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少波
(河北工程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0)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关系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影响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途和命运。
党的十八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前,我们正处于“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新阶段。新阶段,新发展,需要新理念。同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重塑,各种社会思潮激荡,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结构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国内全面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矛盾进一步显现,一些深层次社会问题如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不断涌现,需要理论给予答疑释惑。
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迅猛,信息传播载体和方式多维,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挑战和机遇:大量信息的传播一方面冲击着课程教学的内容,另一方面也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新形势、新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守正创新,在坚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性、思想性、统一性等要求的同时,深化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切实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有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
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更新,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新兴产业对技术和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升,要求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工匠精神、创新意识的现代科技人才,因此,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渐成社会风尚。但是普通高等教育囿于招生规模的限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急剧增长,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主要形式因其学习形式、学习方式的宽泛性得到迅猛发展。据《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显示,2019年成人本专科招生302.21万人,比上年增加28.90万人,增长10.57%;在校生668.56万人,比上年增加77.57万人,增长13.13%;此外,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596.37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48.98万人。这一事实表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思政课教学质量,同样关系着培育国家建设人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大课题。关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自然也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但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第一,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高中或中专毕业后走上生产、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他们社会经验丰富、理解力强,但是学习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对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新要求,要求其与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式和方法等相区别,必须适应学习者职业性、短期性、分散化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第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对象大多都是在岗从业人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班人”。因此,其教学内容与方式与普通高校培养“接班人”的教育明显不同。这就意味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式的设计都必须适应是培养“当班人”这一特殊教育群体,不单是“思想、价值观念的灌输”,而且还需要对其已有的观念、思想和行为方式进行“纠偏和重塑”;第三,一般来讲,接受学历继续教育是以提升学历层次为目标,他们对工作中急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比较感兴趣,甚至有些学生认为他们已经走向工作岗位,在社会大熔炉中经受了锻炼和洗礼,社会认知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较高,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育,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
1.现行课程体系的不匹配,思想教育流于形式
基于种种原因,当前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单独给高等学历教育制定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的建设标准和目标体系。大多数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机构直接套用或模仿普通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山寨”其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甚至还有继续使用上世纪90年代课程体系的现象,严重滞后现实的需要,影响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因此,改革创新高等学历继续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十分必要,尤其针对学历继续教育的现实需要而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更是当务之急。
学历继续教育的学生平时都是各自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和生活范围,仅在上课或考试的时候回校或到函授站集中,其任务也只是为了上课或者考试,而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以考试为例:每学期考试前,班主任会在在班级群里强调不要作弊、不要代考、要携带身份证、试卷考生本人身份证三方要一致等要求,而至于学生是否真的听进去却很少有人关心,主办学校考试巡查也是走走过场。这种只做要求而没有监督落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没有起到任何效果,有时反而适得其反,以至于学生找别人代上课、代考试的现象时有发生。
由此可见,学历继续教育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大多流于形式,管理者过于关注学生知识文化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远远背离了教育的初衷。继续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其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更应该引起高校和教育机构的关注,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其政治立场、实现知识能力和思想素质的双重提升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当务之急。
2.学生的归属感、荣誉感教育缺失
由于贴上了成人教育的标签,学历继续教育的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享受到的人文关怀远远不及普通本科的学生。以开学毕业重大活动为例:普通日校生开学学校会安排盛大的欢迎仪式,毕业会有隆重的毕业典礼,而学历继续教育的学生开学无声无息,毕业领走毕业证书就算毕业了,个别再拍个合影留念,几乎没有迎新生、毕业晚会与毕业典礼这么隆重的仪式。这些差别化待遇说明我国高校对接受继续教育学生人文关怀不够,因此,导致继续教育的学生缺乏学习的安全感,也没有了对学校的亲近感和对学业的心灵归属感。
与普通高校有计划的集中教育模式不同,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活动主要集中在函授站或教学点,时间不统一,人员不统一。学生都是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社会成员,他们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都花费在了事业与家庭上,对函授站安排的阶段性课程,他们也只是有时间就来听听,没时间就不上课,甚至请假都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所以每一次课堂上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互不相识的,上完课各自回去,少有交流。而各给学生配备的班主任也只是負责到班级点名签到,督促网络学习,平时对学生的管理也大多通过QQ群或微信群发一些通知、公告,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有限,有的学生直到毕业也不知道班主任叫什么,也不认识和自己曾一起上过课的学生。长此以往,学历继续教育的班级组织成了空号,班集体名存实亡,集体生活、学习活动的缺乏,使得许多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学校知之甚少、甚至不知,导致大部分学生集体意识、团体意识不足,对学校缺乏心理认同和思想认同,严重影响了其归属意识、荣誉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其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形成。这就要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承担起这一职责,培育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意识,加强对学校、社会和国家的归属感、认同感教育。
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深化成人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教材体系、人才体系、教学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学科支撑体系、综合评价体系、条件保障体系建设为关键,以推动综合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问题为导向,以教育教学实效性为评价标准,系统规划,整体推进,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战略地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发挥应有的作用。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二是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三是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四是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五是坚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积极为这支队伍成长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六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注重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成人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也必须遵循这些原则,而且还要兼顾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自身的特殊性,考虑其工作时间与学习时间的冲突、学习目的性和实效性的要求,课程建设和教学体系建设突出“要精要管用”这样一原则。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习近平同志的讲话,给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实践高等学历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和原则遵循。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要求,专科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政策》等课程,本科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形势政策》等课程。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也要遵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的基本要求,但要考虑教育对象的差异性,不宜完全照搬普通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可以考虑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设置的基本要求,编写适合在职提升学历、接受继续教育的教材,逐步构建重点突出、载体丰富、协同创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
专升本层次的各专业,因为学制五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普通本科生一样,依旧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形势政策》五门课程;专升本层次的学生由于专科阶段学习时已经学习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专升本阶段不再重复开设,所以,只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两门课程,对两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为一门课,并融进《形势与政策》内容,分专题讲授;高起专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同样对教学内容整合为一门课程,分不同的模块专题讲授。
1.党建领航的专题教学(线下专题)
在集中面授教学中,充分发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多是在岗从业人员、且共产党员多的优势,河北工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开展“做合格党员”的专题党课讲授。学院聘请专职的思政课教师,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要求,设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等专题,到各函授站学生中讲授,引导学生党员正确认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改革开放,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四个自信”,提高党性觉悟,在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勇担时代和历史使命。
2.重置体系的理论教学(线上教学)
现有课程体系全面系统,但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学生来讲,时间、空间的障碍,限制其学习。河北工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媒体技术,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网络课程教学体系。按照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根据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层次不同,对现有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主干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开设一门综合课程,分不同的模块讲授。以专升本为例:整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两门课程为一个模块,把章节分解为知识点,以中国近现代历史为脉络,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思路,讲授历史人物在完成历史任务的探索中付出的艰辛努力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为中国共产党走向辉煌提供历史依据。
通过调整课程体系,重置教学内容,发挥网络教学知识分散化、理论系统化的优势,把教学知识点录制成短视频,学生借助移动智能终端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突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为其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
目前,河北工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已经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两门专门针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立项建设的省级精品视频开放课为依托,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实践,河北工程大学针对学历继续教育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设计成短小精悍的知识点,录制成短视频,供学生点击学习,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点击率高,教学效果明显。
3.革命文化的实践教学(实地学习)
革命文化是厚植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元素,把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守正创新思想政课教育教学方式,增强新时代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生动性的重要途径。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把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通过革命精神、革命故事、革命旧址等激励学生精神、丰富教学内容、保障教学内容有理有据,构建有形与无形、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教学范式,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在传播革命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培育具有理想信念、政治坚定、素质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起到洗涤思想、净化心灵的作用。
河北工程大学继续学院和任课教师利用面授时间,组织学生走入129革命旧址、烈士陵园参观革命文物,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穿越时空与英烈对话,感受最真实的历史、最鲜活的案例,使学生从历史中获得感动、受到教育,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助推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4.爱国爱校的认知教学(线下教学):
通过仪式活动等加强学生爱国、爱校的认知教学,增强荣誉感和认同感,提升其归属意识。河北工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依托新生报到、毕业典礼和其他重大活动,向学生讲授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史、成人教育的作用,强化学生对成人教育的认可;通过参观河北工程大学学校发展史、学校辉煌成就、新校区建设等,强化学生对学校的认可;配合适度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感恩教育,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达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一致,实现爱国、爱校的学业归属和心灵归属。
考核方式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也有重大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的改革要着重解决考核与教学过程分离的问题,变死记硬背的被动学习方式为灵活自主的主动学习方式。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为统考课,线上学习与期末试卷考试相结合,辅助网络论坛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将考核融入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线上线下、课上课下的过程性考核方式。
1.改变长期以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思政课脱离学生特点、脱离教学实际的状况,使课程设置方案、教学内容体系与学生实际状况、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为提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2.结束长期以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简单照搬或套用普通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的状态,构建具有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努力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为推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方法和思路的借鉴。
3.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升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有益探索,对于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