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琦,韩 旭
(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 1.全科医学科;2.耳鼻喉科,北京 102600)
儿童普遍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若疾病控制不佳则可诱发哮喘、肾炎、心肌炎等疾病,严重威胁患儿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且影响时间较为长久[1]。目前临床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主要依赖抗生素,根据患儿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结果经验性地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可达到一定的疗效[2]。但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不合理应用使得耐药菌株逐渐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因此临床应逐渐重视对病原微生物的培养鉴别和药敏分析,以便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治疗[3-4]。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较为复杂,与遗传、营养供应、居住环境、户外活动等多种因素相关,了解该疾病的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控制复发有积极意义[5]。本研究旨在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的鼻咽部细菌分布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收治的10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06例儿童为对照组。纳入标准:年龄≤12岁,性别不限;患儿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经影像学、血常规等检查确诊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所有儿童的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存在症状类似的其他疾病者;合并严重脏器功能、凝血功能、免疫功能、代谢功能等障碍者;合并精神性疾病者;儿童依从性差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临床资料、病史资料不全者。在10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男性61例,女性45例,年龄为2~12岁,平均(6.21±3.26)岁;发病频率每月2~6次,平均每月(4.02±1.16)次;上呼吸道感染66例,下呼吸道感染40例;本次感染病程2~6天,平均(4.15±0.84)天;本次严重程度:轻度26例,中度55例,重度25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1细菌的检测
入院当天对106例患儿鼻咽部细菌进行检测,将鼻咽拭子经鼻孔置入鼻咽部,旋转1周静置10秒后取出,标本放入试管中,送至实验室做细菌分离培养。获取标本60分钟内将分泌物接种于含5%庆大霉素的巧克力琼脂板、含5%脱纤维羊血的羊血琼脂板上,置入CO2含量5%、温度35℃的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自动细菌鉴定仪及配套进行菌株的分离和鉴定,排除寄生菌情况下,按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进行分类统计。
1.2.2资料的收集
收集、整理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资料,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的相关因素,最终确定本研究中需纳入的因素。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所有儿童及其家属展开询问,问卷填写完整并全部回收,收集性别、年龄、是否早产、喂养情况、母亲受教育程度、居住地、抗菌药应用频率、近期家人患呼吸道疾病、经常外出至公共场所、同住家人吸烟、户外活动时间等资料。对上述11个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
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106例患儿的鼻咽部分泌物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4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8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93株,以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见表1。
表1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部细菌分布及构成比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在早产、居住地、抗菌药应用频率、同住家人吸烟、经常外出至公共场所、户外活动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喂养情况、母亲受教育程度、近期家人患呼吸道疾病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单因素的比较[n(%)]
(续上表)
将上述统计学有意义的相关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居住地农村、抗菌药应用≥3次/月、同住家人吸烟、经常外出至公共场所、户外活动<2小时/日均是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近些年由于空气污染和环境恶化的原因导致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儿童因呼吸系统发育不健全、免疫力低下的缘故,成为主要的发病人群,且临床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不利于患儿的健康发育,需针对性的展开防治工作[6]。临床实践发现,确定病原菌类型并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键。为避免抗生素滥用导致耐药菌增加,临床上需遵循如下原则:可用可不用的情况下选择不用;尽量使用窄谱、单一的抗生素,减少联合使用;根据细菌检查情况、患者耐受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7]。
本研究显示,106例患儿的鼻咽部分泌物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4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8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93株,以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病原菌种类丰富,以革兰阴性菌居多,与陈伟等[8]的结论一致。本研究尚未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此为不足之处。为减少经验性用药,临床上还需根据上述细菌的耐药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增强杀菌效果,减少疾病的复发。
本研究显示,早产、居住地农村、抗菌药应用≥3次/月、同住家人吸烟、经常外出至公共场所、户外活动<2小时/日是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茆俭等[9]的研究也认为,早产是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早产儿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气管、支气管存在狭窄,软骨组织缺乏弹性组织的支持,黏膜血管丰富但纤毛运动差,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差,导致大量细菌长时间堆积,最终引发呼吸系统感染。人类生活环境及习惯受到居住地的直接影响,在农村居住者大多卫生习惯较差,卫生状况差的环境易滋生细菌,儿童长时间生活在该环境中会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导致呼吸道感染和反复发作。面对该类患儿及其家属,医护人员应加强呼吸道感染相关知识的宣教工作,帮助其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家中环境,降低感染几率。正常情况下,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有助于杀死细菌,治疗呼吸道感染并预防复发,但频繁使用抗生素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强细菌繁殖、分化能力,从而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与吴雯雯等[10]的结论一致。因此,临床上需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使用次数。同住家人吸烟会导致室内空气被二手烟污染,儿童吸入有害的化学物质会对其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降低呼吸系统的防御能力,进而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11]。医务人员需劝导该类患儿的家属戒烟,或者避免在室内吸烟,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室内环境,减少感染的发生。儿童经常外出至公共场所会增加与病原菌的接触风险,因此需告诫其减少去人群密集区域,或者佩戴医用口罩至公共场所,回到家中勤洗手、勤通风,做好消毒工作,以减少感染的风险。儿童通过一定量的户外活动可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效果。户外活动时间不足会降低儿童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家长需合理安排儿童的户外活动时间,使其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12]。
综上所述,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上需根据细菌耐药性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同时针对早产、居住地农村、抗菌药应用频繁、同住家人吸烟、经常外出至公共场所、户外活动少等主要诱发疾病的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复发感染的风险,最大限度地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