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荣,孟庆新
(1.佳木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2.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创新和创业,尤其是对大学生创业高度重视,也提供了大量的优惠支持政策。这是因为创新创业既是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双创”的提出,更是为大学生创业创造了良好契机。不过,由于部分高校在对大学生的创业人格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大学生创业人格存在缺陷,难以充分利用“双创”机会进行有效创业。
“双创”实际上是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标志着我国对创业创新的高度重视。而且在2018年9月,国务院更是发布了《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意味着我国已经将“双创”作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任务[1]。“双创”是时代发展下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知识社会条件下创新民主化的充分体现,是充分、合理利用我国人民群众知识力量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要理解创业人格,那么就需要先明确什么是人格。那么,什么是人格呢?根据相关的解释,人格的概念起源于希腊语Persona,原意是指人所戴的面具,后来引申为人格的意思。具体而言,人格是思想、情感、行为的综合。因此,创业人格,就是人在创业这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创业人格主要涉及到了价值观、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心理情绪等等多个方面。对于大学生而言,形成健全的创业人格,有助于提升创业活动的成功率[2]。
创业人格实际上就是指在创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非创业者截然不同的人格特征。换句话说,只有具备健全、良好创业人格的创业者,才能在创业过程中抓准机遇、全面控制、努力奋斗并获得创业成功。反之,创业人格不健全或缺失的创业者,很容易因为种种因素影响而无法实现创业目标。通常来说,创业人格主要包括大胆冒险的行事风格、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非凡的管理能力三方面。如果要细分的话,那么每一方面都包含有大量各种人格特征,例如大胆冒险的行事风格包括创新精神、拼搏精神、冒险精神、乐观精神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则包括认真、负责、积极等特质,而非凡的管理能力则包括了管理才能、应急能力、风险把控能力等[3]。
创业人格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内涵非常丰富,而且对于不同的人而言,其所具备的创业人格是不同的,这种千差万别的创业人格,体现出来了四个方面的普遍性特征。
独特性。创业人格人人不同,对于大学生而言,一个班级的学生会拥有不同的创业人格,一个宿舍的学生也会拥有不同的创业人格。也就是说,每个学生的创业人格都具有独特性,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这种独特性,也增加了创业人格教育的难度,因为不同学生之间都存在差异,教师想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对应进行创业人格教育,是非常困难的[4]。
综合性。每个学生的创业人格各不相同,但是从创业人格的构成上来说,又是差不多的,将不同方面的内容综合起来,形成了创业人格。由于创业人格具有综合性,因此当各种构成因素相互平衡,那么这个人的创业人格就是稳定健康的,而一旦某些方面的因素打破平衡,那么创业人格就会出现问题。
功能性。创业人格具有明确的功能性,换句话说,不同类型的创业人格,会表现不同的作用,取得不同的成果。比如沉稳性创业人格,在创业中遇事冷静,谋定而后动。而激进型的创业人格,往往办事考虑不够全面,风险较大。
发展性。创业人格是可以发展的,对于大学生而言,创业人格并非与生俱来,很多方面都是后天发展的。而且通过创业人格教育,还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创业人格进一步发展。由于具备可发展性,因此即便大学生目前的创业人格存在问题,那么也可以通过合理的教育手段实现改变。
虽然创业人格是大学生创业应当具备的关键人格,但还有部分高校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因此,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中缺乏创业人格培养相关内容的情况极为常见。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因为部分高校没有对创业人格进行深入了解,从而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其重要性,使其无法进入到创业教育体系中来。毫无疑问,这将严重影响高校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5]。
大学生创业人格培养的问题除了学校的不够重视外,大学生自身也不够重视。一方面,部分大学生没有意识到创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想在毕业后找个工作安稳下来。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错误地认为创业应当以创新的观点和实践为核心,创业人格可有可无,从而没有对自身创业人格的培养足够重视。另外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下,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在文化大融合过程中受到影响而有所偏差,出现了创业价值观不端正等问题。
大学生创业人格的培养需要健全、完善、系统、规范的教育体系做基础与后盾,否则极容易陷入混乱。就目前来看,我国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都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在借鉴先进理念与经验的情况下得以快速发展,同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的来说,高校创业教育体系还存在诸多缺陷,包括制度、结构、课程、教学、管理、实践等,这也是创业人格培养相关内容还没有被彻底纳入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原因。如此一来,高校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在大学生创业人格培养方面更是不尽人意。
随着“双创”的提出,高校在展开创业人格培养活动时应当将其与“双创”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养成健全、良好创业人格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双创”内容与内涵。只有这样,大学生所形成的创业人格才能充分契合“双创”背景,帮助大学生在“双创”时代更好地进行创新创业。然而部分高校只是将“双创”作为简单的背景,没有将其充分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导致教学活动与“双创”存在一定的脱节,严重阻碍了学生在“双创”背景下的有效创业。
在大学生创业人格培养过程中,外界环境因素对培养结果的影响非常大,其中的负面影响会阻碍大学生健全、良好创业人格的形成。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也就是社会方面和家庭方面。从社会的层面来看,虽然当前国家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在实践上依旧还存在一定不足,这种国家支持的不到位使部分学生产生了退却的心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当前我国市场较为混乱,很多企业为了牟取利益完全不顾职业道德和素养,甚至不惜触犯国家法律。而国家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在这方面的监管存在缺陷。这种现象使得部分学生产生了错误的价值观念,从而导致高校创业人格培养工作难以正常进行。而从家庭的层面来看,家长向学生灌输错误、偏差的价值观念,或者家长不支持学生创业,都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人格的有效培养[6]。
针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一些创业人格问题,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形成清楚的认识,既要认识到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也要明确这些问题对学生创业人格形成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开展创业人格教育,构建一个良好的教育模式,推动大学生创业人格的不断发展。
高校创业人格培养活动的有效展开,首先需要高校从意识上对其加以重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投入足够的资源到其中。因此高校应当将创业人格培养纳入到创业教育体系之中,同时将其融入到思政教育甚至专业课程教育之中。唯有如此,创业人格培养工作才能真正立足于高校教育之中,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当然,高校还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其形成正确、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将创业人格培养植入到其思想深处。这样可以确保教师认真、积极、负责地展开创业人格培养相关工作。另外,对创业人格培养的重视应当不仅仅体现在高校及教师身上,更要体现在大学生身上。高校应当通过课程教学、校园文化打造等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念,让学生能够自主、积极地对自身创业人格进行培养。
创业教育体系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大学生创业人格培养的有效保障。因此,高校应当着重完善其体系构建。首先,高校需要对创业教育课程进行全面优化,其中既包括课程内容的调整,也包括课程设置的调节。在课程内容方面,人格培养应当渗透到教材之中,同时教师也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对此进行重点讲解和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和理解创业人格。而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创业人格培养课程时长,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来展开相应教学[7]。其次,高校需要极强师资力量建设。实际上,教师队伍是创业人格培养乃至整个创业教育活动的重要引导者,其综合素养会在很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针对当前教师在专业知识、顽强意志、乐观心态、创新精神、创业实践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高校必须通过培训、实习、进修等方式对其进行培养,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充分胜任其工作。最后则需要对创业管理体系加以完善,尤其是在创业实践管理,高校应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与社会中的相关机构、企业、力量等进行联系与合作,尽可能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机会。毕竟创业人格的培养是以实践为核心的,如果完全通过理论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人格,那么最终成效必然难以令人满意。
在“双创”视野下,大学生创业人格培养不可能独立于“双创”而存在,因此各高校需要将“双创”充分融入到创业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大学生形成符合“双创”需求的创业人格。“双创”强调的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一种积极的、独立的、自主的、创新的创业形式。因此在进行创业人格培养时,应当从这几方面进行重点强化。也就是说,创新教育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的主导模式,而是以熏陶引导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形成自主的创业观念。换句话说,高校不能再直接为所有学生指明创业的具体形式,而是要为其提供相应的辅助和参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实践,从而使其养成符合“双创”背景的自主、创新、积极、独立化的创业人格。
良好的自我意识,是创业人格形成的基础,大学生只有能够充分清楚地认识自己,那么才能在创业中增大成功的几率。因此,在创业人格培养中,就需要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第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剖析。要形成自我意识,进行自我剖析是最为基本的,也是很有必要的。自我剖析就是对自身进行分析,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就要明白自身的优势长处,也要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对自己形成一个全方位的认知。第二,要引导学生做自己。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还需要让学生学会做自己。盲从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并不少见,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一些行为属于盲从,并不是自己想做,而是看别人在做,自己也跟着一起做,没有做出自己真正的选择。因此,创业人格的培养,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引导,让大学生学会做自己,自己思考,自己决定,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展开活动,不盲从,不跟随。
创业人格的培养,首先应该从思想上对学生展开教育,通过思想教育来端正大学生的思想理念,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自律性。因此可以将思政教育和创业人格培养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创业思想教育的环节,将其作为创业人格培养的其中一环。具体来说,一方面需要在思政教育中渗透创业人格的相关内容,目前高校普遍开设了专门的思政课程,因此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可以达成协助,在思政课堂上融入创业人格相关的一些内容,并以此来设置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内容,也就是要从自律这个方面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提高自身的自律性。另一个方面,需要在创业人格培养中融入思想教育,可以邀请思政教师担任创业人格培养的思想导师,对大学生进行自律思想方面的教育,逐步改善当前大学生自律性不强的问题,让大学生形成严格的自律意识和素养,推动创业人格形成与发展。
心理情绪稳定性,对于创业人格的形成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在进行创业人格培养时,就要对大学生的心理情绪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大学生心理情绪的稳定性。比如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就认为:人应该“无惊”。这里的无惊,就是指面对任何变化和情况,情绪都不应该出现太大的反应。王蒙对于老子“无惊”思想的理解,则认为应该从“大惊”到“小惊”,之后再到“无惊”。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就需要贯彻老子“无惊”的思想,依照王蒙从大到小再到无的顺序,对大学生进行教育。首先,可以通过一些“刺激性”的素材或是场景,来对大学生的心理情绪进行激发,看一看大学生目前的心理情绪水平到底在什么层次。其次,在确定了学生的心理情绪水平层次之后,便可以通过一系列实践性的策略,来磨练学生的心理情绪,让学生能够对自身的情绪实现控制。比如,VR虚拟场景教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通过VR创设一些能够产生较大情绪波动的场景,让学生沉浸到这些场景中进行体验感受,慢慢磨练心理情绪。长时间下来,学生的心理情绪稳定性自然就可以得到提高了。
为了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人格,还需要做好压力容忍性的强化锻炼。根据大量人格失衡的案例可以发现,大部分人格失衡的案例,都是因为承受不住压力导致的。所以,在创业人格培养中,就必须要关注压力容忍性的锻炼培养。具体而言,首先要教会大学生正确面对压力。压力无处不在,形式各异,可以通过一些直接的压力训练法适当给大学生施加一些压力,让他们学会正确面对压力,理解压力。其次,可以通过适当的压力训练,设置一些压力实践任务,让大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增强面对压力和处理压力的能力。最后,还可以通过适当的社会实践,让大学生感受来自社会的压力,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压力容忍性。
良好的创业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念,进而促进创业人格的有效培养。总的来说,创业环境的改善可以从社会层面及家庭层面展开。从社会层面来讲,政府应当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和监管作用,对当前的经济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同时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对各企业及创业活动进行有效管理,从而营造良好的创业社会环境。而从家庭的角度来看,政府、社会及学校都应当依靠自身影响力对家庭教育进行良性渗透,从而防止糟糕的家庭教育使学生产生错误的创业价值观念。另外,各位家长也应当对创业进行全面了解,在改善自身教育方式的同时,给予孩子适当的支持,不能对孩子创业进行无端的、恶劣的干扰和阻挠。
“双创”的提出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暴露出了大学生创业人格培养的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创业的正常、高效展开。本文从全面重视大学生创业人格培养、加强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强化创业人格培养与“双创”的联系、积极营造良好创业环境等方面,对强化“双创”视野下大学生创业人格培养的策略进行了简单研究,以期促进“双创”在大学生创业中的有效落实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