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课堂结构重建分析

2021-11-29 23:56:19江苏省江阴市辅延中心小学袁绮蓉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4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情境数学

江苏省江阴市辅延中心小学 袁绮蓉

数学是一门思维缜密、逻辑严谨的典型理科类课程,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需要不断思考才能将其吸收转化,同时,数学知识也比较枯燥。在苏教版新课标中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整体进行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统筹规划,并通过教材内容的结构优化、丰富教学过程以及突出学科的核心,以此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增加学生的实践学习时间和问题思考时间,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以及综合数学素养水平。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式教学的意义

情境式的教学是一种教学创新,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并养成思考的习惯,也在课堂中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由于情境教学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因此要将其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也是对教师的考验,同时也是学生的新体验。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的时候,应该多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以及学习状况,结合该班学生的各方面实际情况。只有密切贴合学情的教学手段才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并且产生学习主动性。

同时,情境教学的主要形式是通过在课堂中设置有关情境,让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立体化,以全新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让学生暂时脱离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的运用中强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说,情境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支撑和知识框架,引导着学生在学习中集中精力、转动大脑,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从而能够高效地应用数学知识。

对于抽象化的数学课程来说,较强的思维能力是学好它的关键,而较强的思维能力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思考积累以及实践才能锻炼出来并提高。数学中的思考不是简单的进行问题本身的思考,而是在这个基础上对数学知识进行发散,深入挖掘更高层次的数学知识,并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不能局限于某一种方法,限制自己的思维。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利用情境教学的优势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维持他们的课堂热情,促进数学课堂的有效开展。

二、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课堂结构重建

1.问题导入式情境课堂构建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情境的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段,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情境构建,在情境中巧妙地融入所要教授的知识点,并通过具体有趣的情境活动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学习热情。在提起学生的兴趣后,教师要进一步地维持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可以通过设置有关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完成情境导入的教学。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对问题的思考,都有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本身、探究问题来源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层层逻辑训练,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也在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数学知识储备。

比如,在对苏科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中的“平移”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在多媒体上标出格子,画出一个图形,在适当的位置再画一个同样的图形,并问道:“要想将第一个图形移动到第二个图形的位置与其重合,需要移动几格?应该怎么移动?”教师让学生不着急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先在草稿纸上动手试试,看重合两个图形需要移动几格。学生在教师的提问和引导实践下,能很快调动起学习兴趣并积极地思考,观察图形的移动规律,等到学生都思考并总结出自己的答案时,教师就可以公布正确答案。这样的问题导入式情境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

2.生活式情境课堂构建

许多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且运用于生活,就算是逻辑性非常强的数学知识也不例外,特别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中来,并将数学知识部分适当突出,构建成数学知识场景,模拟日常生活,让学生在熟悉、轻松的场景氛围中感受知识、完成知识的学习。

生活式的情境课堂需要将知识完美融入学生日常接触的生活情景中,这样才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再加上数学学科本身具有强逻辑性和严谨性,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高深难懂”的不利错觉,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生活式情境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创造有趣的氛围,使学生在“数学生活”中感受数学的“美”。

比如,苏科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二年级下册的“两、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一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导入生活场景,让学生模拟日常生活,在模拟过程中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并熟练运用。教师可以拿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将学生分为买家和卖家,模拟超市购物的场景,让学生自主选购“商品”,并进行购物结算,买家利用加法计算所购商品的价钱结账,而卖家根据所收到的人民币和商品价格情况进行找零。这样学生就能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加减法知识的学习,并且还能在平时的生活中灵活应用。生活化的情境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轻松熟悉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形象化,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

3.竞赛式情境课堂构建

小学阶段的学生除了有强烈的好奇心以外,大部分的学生还具有强烈的好胜心,特别是中高年级段的学生,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比别人更好。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在课堂中创建竞赛情境,设计合适的竞赛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比如最常见的小组竞赛、个人竞赛等。

例如,在训练学生心算能力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200-5=?”让第一排的学生回答,然后采用“接龙”的方式,让后面的学生回答前一个学生的答案减5得多少,在训练学生的心算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或者将学生分为合适人数的小组,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问题回答,然后再让小组间进行竞赛,看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又快又准。同时,教师可以设置合适的奖励来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竞争式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在积极情绪的主导下,学生的思维不断发散,源源不断的思维方式涌入课堂,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合理的情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符合苏教版小学数学的四基要求,即"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因此,教师应该按照四基要求多研究开发情境教学的具体实施形式,结合数学的基础知识、技能、思想,通过基础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情境数学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28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