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红色文化是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支柱,它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不仅可以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入手,还可以将其融入钢琴艺术表演,运用红色文化赋予钢琴艺术表演新的内容和形式。探究红色文化与钢琴艺术相互融合的意义,希望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红色钢琴作品的教学与普及,使学生在学到钢琴演奏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老一辈革命者和建设者的精神,进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关键词:红色文化;钢琴艺术;钢琴教学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艺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弘扬红色文化和钢琴表演的创新”(TB202102)研究成果。
2021年全国两会顺利召开后,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十四五”目标要求下,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成为教育行业发展的重点。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作为钢琴教育工作者,需要将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新时代的钢琴教学工作。而红色文化作为新时代我国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钢琴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红色文化的传承
红色在我国被赋予了希望、热忱、勇敢、大无畏、创造、奋斗、牺牲等象征意义。这种特殊的颜色的象征意义与我们实现党和人民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目标所需的精神不谋而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奋勇开拓,红色文化不断与时俱进。红旗、红歌、红色电影、红色旅游等优秀并富有现代色彩的红色文化表现形式逐渐进入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二)红色文化的发展
2021年是特殊的一年,是展现我国发展成果的光辉之年。红色文化的传承,能让新一代青年人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老一辈革命者和建设者的优良传统,激发当代青年的爱国热情。与革命文化、红军文化、抗战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不同,当代红色文化的内涵更为广泛。它并不仅仅是对井冈山、遵义、延安等不同时期的红色历史的追溯,同时具有和平年代传播正能量的新意义,并将延续到未来。它是我国全体人民共同绘制的壮美画卷,是我国各个时期各个发展阶段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红色文化就像一座丰碑,它铭记了先辈们的开拓,也铭记了我们的热爱与奋斗,更会在未来的发展中,成为后人的宝贵财富与精神坐标。
二、改革开放以来红色背景下的中国钢琴作品
中国近百年的优秀钢琴作品包括对中国传统名曲的改编及老一辈作曲家留下的红色经典创作。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改编自中国古代名曲的钢琴作品,代表作有黎英海改编的《夕阳箫鼓》《阳关三叠》、王建中改编的《梅花三弄》《彩云追月》等。第二,改编自中国传统民乐的作品,代表作有陈培勋改编的《平湖秋月》《双飞蝴蝶》、王建中改编的《百鸟朝凤》《二泉映月》、刘福安改编的《采茶扑蝶》等。第三,改编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作品,如石夫的《第一、二、三新疆组曲》、朱践耳的《云南民歌五首》、廖胜京的《火把节之夜》等。第四,改编或创作的中国革命题材作品,如傅庚辰《红星闪闪放光彩》、汪立三《兰花花》、赵元任的《花八板与湘江浪》、王建中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浏阳河》、杜鸣心的《军民一家亲》,还有1969年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石叔诚和许斐星六人改编的《黄河钢琴协奏曲》等。我国近年来的钢琴作品大多由传统素材改编与转化而来,经过了现代加工、发展、延伸,优秀作品代表如陈其钢《京剧瞬间》、谭盾的《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汪立三的《他山集》和《東山魁夷画意》、陈怡的《多耶》和《八板》、周龙的《五魁》、邹向平《即兴曲——侗乡鼓楼》、崔世光的《香格里拉》《刘天华即兴曲三首》《山东风俗组曲》、权吉浩的《“长短”的组合》和《雅之声——琴韵》、徐振民《唐人诗意两首》、储望华的《满江红——前奏曲》和《“茉莉花”幻想曲》、朱践耳的组曲《南国印象》、张朝的《滇南山谣三首》《中国之梦》《皮黄》等。
三、弘扬红色文化对我国钢琴艺术的意义
(一)弘扬红色文化对我国钢琴教学的意义
我国钢琴作品的教学、舞台呈现与推广长期以来没有形成健全的机制与模式,我国优秀的现当代钢琴作品在音乐会中的演奏机会并不很多,也较少进入专业音乐院校与社会钢琴教育的教学、考试和比赛系统中。在以西方17—19世纪钢琴作品为主流的钢琴教学领域,我们往往忽略了对国内优秀钢琴作品,尤其是对红色钢琴作品的研究与传承。
上海音乐学院杨燕迪教授提出“中国音乐的经典化建构”,意在呼吁中国音乐工作者构建出属于中国但又具有世界意义的经典音乐。我们的国家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比如山水画的色彩、唐诗宋词的韵律、民族乐器的魅力、民风民俗的绚烂,这些都为钢琴作品的创作和钢琴表演形式提供了极为广阔的拓展空间。传承我国红色文化使钢琴表演艺术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将红色文化收集、发展并延伸至教学领域,是现阶段艺术领域发展及教学的重要方向。
作为新时代的音乐工作者,身上有一份不能忘记的职责和使命,就是做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将中国音乐推向世界。
(二)弘扬红色文化对我国钢琴表演的意义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推动红色文化的发展,是当代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一部分。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形成新的文化形态。在改变中寻求发展,针对各年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钢琴教学,可以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时,整理一系列红色文化相关的乐曲资料,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在钢琴赛事里专门增加中国钢琴作品表演的项目,在音乐舞台上拓展表演形式。在以练带学,以学带感的基础上,弘扬红色文化。在教学取得一定成果之后,将表演舞台面向社会,提高红色文化钢琴赛事的级别和宣传度,让艺术与红色文化互相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统一的、具有科学发展观的艺术体系,从而更好地表现我国红色文化的本质。
(三)弘扬红色文化对我国钢琴艺术走向世界的影响
《国际歌》自20世纪20年代传入我国后,就成为我国革命者为理想而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我国的许多爱国志士,为了国家的独立挥洒汗水,乃至献出生命,这些大无畏的精神凝聚成红色文化,在历史的演变中不断发展壮大。
随着我国举办的国际钢琴赛事的推广,红色文化也逐渐渗透进多元化艺术领域并被世界关注。我们要研究怀有爱国情怀的世界经典作品,充实红色文化的创作底蕴,丰富钢琴表演艺术的表现力。在2020年,我国经历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广西著名音乐家、作曲家杨少毅在此期间创作了《激战疫情》钢琴曲,致敬抗疫前线的医务工作者,歌颂他们是红色文化的最美传承者。艺术教育界的对外访问交流是红色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通道,可将优秀的红色文化传播到大洋彼岸。笔者在美国访学期间举办弘扬祖国文化的音乐会,演出了《黄河》《红豆词》《思乡曲》《岁月》《我和我的祖国》等中国经典音乐作品。音乐的力量不但唤起了海外同胞的中国心,也让外国友人感受到中国艺术的魅力,将中国红带向了西方舞台。
四、结语
立足现实、保卫历史、创造未来是弘扬中国红色文化的基本原则。其中,现实是本,前启历史的沉重,后迎未来的畅想。因此,要想全面发扬红色文化,就必须立足当前我国的发展需要,发掘、梳理、研究、宣传红色文化。在音乐艺术领域,要发挥自身优势,把音乐演奏的形式变得更加大众化。作为音乐艺术中的重要一员,钢琴艺术更要在红色文化发展浪潮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与红色文化实现良好的融合,运用红色歌曲去感染他人,使红色文化更加鲜活和多元化,也使中国钢琴表演艺术走向崭新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杨燕迪.国立音专的钢琴名作:价值的再判定与再确认[J].音乐艺术,2017(4):62-69.
[2]杨燕迪院长作客“哈音讲坛”解读中国音乐的经典化建构[EB/OL].(2020-10-09)[2021-5-10].http://www.hrbcm.edu.cn/info/1062/5177.htm.
作者简介:
余立,广西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钢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