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王晓利
相较于其他交通方式,城市轨道交通具有高效快捷、运量大等诸多优势。现如今我国很多城市都在积极推动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建设,但结合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状况来看,一些线路的实际客流与预测客流存在明显的偏差,造成了资源浪费以及运输效率地下。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开展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研究,以精准的预测结果为建设活动提供依据,促进城市轨道运输效率的提升,更好的服务于城市经济发展。
在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运输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则是现阶段我国城市运输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城市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交通、人口以及产业等诸多方面。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越完善,其地区之间的可及性也就越高,而这则会带来人口、产业的聚集,促进土地使用价值的提高。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的便捷性会使其成为居民出行的主要手段,其强大的人口内聚和扩散效应会为周边商业带来巨大的客流量。不仅如此,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还有助于城市经济的集约化发展,一方面引导人口、产业向轨道交通线路所途径的区域进行聚集和整合,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土地开发带来潜能,缓解城市居民住房难的问题。
同时,大力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还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结合现有的研究数据来看,公共汽车、私人汽车的单位时间能耗消耗量均为城市轨道交通的数倍,且后者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数量更少,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并鼓励人们乘此出行可以起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效果。
此外,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合理规划还有助于城市经济发展效率的提升。结合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发展建设经验来看,车站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相较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表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如安全、可靠、快速等,在理想状态下,基于大众运输系统的城市开发建设可以保障区域均衡发展,逐步缩小我国城乡差距,但对车站数量设置以及位置规划有着极高的要求。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自身建设就涉及了巨大的资金投入和使用,能够对相关产业发展产生带动作用。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的分析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首先从时间上来看,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会随着季节以及气候的变化而产生明显的变化。例如在冬季雨雪天气下,城市出行量减少,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量也会降低。而在一些节假日,客流量则会出现短期的增长。而从单日情况来看,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变化主要表现出三种情况,一是双峰型,即早高峰和晚高峰。二是单峰型,多发生于休息日,一般来讲全天客流量不会出现剧烈波动,有时会出现晚高峰。三是三峰型,受到一些特殊工作性质和区域的影响,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线在一天中会出现多个客运高峰。
其次从空间上来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上、下行客流变化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比较常见的情况有三种,一是均等型,多出现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发达,换线客流较大的城市,因此基本上不会出现有明显重大客流集散的线路段,且各车站的客流基本稳定。二是中间突增型,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途径一些大型商业娱乐中心或是活动中心,在这些区域就会经常出现客流量突增的情况。三是两端萎缩型,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途径中心城区,且两端向城市边缘地区延伸,则在此线路运营过程中,其两端的客流量将明显低于中心城区段。
一是城市发展规划和土地开发,在城市建设中,一个区域的规划以及土地开发使用将会直接影响着该区域居民的出行目的、出行方向以及交通线路的客流量。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过程中也会重点考虑这两项因素,致力于满足当地居民的出行需求。
二是人口规模以及经济发展。以目前我国城市发展来看,一个城市的人口主要由常住居民、暂住居民以及流动人口构成,这些人口所产生的出行需求将会对城市交通带来直接影响。一个城市中选择轨道交通作为出行方式的人口数量与整个城市的人口规模以及出行强度存在紧密关联。此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轨道交通发展也具有显著影响。
三是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相比,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快速、舒适度高等特点,在整个城市的公共交通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换而言之,在同等条件下,人们更倾向于选择轨道交通。因此,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的网格结构越完善、规模越大、交通衔接做得越好,其客流量也会越高。
四是票价。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票价与当地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公共交通整体票价以及政府投入等方面的因素有关,票价的高低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量有着直接影响。一般来讲,城市轨道交通主要面向的是广大中、低收入人群,而这类人群在选择出行方式时更注意性价比,即票价、舒适度、便捷性。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最常用的方法为“四阶段法”,即将客流预测分为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以及交通分配等四个阶段,结合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预测模型,将客流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网路上。除此之外,增长率法、回归分析法等在客流预测工作中也有所应用,但以实际效果来看四阶段法最佳。
在四阶段法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更进一步的细致划分。首先是出行总量预测。出行总量预测是对城市居民出行规模整体把握的重要参考依据。这一阶段工作需要对城市以往的出行强度以及人口数量等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并分析不同出行者的出行目的、特征。其次是出行发生与吸引预测,出行发生与吸引取决于出行目的。如工作所对用的出行发生与吸引和就业岗位、工作地点等因素存在紧密关联。因此这一阶段工作需要基于城市用地性质以及线网将整个城市划分为不同的交通小区,之后对不同小区的出行目的要素进行整理,据此推断出小区的出行发生和吸引量。其次是出行分布预测,即对出行发生与吸引量在不同交通小区间进行分配,我国多采用双约束重力模型进行分部预测,实际工作中一般会引入专门的交通规划软件,通过输入基础数据的方式自动获得预测结果。再次是出行方式划分预测,这一阶段需要对城市各远景年份总出行量中公共交通所占的比例进行分析,之后基于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土地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各区域发展规划、居民出行特征等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确保出行方式划分的合理性和客观性。最后是交通分配预测,即将未来年预测的交通量分配到城市交通网络之中。
长期以来,导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精准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基础资料薄弱。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需要详实精准的基础资料支撑,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经济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居民出行多诸多方面。而由于我国交通调查工作起步较晚,加之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因此在资料收集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二是城市规划和轨道交通交通规划不一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较晚,其规划工作与城市规划是相互平行的。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所依据的都是过去的基础资料,准确度极低。三是客流预测模型和参数不合理,如人为地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部分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导致客流预测结果失去客观性。
首先,加大政府财政支持,通过资金、政策以及人员方面的支持,保障基础数据资料调查采集的有效性。最好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调查(一般为5~10年),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基础数据的可靠性和利用率。其次,做好预测过程中的参数取值,除了要考虑到城市的交通现状之外,还应适当的参考国内外同类型线路的预测工作实践经验,尤其是城市人口总量、交通方式分担率、出行强度这三个参数,一定要最大程度的保障精确性,否则将会导致预测结果与实际量出现巨大偏差。再次,加强对城市规划以及各区域用地规划的参考,将城市规划中的用地规划作为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利用的依据。
综上所述,在现代城市建设中,交通运输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有着显著影响,而作为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至关重要。客流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只有确保其精准性,才能确保轨道交通物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