药:桑白皮,清泻肺热,沉降肺气;青黛,泻肝经郁火及肺热;麻黄,宣肺,泻邪热。臣药:地骨皮,泻肺中所伏虚火;石膏,宣肺不助热,清肺不留邪;蛤粉,清肺化痰。佐药:杏仁,沉降肺气;甘草,益气和中;粳米,益胃和中。
4.3重期 病情危重,疫邪深入,肝火上炎,勾动心火,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臣之火过旺,则现神昏谵语、肢体抽搐、瘀点瘀斑等热闭神昏、热盛风动之症状。“毒甚,传变亦速,用药不得不紧”,治以清热解毒,开窍醒神。即在解毒活血汤清热解毒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紫雪散、至宝丹等开窍醒神之品[20-22]。
君药:金银花,清热解毒之良药,芳香透达,现代药理学证明其即可抑制多种致病菌,又可退热抗炎,提升免疫力。
佐药: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4.4后期 病情趋于平稳,邪去正复,可见倦怠乏力,便溏不爽,大便无力等症。属气阴两虚证。治以益气养阴。如沙参麦冬汤等益气养阴,扶正补虚。
君药:沙参、麦冬、玉竹,滋阴润肺生津。臣药:天花粉,清热生津;扁豆、甘草益气培中;桑叶,清宣燥热。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整个病情发展过程中,均需补脾。脾实则气血生化有源,资生肝血,肝血充盈则有所藏;脾实则运化有司,营养周身,又可散精于肺,运化痰液;脾实则统血有权,防止血溢脉外。整个疾病过程中,均贯穿培土生金之思想。
综上所述,COVID-19属于中医木疫范畴,病机为温燥之邪犯外,肝强脾弱肺燥伤内,治以抑木扶土,培土生金之法。现代医学尚无治疗COVID-19有效方案,根据中医理论,尝试从肝治肺,这对于开拓治疗思路、创新治疗方法,提升治疗疗效,不失为新的尝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