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晶晶
流行音乐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19世纪的美国,但是以摇滚、爵士及乡村为代表的音乐风格多种多样,直至20世纪,流行音乐普遍趋向大众化,内容通俗且贴近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加之情感表达大多真挚且深切,广受好评。区别于古典及传统民间音乐,中国流行音乐最早受欧美影响,后来通过结合本民族文化进而形成了“中国风”流行音乐。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当属香港乐坛,20世纪60年代后国语流行歌曲在台湾风靡一时,70年代末中国内地实行改革开放,流行音乐随之发展,多元化格局就此形成,90年代初出现了一种新颖的音乐曲风,即在流行音乐中融入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元素,借鉴古诗词及各类典故,周杰伦、陶喆及王力宏等一大批现代流行音乐创作人将其推向巅峰,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流行乐坛刮起了一阵空前的“中国风”浪潮。
对于“中国风”歌曲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但搜索引擎中可以找到的定义是基于音乐制作人黄晓亮的观点,“中国风”即三股古三新相结合,三古为古辞赋、古文化及古旋律,而三新则为新唱法、新概念及新编曲,是一种独特的中国乐种,歌词内的中国文化内涵深厚,同时以新派唱法及编曲来营造歌曲氛围。亦有人指出“中国风”歌曲大多采用了宫调式主旋律,在编曲上也大量运用以二胡、古筝及琵琶为代表的中国式乐器,或是在唱腔上借鉴了以黄梅戏及京剧为代表的民歌戏曲,题材大多为古诗词、典故及古代神话传说,其意境大多深远且隐晦。网友普遍认为“中国风”不仅是指具备中华民族风格的歌曲,同样还是指符合中国人传统审美标准的一种音乐风格,而著名作词家方文山曾经指出,“中国风”歌曲即曲风为中国小调或传统五声音阶的作品,编曲上加入以二胡及琵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乐器,或歌词间夹杂以拱桥及红颜为代表的古典元素,且不论比重如何,均可视为中国风歌曲。
“中国风”为一文化名词,不仅应用在音乐领域中,同时在服装、绘画、建筑及书法等领域中也有所普及,始终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中国风歌曲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风靡一时,从此之后流行乐坛也不再是单调的情歌,反而成为了中华文化得以继承与弘扬的重要途径。国家教育部门曾宣布向社会征集“古辞新韵”,即鼓励社会各界采用流行曲风来诠释经典诗词,希望以此来加强对经典语言文字的推广效果,且除此之外,考题中以“中国风”歌词为材料的阅读题被广泛应用,这一现象代表着“中国风”如今已经广泛普及,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
就歌词中的韵律美而言,一是指对偶,二是指押韵,前者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常用两个结构相同且字数相等词组来表达相反或相近的意思,在古诗文及骈文中十分常见,后者同为修辞手法,且绝大多数语言文字艺术在进行创作时都会使用到这一技巧,以此来凸显歌词的旋律美。中文的押韵则有赖于声母及韵母的灵活运用。特定位置的字,如果其韵母相近,在演唱时就会给人一种和谐的感受,以《千里之外》的歌词韵脚为例,“海”、“来”、“排”、“外”及“开”全都押在了“ai”上,主歌五字一句,而副歌长短交错,连贯且情感表达到位。
就歌词中的意境美而言,往往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够体现,以《青花瓷》为例,虽然“天青色”及“烟雨”原本只是普通的意象,但在方文山的笔下均成为了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呼应主人公强烈的情感,而“隔江千万里”则采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以“炊烟”来体现人物之间的距离感,进而体现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悲伤。按照意境层次可以简单将其分为实境与虚境,通过古风模仿或典故简单堆砌而形成的歌曲难以打动人心但创作难度相对较小,而虚境的创造则需依靠“中国风”歌词,给听众一种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引起情感共鸣。
就歌词中的含蓄美而言,不同与摇滚乐中的欢快的表达方式,中国风歌曲大多带有冷色调,且意境以苍凉为主,为此其表达方式相对而言较为委婉与含蓄,以《烟花易冷》的歌词为例,全曲中几乎没有提到发生了什么事,也没有过多关于“你”和“我”的描述,但却通过写景来衬托主人公的情感,用词十分精巧,且“雨纷纷”、“草木深”及“老树根”等的“en”韵脚更适用于表达凄凉的“中国风”歌曲,其中的含蓄美不言而喻。
就调式调性而言,“中国风”流行音乐大多采用民族调式并以此为主旋律,五声调式为主,即宫、商、角、徽、羽五音构成,在此基础上加入清角或变宫则为六声调式,若加入清角及变宫则为七声清乐调式,若加入清角及闰为七声燕乐调式,若加入变徽及变宫则为七声雅乐调式。以《青花瓷》为例,主歌部分为A宫五声调式,以下行五声音阶来陈述主题,虽然跨度不大但却以商、宫、羽作为旋律的主干音,结尾处落于A商以突出歌词韵味,第二句反向进行,以五度连跳来营造起伏的旋律,以徽、羽、角为主干音,结尾落于A宫,观其副歌部分,将跨度拉伸直至五、六度音程大跳,整体旋律围绕宫、徽、角开展,与主题旋律情绪形成鲜明对比,并无偏音,试图以A宫五声调来体现歌曲的恢弘气势。
就旋律特点而言,“中国风”流行音乐旋律相对平稳,大多在一、两个骨干音阶的上下方进行,亦或是采用民族调式中不完整的五声音阶为旋律线条,同样以《青花瓷》的主歌部分为例,旋律开始以B商、A宫及F羽为主,旋律线条整体下行,随后旋律线条上升并转变为E徽、F羽及C角,其三阶音是“中国风”流行音乐中最常使用的旋律线条,整体趋于平稳,用于体现其含蓄及内敛的特点。
就节奏节拍而言,歌曲节奏相对规整,少见复杂结构,每句之间以及每段之间大多以重复为主。以《烟花易冷》副歌部分为例,其结构型相对规整,第一句及第二句均为弱起,节奏型包括四十六、前十六后八以及前八后十六,两句节奏型基本相似,且只在尾部稍加变化,这种节奏模仿主要为了体现“中国风”音乐意境,且旋律线条搭配节奏型变化使得整体趋于平稳,起伏相对较小。
“中国风”流行音乐大量使用民族乐器以凸显民族特色及文化,其中以琵琶、二胡、古筝及笛子最为常见,配器以电声乐为主。民族乐器大多在前奏、间奏及尾奏中出现用于增强歌曲意境并凸显情感表达。以《青花瓷》为例,前奏包括大鼓及打击乐,在此基础上增加镲片滚奏以进行铺垫,主旋律为古筝,配合竖琴音色做和声,随后增加笛子并吹奏上行音阶,进而将听众带入山水画意境之中,余音以敲打擅板为主,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最后以笛子的徽音颤音加以修饰,从而突出意境之美,由此传统民族乐器与西方乐器实现了有机融合,许多现代中国流行音乐具备现代美与古典美,既富有时代气息又不失民族特色。
“中国风”歌曲中不仅使用传统戏剧唱腔,同时还结合了R&B转音,既像歌又像戏。R&B为节奏布鲁斯,以节奏感较强及灵活为主要特点,以蓝调及摇滚等多种乐种为基础,在情绪表达方面有较大优势,每一音阶结尾处的旋律及节奏都有所变化,对演唱者的尾音处理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真假音转换及转音随意性较强,且副歌部分通常会做即兴表演,从而使歌曲更具个性,而京剧唱腔中“切字”即将一个字拉长并分成好几个音阶演唱,与R&B转音有异曲同工之妙,现代流行歌手周杰伦、王力宏及陶喆等人经常使用这种唱法。除此之外,“中国风”歌曲广泛借用rap及摇滚等流行唱法,以陈升的《One night in 北京》为例,完美融合了京剧与流行元素,在摇滚版的改编中女生唱段改为假声唱腔,独有一种爆发力及撕裂感,给听众带来更为直观的听觉刺激,有利于现代人的情感表达,而rap在俚语中相当于谈话,其特点是在机械节奏背景下快速说出一连串押韵词语及语句,“中国风”歌曲结合这种元素后节奏感十足,且歌词韵脚本就多种多样,Rap的融入一点也不突兀,反而能够凸显其韵脚特点。
“中国风”歌曲之所以能够在当今乐坛上独树一帜就是因为其独特的民族元素,在编曲方面,“中国风”歌曲大量使用中国传统乐器,在此基础上与西洋乐器进行完美融合,使歌曲既有民族特色又不乏当代流行元素,旋律动感十足又不乏典雅。中国乐器种类繁多,而“中国风”歌曲中大量使用以二胡、笛子、琵琶、古筝、萧、唢呐以及马头琴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乐器,不同乐器的音色擅长营造不同的音乐氛围,以二胡为例,可延长思绪、营造哀怨氛围,以琵琶为例,可表达呜咽之感、如泣如诉、娓娓道来。“中国风”歌曲中包含了许多西洋乐器,其中以钢琴及吉他最为常见,这些西洋乐器具有较强的节奏性,与中国乐器的融合可以形成鲜明的反差,但“中国风”歌曲以突出中国特色为主,为此大多西洋乐器只起到辅助作用,以《菊花台》为例,开篇的凄美弦乐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中间采用琵琶、古筝及长笛为主要旋律,配合若有若无的拍板声,从而营造出丝丝的忧伤之感,使听众感受到物是人非的忧愁,最后一段以葫芦丝独奏来加强“中国风”色彩,而这种中西合璧的表现手法不仅将中国古典意境完美勾勒出来,同时还使得歌曲具备现代特色,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构思精巧。
除优美的旋律及纯熟的演唱技巧之外,作词者深厚的文字功底是营造“中国风”歌曲意境并吸引观众眼球并与之产生共鸣的主要因素。“中国风”歌曲重点突出其歌词的张力,使观众在欣赏之余能够有所感悟,遣词造句、精雕细琢,联合多种修辞手法。歌词本身具备一定的文学特点,借鉴古诗词及典故而创作的歌曲也更具文学意味,不经意的景物描写及简单的陈述都可以成为寄托主人公情感的载体。就修辞手法的运用而言,词语的倒装及转品使得歌词张力增强,画面感更加真实,充分调动了听者在视、听、嗅及触觉上的感受。作词家方文山善用析字法,将文字的形体、声音及含义加以分析,打破固定的语意以产生更多的表达效果。其中以《菊花台》中的“愁”字为例,“秋心拆两半”即为“愁”,本身这个字已经代表了作者的愁苦之感,作词者将其生生拆开,因而愁上加愁,且此处运用了宋代《惜别》中的典故,“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而“秋”字本身就是悲凉的代名词。“秋”与“心”恰好是情与景的真实写照,突出与心爱之人不能相聚且面对秋天草木凋零的景象更添一丝忧愁,加深了歌词的含义,情感表达更为丰富。类叠又称反复,这种修辞手法常用于非连续出现的字词或句子之中,为此又叫叠词或叠句,《青花瓷》中体现在“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中的“惹”字,对强化词语意义、渲染情感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常见夸张、顶针、转品、比拟、比喻及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效果各异,但都突出了“中国风”歌曲的独特韵味。
从本质上来看“中国风”流行音乐仍然没有脱离西方流行音乐文化的范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只是被融入歌曲之中,许多歌曲流于形式并不能展现民族特色,反而显得不伦不类,且许多作品引领“中国风”潮流之际,为迎合市场许多音乐生硬的贴“中国风”标签,并不利于其传承与发展。“中国风”流行音乐发展至今虽已掀起浪潮,但仍有不完善之处,作为中国特有的音乐形式其发展前景十分可观,传承与弘扬首先应当做到传承,为此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风”元素的艺术特征及美学赏析来加强对“中国风”歌曲的深入理解,进而才能实现将这种独特的音乐风格发扬光大的目的,真正使中国音乐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