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探析

2021-11-29 13:26朱爱平
园艺与种苗 2021年12期
关键词:杨梅林地中药材

朱爱平

(峡江县林业局,江西峡江 331409)

峡江县地处江西省中部、吉安市北部,辖6镇5乡85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下设990个村小组,22个居民小组,人口189 746人。长期以来,峡江致力于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工作,以建设青山绿水的生态峡江为己任,全县林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土地总面积129 348.6 hm2,林地面积达87 602 hm2,全县森林覆盖率65.09%,活立木总蓄积为6 309 089 m3。峡江县气候温和,水热条件优越,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据初步统计,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约有220科790属1 400种,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林及人工栽培的杉树林、湿地松林等,经济林以油茶、柑橘为主。峡江县森林资源植物种类繁多,是江西省林业重点县之一,并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百个经济林产业示范县、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县、全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县、全省森林防火平安县、省级森林城市等殊荣。

近年来,峡江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绿色峡江、生态峡江”发展战略,全县林业建设有了重大突破,实现了林业建设山上、山下共同发展的“二元化”发展之路,林业事业得以不断壮大、林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林农收入得以大幅提高。与此同时,峡江县充分发挥林地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的优势,坚持政府引导、政策驱动、示范带动,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全县林业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1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1.1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呈多样化

通过近年来大力宣传和发展,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由单一林种模式向林养、林游等模式多元化发展,林产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形成了一定规模。据初步统计,峡江县现有各类林下种植面积11 260 hm2,林下养殖年规模达2.6万头(羽),林下产品采集加工1 200 t,森林景观利用年旅游人次达5万人次,2019年全县林下经济总产值1.4亿元[1]。

1.2 林下种植、养殖业典型不断涌现

峡江县林下经济经营形式灵活多样,成立了各类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125个,家庭农场139个,林下经济从业人员达1.8万人,涌现了一批林下种植、养殖的典型和大户。全县先后打造出水边北龙枳壳(66.7 hm2)、郭正黄栀子(26.7 hm2)、玉林杨梅(1 000 hm2)、寒梅岭翠冠梨(200 hm2)及白茶(100 hm2)等30余处林下经济种植示范基地,峡江县林木良种场2014年被江西省林业局列为“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江西沙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400万元,在罗田镇沙坊村承包林地20 hm2养殖220头梅花鹿,年产值达100余万元。

1.3 林下经济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日益显现

利用林下空间发展投资周期短、见效快的种植和养殖产业,有效提高林业比较效益,弥补林地种植结构单一、林木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低的缺陷,摸索出“杨梅+黄栀子”套种模式,实现“长期得林,短期得利”。发展林下经济,不仅提高了复种指数,充分利用了林地资源,而且增加了林地生物多样性,同时又对解决当地劳动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4 林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十三五期间,峡江县森林药材种植面积916 hm2,建立6.7 hm2以上示范基地22个,逐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2020年,全县森林药材年总产值0.62亿元,农户来自中药材种植年均收入1 300元,占当年人均年收入的7%,发展中药材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2 主要做法

2.1 统筹布局,科学规划

峡江县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根据当地资源条件、产业特色,重点以打造精品、突出优势、扩大规模为着力点,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明确林下经济发展以林下种植为主,重点发展中药材、油茶、杨梅产业。按照“突出重点,全面布局”的原则,在赣粤高速、昌吉赣高铁、峡水线沿线重点发展中药,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2 400 hm2;巩固水边、马埠、巴邱、砚溪、罗田等乡镇为主的国家油茶示范林基地建设项目成果,积极做好苗木锄杂、施肥、修剪等管护工作,确保成活率和效益,截至目前全县共有高产油茶栽植面积1 300 hm2;以玉林和寒梅岭杨梅基地为中心,辐射其他乡镇发展杨梅种植,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杨梅种植1 000 hm2。

2.2 积极宣传,加大扶持

每年10月,峡江县将印发的1 000余份《项目申报通告》张贴至全县各村,明确来年中药材、油茶等补助政策,力争将林业政策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同时也及时出台了中药材、油茶、精品果业相关补助及融资政策。县委县政府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峡江县首位产业后,为发展林下经济森林药材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2019年3月,出台了《峡江县中药材种植发展实施意见》(峡办字[2018]26号)文件,对连片种植中药材3.33 hm2以上的,县财政结合相关项目,分不同种植品种,按照6 000~18 000元/hm2不等的标准进行补助,对连片20.00~66.67 hm2的中药材基地基础设施,按照固定资产投入资金总额的5%~10%进行奖励;对连片造6.67 hm2以上高产油茶的,县财政在项目补助基础上再按1 500元/hm2进行补助;对发展连片6.67 hm2以上杨梅、翠冠梨等精品果业的,按照1 500元/hm2在县农业产业化基金中进行补助。积极利用金融信贷,对涉及林下经济种植的优先办理财政惠农通,充分发挥财政贴息政策的带动和引导作用[2]。

2.3 建立基地,发挥示范作用

把林下经济示范点建设作为林下经济的重点来抓,通过帮扶基础较好的林下经济基地,或通过招商引进有实力有技术的企业参与林下经济基地建设,将示范基地优先列相关项目进行扶持,做精做强示范基地来带动全县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2021年10月,通过招商引进福建“南圆通”和江苏“苏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租赁玉笥山林场林地种植森林药材,分别打造1个千亩金银花和黄精基地,目前基地在建中。

2.4 创新经营模式,打造知名品牌

通过招商引进了玉峡药业、普正药业、江西睿琅药业等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形成以基地(企业)为带动、专业合作社为支撑,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的林下经济发展局面,延伸了产业链,打造知名品牌,以加工促种养,以龙头辐射拉动林下经济发展。坚持把品牌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探索总结了一套绿色无公害杨梅生产种植技术,获得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和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证书,并注册了“玉林”商标。

3 存在问题

3.1 品种结构不合理,市场销售不畅

林下经济发展种养品种缺乏统一规划,喜欢跟风,造成市场销售不畅。在种养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在产品经营中多数是坐等经销商收购或零售,效益得不到保障。

3.2 发展资金缺乏,造成后劲不足

很多农户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而现有的种养户,因峡江县财政基础薄弱难以维持林下经济的长期投入,同时发展后劲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缺乏更多、更大的后续项目支撑,难以做大做强,致使全县林下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3.3 土地成为制约,经营管理粗放

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分山到户后,林地分布呈现为不连片和碎片化分布,从而造成林地流转相对困难,农户林地投入成本增加,粗放经营的现象未得到改变。许多人仍沿用过去传统的种养方式,自产自销,缺乏专业的行业协会,市场信息不灵,选择上存在盲目性,致使成本高、效益差,制约了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

4 对策建议

4.1 优化种植布局

结合峡江县生物医药首位产业,调整林下经济发展布局,形成以发展中药材为主的林下经济结构。通过财政、投资公司、社会资本三方筹资设立中药材发展基金,依托峡江县森林资源优势,加快中药材种植土地流转,探索土地收贮制,引导全县中药材种植品种和种植面积合理布局。

4.2 培育中介组织

培育、引进大型中药材种植、加工龙头企业,推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建设中药材产业基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及合作社“引导生产、联接市场、塑造品牌、指导服务”作用,引导农户和中药材加工企业形成联结关系紧密、推进机制完善、竞争能力突出、带动能力较强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不断提高中药材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户组织化程度,实现资源共享。

4.3 引导规范化种植

依托各大科研院所技术力量,加强对药农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中药材种植科技普及率,使种植户掌握主要品种规范化种植技术,树立GAP种植理念,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监管,形成当地“绿色+道地”中药材品种规范化种植。

5 结语

发展林下经济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林地综合效益为核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科学布局,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强化保障,推动林下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做优做强林下经济产业,使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新的增长点[4]。

猜你喜欢
杨梅林地中药材
满树杨梅红欲然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故乡的杨梅
Summer Is Coming
杨梅
腊月杨梅红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