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春霞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团结小学,新疆 阿合奇 843500)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多读书对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作用,这一点在过去的教学工作中也深有体会。虽然我们能够认识到多读书的重要性,但怎样读书并实现有效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以及如何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一直都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那么如何让小学高年级学生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不偏离作者的写作意图,就是我们要交给学生的一项重要的阅读技能。
任何一篇文章想要展现自身的内容主旨都要有鲜明的主题,主题不仅能够展示出文章的中心内容,更能从文章的内在当中摘取出吸引读者关注的重点,可以以此来表现作者内在的情感诉求,充分体现出作者想要通过文章来表达的对社会、对生活、对自己内心的情感,可以说主题是一篇文章的内在灵魂。在我们平时考试中也不难看出,学生一遇到阅读理解,就有一种茫然无措的感觉,甚至在回答问题时完全偏离文章的主题,这就是没有和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一篇好的文章,需要作者从字里行间的结构和文字组合当中展示出明确的主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作者行文的目的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有明确的揭示主题的文章才能够凸显其中的内容和中心思想,所以,对于语文教学工作来说,引导学生充分把握文章的主题是阅读教学内容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主题的表现总是与一定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阅读作品时要想办法弄清作品是作者在怎样的心境下写出来的,当时的时代背景如何,社会环境怎样等等,这是我们探索文章主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如古诗《题临安邸》创作于公元1126 年,当时作为北宋首都的汴梁被金兵攻陷,徽宗和钦宗两位皇帝被金兵俘虏,全部中原国土均被占领。赵构在战乱中一路向南逃亡,最终于临安即位,建立南宋。南宋在风雨飘摇的局势中未能接受北宋灭亡的惨痛教训,赵构并没有因身处困境而奋起反抗,反而为了苟且偷生而投降屈膝,不惜牺牲岳飞等忠将而保全自己,赵构带领众臣在苟安之中度过几十年。假如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不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就不能感受当时黑暗现实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就很难从诗句中体会到作者林升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也就没办法很好地理解古诗的意思和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文章的中心句或者中心段落能够充分体现一篇文章的重点,这一段话或者一句话就是整个文章的中心。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抓住中心语句就能掌握文章的主旨命脉。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中心语句对文章提纲挈领的作用,从某个段落和语句当中抓住文章的主旨。例如,在进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文章的开头第一句话就是整篇文章的中心句,以此来展现圆明园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价值,同时体现其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连续用了两个不可估量来表达损失的程度,同时这句话也说明了在我国和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圆明园的重要价值,可以说文章开头第一句的感叹语气,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愤怒和痛恨的情绪,突出文章的主题,同时也激发我们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责任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再比如《牧场之国》,开头第一句就是文章的中心句,“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一般情况下,文章的中心句都在开头,有的中心句就在文章的第一段,特殊的情况下,有些文章的中心句或者中心段会在文章的结尾。所以,在带领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分析文章的结构,要在文章当中找出能够凸显作者情感立场和态度观点的句子或者段落,看这部分内容是否凸显文章的主旨,以此来确定文章的主题。文章的主题作为对整篇文章内容的重要展现,需要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加以重视,要通过多样化的方法来实现对文章主旨的把控,而中心句就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种分析方法。
作为一篇文章的窗口,标题的作用不言而喻。例如我们所阅读的《慈母情深》一文,透过题目,我们不难判定,文章的主要内容一定是歌颂母爱的。在确定了主题之后,再学习这篇文章时就简单多了。这篇课文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母亲的慈祥、善良和对孩子深沉的爱,反过来也表达出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和感恩之情。透过主题再看文章的内容,之后再带着情感去阅读并把握文章的重点,就能够充分展现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又如,在阅读《四季之美》一文时,通过题目,我们就可以知道,作者通过描写春天的温暖、夏天的炎热、秋天的舒爽和冬天的寒冷,让我们感受到了四季之美,同时我们也体会出了本课的主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展现人类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喜爱。
在描写人物的文章当中,一般要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展示主题内容,在对这部分文章的主体进行归纳的过程中,就要重视对人物形象的剖析。从人物形象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其展现出来的特点分析文章的主题。
我们在阅读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冯骥才的《刷子李》时,运用这种方法就十分有效。课文描写“刷子李”时,通过正面描写了“刷子李”刷墙时的效果奇、规矩奇、动作奇,从而刻画出“刷子李”刷墙技艺高超;接着通过细节描写“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的娴熟动作,还有那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塑造人物个性,烘托人物形象,突出了“刷子李”技艺高超;最后又通过曹小三的视角,从曹小三当了一天学徒,他的心情从半信半疑→崇敬→失落→五体投地的变化过程,从侧面描写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描写,突出人物形象的刻画,突出了主题。
一篇优秀的文章想要充分展示内在的主题,需要在文章的不同段落分别体现出来,但对于主题的体现内容并不会完全均等的分布在不同的段落,不同文章段落都要结合文章的结构来服务于文章的主题展现,其对于主题凸显工作所承担的具体任务各有差别,有的文章段落负责对文章主题的铺垫,有的段落的作用体现在承上启下的衔接,有的段落完全用于过度,还有的段落的作用体现在对某个过程性详细地描述。也就是说,每篇文章的大部分段落内容和文章的主题并没有直接性的表面关系,而是通过其中的某个或者某两个段落展现出来,作为文章内容展现的着力点。如《开国大典》课文一共有十五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各自承担着自己的作用。但在文章的第七自然段:“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是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通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段话中,通过庄严的宣告、雄伟的声音和全国人民的欢呼雀跃几个短句来揭示整段的重点,单单这一段就让我们体会到了文章主题:表明了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体会到了人们激动自豪的心情,表明中国从此站起来了,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民对于国家领袖的深沉的爱,感受到人民对祖国的无限深情,表达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自豪感情。
总之,把握文章主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上面说的五种方法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在概括文章的主题时,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概括方法,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灵活掌握具体内容,要根据文章的文字结构和段落内容确定主题。在实际的概括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几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剖析,这样才能概括出比较准确的主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