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婷玉(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2015年3月,国家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扩大留学生规模,开展国际化合作办学的措施,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上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甘肃省也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秉承“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加大留学生开放力度,力争在教育交流方面有所建树。近年来,来甘肃的留学生数量增幅较大,留学生生源地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高职院校国际品牌建设初显成效。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甘肃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于2017年开始招收留学生,开启了留学生人才培养的对外交流之路。截至目前,累计共招收了62名留学生,分别来自老挝、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六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传播中国民族文化做出一定的贡献。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提倡高职院校利用好自身的职业素养、专业优势去吸引国际留学生来华,随着国外留学生数量的增加,加上留学生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和地域背景、宗教信仰等,导致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为高职院校教育造成了一定困难,本文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当前留学生人才培养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目前,我校留学生进入专业学历培养模式只有一种,即“1+2”模式,留学生第一年学习汉语,第二年进入中国学生班级进行专业学习,同时要取得HSK3级汉语水平考试合格证明方可进入专业班级学习。在专业教育教学中以汉语为主进行授课,加之理工科类的专业知识较难理解,因而这样的教学效果对于仅仅拥有HSK3级汉语水平的外国人来说并不理想,留学生无法理解专业知识,跟不上中国学生进度,达不到教育预期效果,甚至拖累教学进度和质量。若为留学生单独开设课程,授课语种的选择又具有很大挑战性。目前我校能做到的只是中文和英文两种授课方式,如果是全英文授课,那么对于生源又有一定的要求,必须保证学生是懂英文的,但是高职院校招收留学生生源绝大多数来自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些国家在经济、教育、科技方面相对稍显落后。我校留学生生源基本来自老挝、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所以学生基本不懂英文,因此也很难实现教师用英文去讲授专业课。
我校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几乎是按中国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虽然也注重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模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与管理中留学生人才培养“趋同化”未能更好的体现。留学生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籍不同、民族不同,加之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都不同,虽然我校也同其他本科院校一样组建了国际教育学院和国际交流合作处,专门负责留学生的招生与管理、教育与培养,但高职院校留学生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跨文化交际相关培训,在对外交流与跨文化交际方面,以及处理外事的能力与经验方面略显不足,国际化视野与水平有待提升。同时,留学生管理与服务人员配备不齐,无法满足和解决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要求和遇到的各种困难,无法为留学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我国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起步较晚,短期内留学生的规模迅速扩大,但是在留学生人才培养和服务管理方面还有很多欠缺和值得推敲的地方,所以提升高职院校留学生的培养水平势在必行。
我国高职教育目前的体系设置都是为培养国内人才量身打造的,而“一带一路”战略的部署,扩大了人才需求范围,这也给我国的高职院校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例如我校针对留学生教学的师资并不完善,根据课程设置体系,在第一年汉语教学方面,对外汉语专业教师比较缺乏,而第二年进入专业课以后,部分留学生表示专业课教师讲课语速快,外语水平不高,重点知识得不到有效的翻译和解释。除了师资力量外,留学生专业方面的实习实践资源配套设施也需要跟进和完善,高职院校对于留学生的教育目的是输送中国文化的同时培养其专业能力。对于专业能力,需要实践教育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在实践环节,特别是校外企业实训中,大部分企业不愿意接受留学生进行顶岗实训,只有部分知名企业愿意接受部分留学生,但是对留学生要求比较严格,这样导致留学生专业实践困难。其中主要因素为:一方面是因为留学生是外国人的身份受限;另一方面是因为留学生自身语言和专业能力欠缺,所以留学生的专业能力在校企合作方面得不到有效锻炼和发挥。
汉语是留学生在中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接受高职院校教育的基础,因为留学生在院校留学第一年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汉语知识,因此必须要求留学生通过HSK3级考试,为其后期专业知识学习打下基础。在高职院校汉语教育中,不要一味通过课堂授课,可以多增加一些课外活动,如汉语歇后语表演、汉语成语接龙、书法比赛等,不仅为留学生增添学习汉语的兴趣,也有助于快速提升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另一方面,打造特色专业课程、优化课程体系、调整课程设置,制定符合院校自身的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做到接轨国际化。高职院校应遵循不同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情况,对其进行目的性的课程教育,帮助其快速掌握汉语知识。同时,了解生源地国家的人才需要,利用自身办学优势和特点为留学生教育提供服务。
高职院校招收留学生在近年兴起,因而跟本科层次相比,招收留学生时间较短,经验较少,对于留学生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和管理模式不完善,因此,高职院校要因地制宜,结合本校留学生实际特点,进行管理模式和教育模式创新。建立完善的制度,在留学生人才培养与管理中,制度是首要,可以将本校自身的学生管理制度结合留学生特点进行修改、优化,从而制定出符合留学生管理的制度。不断完善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帮助实现留学生真正的“趋同化”管理。考虑到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要在国籍民族、宗教信仰、外事管理等问题上,制定合理的留学生学籍管理制度、护照签证管理制度、医疗保险管理制度等,提升对留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同时校内外各部门要加强合作,尽可能为留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构建良好的学习生活校园环境。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开始大规模招收来华留学生,因而绝大多数教师并不具备国际教学视野,也缺乏跨文化交流经验和国际化教学的相关培训,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高职院校教师很难在短时期内找到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措施。在留学生实践配套设施方面,加强与中外合资企业的联系,以及“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国企业,开拓学生实习的多种渠道,尽可能多的为留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利用好校企合作的优势,与校外企业尤其是中外合资企业签署可供于留学生实习的项目,帮助留学生完成实践课程,保证人才培养的稳定性,力争培养出理论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高职院校留学生的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对中国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加大了留学生的输入,我国高职院校应该切实提高留学生管理质量,创新教育模式,树立国际化的教育理念,积极推动我国高职教育走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