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份,我们在黄河下游长垣段发现了3条鳗鲡,如获至宝。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鳗鲡每年在黄河黄海之间洄游,后来由于大型水库建设、黄河断流以及水质污染,多年不见其踪影。现在鳗鲡重现,说明黄河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说起黄河珍稀鱼类鳗鲡,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种质资源库负责人赵道全难掩兴奋之情。
比起鳗鲡,同属珍稀鱼类的北方铜鱼则没有那么幸运。“这种鱼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还是黄河中游主要经济鱼类,后来由于过度捕捞、黄河水质污染等,数量逐渐减少,最后一次在黄河里发现它是1996年,之后再也没见过。”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科研科科长王延晖感叹。
曾经,黄河流域鱼类资源丰富,仅干流就有鱼类120多种,而到本世纪初下降到80多种,某些“土著”品种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有些种类濒危。
保护珍稀鱼类,恢复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
从2005年起,河南省共放流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黄河鲤鱼、淇河鲫鱼等多种鱼类10亿尾,建立了黄河鲤鱼、淇河鲫鱼、皱纹冠蚌、瓦氏雅罗鱼、乌苏里拟鲿等国家级水产种质自然保护区20个;建立大鲵、黄缘闭壳龟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大鲵县级自然保护区2个。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河南省依托省水产科学研究院成立了水产种质资源库,目前已保存黄河鲤鱼、黄河鲇鱼、拟鲿、黄尾鲴等水产种质资源33种、种质材料2万份。赵道全和他的团队目前争取到了黄河中下游稀有水产种质资源挖掘与生物多样性修复科技攻关项目,未来会有更多的珍稀鱼类在黄河里现身。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