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G仿真的农机曲轴件数控加工曲线插补技术

2021-11-29 03:44聂荣臻
南方农机 2021年22期
关键词:曲轴曲面刀具

聂荣臻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25)

复杂结构的加工与生产,多使用联动数控技术,确保加工准确。在实际加工生产时,借助数学模型进行参数分析,精确梳理零件曲面外观,给出可行的加工方案,保证工艺使用准确。在农机驱动程序中,曲轴具有一定加工难度。此部件外观具有不对称性,整体外观具有细长性。然而,曲轴作为驱动程序的关键组成,对其加工精确度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以仿真分析方式,获取精密加工方案。

1 曲轴建模

1.1 仿真加工流程

使用建模软件,进行曲轴外观结构的模型构建,在模型中体现出曲线、曲面等结构特征[1]。一般情况下,使用Pro/E软件,完成曲轴模型搭建。在数控加工分析中,具有使用广泛性的软件为UG。此软件能够顺利模拟刀具加工流程,比如系列生产工艺、生产单元等,为智能生产提供编程模块。与此同时,生产加工操作人员,可结合自身加工生产的实际需求,进行生产模块编程,比如凸凹面、多曲面等结构。依据各类加工操作方案、生产流程、刀具类型等内容,逐一完成生产模块的编程。零件加工模拟流程包括:1)零件功能分析;2)加工程序编辑;3)获取刀具生产方案;4)精准确定加工方式;5)优化刀具轨迹;6)生产仿真;7)参数优化。借助模拟流程,有效提升生产精确性。

为确保加工精准性,在生产前期,全面梳理零部件的功能与加工要求,继而制定可行的生产方案,给出工艺流程。在确定加工流程与生产方案后,依据生产目标进行数据程序编辑,形成生产程序,获取初期的刀具加工流程。在各类加工方式中,优化与调整刀具的生产流程,调整完成时仿真生产。仿真生产的最优结果,用于优化切削参数。

1.2 曲面加工仿真流程

应对零部件的多重结构、凹凸不规律的曲面,需使用曲线插补技术完成加工[2]。插补技术的生产流程为:1)零件功能分析;2)获取零件曲面特征;3)使用多组曲线细分曲面;4)离散、拟合处理各曲线;5)获得生产控制节点;6)判断误差;7)如果误差结果为最小值,进行零件加工,如果误差结果并非最小值,返回流程1重新进行参数优化。

在插补模拟流程中,各控制节点均由拟合操作获得,需要进行误差控制。判断控制节点、曲线坐标方位之间的误差值,如果误差结果较大,需要进行再次优化。如果误差结果最小,可在脉冲增量的帮助下,形成驱动作用,开启数控加工流程。相比一般仿真流程,曲面加工难度在于细化若干个曲线,减少直线生产形成的误差问题。因此,参数设计、曲线插补工艺,均成为精细生产的关键工艺。

1.3 曲线插补技术

1.3.1 工艺流程

模拟数控加工流程时,刀具生产运作,通常是借助脉冲增量,以各节点控制方式,完成生产任务。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刀具无法自主完成曲度生产。在曲面零件生产时,需要设定多个密集节点,以曲线拟合方式,在曲线上划分若干个密集的直线,完成曲线生产,获取曲面零件结构。一般情况下,曲线拟合处理时,采取最小二乘法,确保拟合精确性。借助拟合点、曲线坐标方位之间的误差结果,将此结果进行平方和,获取最小取值,获取精密生产方案。可使用最小二乘法的生产数据,对比曲线插补工艺参数,以验证曲线插补在农机生产体系中使用的可行性。

1.3.2 拟合过程

在此计算过程中,存有一定误差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参数精密性,可借助曲线插补技术,进行参数优化,提升曲线拟合处理的精准性,确保自由曲线获取全面拟合处理。使用插补技术能够优化拟合流程,增强曲线处理灵活性。曲线插补处理时,借助多项式进行细化分解,使用的参数有:控制节点坐标、权重参数等。其中各控制节点对应的向量为U=[u0,u1,u2,…,un]。数控生产程序中,加工驱动程序通常为伺服电机。为有效落实曲线插补加工程序,数控加工程序中应添加数据采集与离散处理的模块。在真实加工生产时,假设生产速度为V,以此生产速度获取下时段刀具加工的目标方位,继而启动伺服电机,给予刀具加工动力。在曲线加工时,保证参数与控制节点之间的有效匹配,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1.3.3 误差精度控制

在插补加工时,同样是节点向量u的输出过程,曲线微分处理结果为:V(t)=ds×dt-1=(ds×du-1)×(du×dt-1),则有du×dt-1=V(t)×(du×dt-1)-1。在关系式中V(t)是小段曲线长度与加工时间之比结果,称为曲线加工速度,此参数时间值越小,参数值更为精准。如果设定加工时间为最小值,可认定曲线加工速度结果均等,则有ds×du-1=,对公式进行处理后,能够获取插补周期t值,有关系式ui+1=ui+(ti+1-ti),获取向量ui+1结果,得出电机驱动的各项结果,完成曲线插补加工。

2 加工仿真测试

2.1 曲轴精密生产必要性

在农机驱动程序中,曲轴作为关键部件,如果部件结构有缺陷,将会使得驱动程序无法有序运行,削弱马力输出效果。曲轴生产时,需保证对应角度的精准性[3]。如果对应角度存有位置误差问题,会降低农机驱动程序气缸运行的有序性,甚至出现爆震问题。因此,以仿真分析流程,获取曲轴精密性生产方案,较为关键。

2.2 零件分析

农机选择拖拉机,此农机驱动程序中的曲轴,具有加工难度。曲轴表现出结构非对称性、细长外观,增加了零件生产困难性。如果生产期间,参数精密性不足,将会降低生产质量。

2.3 建模前期加工

使用Pro/E进行曲轴结构模型搭建,模拟生产刀具加工流程,采取预加工方式,获取大致生产方案,为参数优化、精密加工奠定基础条件。在模型搭建完成时,将其导入UG软件中,模拟刀具生产过程。模拟前期,添加切削参数:运行程序为“刀具生产”;刀具类型选择;设定生产几何体;选用生产方法。添加完成切削参数后,获取刀具生产轨迹。结合刀具实际加工情况,判断加工误差问题,相应调整切削参数,提升加工精密性。

2.4 误差分析

以最小二乘为参照,判断插补算法的可行性。假设最小二乘误差结果为a,插补算法生产偏差结果为b,各组生产结果为:一组生产结果,a=1.22,b=0.83;二组,a=1.55,b=0.77;三组,a=1.33,b=0.66;四组,a=1.22,b=0.88;五组,a=1.63,b=0.73。由5组生产加工数据发现:插补算法更具生产精密性,相比最小二乘法更能保证生产方案的优化性[4]。

3 联动生产模块中插补算法的应用

3.1 联动生产模块

此模块是用于各类复杂结构零件的生产工具,在生产期间可使用编程程序,进行生产参数调整与优化。以UG程序为仿真平台,积极使用CAD、CAE等程序,确保生产方案可行。UG程序中,含有5个生产单元,分别为:参数嵌入、刀具流程、方案优化、仿真生产等。UG程序能够完成生产数据的导入,进行人机交互生产过程,参数类型包括刀具型号、夹具种类等。借助刀具走线、加工轨迹等生产方案,整合成车削、线切等工艺模块。利用刀具轨迹参数优化过程,能够排查生产期间刀具存在的流线问题,比如轨迹碰撞、重复生产等。在综合处理模块中,进行轨迹优化处理,为用户提供多种生产方案,比如机床大小、插补工艺等。

3.2 使用神经网络优化工艺

3.2.1 神经网络优化思想

为保证曲线插补生产精密性,使用神经网络进行工艺优化,以此减少曲线插补操作形成的误差问题,切实提升生产精确性。现阶段,BP神经网络使用光反应,含有参数添加层、数据存储层、资料输出层3个部分。采取样本资料训练方式,选出最优参数,降低误差大小[5]。结合曲线插补工艺的数据输出方式,假设参数添加层为1,数据存储层h取值20,资料输出层取值1,训练速度设为u。依据添加参数x、各层连接权值wij、存储层阈值设为t,获取输出的参数q,则有关系式其中wij中的j取值为常数,比如1,2,…,l等。

关系式中,n表示参数添加层的控制节点个数,l表示存储层中控制点位数量,f对应存储层中的函数。函数可依据计算需求,进行计算方式调整,此次函数计算方法为f(x)=(1+dx)-1。依据存储层中输出资料q,各层连接权值vk、存储层阈值输出结果t,获取神经网络测定的Q值。Q的计算方法k取值为常数,最小取1,最大取m。m对应输出层控制节点的个数。依据预测值Q与期望输出结果y,获取网络偏差d值,则有dk=yk-Qk。

3.2.2 误差判断

在参数训练期间,识别误差率的范围:如果能够达到预期误差控制效果,可结束参数训练;如果误差控制并未达到目标,需要持续进行优化与训练,直至误差结果达到预期。曲线插补操作时,会使用拟合方式给予处理,具有曲线解析、自由曲线的处理优势,获得广泛应用。拟合处理时,各节点向量为U=[u0,u1,u2,…,un]。在插补加工时,能够获取向量在曲线表面对应的控制节点。比如,在加工ui点时,即可获取ui+1的控制方位。

在插补加工前期,优先获取加工曲面的参数特征,进行曲面细分,以曲线形式进行拟合处理。曲线处理完成时,进行神经网络训练,获取最优解。在训练期间,设计偏差范围。当给出的误差结果处于偏差范围内时,即可停止参数训练。如果误差结果大于偏差范围,需要继续进行算法迭代,直至获得最小误差结果。

3.3 仿真测试

在农机各类设备中,选择拖拉机进行仿真测试。在机械智能生产背景下,拖拉机生产能力有所增强,具体表现在驱动、自主生产两个方面,各程序使用的零部件具有紧密性,相应增加了农机生产成本。其中,曲面零件具有生产的困难性、设备组装的重要性。以UG平台、神经网络优化为技术视角,进行曲面插补模拟训练,尝试获取最优的生产方案,缩短曲面插补方案的模拟时间,提升生产效率,控制农机生产成本。

3.3.1 参数设置

仿真模拟的参数设置:样式“J”;手“右视图”;柄类型“方柄”;长度150 mm;宽度35 mm;柄宽度25 mm;柄线长30 mm;夹持器角度为270°。参数设计完成时,在UG软件中搭建零件生产的初期模型。UG程序配置的接口,具有较强兼容性,能够进行外部模型导入,节省仿真生产时间。在测试中,对模具、刀具均进行了模型导入,与实际生产存在的误差较小。

3.3.2 优化工序

在仿真生产期间,获取了刀具生产的流程图。在UG程序中,添加了刀具流程生成功能,以此查看刀具生产轨迹的流畅性、简化性。对于“过切”“碰撞”“重复生产”等问题,进行逐一优化,确保工序优化性,切实提升生产能效。

3.3.3 误差分析

假设神经网络优化的生产误差结果为c,对应未优化的生产偏差数据d。生产误差结果为:一组,c=0.22,d=0.43;二组,c=0.12,d=0.25;三组,c=0.25,d=0.44;四组,c=0.16,d=0.32;五组,c=0.35,d=0.48。结合5组生产偏差结果可知:神经网络训练,能够有效提升曲面插补工艺精细性,能够在生产中广泛应用。

4 仿真发现

1)在初期仿真测试中,最小二乘法生产误差值介于1.22与1.63之间,曲面插补工艺生产偏差为[0.66,0.88]。由此发现:曲面插补工艺表现出参数精密性特点,相比最小二乘法,具有曲面零件生产优势。

2)在第二次仿真测试中,未迭代优化的曲面插补工艺生产误差值介于0.43与0.48之间,经过神经网络优化处理后,曲面插补工艺生产偏差为[0.12,0.36]。由此说明:神经网络算法,能够深入提升曲面插补工艺的精确性,切实降低生产误差值。

在后续农机精细化生产体系中,加强曲面插补工艺研究,结合误差问题的形成过程,精细设计控制节点,逐步提升误差控制精密性, 获取更为精密的生产方案,确保农机驱动程序运行能力,带动农业生产发展。

5 结论

1)使用建模分析方式,以UG为基础,对曲轴外观进行建模,获取精密的加工方案。在分析中,使用曲线插补算法,精度拟合零部件的外观结构,有效获取刀具加工的各控制节点,以提升曲面零部件的生产速度。为证实此种生产方案的可操作性,采取实例生产方式,模拟加工过程,获取了刀具生产轨迹,有助于优化刀具生产方案,提升切削参数精确性,带动智能农机生产体系发展。

2)曲面插补工艺可用于农机驱动程序的精密性生产活动,相比最小二乘法更具误差控制能力。

3)神经网络算法,能够依托于UG平台,深入优化训练生产参数,切实提升曲面插补工艺参数的精确性,减少生产误差问题。

猜你喜欢
曲轴曲面刀具
数控刀具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开发研究
参数方程曲面积分的计算
参数方程曲面积分的计算
第二型曲面积分的中值定理
关于第二类曲面积分的几个阐述
多功能刀具
大连重工曲轴产值全国第一
以优化曲轴为目的的创新轴承设计
创新的曲轴零件试验方法
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