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韶光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中职教育不仅仅需要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还需要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中职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生命教育是当前背景下中职生教学的主要目标,整个教学中通过激发中职生兴趣来增强中职生生命感知能力,教师要在课堂中充分渗透生命教育,通过情景模拟、素材应用以及课外实践等方式进行生命教育的导入,激发中职生的生命理念。本文针对生命教育的意义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构建农村中职生命教育体系。
关键词:农村 中职生 生命教育
一、生命教育的意义
(一)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生命教育的关键在于让中职生感受到知识的实际应用,进而达到激发中职生兴趣,增强知识的实用性,进而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生活化教育是一种对中职生活情境的再现,能够让中职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意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认识到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并在生命教育中获得启迪和升华,促进其小脑思维形成。其次,生命教育能为中职生营造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激活整体教学气氛,让教学氛围更加活泼,学习效率也明显提升。因此,中职教师要意识到生命教育的优势,及时利用信息技术等方式导入生活化素材,全面提升中职生校园小班活动的实效性。
(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是生命教育的目标。这是从生理、心理和伦理三个层面关怀学生的生命历程,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感悟到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关怀和尊重他人的生命,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三)生命教育能促进中职生身心健康发展。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生命的历史中进行的,一个健全的生命是在社会、在自然、在内心自我之中获得养料和力量,继而成长和发展的。生命向内探索构成了生命与自我的关系,生命向外探索构成了生命与社会的关系和生命与自然的关系。对生命的理解、珍爱、关怀、敬畏与欣赏是在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这三种关系中得以体现。因此,生命教育要致力于帮助学生建立生命历程中的这三种和谐关系。生命与自我的和谐关系。身体是人的自然自我,心理是人的精神自我,我们既要重视精神的生命,又要重视自然的生命。生命与自我的和谐,是指的人身心健康发展。
(四)学会生存。当今世界瞬息万变,我们既要让学生用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到周围社会环境的变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不断更新,让生命不断顺应变革的社会。又要增强学生抵御不良社会风气的意志力,要让青少年学生珍爱生命,远离黄、赌、毒,预防爱滋病,以及应对突发灾变的能力。
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自然界养育着人类的生命,人的生命与自然息息共生,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生命教育应帮助学生理解尊重生命的多样性,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环境;进而理解个体与人类的和谐关系,懂得关心人类的危机,创造人类美好未来。
(五)现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我们创造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世界,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地球的生态危机和环境变化。法国科学家阿尔贝特·史怀哲批评道,与人文精神背离的单向度的科学知识增长,不过是表明人类的“天真”从“幼稚”走向“深刻”,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异常紧张。科学知识作为工具理性,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借助于科学知识,人“不仅支配关他身体内的物质力量,而且还支配着自然中的物质力量,并能利用这种力量。”当人过度地利用自然的物质力量,就会破坏自然,自然就不再是人类的“母亲”,而是成了人的奴隶,人不再是自然的伙伴,而是自然的主人。如果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不断恶化,最终也将导致人类的毁灭。因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是为了让人的生命活得更加健康与美丽。
二、生命教育的实施
生命教育的实施,我们要在总体上把握以下几条原则。
(一)科学性和人文性相融合。生命是生物性和精神性的統一,既需要作科学的研究,也需要作人文的解读。所有与生命有关的科学内容,都应该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避免作纯理性知识的传授。所有与生命有关的人文内容,都应有科学和理性依据,不能作伪科学的传播。
(二)发展、预防与干预相结合。生命教育既有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性目标,也有防止禁止毒品、防止性传播疾病、防止自杀和各类事故等的预防性目标,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青少年学生危机问题进行科学的干预。预防是为了发展,发展是最好的预防,而合理、有效的干预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三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
(三)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资源相整合。生命教育不是另起炉灶,要充分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学校在课程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落实生命教育的同时,要通过家长学校等多种途径,积极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子女健康的生活习惯、与人和睦相处的技能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区的互动互补效应,为整体推进生命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结语
教师应尝试落实各个教学环节的公平,为中职生创造感受生命、接触生命的机会,促使其从多个角度接受教育活动。教师积极地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对中职生进行教学,合理地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的发展优势。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在中职生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积极地探索教学模式,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建立科学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谭晓燕,高黎明.生命教育在中职生理教学中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4):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