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劳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21-11-29 15:06钱朝军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治家曾国藩劳动

钱朝军,田 密

(1.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课部,湖南 娄底417000;2.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教育学院,湖南 娄底417000)

曾国藩出身普通农家,通过勤学苦读,科举入仕。其一生重视耕读,提倡勤俭持家,反对奢侈浪费,谦己敬人,留下了大量信札等文字资料,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重要传承者。他的思想深受农耕文明传统观念的影响,同时曾国藩也看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都已到腐烂不堪和西学东渐的现实,在中西文化交融的社会变革中,其劳动思想极具个人特色。曾国藩崇尚劳动,其劳动修身、劳动治家及严谨细致的劳动思想对劳动教育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一、家风家教是曾国藩劳动思想形成的重要原因

曾国藩的禀性是深受家庭环境影响的。他出身于双峰县荷叶塘的普通农家,生活环境群峰环绕,当时中国是农业社会,农业劳作是曾国藩物质生活体验的重要内容。曾国藩的劳动思想在儿时的耳濡目染中得到启蒙,据清代学者王定安所撰写的《曾国藩事略》记载,曾氏家族自明朝一直在荷叶塘过着半耕半读的农家生活,五六百年来都是以农为业,从没有读书求科名的。祖父曾玉屏每日早起,非常勤苦,家里喂了猪,山塘里养很多鱼,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活。曾国藩祖父尊老爱幼、与人为善,渐渐得到乡里族众的信任,遇事排难解纷,为人刚直,到了曾国藩出生的时候已经成为地方上的乡绅了,他除了勤劳外还告诫儿孙要努力读书。曾国藩母亲性情倔强,操作繁忙,不甚照顾他,他总是依在祖母的纺车旁。曾国藩幼时看到的多是未明而起辛勤劳作的祖父星冈公,承担繁忙家务的祖母、母亲,看到了依靠劳动而自给自足的生活。后来,曾国藩通过勤奋考中进士,入了翰林,荣耀还乡,他的祖父仍对家人强调:“我们是务农的人家,即令富贵也不要忘本!大孙子当了翰林,让他安心去做他的事业吧!家中的食用,千万不要累赘他!”[1]12所以曾国藩虽进京做官,家下还靠着耕种过活。

曾国藩的父亲劳作之余虽苦苦用功读书,却始终未能通过科考获得功名,曾国藩出生后,其父开私塾授徒,亦父亦师的曾麟书非常严格,晨夕讲解,指画耳提,督责甚严,常常在枕边叫醒他来背《诗》《书》,不到两年光景,居然把五经读完了[1]10。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养成了曾国藩勤学好劳的品性,并且具有很强的劳动精神。

曾国藩的性情和思想,受家庭环境及家风熏陶,受其祖父影响极大。曾国藩后来概括的治家的八字诀就是对家庭家风的传承和总结,“八字诀”多次出现在曾国藩的家书之中,集中表现其劳动思想的内容。咸丰十年闰三月初四日给纪泽信中提及:“昔吾祖星冈公最讲求治家之法:第一起早;第二打扫洁净;第三诚修祭祀;第四善待亲族邻里……此四事之外,于读书、种菜等事尤为刻刻留心。故余近写家信,常常提及书、蔬、鱼、猪四端者,盖祖父相传之家法也。尔现读书无暇,此八事纵不能一一亲自经理,而不可不识得此意,请朱运四先生细心经理,八者缺一不可。”[2]38咸丰十年闰三月二十九日,致澄弟信中由说:“余与沅弟论治家之道,一切以星冈公为法,大约有八个字诀。其四字即上年所称‘书、蔬、鱼、猪’也,又四字则曰‘早、扫、考、宝’。早者,早起也;扫者,扫屋也;……星冈公生平于此数端最为认真,故余戏述为八字诀曰:‘书、蔬、鱼、猪、早、扫、考、宝也’。”[2]48八字诀中与劳动直接相关的就有书者,读书习字也;蔬者,下地种菜也;鱼者,池塘养鱼也;猪者,喂猪养畜也;早者,早起也;扫者,扫地也。曾国藩还在信中要求将其拟写屏上,使后世子孙知道其家教,可见家风家教对曾国藩劳动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曾国藩劳动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崇尚劳动

他热爱农事,晚年总结四条修身经验,其中之一就是“习劳”,即练习、劳动和勤劳。同治十年十一月,其六十岁高龄,在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写道 “……四曰习劳则神钦。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2]48曾国藩表现除了对劳动的推崇,对好逸恶劳的鄙恶。他认为参加劳动、自食其力的人则他人认可、鬼神敬重;他也意识到古往今来,人难免有贪逸恶劳的惰性,但唯有辛勤劳作才是做人的根本,勤劳可以使人健康长寿,勤劳才可以使家业兴旺不衰。同时他反对享乐,认为骄奢淫逸会招致祸患。同治六年五月初五日,远在南京做官的曾国藩连修家书两封,一封致欧阳夫人,“自余回金陵后,诸事顺遂。惟天气亢旱,虽四月二十四、五月初三日两次甘雨,稻田尚不能栽插,深以为虑。……夫人率儿妇辈在家,须事事立个一定章程。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能从勤俭耕读上做出好规模,虽一旦罢官,尚不失为兴旺气象。”[2]129曾国藩带领湘军征战各地,虽身居高位,公事繁杂,却仍不忘操心忧虑天气变化及农事,担心稻田栽插这样的琐碎农事,体现了曾国藩对农业劳动的热爱,同时他还不厌其烦地告诫其家眷在荷叶塘勤俭持家,践行其耕读兴家的治家理论。谨守勤俭节约的精神,生活简朴,不论男女都应学习一样手艺,培养自食其力的能力。其夫人在家时,不仅要侍奉老人,还要忙里忙外,养猪种菜。

(二)劳动养生

曾国藩认为劳动可以强健身体。同治三年二月十四日,致澄弟说到艰苦则筋骨渐强:“后辈体气远不如吾兄弟之强壮也。吾所以屡教家人崇俭习劳,盖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也。”[2]321看到儿子曾纪泽生病,他认为后辈体质之所以差,是家庭条件优越,娇生惯养,缺乏艰苦劳作的缘故,提出通过劳动来养成艰苦朴素的性情,认为勤劳好动的习惯可以磨练人的筋骨和体质。同治四年九月晦日,在给纪泽、纪鸿儿子的信中说:“以后在家则莳养花竹,出门则饱看山水,环金陵百里内外,可以游遍也。”咸丰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在给曾纪泽的信中则认为饭后走数千步是养生第一秘诀:“每日饭后走数千步,是养生家第一秘诀。尔每餐食毕,可至唐家铺一行,或至澄叔叔家一行,归来大约可三千余步。三个月后,必有大效矣。”[2]318曾国藩将劳动等身体活动视为养生之法宝,不但可以对身体有好处,认为农业劳作还有陶冶情操,保持身心健康的功能。

(三)勤敬有恒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需要能够自觉自愿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形成勤苦耐劳的品质。曾国藩把劳动视为修身的重要手段,常常告诫兄弟子侄要勤苦耐劳、去惰戒奢,教育子女们不要养成懒惰的坏习惯。他自幼勤奋好学,笃信读书求知要有恒,一生以勤为本,坚持勤劳刻苦。提倡早起,治家八字诀其一即为“早”,他坚持早起,六岁入私塾跟父亲读书,父亲对其晨夕讲解,严格督促,经常早早被父亲叫醒背诵《诗》《书》。因而非常讲求勤奋二字,咸丰四年四月十六日,他在与诸弟的信中说道:“半耕半读,未明而起,同习劳苦,不习骄佚,则所以保家门而免劫数者,可以人力主之。望诸弟慎之又慎也。”[3]349通过早起及劳动,不但能治学成功,还能够锻炼意志。在对待劳动及治学,他认为但凡做一件事,就必须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这件事情上,而且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他在致沅弟中说道:“凡人做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每日做事愈多,则夜间临睡愈快活。”[2]8

(四)劳动兴家

曾国藩不仅将劳动视为治生之道,而且把勤劳看作是治家之道,将它视为家族兴盛的根本。同治五年六月二十六日在给纪泽、纪鸿的信中提到:“尔等亦须留心于莳蔬养鱼,此一家兴旺气象,断不可忽。”[3]432同年九月十七日再度重申:“家中外须讲求莳蔬,内须讲求小菜。此足验人家之兴衰,不可忽也,此谕。”[3]1028曾国藩在家属中总是不忘嘱咐农业劳动的一些小事。曾国藩笃信勤敬治家,认为凡一家之中,若能守住“勤敬”二字,离兴盛也就不远了,其中勤就是指个体要勤劳。咸丰四年六月十八日,致澄、温、沅、季诸弟:“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者,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切至切至。”[2]103曾国藩自己在修身养性方面一直以勤字为标准,总是提醒弟弟们一定要勤劳,嘱咐妻子要为子女媳妇作出勤劳的表率。他在给诸弟的家书中,甚至具体交代到收拾打扫的细节:“诸弟不好收拾洁净,比我尤甚,此是败家气象,嗣后务宜细心收拾,即一纸一缕,竹头木屑,皆宜捡拾,以为儿侄之榜样,一代疏懒,二代淫佚,则必有昼睡夜坐,吸食鸦片之渐矣,四弟九弟较勤,六弟季弟较懒;以后勤者愈勤,懒者痛改,莫使子侄学得怠惰样子,至要至要。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2]106曾国藩不仅对劳动提出细节要求,还要求六弟季弟痛改懒惰毛病,更是认为劳动可以确保家族兴旺。咸丰四年四月十四日他在给四个弟弟的信中又说:“吾家子侄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粪等事,须一一为之;插田漪禾等事,亦时时学之。”[2]101曾国藩始终考虑子孙后代兴旺的问题,把劳动视为家庭教养的重要手段,非常强调大家容易轻视的生活劳动。

(五)严谨细致

曾国藩虽然不是专于劳作的乡间农民,但他对农业生产技术却表现出了难得的热情和钻研精神。同治三年四月二十四日,给澄弟的信中对于竹木如何种植提到:“黄金堂下手之竹,务须大删,每二尺宽乃可留一根。柞树尤宜多芟,否则愈密愈不长也。”[4]49咸丰八月二十二日的信中写道:“家中养鱼、养猪、种竹、种蔬四事,皆不可忽。一则上接祖父以来相承之家风,二则望其外有一种生气,登其庭有一种旺气。虽多花几个钱,多请几个工,但用在此四事上总是无妨。押韵之‘书蔬鱼猪’,不押韵之‘竹’,千万留心一一培养。……县城菜园之人,似尚须请来治菜畦,一切究竟在行些。”[5]225即便是乡间种菜,曾国藩都务求精益求精,愿意雇请县城种菜在行之人,甚至提议从省城长沙重金请人种菜,咸丰十一年四月初四日谕纪泽的信中就交代:“乡间早起之家,蔬菜茂盛之家,类多兴旺。晏起无蔬之家,类多衰弱。尔可于省城菜园中,用重价雇人至家种蔬,或二人亦可。其价若干,余从营中寄回,此嘱。”[4]44对于他为什么坚持这样的提议,稍后他在与弟书道明原因:“乡间种菜全无讲究,比之省中好菜园,何止霄壤!余欲学些好样,添些好种,故令纪泽托在省雇工,弟可不必打破耳。”两个月后,曾国藩再写信问四弟:“家中雇长沙园丁已到否?” 咸丰十一年六月二十四日他在给纪泽的信中还提出怎么布置菜园的想法:“省城园丁来家,宜废田一二丘,用为菜园。吾现在营课勇夫种菜,每块土约三丈长,五尺宽,窄者四尺余宽,务使芸草及摘蔬之时,人足行两边沟内不践菜土之内。沟宽一尺六寸,足容便桶。大小横直,有沟有浍,下雨则水有所归,不使积潦伤菜。四川菜园极大,沟浍终岁引水长流,颇得古人井田遗法。吾乡老农虽不甚精,犹颇认真,老圃则全不讲究。我家开此风气,将来荒山旷土,尽可开垦,种百谷杂蔬之类。如种茶亦获利极大,吾乡无人试行,吾家若有山地,可试种之。”[4]37可见,曾国藩对待哪怕极小的一件劳作之事都表现出专注、讲求极致的劳动精神,非常重视采用科学手段提升劳动效果。

三、曾国藩劳动思想的当代价值与启示

(一)发挥劳动育人功能

通过重视劳动、勤于劳动,可以实现个体素养及能力提升。曾国藩是生活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劳动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出生农家的曾国藩,通过传统知识分子勤学及科举之路实现阶层跃升,在耕读文化背景下,其劳动思想深受传统理学的影响[6],但是曾国藩没有传统社会“读书跳农门”的思想,没有读书人“农者不学,学者不农”等轻视农业劳动的思想,并且发展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的观念,他提出劳动是个人修养的一项重要手段,在当前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背景下,曾国藩劳动思想在帮助个体建立正确劳动观、培育劳动精神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汲取其劳动思想有助于重建崇尚劳动、勤俭持家、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通过劳动体验,有助于克服骄奢淫逸、好逸恶劳的惰性;通过在劳动中吃苦磨练,有助于提升个体的恒心、毅力和专注力。

(二)提升劳动治家作用

曾国藩劳动思想除了受到我国社会“以农为本”的影响外,更是结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为官之道,从农业劳动扩到为更广泛的劳动范畴,将勤苦劳动看作是修身之道,更将劳动作为治家兴家之道。虽然曾国藩所处的时代与当今社会有截然的不同,城市化和工业化使得农业生产劳动已远离大多数人群,但是其劳动治家的思想价值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在当今社会中,直接参与农业劳动的人数大为减少,但是日常性生活劳动、社会公益劳动、职业劳动及创造性劳动却广泛的存在。家庭家风传承仍然应当是重要的家教主题,曾国藩劳动思想对家庭的教育不无借鉴意义。当代社会因生活节奏、生活方式改变,劳动分工、劳动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出现了忽视生活能力,不屑参与日常劳动的现代病。曾国藩劳动思想中重视家务劳动,提倡早起、勤敬、注重洒扫及注重劳作细节等思想,在当代中国家庭建设及家风养成中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7]。

(三)建设敬业乐业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社会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爱岗敬业、精于劳动的精神,虽然吃苦耐劳素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及社会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人们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产生了多元的劳动认知,现代社会中也出现了一些错误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思想。高度工业化社会跟传统农耕社会劳动的内涵有所不同,存在丰富多样的劳动类型。人们对劳动的认识已经远远超出曾国藩时代手工劳动、农业劳动的范围,但是曾国藩劳动思想都是从贴近日常生活及个人修养中得出,在曾国藩劳动思想影响下,曾氏及其故里乡民在当地就形成了勤于耕作、发奋好学的传统。结合当前时代特征,将其劳动思想的精髓融入到社会文化的建设中来,通过传统教育、职业教育及家庭教育,创造性地开展勤劳持家、戒傲戒惰、精于钻研、劳动兴家教育,有助于引导劳动者提升劳动精神,有助于弘扬爱岗敬业社会文化。

曾国藩劳动思想作为其文化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对当地乃至湖湘文化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其劳动价值观肯定了劳动创造世界的道理,充分阐释了劳动在修身齐家中的重要,劳动除了产业功能外,还具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精神休闲及文化传承等功能。曾国藩劳动思想对于当今社会重塑劳动价值具有借鉴学习意义,挖掘其中的思想精华,有效进行劳动教育,树立劳动光荣、劳动美丽等思想,符合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时代要求。

猜你喜欢
治家曾国藩劳动
跟曾国藩学修身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曾国藩的“愚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曾国藩吃牢饭
探春治家新论
曾国藩背书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浅论《曾国藩家书》治家思想的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