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中央和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了对高职教育的支持力度,高职教育得以快速发展。基于新的政治形势、经济形势和管理要求,新升格的高职院校在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着新的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要研究对策,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盘活存量资产,着力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优化人员结构,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新升格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9C-0059-06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高职教育发展。借此“东风”,许多原来的国家及省重点中专校顺利升格为高职院校,实现了学校办学层次的跨越式发展。然而,面对新形势,新升格的高职院校如何把握好角色的转换,用足用好教育经费,不断提高治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历史性地达到了4%,现已进入“后4%时代”。加强高校财务工作,既是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育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当前高校财务工作面临新的政治形势、经济形势和管理要求,财务工作者要审时度势,及时转变管理理念,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持续强化内部控制建设,收好管好用好教育经费。
(一)政治新形势对高职院校财务工作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全面部署落实从严治党、党要管党。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江苏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先后发布《关于推进全省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施意见》(苏委教组〔2015〕38号)、《关于省属高校落实财务管理领导责任严肃财经纪律的若干意见》(苏教财〔2015〕20号)等文件。因此,高校财务工作不仅仅是业务工作,更兼具政治要求。在政治新形势下,高校财务工作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从管党治党的要求出发,为依法治校把好关。具体而言,就是要以对党和学校事业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依法依规开展财务工作,切实把高校财务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为学校守住“底线”和“红线”。
(二)经济新常态对高校财务工作提出新要求
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已从关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转向更为关注教育经费的使用绩效。高校资源配置已从注重投入保障转为注重投入绩效的提升期。财务工作者应运用系统思维,加强业财融合,科学利用“预算”这个指挥棒,合理调节学校的资源,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結合事业发展规划,“收管用”好教育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是高校财务工作必须考虑的重要议题,也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管理新理念对高校财务工作提出新要求
教育作为重要的社会事业和民生事业,扎实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任务,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目标。高校财务工作是高校综合性较强的管理工作,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在整个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1.高校内部控制建设。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教育厅先后发布《转发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江苏省省属院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等文件,要求各高校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建设,用制度管人,以流程管事,规范学校内部经济和业务活动,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制衡和监督体系。高校财务工作要主动适应新的管理理念,积极推进内部控制建设,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同时,要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会计核算,完善财务监督,充分运用财务分析数据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高校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党的十九大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强调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政府会计制度是财政管理的重要基础,是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政府会计制度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预算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高校会计信息质量,准确完整反映资产负债“家底”,有利于提高预算和财务管理水平,提升高校内部治理能力,对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具有重要的政策支撑作用。高校财务工作应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加强顶层设计,明确职责,突出重点,协同推进,确保政府会计制度顺利实施。
3.高校“放管服”政策落地。简政放权、全面推进“放管服”是当前党和国家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建立健全符合高校特点的管理机制,进一步释放高校和教师的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举措。为全面贯彻落实高校“放管服”改革,江苏省教育厅先后发布《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细则》(苏教科〔2016〕7号)、《关于印发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的通知》(苏教科〔2018〕9号)等文件。高校财务工作者应及时转变管理理念,主动适应、主动作为,抓紧做好各项政策的落地生根,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确保放权后能接得住、管得稳、用得好。
二、A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A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刚从中职校升格的高职院校,其财务管理现状也凸显了众多新升格高职院校的共性特征,对其财务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可由点到面,为同类新升格高职院校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一)财务部门组织机构状况
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财务处是学校一级财务机构,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统一协调和管理学校事业、基建、后勤、党费和工会的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工作。财务处下设两个二级机构,分别是财务结算中心和综合管理科。其主要职责包括:贯彻执行《会计法》以及其他有关财经法规,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组织编制全校年度预算分配方案,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组织实施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加强各项经费的筹集、日常管理、会计核算与资金支付工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等工作。
(二)财务制度建设状况
学校升格以来,财务处按照高校管理要求,依据《会计法》《预算法》等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对原财务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目前共建立健全各类财务制度30余项。同时,以二级管理和下移管理重心为契机,财务处重新梳理各个岗位职责及各类业务的流程,坚持做到“职责上墙,流程上网”,为师生办理财务业务提供了便利,为后期会计人员轮岗奠定了基础。
(三)财务信息化建设状况
学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始于2001年。财务处以内控建设为抓手,目前已建立以财务核算系统为主,学生收费系统、工资薪酬系统、网上缴费平台、综合查询系统、网上预约签批系统、电子票据系统、国库互连支付系统等为辅的一批共享化财务信息系统,基本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极大提高了财务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四)财务人员配备状况
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基础工作是否扎实、数据是否准确,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目前学校财务处共有财务人员8人,其学历、职称、年龄、人员性质构成见表1、表2、表3、表4。
三、A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A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高职院校中最新升格的,学校由原来中职校中的“排头兵”,转为高职院校中的一名“新兵”。角色的转变和平台的提升,使该校原来建立的优势明显降低,面临着不少挑战和问题。
(一)理财意识淡薄,经费来源过于单一
为了进一步比较分析教育经费来源情况,笔者对该校财务信息公开中2017—2020年部门决算报表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因该校2017年成立,部门决算数据仅有2017—2020年)。详见表5。
数据显示,该校升格高职院后教育经费收入总额逐年稳步上升,2020年相比较2017年教育经费收入总额增加7588.7万元,同比上升66.99%。从收入构成来看,财政经费拨款(生均财政拨款和财政追加拨款之和)占比始终维持在67%以上,其他经费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事业收入、其他收入,捐赠收入均为0。由此可见,该校教育经费来源更多的是政府投入和学习者购买服务成本(事业收入),社会资本和企业投入甚少。在目前教育经费拨款模式下,教育经费受学生人数影响很大,教育经费的增加主要依托于扩大招生规模。在当前生源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旦招生遇到困难,将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二)财务人员数量过少,人员结构不合理
1.财务队伍人数较少,不能满足财务工作需要。2016年,江苏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省属高校财务队伍建设的意见》(苏教财〔2016〕12号)提出:“各高校要科学合理设置财务人员岗位,原则上按教职工人数1.5%—3%的比例,并按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配齐配足财会人员。”从上述表1至表4可以看出,目前该校财务人员共8人,其中专职财务人员仅有6人,如果将兼职财务人员按照50%折算,财务人员数量与全校教职工(450人)的占比仅为1.56%,与规定1.5%的最低比例持平。随着学校升格,各类经济活动迅速增加,相关的會计核算工作量也同比增加,与此同时,政府会计制度正式实施,与预算相关的收支业务要同时核算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会计核算工作量成倍增加,现有财务人员每天疲于应付日常财务核算事宜,基本无余力开展财务预测、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管理会计相关工作。财务人员数量短缺,已严重制约学校财务高质量发展。
2.财务队伍结构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该校现有财务人员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呈梯队发展,总体较为合理,然而编外人员(人事代理制和合同制人员)占比达62.6%,比例较高,容易引发财务风险。学校编外财务人员工作量大、待遇低、掌握信息多、积极性不高、流动性强,为规避潜在风险,不宜将资金支付业务全程交予编外人员办理。在学校财务人员数量本就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工作任务更加难以合理安排,且涉密财务信息安全存在潜在隐患。
(三)财务信息化水平薄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该校虽已建立了财务核算系统、学生收费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薪酬管理系统、网上缴费平台、网上综合查询系统等财务信息系统,同时建立了财务门户网站,能满足基本财务核算和财务查询的需要,但是距离智慧财务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目标相差甚远。学校财务系统仅实现了内部互通互联,未能与学校人事系统、教务系统、学生系统等信息共享,导致各部门信息不一致,信息冗余度高,形成了“信息孤岛”。
(四)内部控制环节薄弱,覆盖面不全
自2012年11月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来,对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了日益迫切的要求。但是作为一所新升格的高职院校,内控基础较为薄弱,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业务流程不明确、岗位职责不清晰、内控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普遍存在,内控建设和实施依然任重道远。
(五)重投入轻管理,忽视资产管理和使用效益
新升格高职院因学校机构重设和部门职能调整,普遍存在对资产的购买积极性高,而对存量资产管理轻忽的现象,缺乏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正确认识,出现了资产重复购置、资产使用效率不高、资产处置欠规范等问题。
四、新升格高职院校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2018年12月6日,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新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方案(2018年修订)的通知》(苏教高〔2018〕18号),明确提出“经省政府批准、独立设置、已有两届毕业生,且未参加过评估的各类新建高等职业院校,2年内必须接受合格评估”。并且对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专业建设等具体指标提出考核要求。作为一所新升格的高职院校,该校将在2021年接受合格评估。加强学校财务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将是确保合格评估顺利通过的重要保障。
(一)提升理财观念,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
2005年10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明确表示要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加大扶持力度。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地方财政也要加大支持。因此,学校各部门应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提升理财理念,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
1.开源节流,多渠道筹措资金。各职能部门、二级院系要更新投入理念,整合资源,挖掘潜力,充分利用科研、人才等自身优势,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深化产教融合等方式,多渠道吸引企业投入、社会力量捐赠投入、社会服务创收收入等,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消除学校办学经费短缺的瓶颈。
2.完善校内分配机制,优化支出结构。作为新升格的高职院校,应以“保民生、保运转、保评估”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科学合理、公平有效的校内二级分配制度,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原则,探索建立校内的资金分配体系,进一步扩大二级院系经费自主权,實现权责的高度统一。在办学经费紧张的现状下,应从严控制行政运行经费,并按照评估实施方案要求,将学校内涵建设作为重点领域给予经费保障,同时强化绩效考评,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确保学校顺利通过合格评估检查。
(二)优化财务人员结构,提升财务人员素质
2018年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直属高校直属单位实施政府会计制度的意见》(教财〔2018〕6号)明确提出:“各单位应根据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新要求,有计划地充实财务及相关业务工作的人员力量,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学校应按照相关文件要求,配齐配足配好财务人员,同时为了保证学校资金安全和满足财务管理要求,将财务人员队伍向专职化、编制化方向调整。还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加强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提高财务人员廉政能力和业务水平,力争建立一支“业财”融合的高素质财务队伍,为学校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三)提升财务信息化水平,提高财务管理和服务水平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支撑。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苏教财〔2010〕107号),提出“推进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财务管理手段,实现统一核算、及时结算和实时监控,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学校要利用“互联网+”管理模式,全力推进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深度融合,实现预算管理、网上审批、会计核算和工资管理、资产管理、收费管理、网上缴费平台等业务模块的整合,并与人事、学工、教务、资产等其他业务部门数据实现高度的共享与实时交互,将“面对面服务”延伸到“指尖服务”,为增强全校事业发展活力营造良好制度环境。
(四)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升治理水平
2015年12月,财政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是研究控制权力的学问,是“一把手”工程[1]。作为一所新升格的高职院,学校原有内部控制较为薄弱,风险防范能力较弱。因此,全校上下应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以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建设为契机,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强化流程控制和风险管理,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全面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五)盘活存量资产,健全资产管理体系
近年来,省教育厅先后印发了《关于省属高校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管理的通知》(苏教财〔2016〕13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见》(苏教财〔2017〕1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省属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通知》(苏财购〔2017〕46号)等制度文件,要求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树立“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资产的理念”[2],切实改变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的思想,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与货币资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使用好、管理好。作为学校财资部门应坚持“盘活存量、管好增量、注重效益、规范处置”的原则,在校级层面建立闲置资产管理和调配使用机制,有效盘活学校闲置资产,严格控制新增资产规模,同时规范资产采购和出租、处置等行为,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乔春华.内部控制对象的理论定位——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为例[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6).
[2]王卫星.江苏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财政,2014(11).
责任编辑:华轩
*本文系2021江苏高校“青蓝工程”项目,江苏省2018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政府会计改革对高校财务工作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8SJZT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1-07-09
作者简介:葛涛,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江苏扬州,225000)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会计与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