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霞
“智能+”时代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新机遇探究
徐春霞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智能+”战略展示了变革教育的巨大潜能。高校辅导员应把握时代机遇,顺势而为:准确识变,将学生工作程序化、自动化和规范化,为专业化发展提供时间和精力保障;科学应变,通过人机协作,促进工作内容专深化、工作对象精准化和工作方法科学化,从而推进专业化发展进程;主动求变,积极探索“智能+”辅导员发展模式。
“智能+”时代;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新机遇
2019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智能+”的重要战略:“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其强调利用新技术群对产业进行赋能[1]。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首的新兴智能技术对各大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全球范围内迎来了全方位的深度变革。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大规模开展的线上教育显示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教育的巨大潜能。作为党和国家生命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智能+”时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
自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规定》颁布以来,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提出了以专业化、职业化为方向,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策略。十几年过去了,虽然在规章制度、队伍规模、专业水平、发展渠道、工作待遇、职业认同感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3],但高校通过专业化、职业化成长为专家型的辅导员寥寥无几[4]。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确定了辅导员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辅导员被宽泛的事务性工作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缺乏对学生工作的反思、总结和凝练。这严重制约了专业化发展的进程[5]。辅导员是学生思想的引领者,如果不能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实现工作的智能化,将会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但人工智能到底如何改变辅导员工作、给辅导员工作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将智能技术与辅导员工作相结合等问题的研究尚处于空白。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上,陈宝生提出:“以人工智能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教师运用人工智能教育技术和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水平。”[6]这为“智能+”时代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指明了发展方向。辅导员应把握“智能+”时代机遇,准确识别,将学生工作智能化,提高工作时效性和成效性,为专业化提供时间和精力保障;科学应变,利用前沿科技,实现人机协作,促进专业化发展;主动求变,探索“智能+”辅导员发展模式,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7]。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时代已来临,面对飞速发展的技术变革,有人持“机械威胁论”。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在谷歌AlphaGo掀起AI热潮之前,提出:“完全人工智能的研发可能意味着人类的末日。”[8]也有人持“发展机遇论”,如未来学家迈克斯·泰格马克在《生命3.0》中提到:“人工智能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甚至解放人类。”[9]152以上观点是对未来的推测,计算机科学家奥伦伊兹·奥尼认为今天的人工智能发展距离人们可能或者应该担忧机器统治世界的程度还非常遥远,不应该让这种长期的讨论分散我们关注当下真实问题的注意力[10]249。正如李开复所说:“担忧未来,也许更多的还是科幻作家和未来学家的事。”[10]252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应立足当下,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纷繁复杂的局势中把握规律、认清大势,准确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意识到人工智能更多的是手段,是工具,要善于应用人工智能处理日常事务,实现工作程序化、自动化和规范化,保证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明确了高校辅导员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43号令)详细规定了高校辅导员的9项岗位职责。多重身份和多种职责决定了辅导员工作内容的宽泛性、烦琐性和重复性,尤其是日常管理工作占用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协助和替代部分辅导员工作,可以将复杂性、重复性的工作程序化,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减轻辅导员工作负担。目前,已经在高校教育中大力推广的人工智能有钉钉、学工系统、资助系统、就业系统等程序化软件,方便数据统计和信息收集,大大提高了辅导员工作效率。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深入推广,将会有更大范围的辅导员工作被人工智能替代。例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辅导员胡海滨利用微信公众号“杭电助手”进行学生事务管理[11]。因此,辅导员应准确把握“智能+”时代带来的工作变化趋势,在工作中嵌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工作程序化,将自己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据调查显示,日常事务性工作占用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88.12%的辅导员认为事务性工作太多影响个人专业化发展[12]。人工智能可以代替辅导员工作中大部分的简单、重复性工作,实现工作自动化。如开具在校证明、成绩单打印、上课签到、宿舍、图书馆打卡、运动监控等。工作内容缩减后,辅导员在工作中的主动性加强了,可以更多地开展自己感兴趣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在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上兼顾自身发展。
目前,大家都认为“凡是学生的事都和辅导员有关,都找辅导员”,所以只要涉及学生的事情,不管大小、事无巨细,都需要辅导员的组织和参与。高校职能部门给辅导员带来的各种检查工作、筹备材料和会议等事务,让辅导员疲于应付,无暇思考和研究专业化发展的要事。智能技术在高校的应用可以让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完善工作流程、及时更新学生信息数据,避免辅导员的反复报送,合并或减少不必要的会议、考核,突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责主业,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人心,充分体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获得辅导员工作的成就感。
科学应变是面对智能时代带来的全方面巨变,能澄其源而清其流、端其本而正其末,循理治弊、因势利导,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以变应变、与时俱进。以大数据和深度学习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势必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人类工作被机器取代已成为了不争的事实。面对势不可挡的新一轮技术革命,辅导员要有正确的态度,应更多地去理性思考智能技术的本质。所有新技术都是人类用来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工具。当然,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势必取代过时的陈旧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阵痛之后便是另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且,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除了取代,更多的是协作关系。未来是一个人机共存、协作完成工作的全新时代[10]298。辅导员要善于把握时代机遇,积极思考人机协作模式,推进专业化发展进程。
首先,人机协作使辅导员工作智能化,从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了,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责中,突出工作重点。辅导员的重点工作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习近平说:“思政工作应该像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其次,人机协作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更深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是人的思想,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我们面对的是人类的思想,那不是死物。学生的好奇心、判断力、对复杂环境的掌控力、在特殊情况下运用理论来洞察事态发展的能力——所有这些能力,是统一的教学规则所传授不了的。”[13]8将智能时代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创新工作方法,以学生更喜欢的多维度感知方式,让道理入耳入脑入心,碰触灵魂,终生难忘。
辅导员面对的工作对象,是“00后”的一代。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接受信息的渠道较多,成长环境更为宽松。他们独立而不盲从,真实而不虚伪,追求个性和自由[14],面对学生思想的多元化、成长环境的复杂性,坚持“精准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的途径。首先,辅导员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将学生精准分类,如:按照家庭条件、毕业去向、地域文化、性格特点等不同维度分类,然后因材施教;其次,辅导员可以根据智能化平台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精准识别学生个性需求、精准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是“精准思政”的基础。
辅导员工作的重复性、事务性以及辅导员学科背景的广泛性决定了辅导员工作方法趋于经验化,尤其是很多高校还存在老带新的队伍建设模式,辅导员工作随意性和主观性较强。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学生显著的差异化特征,辅导员经验化的工作方法已然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工作要求,尤其是开展关于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遵循人的成长规律、教学规律、客观分析和科学施教。智能技术的利用可以给辅导员提供科学依据,如实时的大数据分析,精准的学生行为测评等;智能技术还可以给辅导员提供高效的学习和交流机会,掌握更多专业知识,促进辅导员从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变;人机协作模式本身就是未来工作方法的改革趋势,是辅导员顺应时代要求,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体现。
从2004年至今,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经历了初期的探索阶段,进入了深化阶段[15]。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和工作要求在变,我们必须顺应大势、勇立潮头、因时而变和主动求变。主动求变就是抢占先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探索“智能+”辅导员发展模式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保持辅导员先进性,实现辅导员工作创新的过程。
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是辅导员9项工作职责的灵魂。利用智能平台精准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智能技术精细区分学生思想类别;智能化战略精心设计思想引领过程。
1. 智能平台精准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目前,辅导员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主要方式是面对面交流和周围人侧面反应,通过这些方式获得的信息不够真实,也不及时和全面。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无效的、低质的。智能时代的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辅导员精准地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如微信、钉钉、易班、QQ等平台,各种自动化打卡APP,方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能够全方面、及时地反馈学生思想动态,方便辅导员及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还可以利用这些智能技术打造自己的工作平台,将学生、家长和企业聚集到一起,如:辅导员公众号或者辅导员工作室,这样多方交流,开展个人化的、针对性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 智能技术精细区分学生思想类别
掌握和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后,根据具体情况精细区分学生问题,归类后方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辅导员的9项岗位职责是相对独立而又融合的领域,涉及的学科有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哲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辅导员必须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应用不同学科的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解决,也有利于辅导员开展研究工作。精细区分学生问题类别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多重问题纠缠在一起,很难理出头绪。利用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将感性问题变成理性的数据,清晰地呈现问题间的关系,很容易将问题归类,找到解决的突破口。如,就业问题中可能是就业观念的问题,也可能是缺乏自信导致的就业困难,也有可能是缺少就业技巧或者没有就业渠道,也可能是多种问题的集合,通过智能测评,问题就会一目了然。精细区分学生思想类别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关键点,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必须在学生思想的某一领域深入下去,精细地区分学生思想问题是最基本的要求。
3. 智能战略精心设计思想引领过程
习近平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16]精心设计思想引领过程是避免辅导员工作的随意性和随时性,是体现辅导员专业化水平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我国社会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的要求,是遵循思想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规律,用科学理论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而有序的教育,引导他们自觉形成正确思想所经过的程序[17]。精心设计思想引领过程必须全面考虑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标、教育载体等因素[18],基于科学理论,符合时代要求,遵循教育规律;也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也是专业化水平的体现。在精心设计思想引领过程中,辅导员首先要正确认识全国两会政治报告提出的“智能+”重要战略,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受教育者的时代特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利用合适的智能教育载体,增加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实现育人目标。
教育部43号令明确的高校辅导员9项岗位职责中,前8项指涉具体工作,第9项则是“理论和实践研究”。这一方面强调了研究能力对于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研究”前加“理论与实践”定语,强调了辅导员研究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在教育实践中凝练、深化理论。这个过程也是辅导员实现专业化的必经之路[19]。“智能+”辅导员就是要利用智能技术提升研究能力,成为“一专多会、一精多能”的高素质人才。
1. 精专的专业化方向
辅导员岗位无特定学科专业支撑,准入门槛较低(或称“专业零门槛”)[20]。为了推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2014年教育部颁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下面简称《标准》)通知,希望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其中提到辅导员的职业知识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可见,辅导员专业化知识涵盖绝大部分的人文社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实现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就要处理好专业知识“全”与“专”的关系。解决这一矛盾就要发挥辅导员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即辅导员个体的“专”与群体的“全”相结合[21]。辅导员个体的“专”就是让辅导员成长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辅导员明确专业化方向,例如人工智能测评可以在短时间内全面分析人格特质,帮助辅导员找到专业目标并根据大数据分析指明专业化发展路径。同时提供学习专业的优质资源,包括课程学习、书本学习、网络培训等等;另一方面“智能+”提供灵活多样、高效的学习方式,方便辅导员随时随地、随时反馈地学习。辅导员群体的“全”就是加强合作,优势互补。“智能+”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方便群体之间的交流。例如,辅导员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在一起交流工作经验、分享工作案例,还可以通过微课堂开展专题学习。随着“智能+”时代的深入,这样的交流将会更加方便和普遍。
2. 精湛的“智能+”专业技能
《标准》中针对辅导员9项岗位职责的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级职业能力给出具体的标准要求,主要有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领导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等,可见,在辅导员能力培养上也是趋于“多面手”标准。辅导员在专业化发展中要处理好职业能力的“全”和“精”的关系,既要按照《标准》要求全方面培养职业能力,也要找到辅导员岗位需要的核心技能不断精益求精。“智能+”为辅导员培养精湛的专业技能提供了机会。首先,智能技术的应用本身就能提升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例如,职业测评软件的应用,可以很好地分析学生人格特点;大数据提供职业发展可能路径,辅导员可以精准地指导学生就业,让辅导员在短时间内掌握指导学生的各种技能;其次,先进的智能技术可以促进辅导员专业技能在某一领域的精湛发展,例如,VR、CR技术的使用,可以加强教育效果,让辅导员在心理咨询、就业指导中更加精准地帮助学生,从而获得成就感,促使辅导员有兴趣在某一领域持续发展,实现专业化。
3. 不断精进的智能型成长模式
人工智能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精进的过程,从1954年会下跳棋的机器人到2016年围棋冠军机器人AlphaGo,是人类在计算机领域不断的突破。把握人工智能的发展脉络,将专业化发展道路设计为更新迭代、精益求精和不断精进的过程,是辅导员智能型成长的体现。同时,将人工智能与工匠精神相结合,用工匠般精益求精的理念和精神,用人工智能的创新和挑战完善自身,用身教影响学生,用人格感染学生[22]。
“智能+”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提供了开放共享的教学资源,促进了“共建、共享、共进”的团队建设。把握时代机遇,提出建设国家、省、校三级立体化辅导员网络共同体,全面推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在辅导员专业化的进程中,国家层面提供了政策和组织保障,尤其是各种促进辅导员专业化的组织机构,如教育部建设的40个“培训研修中心”、20个“创新发展研究中心”、高校辅导员网络学院等。各省的高校在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平台的打造上也进行了多种尝试与探索。当下,大力促进辅导员专业化的组织当数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目前,全国记录在册的77个辅导员工作室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孵化器”[23]。如果说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组织平台在顶层设计和底层设计较为完善,那么作为中层设计的省级组织则较为薄弱,而中层设计作为桥梁纽带的作用又非常重要。因此,在国家、省、高校三级共建辅导员网络共同体的过程中,省级组织建设是前提,三级联动是核心。辅导员网络共同体实施全员育人、分级开发的专业化战略,构建“金字塔”的队伍机构,实现“一人精、全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利用智能技术群通过高频、高效的三级联动,及时共享学生工作资源、分享工作经验,实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和共同成长,推动辅导员全面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1] 岳瑞凤. “智能+”时代高等教育新范式探究[J]. 高校教育管理,2021(1):87-95.
[2] 刘明龙. 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机遇探赜[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2):213-219.
[3] 王海宁.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现实审视与优化路径[J]. 思想教育研究,2020(12):151-155.
[4] 李永山,张旭念,夏坤.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人才辈出探源——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J]. 高校辅导员学刊,2020(12):7-12.
[5] 韩晶晶,曹一鸣. 从经验化到专业化: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20(14):44-47.
[6] 陈宝生. 中国的人工智能教育——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上的主旨报告[EB/OL].(2019-05-16)[2021- 3-3]. http://www.makeryun.com.cn/maker_new/201905/ 00001620.html.
[7]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政协委员共商国是并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EB/OL].(2020-05-24)[2021-3-3]. http://www. 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5/24/c_1126024359.htm.
[8] 霍金:人工智能可能“意味着人类的末日”[EB/OL].(2016-01-23)[2021-3-3].https://www.258.com/news/ 1145665.html.
[9] 迈克斯·泰格马克. 生命3.0[M]. 汪婕舒,译.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
[10] 李开复,王咏刚. 人工智能[M]. 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7.
[11] 商丹,田晏东. 全国优秀辅导员年度人物的职业现状及培育[J]. 高校辅导员学刊,2020(8):70-76.
[12] 杨海波,安江燕,张丽芳.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及建设路径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 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122-126.
[13] 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 教育的本质[M]. 刘玥,译.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9.
[14] 张严,李智慧.“00后”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特点与引导策略研究——以全国29所高校调研为例[J]. 北京教育(高教),2021(01):66-69.
[15] 李永山.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主要矛盾演进与新时代的发展逻辑[J]. 高校辅导员,2020(2):12-20.
[16] 习近平.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2019-03-19(01).
[17] 王丽,罗洪铁.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若干问题研究的评析[J]. 思想教育研究,2020(06):9-14.
[18] 李亮,王凯.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构成若干要素的符号学分析[J]. 思想教育研究,2020(09):37-40.
[19] 张柯.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的异化与复归——基于理论与实践双重旨趣的价值论考察[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11-18.
[20] 马振钦,谢玉荣. 辅导员4.0:职业化和专业化——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J]. 商界,2020(06):146-148.
[21] 童卫丰,杨建义.“大思政”格局下构建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思考[J]. 高校辅导员学刊,2020(05):34-38.
[22] 辛德万. 传承“工匠精神”打造专业化高校辅导员队伍[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10):92-93.
[23] 梅晓芳. 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共同体视域下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新向度[J]. 江苏高教,2020(7):120-124.
Exploration on the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Counselors in the “Intelligent+” Era
XU Chunxia
(School of Civil Eneinerning and Architectvture,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anyang 621010,Sichuan,China)
Under the impact of new pneumonia,the strategy of “intelligence +” shows great potential of reforming education. Counselors should grasp the opportunity of the times and take advantage of the situation:First,accurately recognize the changes,and make the work of students procedural,automatic and standardized,so as to provide time and energy guarantee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Second,scientific response,through man-machine cooperation,to promote the specialization of work content,work objects and work methods of science,so as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ird,take the initiative to change and actively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intelligent+” counselors.
“intelligent+”,college counselor,specialization,new opportunities
G451
A
1672-4860(2021)05-0097–06
2021-03-09
2021-06-23
徐春霞(1978-),女,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感谢匿名审稿人对本文的建议,作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