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振兴:湖北省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2021-11-29 07:08王鑫玥王庆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21期
关键词:湖北省人才农村

王鑫玥,王庆

(1.长江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2.黄冈师范学院,a.商学院;b.建筑工程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乡村人才是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干力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要素,因此要将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信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湖北省农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发展规划不具体,发展成果不明显,导致“三农”问题凸显,主要原因是人才在推动农村发展方面的作用不明显,成为“两步走”目标的薄弱环节,较大程度延缓了农村发展。人才是当前促进乡村振兴的主要推动力量,因此,如何发挥好农村人才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开展农村工作的当务之急[1]。

1 人才对推动乡村振兴的意义

1.1 破解人才瓶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当前中国的经济持续面临下行的压力,且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维持经济增长速度的稳定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备条件[2]。根据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表1)可知,中国城乡消费比连续6年都始终维持在2.0以上,至2019年仍然高达2.4。由此可见,乡村地区消费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也凸显出乡村对于未来中国发展的深远意义。为此,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突破人才瓶颈的制约。

表1 2014—2019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比较

1.2 应对乡村衰落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起点

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驱动必然导致乡村衰落,农村人口稀少,老龄化特别是劳动力人口的老龄化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中国乡村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但空巢村、老人村、留守儿童村等贫困村的存在,使得农村的发展快速衰落,成为中国农村必须要解决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乡村从衰落走向复兴要跨越“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和“农民老龄化”这三大问题,而新“三农”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村人才流失导致的[3]。许多乡村人才的不断流失,导致村庄缺人气、缺活力、缺生机和乡村振兴过程中普遍面着“人才稀缺化”现象,成为党在“三农”工作和扶贫工作中的主要困境。

1.3 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动力

在贫困地区的调研发现,“党的政策好,现有资金、项目都不缺,最缺人才”,各地扶贫资金、产业项目落地慢、落地难、效果不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人才支撑和配套[4]。人才能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解决了“人”这一基本问题,才能真正解决乡村振兴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只有吸引城市回流人才,才能促进要素双向发展;只有凝聚农村人气力量,才能落实振兴关键要素;只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才能稳固农业农村基础;只有促进人才培养,才能推动创业创新发展。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为乡村振兴战略指明5个重要途径[5],其中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动力,也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动力。为了落实好人才振兴这一动力,也需要其他乡村振兴途径的支撑,在乡村形成多渠道的汇聚。

2 湖北省乡村人才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

2.1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青壮年人才流失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湖北省各地区大量劳动力外流,最主要的流向是外出务工,外出务工的农村人口的总量占农村从业人员的50%以上。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湖北省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得到2014—2019年湖北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情况(表2),可知湖北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口占乡村人口比重虽然逐年下降,但占比仍超过50.00%,并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

表2 2014—2019年湖北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情况

根据湖北省统计局的数据分析(图1)可知,自“十二五”以来,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年龄在21~49岁的人数始终维持在750万人以上。从转移的人口年龄结构分析可知,转移出的劳动力85%以上为50岁以下的青壮年。

图1 湖北省外出农民工年龄结构分析

综上可知,在中国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城市对农村的“虹吸效应”导致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长期单向流向城市,其中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人才呈现净流出的状态,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失,给乡村经济和环境的发展造成人才资源上的障碍,也为乡村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6]。与此同时,湖北省农村地区主要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造成了诸多乡村地区老龄化、空心化等问题,不仅使得农村社会缺乏生机,还严重削弱了农村生产发展的活力。

2.2 农村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

当前,湖北省仍然存在较高的文盲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3)可知,2014—2017年,湖北省15岁以上人口文盲率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维持在4.70%以上。乡村人口中,仍有高达135万人以上的文盲。除此之外,2016年湖北省乡村地区仍有高达67.40%的农村人口的学历在初中及以下,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口仅占农村总人口的8.30%;而早在20世纪初期发达国家农业从业人口中就有45%~65%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7]。可见,湖北省乡村地区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而且高素质人口分布的比例也较低,因此,对于湖北省的乡村振兴而言,农民的普遍素质还需要进一步的教育提升,而农业高素质人才也亟需大力培养。

表3 2014—2018年湖北省15岁以上文盲人口统计(人口抽样调查)

2.3 农村教育资源不足与高素质劳动力之间的矛盾

湖北省乡村地区师资力量比城市薄弱。根据《2019年湖北省统计年鉴》数据得到2014—2018年湖北省城乡小学专任教师对比(图2)、初中专任教师对比(图3)和高中专任教师对比(图4)。由图2、图3、图4可见,乡村地区教师数量总体都呈下降趋势,城乡之间差距较大,且呈扩大的趋势。2018年,湖北省小学的城乡教师数之比是2.73,初中的城乡教师数之比是6.29,高中的城乡教师数之比则高达32.80,小学至高中城乡之间教师数的差距越来越大。

图3 2014—2018年湖北省城乡初中专任教师对比

图4 2014—2018年湖北省城乡高中专任教师对比

根据《2019年湖北省统计年鉴》得到2012—2018年湖北省乡村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数量(表4)。由表4可知,2012—2018年湖北省乡村地区的学校数量连续7年呈下降的趋势,小学学校从2012年的3 978所下降至2018年的2 674所,初中学校从2012年的587所下降至2018年的473所,高中学校2018年仅剩19所。2012—2018年,湖北省乡村地区小学和初中学校数量分别减少了32.8%和19.4%。

表4 2012—2018年湖北省乡村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数量(单位:所)

教育资源的匮乏,基础设施跟不上必然导致潜在高素质劳动力培养不足。根据《2019年湖北省统计年鉴》数据分析得到2014—2018年湖北省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数(表5)。由表5可知,2018年,湖北省小学毕业生数为552 516人,其中城镇地区431 459人,乡村地区121 057人,乡村地区毕业生数约占小学总毕业生数的22%;2018年,湖北省初中毕业生数为452 823人,其中城镇地区396 313人,乡村地区56 510人。若按照2015年乡村地区从小学毕业进入初中的人数115 370人推算,2015—2018年有58 860人未进入初中就读,占比高达51%。

表5 2014—2018年湖北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数(单位:人)

根据《2019年湖北省统计年鉴》计算2016—2018年湖北省城乡毕业生数占总毕业生数的比重,得到图5所示的结果。由图5可知,学历层次越高,乡村地区所占的比重越低,甚至乡村地区高中的绝对毕业生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体现出乡村地区接受教育的人口越往较高的学历层次,人数越少,说明大多数农村地区潜在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并不高。

图5 湖北省城乡毕业生数占总毕业生数的比重

2.4 村干部能力与乡村振兴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

对湖北省黄冈市4个乡镇村干部的年龄和学历进行调查,4个乡镇中有120个行政村,共430名村干部。其中,村干部平均年龄最大的57岁,平均年龄最小的53岁,年龄在50岁以上的村干部人数占比高达71.34%(图6),同时学历为大专及以上的村干部仅占6.10%(图7)。由此可见,当前农村地区基层组织领导者存在年龄偏大且学历偏低的现象。

图6 湖北省黄冈市4个乡镇村干部年龄分布

图7 湖北省黄冈市4个乡镇村干部学历分布

综上可知,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和边缘化问题日益突出,“三农”工作队伍存在人员不足、视野不宽、年龄老化、素质偏低等问题[8]。他们自身学历不足,对于新事物及信息化、技术化发展的接受能力有限,同时年龄偏大,身体素质也制约着其工作效率的提升,而这些问题都与当前快速发展的乡村建设不相适应。此外,当前选举环境的阻碍、“权力有限”与“责任无限”之间的矛盾、待遇低而保障少的窘境、职业发展前景有限等矛盾都制约着基层组织人才队伍的不断优化和壮大。

3 湖北省乡村人才振兴的突破路径

3.1 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质量,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2018年湖北省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为9.73万个,数量居全国前列,但可以达到国家或省级示范社标准和条件的不到10%。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的总量已达22万个,但普遍存在着“小、弱、散”的问题,应该进行从数量多到质量好的转变[9]。不同的农业经营主体可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一些不规范不运作的合作社应严格执行退出机制,而对一些僵尸合作社和空壳合作社应加强规范化建设、服务能力建设和农业产业链建设,提升合作社的运行效率,使每个建立的农民合作组织更有效更广泛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

2017年1 月,农业部在《“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加强人才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根据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到2016年,湖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已达5.18万人,其中主要分为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农业职业经理人、青年创业及农场主培育、农民大学生、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技能服务型职业农民六大类。新型职业农民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主体,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发展。可根据“三类农民”的不同领域和方向,具体化地制定政策、有针对性地培育鼓励,提升职业农民证书的“含金量”,树立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自信、收入自信。

3.2 大力推动“三乡工程”,重点抓好能人回乡工作

湖北省政府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其中作为“三乡工程”部署的核心支撑就是能人回乡,在能人回乡的过程中,回流的人才不仅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和人脉关系,而且能带来雄厚的资本、技术和经验。只有靠能人回乡才能创办更多的优秀企业,才能带来新颖的思想和模式,以及更好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改善农村的发展环境和前景,吸引更多的市民下乡,有更多的企业兴乡[10]。相对于以往,“走出去”的农村人才面临着来自城市的诱惑和挑战,城市中健全的公共设施、完善的服务以及发展机会往往吸引着外出求学的人才加速流向城市。即使传统的“乐于奉献,甘于清贫”观念,也不足以支撑人才留在农村。目前,农村的发展环境闭塞,农民并不是一种职业的刻板思想已深入人心,外出的社会创业人才、有能力的成功企业家对在农村开展事业并不乐观,导致乡村能人极度匮乏。

2018年3 月,黄冈市委部署实施“千人计划”,要求在6月底前,吸引1 000名以上(每个县市区至少100名、单个市场主体投资在千万元以上)有雄厚经济实力、有社会责任感的能人回乡投资兴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各地黄冈籍老乡商会组织中,各种类型的商会会员近10万人,其中担任会长、副会长职务的有3 000多人,黄冈全市有1.3亿~1.6亿人常年在外务工或经商。截至2018年5月4日,全市共新签约“三农”项目479个,协议投资总额449.48亿元,投资额超过673亿元[11]。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留住人才,需要进一步改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缩小地域生活、娱乐学习等外部环境的差距,为能人回乡铺路,使其为乡村接纳,增加认同感。此外还要增强人才返乡机制的便捷性,使有情怀的能人返乡不再受土地、医保、户籍、社保等制度的制约,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推进能人回乡,进而推动“三乡工程”的落实和发展。

3.3 加大青年下乡的扶持力度,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官定制模式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新理念和新技术的传播者,农民增收的领导者,大学生村官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人才。各中部大省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出鼓励和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留在本省,通过这种方式为本省的乡村发展带来丰富的人才资源。如武汉市推出“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长沙市提出5年吸引100万人才的目标,郑州市人才工程正式公布了“1+N”政策体系。湖北省作为科教大省,每年高校的毕业生人数一直位于各中部大省毕业生人数前列,更应当充分发挥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推动大学生返乡创业。不断探索大学生村官定制的模式,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大学生,促使大学生利用自身学识和能力带动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湖北省应根据自身农业的不同情况和农村的实际需求制定适合本省的模式。首先要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人才工作的舆论宣传和引导,鼓励和吸引更多优秀大学生投身到农村建设中去。完善人才选拔体系,加强监管和政策更新,给更多有志青年提供更加完善的下乡机会和就业渠道。关心和扶持农村基层组织人才发展,不仅要让人才走进来,还要留得住。其次要加大投入,增加大学生村官收入待遇,完善各项福利保障机制,让其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地投入到乡村建设中。最后要为其搭建良好的政治舞台,构建可供未来发展的平台,让大学生村官们更加鼓足干劲地带领乡村发展。

3.4 建立多层次教育培训体系,提升乡村人口综合素质

中国农村的教育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匮乏,这是农村人口得不到良好教育的客观制约因素。资料显示,过去25年来,只有不到1/3的小学还在开放,特别是2001年开始大规模开展的撤点并校导致每天约有63所村小学消失。有学者统计,教育的城市化率比人口的城市化率大约高出20%[12]。由此可见,城乡教育发展极度不平衡,农村教育得不到重视,学校的倒闭导致优秀的教师资源不断流失,村民接受教育的机会减少,因此,乡村振兴迫切需要解决村民的受教育问题,给予村民可以接受教育的优质条件和多种途径。

在基础教育上,应优化农村基础教育布局,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在薪资待遇、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保障,在编制管理、评奖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在职业教育上,通过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农民科学教育培训体系形式,如“阳光工程”“绿证工程”“雨露计划”等,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岗位技能。在提升乡村人才综合素质上,充分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职业院校、农技推广体系、农村干部远程教育系统等教育培训资源[13]。人才的培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结合中国农村发展实际和市场经济需求,努力创造条件,大力培养目标市场急需人才和实用类农村教育人才。首先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养实用型人才,推动农业技术发展;其次要加大基础教育投资,强化义务教育,重视对农村未来劳动人口素质的培养;最后要推动现代化远程教育,将新兴知识、技术和信息带入农村,带动广大村民与时俱进的发展。

猜你喜欢
湖北省人才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人才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
湖北省今年将建成农村公路1.5万km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