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三区两通道”思维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网

2021-11-29 08:03王江
中国医院院长 2021年19期
关键词:病区常态肺炎

文/王江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区县定点医院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这场抗疫攻坚战的主力军,作为区域型“龙头”医疗单位,在保障大病不出区的同时,也是当地疫情防控的排头兵、压舱石,不仅需要承担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还要救治危急重症患者,以及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业务发展,防控责任重大。就当前新冠肺炎病毒持续变异而导致的前所未有的认知盲点多、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破坏力度强的疫情特点来看,长时间处于疫情防控状态是形势所必需的,有效落实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1〕51号文件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监测工作,落实“四早”措施,如何筑牢区县医院疫情常态化防控网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加强医院新“三区两通道”建设着手,以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为例,分析区县定点医院当前疫情防控的难点,并从党政融合管理、加强“人物同防、医患同防、内外同防、三防融合”管理等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从而有效推动定点医院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

就当前新冠肺炎病毒持续变异而导致的前所未有的认知盲点多、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破坏力度强的疫情特点来看,长时间处于疫情防控状态是形势所必需的。

定点医院防控难点

国际疫情危机四伏,国内“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防控压力大,而医院面临的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压力也前所未有的大。医院是开放的环境,病人生病就要去医院,存在着病人不会判断得的是否是传染病,也可能存在病原长期携带者(乙肝、HIV)、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新发传染病(未知)患者,医院就是各种病原体聚集的地方。就大多数区县定点医院的具体情况看,存在防控难点。

一是建筑布局滞后。大多医院门诊部与住院部处于同一楼栋,存在问题和漏洞,科室院感事件发生风险较高。在医院门诊区域,通常具有人群聚集量大、排查困难,不排除有无症状感染者进入的情况,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同样具有传染性,可能导致新冠肺炎交叉感染甚至扩散。同时在就诊过程中,由于门诊患者与住院患者混在同一栋楼里,给住院病区的人员管理带来困难,不能很好地对患者进行管理,更不能有效地遏制新冠肺炎病毒在院内感染。

二是病区管控难度大。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首先对到病区人员的核酸检测有严格要求,患者在进行核酸检测后,到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前,需要入住过渡病房或隔离病房单间过渡,给住院病床的周转带来困难,同时增加人力资源。其次是患者佩戴口罩问题,在进入医院入口时,口罩相当于是通行证,患者及其陪伴者都会正确佩戴口罩,但是在进入医院后,由于医院人力监管困难,患者及其家属在佩戴口罩上具有随意性,部分人员戴口罩依从性较弱,因此,当存在监管盲点时,患者及陪伴者均有不戴口罩的,存在防控安全隐患,不利于更好地遏制院内交叉感染,这在医院的管理中是一大难点。再次是医护人员行为管理难度大。一方面“人人都是感控的实践者”的感控文化理念未入脑入心,医院工作人员标准预防的落实还须加强,同时对患方的监管意识还不足,即当医院内有未戴口罩的患者时,医护人员并未及时发现主动制止。另一方面由于疫情风险地区减少,医护人员自我防范意识减弱,随着抓业务发展,而忽略了我们的敌人“新冠病毒”很狡猾、很善变、危害大、隐藏性强的事实,进而对强化标准预防(额外预防)的关键防控措施有麻痹懈怠心理,存在重大的防控安全隐患。

三是人员管控复杂。首先是患者及家属管理难度大。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患者及家属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国内疫情有效控制,人们逐渐放松了对新冠肺炎传播的戒备心理,所以较少地关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主动防控意识较差。从患者角度来讲,一是患者在就诊或住院的过程中,陪同人员缺乏固定性;二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进一步的控制,医院在把好“入口关”的前提下,人们可以正常往来医院就医看病,因此医院的病人量也逐渐回升,而随着疫情风险地区的减少,病人及家属的防控意识逐渐淡化,因此在医院中经常出现人员聚集的情况,不利于院感防控。

新“三区两通道”的防控思维

《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定点医院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1〕78号)》要求定点医院是感控工作的责任主体,须持续改进感控工作管理水平。在疫情防控中,新冠肺炎病毒变异是永恒的,医院是开放的,就诊病人来自五湖四海,医院面临的院内感染风险是很大的,前期抗疫成果的实践证明,标准预防+额外预防措施是有效的,把好入口防输入、做好院感防扩散,防控的关键在于落实。

为有效落实“内外同防、医患同防、人物同防和三防融合”的防控策略,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创新“三区两通道”概念并实施运用,在这场抗“疫”战争中,该院将疫情防控管理划分为脉络清晰的“三区两通道”作战板块,新“三区”即防区、院区、病区管理,以及进入医院的新“两通道”即工作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这有别于传染病区为隔离病人与易感者所划分的特殊区域和通道,即清洁区、潜在污染物、污染区,医务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新“三区两通道”思维中,既注重防区的重点管理和院区、病区、两通道的统筹兼顾,上述三区和通道分别由一名副院长牵头,责任明确,职责分明;又通过对新“三区两通道”进行合理管控,从而有效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

新“三区两通道”

一是严格院区管控。一方面院区管控与新“两通道”管控相辅相成,首先是严把“入口关”,通过增加安保人员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新“两通道”管理。新“两通道”是指进出医院的工作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严格落实新“两通道”的管理,工作人员与患者进出医院的出入口明确分开,医院入口和楼宇均运用信息化“器防”道闸管理措施,所有人员进入医院及楼宇,均须凭体温正常+戴口罩+健康码/行程码检验全覆盖,住院患者及陪护核酸检测全覆盖;老年人或无智能手机不能提供健康码者,须提供身份证,经预检分诊并详细流调登记后方能进入;增设“中高风险区”人员专用通道及核酸采集点,从源头上守住院感防控的“阀门”。做好病人分流和检查,如发热患者、疑似患者核酸检测结果未出前留观,严格落实人员闭环管理,以此提高疫情防控的质量与效率,更好地将疫情扼杀在摇篮中。各楼宇实行门禁管理,安保人员负责巡查门禁系统随时处于完好状态。其次实行预约诊疗,普通患者就诊实行预约挂号,可以通过电话或者微信公众号等方式线上挂号、自助缴费等方式,以减少患者在院等候时间,尽可能减少人员在医院的聚集,然后是预检分诊,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要高度关注门诊就诊管理,患者进医院预检分诊时,如体温异常,经发热预检医生流调后,专人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核酸结果未出前专人留观管理,此为“外防输入”的措施之一。最后是重点管理门诊聚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常常会存在人员聚集现象,加大候诊区的管控力度,严格执行一米距,保证“一患一室”,门诊医师在接诊过程中,须严格执行个人防护,并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记录在病历中。另一方面,需要对就诊流程进行优化,根据实际就诊的病人数量适当地增加门诊医务人员;在接诊患者之后,指导其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预约和支付,进而减少病人在医院所待的时间,更好地进行疫情防控。对于一些具有发热症状的患者,须及时进行筛查和处理,对于有发热症状的急诊急救患者,医务人员须在标准预防基础上,将患者安置在隔离缓冲抢救室进行急救处置,以落实好“医患 同防”。

二是严格病区管理。首先是实行分区、分类、分策管理。针对不同类型(普通、留观、疑似、确诊、轻重)患者,严格规范病区设置,控制“人流、物流、空气流”,防止交叉感染;按要求做好诊疗环境、医疗器械、患者用物等清洁消毒,规范洗涤、处置医用织物和医疗废物。其次是实行预约住院,非急诊住院患者须持核酸阴性结果方能办理入院手续,对住院患者再次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记入病历,医患双方签字确认。急诊患者核酸结果未出前,住过渡病房,医务人员按标准防护,患者转出后对过渡病房严格消毒。再次是严抓人员管理。病区探视和陪伴进行严格管理,禁止探视,原则上不陪护,确需陪护者,严格实施“一患一固定陪护”,并对陪护人员的活动范围严格管理,执行“一患一陪一腕带”,腕带信息正确完整,须佩戴在手腕上视为有效,由病区及安保人员联动每日及进入楼宇时查验,禁止借用、混用。医务工作者管理严格落实核酸采集,要求重点人群2天1次核酸检测,其余人员1周2次核酸检测;推进接种疫苗,做到医务人员“应接尽接”,落实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最后是开展感控“三项”培训。即对医务人员专项培训、对工勤人员个性化培训、对病人及家属指导性培训,以帮助各类人员增强感控知识,提高院感防控意识,降低暴露和感染风险。在病区管理中,还须加强重点人群的防控,国卫办妇幼函〔2021〕431号文件要求把感染预防控制作为当前机构质量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无论是孕妇还是老年人,对其开展疫情防控心理疏导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三是重视防区管理。“防区”是定点医院疫情防控的主战场,是定点医院疫情防控管理的核心措施,包括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留观病区、隔离病区防控管理,在防区管理中,是人防、技防、器防的综合体现。首先是“人员”管理:对新冠肺炎患者,落实“五定”要求,即定转运、医护、医技、后服和定期核酸检测,对与其密切接触的工作人员,严格实行闭环管理;对医务人员、安保人员、保洁人员实行尽量固定专人管理,须换防时,由院感专职人员对换防人员进行培训考试后合格上岗。其次是从预防分诊筛查后送到发热门诊的发热患者,在核酸结果出来前在留观病区专人管理。在防区管理中,更须重视人物同防、内外同防、医患同防,三防融合;应用信息化设施设备如远程会诊、运输机器人、现场监控设备等,以及医务人员须按标准预防加额外防护,严格落实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工作,防范医和患、人和物、内和外的交叉感染事件发生,保障疫情防控安全。最后,环境流程布局的硬件建设是防控院内感染的重要保障,须规范建设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落实“人流、物流、空气流”,确保有效的三防融合。

1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的健康主题公园。

2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严把“入口关”,从源头上守住院感防控的“阀门”。

国家对院感防控要求的各项要求在不断升级,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作为区县级定点医院,还须充分发挥党政融合管理。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1〕71号文件要求医疗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感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对感控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对机构感控工作亲自抓、亲自管,全面掌握本机构感控工作各项情况,强化各项制度落实,持续提高机构感控管理水平,必须做到“三个不”即组织不减、要求不减、责任不减,以保障新“三区两通道”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实。

一是机构不撤。充分发挥党委书记、院长作为组长的领导作用,进一步优化“一把手”总牵头在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的多部门联合协调感控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制度,优化SOP及布局流程,强化感控培训、清洁消毒,加强健康监测和职业暴露管理,保障感控物资储备。进一步完善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临床医技、后勤保障部门的感控三级网络体系,明确各部门的具体责任,加强信息的及时交流与沟通,科学合理地处理疫情,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二是组织不散。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各个小组应该履行相应的职责,并且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管控下,设置专项工作小组,加大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力度,从而更好地进行常态化疫情防控。

三是人员不减。让相关医护人员在疫情防控中各司其职,保证相关人员的数量,进而更好地进行常态化疫情防控。

所谓“一个人毁一座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因院感事件引发的聚集性疫情将成为“众矢之的”。为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防止出现国内部分医院的院感悲剧事件,我们将以国家最新要求来统筹部署医院的整体发展,将院感防控融入医院发展各个环节和领域。持续强化感控责任:一是强化“四级”责任,即主要负责人—感控部门—业务科室—工作人员的责任;二是建立“四项”机制,即每月研究机制、日常巡查机制、问题整改机制、感控奖惩机制。夯实院感防控基础:一是基础设施既有且好;二是物资设备常备能用;三是人员做到配齐配强用好。持续完善感控制度:一是落实“内外同防”,把控好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人群;二是落实“医患同防”,严格按国家规定做好个人防护;三是落实“人物同防”,积极做好清洁消毒;四是落实“三防融合”,将规范行为的“人防”、感控技术培训的“技防”、科学使用设施设备的“器防”有机结合。深刻认识做好院感防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守疫情防控底线和红线,认真梳理医院内院感防控的制度和流程,坚持新“三区两通道”思维并进一步优化落实,织密筑牢区县定点医院常态化疫情防控网,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从而做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

猜你喜欢
病区常态肺炎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来势汹汹的肺炎
维生素D或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犊牛肺炎巧防治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保洁员坚守隔离病区一个多月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智珠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