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武君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学生工作部, 广东 佛山 528225)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各种文化共同滋养下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融合。红色文化并不特指某一个特定时期的文化,而是随着时代更迭不断发展变化,过去的文化和未来的文化都属于红色文化的范畴。红色文化是革命基因和民族复兴的精神坐标,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员不懈奋斗。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让青年大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塑造人格,淬炼理想,为个人理想实现提供助力。
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中累积下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与其他文化不同,红色文化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1]首先,红色文化具有民族性。红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打破了传统文化中存在的封建迷信思想,并通过实践验证为人民发展指出了前进方向,其蕴含的民族性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和尊重。其次,红色文化具有时代性。红色文化在反帝反封建革命时期产生,并在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代表着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红色文化在实践中形成,具有极强的群众意识。最后,红色文化还具有创新性。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衍生、发展而形成的,在革命建设过程中,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发扬光大,是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的指导思想,因而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
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方面。具体来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过程中保存下来的诸如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人物雕像等实物都属于红色物质文化的范畴。红色精神文化则代表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包括政治信仰、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精神财富,例如五四精神、红船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精神文化是不畏艰险、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引导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向着未来不懈奋斗。红色制度文化则是红色文化的规范化表现,所谓的红色制度文化是为人民所认可并遵守的制度规范,例如纲领、方针、政策等。红色制度的创建能够加强社会公众对物质载体的保护和对文化精神的宣传学习。红色物质文化、红色精神文化和红色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国家不断出台政策鼓励社会加强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切实拉动红色旅游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学界也要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分析,拓宽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鼓励青年一代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断奋斗。[2]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物质、精神、制度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法治、道德内容高度符合。高校可将红色文化中的经典人物、精神等作为载体来实施教育,从而达成最终的教育目标。红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对于红色文化本身来说也是一种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形成以革命精神为主线的重要内容体系,其中有很多先进的思想理论,具有极高的学习价值。红色文化充分代表着革命建设者在奋斗过程中的伟大业绩,其中蕴含着丰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值得大学生深入学习。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去,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红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断提升青年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动力。
红色文化与中国梦是互相促进、相生相成的关系,因此要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不断提升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同度,才能够凝聚共识,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支撑。红色文化中蕴含的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三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能够鼓舞大学生不畏艰难、顽强拼搏,身体力行、不断奋进,真正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前的信息交流方式越来越便利,这就给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敌对分子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发布损害国家形象的不良言论,侵蚀青年群体的思想。大学生虽思想活跃却尚未形成成熟的价值观,很容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误解,转而崇拜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在种种不良思潮的影响下,青年群体的爱国思想和集体意识都会受到侵蚀,逐渐产生崇洋媚外的想法,对国家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而以红色文化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青年群体带来全新的思想认识,对历史虚无主义造成严重打击,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为了使红色文化能够顺利地为青年群体所接受,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德育价值,让红色文化真正深入人心。
红色文化具有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色彩,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这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红色文化中的艰苦奋斗精神和经典案例能够使其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当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教学模式方面过于单一,往往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而红色文化则刚好能够弥补此方面的不足,利用文化遗迹、文化精神、红色影视剧等多种内容形式来引导大学生,让大学生认识到红色文化元素背后所承载的时代意义,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自身能力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自身的红色文化底蕴不足,未能真正理解红色文化精神内涵,更无法准确地将其传达给学生。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在红色文化底蕴方面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学内容的开展。教师红色文化底蕴缺乏表明教师对红色文化的研究不够系统。虽然很多高校都十分认可红色文化的价值,并强化了对于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但是由于缺乏对时代精神的挖掘,导致红色文化研究不够深入。红色文化需要经过系统、整体的研究才能够充分融合到思想政治课程中,发挥出精神引导作用。红色文化融汇了各个时期的先进文化,所以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时不能仅停留在人物故事、事件介绍的单一层面上,而是要将红色文化与时代发展充分结合起来,挖掘红色文化中蕴含的时代内涵,赋予其时代精神,从而促进大学生更好地理解红色文化。
在“高校自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思想的指引下,教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意识,但依然面临着缺乏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能力的困境。很多高校对于红色文化的定位过于虚无,内容讲解不够生动,融入手段过于僵硬,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枯燥无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课程教师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不够透彻,把“立德树人”简单地理解为讲解正确的价值观,把“红色文化”简单地理解为政治灌输。这样的误解导致教师在课堂上把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知识分离开来,生硬的教学模式难以取得预期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授课教师更加关注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而缺乏培养自身学习红色文化的意识。课程教师平时很少关注党的理论创新、社会的建设进程、国家的重大方针等红色文化内容,这就导致授课内容缺乏红色文化元素,无法正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很多授课内容都与红色文化因素息息相关,只要教师能够进一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民族爱国主义等元素并优化教学设计,就能够强化教学效果。所以,教学模式创新不能仅仅改变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教师提升红色文化的课程融入能力。
一方面,很多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思政教育培训和相应的教学实践,没有信心可以同时讲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知识和红色文化内容,因此在课堂上经常回避对红色文化的融入。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十分活跃。并且在互联网开放多元环境的影响下,学生群体对世界、对人生、对社会有着多元认知,他们的价值观念构成十分复杂。因此,为避免与持多元观点的学生发生思想交锋,耽误课堂进程或者引起思想冲突,很多教师往往不会贸然在课堂上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思想观点并与学生进行辩论交流。这种顾虑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高校思想教育课程的教学关键在于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十分重要。首先,要加强培训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主要传播者和实践者,教师以身作则增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好的教育。教师应当在透彻理解红色文化的基础上,将红色文化与时代背景充分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其次,还要增强教师的政治素养。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完成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师作为施教方应当树立正确的红色价值观。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只有真正做到身正为范,才能够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传递给学生,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人才。除此以外,学校还应完善教学评价机制。高校要将红色文化教育实效融入工作考核中去,设计科学化的绩效考核指标,从而有效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高校要不断加强对教师团队的培训,使教师能够深刻认识和把握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以便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首先,高校要多组织红色文化活动,让大学生体会其精神内涵。高校在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时需要积极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物质资源,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例如,延安、井冈山、西柏坡附近的高校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的参观调研,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深入理解。同时高校也可以在一些重大节日、纪念日的基础上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例如清明节可以组织去当地的烈士陵园扫墓,建党节可以举行征文比赛,建军节可以组织红歌比赛,此类重大节日、纪念日是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的有效时机。
其次,要运用巧妙的课程设计,将每一个红色文化知识点准确地切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例如,可以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的形式,结合革命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的相关纪录片讲述红色文化精神的时代内涵,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同时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达到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师应当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将红色文化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当中,为学生树立起思想政治方面的自觉和自信。
首先,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可以积极运用研讨式的专题教学,将思想政治内容划分为不同的版块进行专题式教学。其次,情境案例教学也适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情境案例教学能够利用影视剧、纪录片等形式再现红色情境,更加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表达权,在师生互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真正感染到当代大学生。最后,体验式实地教学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体验式实地教学能够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在实践基地中亲身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进而达到思想政治感悟教育的最终效果。总之,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深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使其更加坚定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