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徐溜初级中学 张文刚
在如今的教学模式中,学校主要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方式,这虽然有利于学校和社会大规模培养人才,但学生人数的增多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也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教学,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导和训练,梯级练习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知识的逐步积累。“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知识对学科学习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强化基础知识,加强对基本原理的练习,这样才能在后续的学习中事半功倍。
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这一知识时,教学中要结合课本知识的安排,先从简单的“线段”“直线”“射线”三种简单的线性图形进行导入,让初入初中的学生逐步回忆曾经学过的知识,这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和复习,也是对新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角”的学习,结合学生对生活和知识的已有认知引出课本中的定理,区分“余角”“补角”“对顶角”等,逐步深化学习内容和逻辑思维。这样的学习过程需要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通过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开展教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任何数学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原有知识的掌握,初中生已不再是“一张白纸”,针对学生已经接受过系统知识训练的情况,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思维水平和知识结构,强化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达到复习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不能局限于简单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不仅要结合课本知识学习,还要深化拓展,利用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激活学生的隐性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挑战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这一知识时,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逆向思考“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从书本知识引出深化结构,最终回归书本知识,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法,也是对学生的挑战,可以使基础较扎实的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对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有独特的见解,激发学生潜在的潜能,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和能力。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仅仅开展基础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教师要找到适合这类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创挑战性的学习情境,利用课本知识激发学生丰富的潜能,放飞学生思维,增加学生知识的储备量。
数学的基本原则是能够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更好地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就需要设计灵活的、具有开放性的题目,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三元一次方程组”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将“三元”转化成“二元”,从而使未知知识点转换成为已知知识点,这样的学习方法称为迁移学习。将学生未接触过的较难的题目,通过迁移转化成学过的易于理解的简单题目,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充分注意迁移方法的适用范围,对于知识之间有相似性的题目或者是学习方法具有相似性时,抑或者建立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时,教师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迁移学习。
针对开放类试题,更适用于思维灵活、反应迅速的学生。教师在引导这类学生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对知识迁移的引导,在传授解题方式的同时,注重学习策略的教授,利用学生已形成的方式方法和思维结构进行独立思考和应用。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进行教学。对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要从基础类教学、挑战类教学、开放类教学方面因材施教。教师要引导每一位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学习,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对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