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前,张春华
(1.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江苏扬州 225000;2.高邮市农业农村局,江苏高邮 225600)
休闲农业在我国萌发自20世纪80年代末的深圳荔枝节,它的产生与发展为传统农业注入了新活力,是近年来农业多功能性开发和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之一[1]。自休闲农业这一名词提出以来,基于各自的视角,国内外不同学者对其概念与内涵的界定提出了不同理解与诠释。国外学者普遍认为,休闲农业是集经济、社会、文化、旅游功能于一体,将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农业新业态。国内专家对休闲农业的界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从园艺、生产等角度出发,认为休闲农业是具备采摘、观光、科普、教育和娱乐等功能的新型农业产业;另一类则是将休闲农业界定为一种旅游商品,认为休闲农业是将现代农业与旅游资源相结合,以发展农业生产、保护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前提,以满足市民休闲、度假、科普、体验为目的的一种多功能性产业,其目的是结合休闲,盘活农村资源、促进农业转型、扩大农村就业、提高农户收益、繁荣乡村经济[2]。
高邮市地处江苏里下河地区,河湖激荡、风光绮丽、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耕地面积5.6万hm2,农业人口44万多人,先后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国家生态市、中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近年来,高邮市休闲农业蓬勃发展,以高邮湖、芦苇荡、龙虬庄遗址等先天优势为底蕴,以八桥国家农业科技园、中国鸭文化博物馆等后天资源为载体,借助回乡民俗、渔乡风情等软实力文化,成功创建了国家级休闲农业品牌3项,其中,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中国最美村镇绿色低碳共建奖1家;创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8家、江苏省主题创意农园4个、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精品村(示范村)4个、扬州市“十佳”休闲观光农业单位1个;精心规划建成休闲农业精品线路5条;成功举办了高邮湖大闸蟹旅游美食节、高邮油菜花节、甲秀花海经贸美食节、中国农民丰收节、草莓龙虾美食节等重要农事活动,不断彰显休闲观光产业的增长极。全市现有规模以上休闲农业主体28家,总占地面积2 346.67 hm2,2019年接待游客265万人次,休闲观光农业年营业收入3.45亿元。
2.2.1 定位不明。近年来,高邮市陆续建设了各种类型的休闲农业园区,但现有园区多数处于公司或个人自发投资状态,园区打造完全凭投资人经验或喜好,没有请专业人士做整体规划和科学设计的理念,园区发展存在着目标不清晰、特色不突出、功能不完善、差异不明显等诸多问题,甚至有些园区因为定位不明,盲目追风,项目建设还未完成就已经面临被淘汰的窘境。
2.2.2 档次不高。目前,全市休闲观光园区发展水平仍停留在最初的田园观光、瓜果采摘和简陋的餐饮住宿服务等层次,园区低、小、散,高品位、上档次、多功能的休闲园区少,景点特色不突出,创新意识不强,休闲娱乐元素空洞,除了钓鱼、打牌、吃土菜等传统节目,缺乏体验性、互动性的项目。再加上花海、采摘园等休闲农业园区毕竟是以农业为主题,而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这就极易造成园区资源闲置、综合利用效率不高、投资回报率低等特点,进而导致回头客少、社会知名度不高、带动吸引力弱等弊端。
2.2.3 要素制约。一是资金要素制约。休闲农业的发展,相比于传统农业,不管是园区基础硬件设施建设,还是环境卫生、运营服务等软件方面的配套提升,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而当前的情况是,休闲农业资金投入比重低、农村融资渠道闭塞,资金缺乏制约着休闲农业的发展。二是土地要素制约。休闲农业主体,如果想进一步发挥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等功能,势必要建设停车场、餐厅等配套设施,这就会涉及到土地使用问题,而我国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休闲农业发展上,用地成本较高,配套用地政策落实较难,制约了一些投资主体的落地。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理念的不断变化,人们对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生态旅游等方面的需求日益提升,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大旅游发展的需求,全域旅游应运而生[3]。凭借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等优势,高邮于2016年11月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政府有关部门借助这一有利契机,通过特色小镇培育、美丽乡村建设等途径,把旅游与农业园区、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机结合,深度挖掘农业生态观光、乡村旅游、农耕体验、旅游扶贫等功能,进一步促进了农旅融合。
农旅融合,从字面上可以简单理解为农业与旅游业融合,指的是在充分尊重农业产业功能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与政策引导,为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效益而进行的农业旅游资源开发、产品生产、市场营销、空间布局及运行管理的全过程[4]。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而农旅融合作为“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对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催生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江苏省主题创意农园等创建活动为抓手,扎实开展各项创建,培育休闲农业发展新动能,实现农业农村资源优化配置和农业产业链价值最大化。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这一中心点,紧扣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持续增收两个目标,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认真制定园区规划和功能布局,拓展农业功能;以珠湖小镇、芦苇荡等为载体,进一步提升现有主体的设施水平、服务水平、管理水平,开发建设上档次的休闲农业示范园区,打造农业新引擎、新发展、新空间。
休闲农业是一种把自然资源与休闲活动完美融合,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的新型产业[5],其发展与消费者体验息息相关。要坚持农旅大融合的发展理念,针对消费市场特点,深入挖掘与开发能够吸引消费者的乡村旅游资源,立足高邮湖、芦苇荡、清水潭、国科园、油菜花海等资源优势,整合湖文化、水文化、邮文化、回乡文化等元素,鼓励景区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前提下,深度挖掘高邮土生土长土特产,增添一些原汁原味原生态的休闲娱乐项目,如创意特色镇菱塘(菱塘鹅、回乡文化等)、界首(茶干、湿地保护、红色文化、运河文化),创意特色村(菱塘清真村、界首大昌村),创意景观(生态景观水利、新民滩油菜花胜境、运河西堤万亩桃红柳绿、环湖大道彩色珍稀花木长廊)等。
4.3.1媒体宣传。围绕农业生产、农村习俗等进行创意策划,组织开展互动性、新颖性较强的农事体验活动;紧紧抓住“互联网+”的发展机遇,在发挥好电视、短信、报刊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借助当前盛行的旅游软件,如途牛、携程、飞猪APP等,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引导游客走向乡村、走近乡村。
4.3.2节庆造势。继续举办油菜花节、清真美食节、大闸蟹美食节、民俗文化节等农业节庆活动,持续开展互动性、娱乐性、新颖性较强的农事体验活动,加大对外宣传,助力全域旅游,推动乡村振兴。
休闲农业,其内涵丰富,融合性强,涉及面广,休闲农业的发展涉及农业农村、旅游、教育、财政等多部门的综合交叉管理,应加快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对当地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施统一规划和管理,提升产业发展层次;针对全市休闲农业人才匮乏问题,应通过整合资源、多方培训,比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电商培训等项目,加快培养集规划设计、经营管理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保障产业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