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曙辉,霍美丽
(宿州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一种新型教学设计理论,它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了对传统教学过程的翻转:学生在课前通过自学任课教师提供的课程资源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课堂上以互动交流的方式答疑解惑[1]。SPOC(Small Private On line Course)是指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它与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相对,以规模小、针对性强而被视作MOOC教学的有效补充[2]。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SPOC经常被用作翻转课堂的在线学习阶段。
古诗词教学是当前许多高校都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课程通过对古诗词的文本阐释与思想探源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和理性思辨意识,在此基础上推进学生文学分析、文学写作等实践能力的提升。当前国内高校古诗词教学课程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为主,也有部分高校对这门课程采用网络在线教学的模式。截至2020年底,在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中国大学MOOC网”上开放的古诗词教学课程有三门,分别来自于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黑龙江大学。就目前情况来看,课堂讲授法与在线MOOC教学两种模式都有不少弊端。传统的课堂讲授法可以面授精讲,及时为学生解答疑惑,且有情感教育的功能,这是它的优势。但其缺陷也非常明显:一是由于课时所限,难以保障师生之间深入细致的互动研讨,教学针对性不强;二是由于教师单向输出信息,学生的学习思维被动依附于教师的知识脉络,学习参与度不足,学习积极性与知识内化效率不高;三是教学效果停留在单一的知识传授层面,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被单向的理论教育所阻滞,对学生包括自主学习、交流协作等在内的综合能力培养不足,而且缺乏对学习过程与综合能力的测评。MOOC在线课程虽然有在线、免费、开放等优势,但是在过程监督、知识内化、考试公平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3]。
有鉴于目前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引入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是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可行性的一个解决方案。从针对性而言,古诗词教学课程除了要求学生获取古典诗词的理论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独立分析诗词作品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这类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练习所学的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大量的时间用于课堂理论或操作步骤的讲解,留给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时间很少,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及时练习从而获得反馈,而翻转课堂将理论知识与操作步骤放在课前,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将课上的时间更多地用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解决疑难、合作交流、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课上这些活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及时加以改进,提高学习效果。”[4]SPOC特有的限制规模、针对性强等特征更适宜解决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对作品理解具有主观差异的学习特征,所以说引入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对于解决目前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好的针对性。从可行性而言,古诗词教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大多数综合院校都有开设,包括文字教案、电子课件、视频、图片等在内的网络教学资源累积丰厚,获取便捷。在当代信息技术支撑下,建立线上学习课程资源以及对在线学习过程进行监管难度不大。只要教师能够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做出合理的教学设计,在古诗词教学课程中引入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是完全具备可行性的。
1.教学准备阶段
需要指出的是,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就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是借助现代电子通讯技术所搭建的针对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统管的一套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也是在线教学所依托的主要信息平台[5]。基于翻转课堂的古诗词教学课程数字资源平台主要包括两大系统:支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系统和进行多元评价考核的评测系统,在功能上应满足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过程监督、教学数据分析、教学绩效评估等多项需求。只有在满足这个需求的前提下,教师才能进行课程教学准备。
在教学准备阶段,任课教师需要完成对本课程翻转课堂的整体教学设计工作,包括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规划、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教学微视频、测试题库等)的制作和上传、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条件准备等。就古诗词教学课程而言,它作为一门开设时间较长的传统课程,适用于传统课堂讲授模式的相关教学设计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模式。但在引入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之后,还需要对原有的教学设计重新做出调整,按照线上线下相配合的体系化思路重新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做出规划。在教学准备阶段中最主要的工作是完成在线教学资源的制作。翻转课程所依托的在线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课件、教学微视频、拓展资源、练习测验、互动讨论五个部分。为适应当代大学生在线学习的特征,古诗词教学在线课程资源最好以专题形式呈现。按照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将不同专题的电子课件、教学微视频、拓展资源、习题集、试题库等上传至课程资源平台以供学生学习。在每个专题中设置相关的教学活动,这些教学活动应围绕本专题的研讨主题来设计,尽量保证学生能通过研讨的方式借助在线学习资源实现知识的学习和拓展。
在诸多在线学习资源中,教学微视频最为重要。“教学微视频是教师将知识体系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逻辑划分为若干较小的知识模块,在多媒体和共享白板软件的技术支持下,整合图、文、声、像等要素,录制教学视频,便于学生在智能终端随时观看微型化在线视频资源。”[6]古诗词教学微视频可以由任课教师自行录制,也可以选择已有的优质视频资源(如SPOC公开课,教材视频)。为有效利用学生的碎片化学习时间,视频的长度基本控制在10~20分钟左右。古诗词教学微视频应立足于对经典作家、作品的解读,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以图片、视频等视听形象真实还原诗词文本情境。古诗词大多是作家源于某种真实情境的情志抒发。正如南朝诗论家钟嵘所云:“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反;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7]这里所列举的种种自然场景、人生境遇等正是古诗词的发生根基。所以在讲解、学习古诗词时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就是情境还原。传统课堂教学囿于课时、场地、教学手段等因素的限制,往往只能用语言简单介绍这些内容,或者借助课件简单还原场景,而教学微视频中可以综合利用视频、图片、音乐等多种形式最大程度还原作品的原生场景,让学生在仿真情境中去体验作品、理解作品,以直观方式体悟诗词文本所潜涵的审美意蕴,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是通过文本解析去剖析思想内涵。古诗词所使用的语言、意象中牵涉到数量庞杂的古典文化信息,诗歌特有的意象创造与组合模式又使得其语言富含张力,显得虚灵深邃。所以古诗词教学微视频制作中,对文本语言符码的细致解析也至关重要。诗词文本的语言解析首先要阐释其中所潜藏包括典故、写作背景等在内的历史文化信息,其次还要分析其作为艺术文本所特有的语言张力和结构形态,最后还可以通过诵读等形式去体味文本的音响节奏。
三是通过图式演绎文本的内在逻辑和不同知识节点之间的层级脉络。诗词教学不单要讲解文本,还需要探析作品内在的逻辑机制,所以在教学微视频中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图式揭示诗词的思维逻辑,探究创作主体意识体验的流动过程,加深学生对诗词内涵的理解。同时需要注意到古典诗词知识体系内部的互文性。由于中国诗词发展历史悠久,积淀深厚,诗词作者之间往往会有借鉴学习的现象存在,这使得诗词知识的结构体系显得盘根错节。所以在古诗词教学微视频中还要注意以图式的方式展示不同知识节点之间的关联,以辅助学生厘清古诗词知识的整体框架脉络。
四是设置内嵌式测验。在教学微视频中应嵌入一定数量的测试题,其作用一是在于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强化记忆,推动知识内化;二是有助于细化对教学过程的监督,方便教师及时获得教学信息反馈。为了便于信息的存储和捕捉,内嵌式测验试题的题型应以判断题、选择题为主,也可以有少量的填空题作为辅助。在测试内容上可包含陈述性知识和创造性技能两类。陈述性知识是学生通过诗词教学微视频所获得的客观知识,例如诗词的文本含义、写作手法等知识,这是诗词知识体系的基础构架,对陈述性知识的考查主要检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创造性技能是学生将已获取的知识运用于新情境中的能力,例如利用所学诗词的写作手法分析新的诗词文本,这是诗词知识体系的延展与实践,创造性知识主要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2.在线学习阶段
在线课程资源齐备后,学生需要利用账号通过PC端或移动端登陆SPOC课程平台,按照教师设置好的在线教学进程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有三块:知识学习、互动研讨、练习测验。首先学生需要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观看教学微视频与拓展资源完成初步的知识学习,之后通过习题练习、单元测试以及在课程平台讨论区的交流研讨模块对之前学习的知识进行应用和分析。在线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学进程规划之内相对自由地掌控学习时间与进度,完成在线学习的相关要求。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明确在线学习的考核标准,严格对学习过程的监管,适时介入交流互动。在考核标准上,要求学生必须完整观看每个专题的教学视频,每学期在线视频学习时长不少于N(N=本学期本课程课堂教学学时数)小时;要求学生完成每个专题的练习题,并通过专题单元测试,成绩在80分以上;要求学生必须在课程讨论区参与研讨互动,发帖数N(N=专题数)个以上。完成上述要求才可以算作通过本课程的在线学习。教师还要加强过程监管,通过课程平台记录数据来跟踪学生在线学习进程,及时发现在线学习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参与讨论区对话、互动,及时为学生解答疑惑。对反馈信息中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收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讲解。
古诗词教学课程在线学习中最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对作家整体风格、作品艺术特色的认知差异。在对作家、作品进行分析时,学生既需要有扎实的文史知识作为理解作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的认知基础,还需要熟练运用文学理论知识作为深入分析的辅助工具。学生由于前期知识储备参差不齐,尤其是对文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更是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另外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评判还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所以在对作家、作品进行自主学习时往往会出现较大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在线学习阶段一方面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特别是有关作家、作品文史背景的拓展资源,作为学生理解知识点的认知基础,另一方面在课程讨论区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适时介入,点拨答疑,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文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要考虑到文学作品解读的主观性与灵活性,切忌对作品进行一刀切的绝对化解读,尊重并鼓励学生的创新性。
3.课堂教学阶段
在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的具体步骤上可以遵循美国学者D.M.Ogle提出的K-W-L三位一体教学法。“K-W-L是‘what I know’‘what I want to know’和‘what I learned’的英文缩写,即‘我知道什么’→‘我还想知道什么’→‘我学到了什么’。其含义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带着了解新知识的需求,通过学生自学、阅读以及讨论,掌握新的知识。”[8]在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中,“K”阶段主要是学生在线学习过程,通过在线教学资源的学习,学生在课前已初步掌握本课程单元的知识信息,“W-L”阶段则发生于课堂教学中。在“W”阶段,教师应根据本课程单元的教学任务设计以及课程平台信息统计中的反馈信息设置问题结构,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对在线阶段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发现来完成知识学习,教师以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归纳。在“L”阶段中,学生通过小组发言、课件展示等途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需要对其学习成果进行评判,确保学生完成知识内化。
需要注意的是,在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的“W”阶段,需要区分三类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方法:一是范围较小、内涵不深的客观知识点,如“公安派”“童心说”等名词概念。这类知识点边界范围清晰,学习难度不大,基本放置于课前在线自学阶段中加以完成,在单元测验与综合考核中可以有所涉及,不需要占用课堂教学时间。二是范围广、内涵深的客观知识,在古诗词教学中主要体现为作家或流派的风格分析上。这类知识点虽然有基本明确的结论,但要真正理解知识点则需要大量的延伸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阶段就有针对性地提供参考资料,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分组研讨,通过小组成员之间补充陈述、相互争论、彼此激发等研讨过程,促使学生完善、深化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适时地加以引导,最终通过归纳和点评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与建构。三是内涵较深且主客观属性混融的知识点,古诗词教学中这类知识点主要存在于对作品的分析中。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客观属性,但读者接受文本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意义再创造的过程。在文学作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确保学生对相关文史背景知识与文学理论的学习基础,同时还要尊重学生对作品意义再创造的自由。对这类教学内容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围绕相关知识点举行头脑风暴活动(Brainstorming),鼓励学生对知识点结合自我经验进行想象与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在言之有据的基础上自由联想、讨论,加深学生对作品以及整体文学知识的理解,最终由教师归纳、点评、总结,允许差异化结论的存在。
4.课后实践与考核阶段
古诗词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构成是古典诗词作品,这是古人产生于真实人生情境中的生存体验。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Situated Cognition and Learning)认为:“只有当学习被镶嵌在运用该知识的情境中时,有意义学习才有可能发生。因此,在教学中要提供真实或逼真的情境与活动,以反映知识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方式,为理解和经验的互动创造机会。”[9]古诗词课程的教学任务一是完成古典诗词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艺术技巧、审美意蕴对学生完成道德、审美、写作等方面的素质培育与能力培养。所以这门课程的特殊性质要求学生在完成该课程的知识学习过程之后,还要通过实践体验才算是真正完成了知识内化。这种实践体验可以通过两种途经得以实现:一是在课前或课堂教学进程中,引导学生发掘自身的内部经验与所学知识进行对照。“境脉学习理论(Contextual Learning)认为,学习者自身原有的记忆、经验、动机和反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内部世界,学习者在处理新的信息或知识时,与其内部世界发生意义,这便是学习。”[9]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将作品中所描写的思想内容与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进行关联、比对,通过逼真的情境联想,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二是在课后阶段,引导学生真正走入生活,在真实情境中对所学内容加以体验,或者将作品中所学到的学习技巧等应用到写作训练中,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知识内化与知识建构。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专题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实践体验方式。
课后阶段除实践体验之外,还包含本门课程的教学考核。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线下考试结果作为考核参照,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则需要综合考量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过程与结果。SPOC的专题测试、互动讨论都应纳入考核体系中,以课程平台实时记录的在线学习数据作为评测依据,将SPOC学习成绩所占比例提升至最终考核成绩中的40%,提升学生对于在线学习的重视。同时课堂讨论、课后实践、学期考核的结果也纳入最终考核成绩中,线上测评与线下考核结合,以保证最终课程考核的科学性与公平性。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加快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的进程。要鼓励教师共享精品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对于古诗词教学这类以大量历史文化知识为根基、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并重的课程而言,它需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作品的思想内涵,并结合自身的内在经验去感受作品的审美意境,在此基础上完成文学分析与知识内化。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利用当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解决了传统课堂讲授因学时、场地、教学手段等方面限制而造成的诸多短板,教学资源类型丰富,形式富媒体化,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尤其是SPOC特有的私密性、针对性强等优势,更是适合古诗词教学这样存在一定程度主观因素的课程。基于SPOC的在线学习与以协作探究法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搭配以课后的实践体验,将会大大提升学生古诗词知识学习和知识内化的效果。古诗词教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对于人文艺术类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来讲,也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