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雄丽
(宁夏话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宁夏 银川 750001)
引言:在众多艺术形式当中,话剧是艺术历史长河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表演形式通常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和强烈的故事性,结合话剧演员极具张力的表演,受到观众广泛热爱。在观赏话剧的同时,我们不难看出有许多话剧艺术家的肢体语言动作具有的别致性、多样性以及复杂性,而这些因素和特征都会对话剧演员想要传达的内容的准确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情况下,人们都会在讲话期间无意识地运用肢体语言,并且根据不同的个人习惯、生活环境、礼仪等方面形成了自己固有的肢体语言表达形式。比如,在与熟悉的人见面时,西方国家与亚洲国家的人在打招呼时的肢体语言则有很大区别,我们国家的人通常是口头上直接打招呼,其他国家的人或者以拥抱、或亲吻脸颊、握手等不同方式表示友好问候,不过打招呼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每个地区的礼仪有所不同。其他情绪,类似生气、愤怒等一系列容易使人心情急躁的情绪,肢体语言表达通常举止暴躁,表情严谨;在表达快乐的情绪时,手舞足蹈,眉头舒展;还有许多的情绪以及相对应的肢体语言的表达,人们在通过肢体语言来将自己想要表述的内容予以形象地绘制,进而使别人对自己所讲述的内容有着更加充分的了解。不过,对于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则认为肢体语言过多是由于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差,无法靠说话进行完整的表述、进而通过肢体语言来替代。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十分多样,人们通过各种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并有效传递至身边其他人。而具体到话剧表演,话剧表演则更加地注重对肢体语言的表达,并且将这种表达形式赋予了很大程度的艺术性,同时,肢体语言的艺术表达也使话剧有了与其他艺术不同的表演模式,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促进了艺术效果的丰富多样性。在话剧表演中,演员使用了各种具有鲜明特点的肢体语言,进而塑造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艺术角色,并以此诠释故事的主题和内容,为观众的体验感注入新的气息,为呈现最为完美的舞台艺术效果而奠定稳固的基础。与此同时,话剧表演中的肢体语言的种类有许多,较为常见的肢体语言类型主要为情态、空间、肢体三种类型。情态语言主要指情感的表述,演员通过控制自己的神态以及预先酝酿的情感氛围进行细致表达。话剧演员在接到剧本后,将通过对角色的充分理解和情感把握,在舞台上会呈现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并着重以神态变化为特点的效果,人们在经过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时,都可以从眼睛、眉头、嘴角弧度来进行判定[1]。
话剧拥有非常长远的艺术历史,经过时代的演变后,逐渐发展并为人熟知,由于话剧表演在语言与肢体方面的表达要经过专业的训练,才能达到相应的舞台艺术效果,所以话剧演员对于肢体语言的运用要非常的熟练,并且要自成风格,才能将角色的核心部分及精神完美的表现给观众。在演员进行话剧表演时,演员首先要做足关于角色理解的功课,并使自己与角色之间产生化学联系,塑造这个角色的灵魂与性格,使其拥有具体的形象,基于此,话剧演员才能更加直观地对角色进行细致观察,进而实现剧本中的角色重现和人格塑造。通过这种方法,演员将角色的性格以及主要表达的情感内容融合在一起,同时,借助多层次的、丰富的肢体动作进行还原呈现,并在最大程度上使观众感受到场景、人物、事件各元素的真实性。话剧表演的关键重点部分就是表达角色人物的思想,若对话剧中人物角色的内心活动世界仅靠语言来表达,则显得过于苍白无力,而话剧表演与影视类表演有根本性区别,话剧表演是有时效性的,并且通常无法剪辑,非常注重演员的现场发挥水平。在观众的观赏体验性方面,狭小的电子设备是无法与真实的现场演出相提并论的。
肢体语言能够将人物性格完美塑造,且形象鲜明,这对话剧舞台最终呈现艺术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例如,在话剧《茶馆》中,由于该文章作者是老舍,三言两语就能将一个人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所以演员在塑造《茶馆》中的人物时更能为人物性格的表达进行充分的准备。《茶馆》中的人物角色非常多,例如茶馆老板、西洋传教士、农民、警察、打手等人物,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若表演角色是打手,那么传递出的肢体语言则为动作粗暴、毫无文化礼貌,眼神中充满冷漠与讥讽,同时再结合对话,该角色的形象与具体性格就能呈现在舞台之上。这种话剧的观赏体验感官十分的神奇,它能够使观众打破时间的限制,与角色所处的年代近距离接触。
话剧通常在表演时间的控制方面有一定要求,而演员若想控制表演时间,则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赖整体剧情的紧张程度,并通过调整肢体语言才能实现这个目的,这对话剧整体的演出进度与节奏的调整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进行话剧演出进度的控制过程中,以不改变话剧的剧情内容为基础,尤其在进行角色人物的形象塑造时,所运用的肢体语言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如进行打斗等剧烈动作的表述时,着重营造一个相对紧张的舞台氛围,以此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同时,这部分的剧情节奏会相对加快。经典的传统话剧的剧情内容以及情节的发展,在转折、顺承等环节都有着固定的表演模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话剧演出特有的艺术特色,并能够使观众参与到剧情之中,并且通过剧情的变化以及角色情绪的波动使观众产生非常直接、特别的共鸣,并对后续剧情发展投入更多的关注。与此同时,肢体语言在调整剧情的发展进度方面,能够促使演员的表演更具逻辑性和真实性,若演员的基本素质和表演能力达到一定的标准,在剧情中加之语言对白与肢体动作、并使它们之间进行有效融合,那么表演效果则会非常突出。在转折方面,肢体语言的作用仍然非常关键,如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演员的表演规模,表演过程中,演员们则可以通过预先设定的手势作为开展下一情节或下部分剧情的暗号,增强演员之间的合作性[2]。
话剧表演通常演员在现场进行即兴表演,这对于演员的基础舞台表演水平是一个有一定难度的考验,并且演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面对舞台表演过程中容易发生的各类突发状况,例如,有年龄较小的孩子想要爬上舞台,这时演员的心态一定不要被影响,心态是影响现场演出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这对话剧演员的表演能力素养以及相关的表达肢体语言基本功有很大要求。好的话剧演员能够靠自身的表演水平吸引观众的目光,成为话剧舞台中非常亮眼的存在,这能够有效促使观众提高对该话剧后续剧情开展的关注力,并且沉浸在演员对剧情人物的塑造过程。对于话剧表演水平的评价而言,演员演技的优劣通过场下观众的反应就能看出,如果观众的注意力十分集中并且自身表情随着剧情发展而产生相应的变化,那么则代表话剧演员对角色人物塑造得比较成功,反之亦然。在话剧演出过程中,观众会在脑海会生成一定的想象空间,并将舞台中的人物、情绪变化、剧情发展在自己的想象空间中再次进行塑造,再将塑造后的形象与演员塑造的形象进行对比,进而生成对角色的认可感与亲近感,真正的走进故事之中,参与剧情发展与变化,体会角色的快乐与悲伤。根据这些特点,逐步发展成为话剧特有的魅力,并将时间、空间、故事三方面融合在一起,使观众感受到演员在通过肢体语言塑造话剧舞台时的真正魅力[3]。
结论:总的来看,肢体语言在话剧表演中的作用性毋庸置疑,话剧演员只有通过对肢体语言的理解和有效运用,才能够将角色的情绪极为立体地表达出来,充分调动了观众的观赏积极性。在话剧表演过程中,随着角色的变化、相应的肢体语言也会不同,感官体验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