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数学文化融入民族地区中小学数学课堂探析

2021-11-29 09:22:53余光勇陈昌龙余建英
启迪·中 2021年8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民族地区少数民族

余光勇 陈昌龙 余建英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一些民族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中,通过此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具有的现实感与趣味感,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本文对此进行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少数民族;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民族文化;民族地区;课堂

数学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不仅体现在不同文化领域中,还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学好数学知识不仅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建设的基础,还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較大的帮助。但就目前的少数民族数学教学来说,由于文化、语言等方面的不同性与复杂性,造成了少数民族地区在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为此,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根据少数民族的地域特点、文化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构建一个高质量的数学课堂教学。

少数民族数学文化教学的基本现状

我国的教育理论是由社会、学校、家庭三个大类组成的,并且我国还是一个多的民族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地域差异都大有不同,这就导致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存在极大的差异。由于这些差异也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在教育方面仍存在困难、复杂与特殊的特点。首先部分教师处在偏远山区,采用的教学方法多为传统应试教学,很难在教学中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不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点。其次,教学资源过于短缺,教材本身缺乏民族文化的渗透,在教学中教师若只一味的讲解课文内容,忽视民族文化与数学知识点的融合,则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点的难度。最后,教学方式缺乏创新,传统应试教学根深蒂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长久维持,极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少数民族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民族文化走入校园,拉近与学习之间的距离感

在传统应试教学中,教师将教材作为教授知识的核心内容,一切学习内容都围绕教材所开展,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受到地域、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地域的差异性增添数学的难易程度,枯燥无趣的教学内容非但不能解释数学知识点,还会使学生与学科的距离越来越远,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为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将少数民族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活动之中,以学生日常生活所熟知的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拉近学生与学科之间的距离感,还会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1]。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这一内容时,教师如果以其他地域的事物进行举例,很难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民族服饰、手帕、为例,向学生出示该地域民族文化样式的手帕,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识老师手中的物品吗?它是怎样的形状呢?”学生:“我们民族的手帕,正方形的”教师:“手帕的一边长为15厘米,那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呢?”通过此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创设相应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新型教学以逐渐替代了传统应试教学,在教学中教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开展趣味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为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将少数民族学生所熟知的事物融入教学之中,以此消除学生对数学教学的陌生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2]。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将该地区的民族建筑图片,作为教学情境引入课堂教学之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建筑,找出建筑中蕴含的三角形。此时教师在为学生拓展三角形在建筑中的具体运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融入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之中。之后,教师在逐步引导学生在比较、分析中了解三角形自身的特性及稳定性,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民族文化与数学知识相融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教师为了增添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可将民族文化与数学知识相融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直观起来,不断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有效增添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

例如,学习“图形的运动”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利用少数民族的腰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腰封上的图案,在合作学习中讨论、分析对称轴图形及平移的定义,以此调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当学生对对称图形有一定了解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对称轴图形?”学生回答:“蝴蝶……”通过此方式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推理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小学数学活动,教师可从民族文化与数学知识相融合、创设教学情境等方式入手,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学科之间的距离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孝斌,罗永超,张和平,等.关于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究的报告——以凯里学院为例[J]. 2021(2019-3):112-116.

[2]杨通德.少数民族数学文化进校园——以苗族侗族数学文化为例[J].新课程导学,2019(28):1.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民族地区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07:33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28:09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美术毕业作品展对民族地区高校就业率提升的策略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38:54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