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1-11-29 14:10王克春
关键词:离校毕业毕业生

薛 政,王克春

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的实践研究

薛 政,王克春

(沈阳工业大学 学生处,辽宁 沈阳 110870)

本文阐述了高校加强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的相关内容,针对学生毕业离校前不文明行为的表现,着重解决学生心理认知的问题、行为失范的问题、校正情绪化问题。对于新时期有关高校毕业生教育的格局、原则及主要措施进行展望,加强情感沟通和创新工作思路,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确立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新途径,进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格塑造、习惯养成的教育和引导工作。

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创新思路;情感沟通

近年来,一些高校每到毕业前夕,部分毕业生会出现诸如破坏学校公共设施和财物、在寝室酗酒、哄闹等严重的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他们的异常行为,不仅干扰了校园正常的生活、教学秩序和氛围,还极大地危害其本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给在校学生造成了较坏的影响[1]。为了让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从根本上预防和消除,使校园环境更加和谐,加强文明离校教育是重中之重的任务。

一、高校学生毕业离校前出现的不文明行为

(一)随意宣泄情绪

学生在毕业前由于种种因素影响,总会产生情绪波动,时常发生各类不文明行为,有的甚至会采用极端的方式宣泄情绪,甚至不满。为了达到这种目的,他们不仅破坏自己的财物和设备,甚至对公共设施等进行破坏,对校园环境造成极大恶劣影响,也对校园安全造成了威胁。

(二)放纵自我

部分毕业生对于生活不再有积极向上的态度,消磨时光、吃喝玩乐、得过且过地混日子;由于毕业后不能经常见面,相互宴请造成酗酒,对曾经有过节的老师或同学挑衅谩骂、打击报复;无视校规校纪,缺失诚信,在各类考试中投机取巧;不负责任地在网络上发泄不满,发表对学校不利的各种负面言论。

二、高校毕业生离校前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学校层面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各高校连年扩招,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攀升。虽然各高校一直在努力扩充教师队伍,但仍存在人才培养质量下降的趋势[2]。从学校层面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管理松散不到位。部分高校对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在思想认识上不到位,认为学生都在找工作或者实习阶段,在日常管理上,往往会有些松懈,得过且过。然而此时的学生临近毕业之际实际上处于多变的状态,如果学校失去了对他们的有效管理,学生便极大程度上会出现失范的行为。

2. 思想教育不扎实。毕业生文明离校的状况直接检验着学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一些高校平时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感恩诚信、遵规守纪等教育空洞乏味、流于表面,很难起到思想引领、校正行为的作用和影响。

3. 服务学生不足。有些学校管理服务部门存在管理教条的现象,对学生毕业离校的环节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拿制度规矩处理问题,可以便捷处理的事情也要按程序走完,工作效率低,往往会影响毕业生的离校进度。另外,对存在各种困难情况的学生,学校没有给予及时有效的关注,让学生对学校的感情逐渐淡化。

(二)学生自身层面

1. 就业和学业压力大。有一部分学生在毕业前面临着如何顺利毕业,如何找到理想工作的情况。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前途发展,担忧、焦虑甚至羞愧的情况都可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困惑甚至是心理问题。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导致的心理失衡,就业难的压力和情况得不到妥善缓解,都会导致学生心中产生积怨和不满。

2. 人格还需成熟和完善。学生在大学阶段还属于“拔节孕穗”期,各方面都在成长、成熟和完善的阶段。尤其是毕业生正面临着人生角色的转换,一方面担忧自己的前途,另一方面又饱受抉择的困扰,无形中让他们变得更加脆弱[3]。虽然他们接受着良好的教育,具有责任感和独立意识,但往往还会出现易冲动、好起哄、爱从众的不成熟的心理。对于一些不文明行为,存在想吸引注意力,引起他人关注的想法,所以便模仿不良行为并参与其中。

3. 心理状况不稳定。烦恼、焦虑是学生在毕业离校前普遍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固执、叛逆都是引起学生产生不文明行为的重要因素[4]。面对遭遇的挫折,部分学生表现为情绪低落,态度消极;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表现出叛逆心理,对于他人的善意批评和建议置之不理。学生择业期待与现实的矛盾及对自身条件等焦虑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导致行为偏离正常。

三、解决高校学生毕业离校前不文明行为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领导,确定教育目标

对于高校毕业生教育工作的目标应该是: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就业心态和导向正确的就业观。而要做好毕业生教育工作的根本,则是要持续加强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毕业生教育格局。各高校应该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各学院应组成由学院党组织书记和院长为组长,教学和学生院长任副组长,学生工作办公室人员为成员的毕业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各职能部门应该明确分工,落实各自责任并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毕业生离校前的各项工作。

(二)遵循教育规律,明确三个原则

1.坚持全程教育和毕业教育相结合。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和重大工程。从新生入学到毕业走出校门,都要一以贯之地抓好对学生的教育。要建立全程教育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党团组织发展、就业指导等多方面入手。尤其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和择业观,摆正就业心态,顺利走向社会。要重点加强对毕业生的理想信念、法纪安全、感恩诚信、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工作。

2.坚持全面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一方面,要坚持全面教育,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前夕多少都会产生一些思想或心理上的波动和困惑,此时要细致观察,通过座谈、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个别学生尤其是学习和生活困难的学生可能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论哪一类学生,高校教师尤其是学生工作者都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发现问题并及时教育疏导,将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避免产生不良后果。

3.坚持选树典型和广泛教育相结合。高校育人工作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发挥先进的榜样示范作用,让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带动普通同学,共同进步。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重点加强对学生骨干、学生党员等的先进性和示范性教育,提高标准、严格要求。同时,更要重视对广大学生的普遍性教育,引导学生向身边的优秀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等看齐,学习其先进事迹。

(三)采取有效措施,精心做好毕业生教育

1.从教育和宣传环节重点解决学生心理认知的问题。在学生离校前夕,通过在校园里悬挂条幅、设置宣传专栏,对毕业生表达祝福;号召学生要自律自强,通过倡仪书和签名等将文明离校在学生中广为宣传,使文明离校概念深入人心;学院领导和老师采用多种形式寄语毕业生,代表母校表达对他们的期望和留恋。从情入手,由情入理,对毕业生进行文明离校教育,用真情去感化、感染他们,使他们能够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使全体毕业生的心里充满着爱意。

2.在管理制度的制定上重点解决学生行为失范的问题。围绕毕业生面临的特殊环境,制定毕业生文明离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毕业生的不文明行为大多都和寝室有关,所以,应重点做好寝室文明规范工作。每年学生离校前的一个月开始要安排各学院学生工作干部在寝室值班,随时掌握学生离校前的主要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关爱。

3. 通过各种活动疏导和校正情绪化问题。以毕业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规范自身行为,提升综合素养,展示良好的大学生风貌,能够有力推进毕业生的文明离校教育工作。

(1)为每个毕业班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力量。毕业班与教研室对接,教师们要深入学生,为学生答疑解惑,指导他们在学业及就业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在收获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感受老师们的人格魅力。

(2)丰富毕业生的课余生活。根据每届毕业生的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多项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增进友谊,陶冶情操,给学生留下美好难忘的回忆。如可以在毕业生离校前开展教职工、学生座谈会,请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谈谈自己对学院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意见或建议,畅谈自己的发展目标;举办毕业生篮球告别赛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这样使毕业生在离校前生活过得愉快、充实,同时感受到母校的温暖。

(3)增强毕业典礼等功效。邀请学校领导、家长、优秀校友等参加毕业典礼,给予学生更多的社会支持。通过开展毕业晚会、毕业前升旗仪式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肯定他们的成绩,鼓舞学生的士气,鼓励他们积极开始新的生活。

(4)精心设计毕业生教育活动。将教育与活动有机结合。高校要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精心组织,认真筹划,通过赠送定制纪念品、体验校园生活、领导亲写毕业寄语等活动,做到教育内容上充实丰富,教育形式上多样活泼。

(5)加强教职员工的作风建设,端正他们的服务态度和工作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一切围绕学生,一切为学生着想。毕业离校之际正是毕业生矛盾交织的时期,若加之长久累积的冲突或思想隔阂很可能会导致学生情绪的爆发,所以在毕业离校手续办理期间,若部分教职员工办事不认真,责任心不强,极易引起学生的不满。高校要加强对教职员工的教育,促使他们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凡学生的合理要求,在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能办到的积极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能够怀着感恩的心和带着美好的回忆步入社会。

(6)就业指导与人文关怀并重。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未就业毕业生的个体和强化辅导,无论是学院领导、辅导员还是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要深入地与相关学生谈心谈话,引导他们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先上岗、后择岗”的认识和理念。另一方面,要积极做好“弱势群体”毕业生的关怀、帮扶和就业推荐等工作,特别是对学习成绩较好但就业过程中屡次受挫的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指导和关注,同时对未就业的家庭困难的学生予以就业补助,鼓励他们自强、自立。

四、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工作中的体会

1.耐心教育是根本。教育学生是学校的责任和任务,在面对学生情绪出现波动,导致不文明行为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工作耐心、方法得当,“教育”仍是我们的成功法宝。

2.严格管理是手段。在对毕业生的管理上,要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办法。一方面在学生骨干中统一思想,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制定比较严格的惩戒措施,将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少部分毕业生借机滋事的可能性。

3.周到的服务是增进师生感情、稳定毕业生情绪的良药。“文明离校”期间正是学生要走出校门,进入社会的关头,他们需要师长的真心关怀和指导,也需要学校给他们创造各种可行的联络感情、增进师生情谊的机会。因此,高校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毕业生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在每个毕业生心中留下对母校的一片留恋之情,即使个别学生对学校工作不太满意,在文明离校的氛围下,其情绪也会得到一定的稳定。

4.常抓不懈是巩固“文明离校”工作成果的关键。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毕业生有序、文明离校,对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学生毕业离校前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新形势,我们应该创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理念,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确立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新途径,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格塑造、习惯养成的教育引导工作。

[1] 冯宝龙. 浅谈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 116-117.

[2] 亓振华, 谢图南. 加强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路径探析[J]. 北京教育(德育), 2017(10): 65-69.

[3] 张亮, 高明, 张润光. 高校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J]. 新西部, 2017(16): 134-135.

[4] 叶妮. 高校毕业生狂欢行为失范的引导策略探究[J]. 新西部(理论版), 2017(2): 110-111.

:10.15916/j.issn1674-327x.2021.03.029

G641

B

1674-327X (2021)03-0107-03

2020-11-25

薛政(1983-),女(满族),山东莒县人,讲师,硕士。

(责任编校:付春玲)

猜你喜欢
离校毕业毕业生
澳大利亚:发布离校生工具包助青年就业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我们今天毕业了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小学“弹性离校”值得借鉴
离校出走的女儿
毕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