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四川省绵阳地区三线建设中央直属项目述论

2021-11-29 08:16
关键词:国营绵阳中央

张 勇

原四川省绵阳地区三线建设中央直属项目述论

张 勇

(西南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处 四川绵阳 621010)

原四川省绵阳地区是三线建设中央直属建设项目布局的重点区域。1964-1980年,通过三个阶段的建设,中央在绵阳地区建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国防科研生产基地。根据笔者近两年的调查研究,中央29个直属部门在绵阳地区下辖13个县域建设了113个项目,实际建成了104个项目。主要有国防工业、基础工业、配套保障和交通邮电设施4大板块,涉及核、军事电子、航空、兵器等13个行业领域。在绵阳地区的中央直属项目由中央、地方和项目三个层级管理,形成了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领导管理体制,有力地保障了各个项目顺利推进。

三线建设;绵阳地区;中央直属项目

“三线建设”是指1964-1980年,中央在三线地区组织开展的以战备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交通、国防和科技设施建设。原四川省绵阳地区(专区)(以下简称“绵阳地区”)是全国三线建设中央直属项目布局的重点区域,国家在此建成了包括“三线核武器研制基地”在内的尖端武器科研生产基地。三线建设在绵阳地区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全面系统地总结梳理中央部委在绵阳地区布局建设的项目历史,有助于推动该区域三线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

一、文献回顾和研究意义

(一)文献回顾

近年来,得益于三线建设档案文献的解密、口述史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国内外学术界对三线建设研究倾入了更多的关注,三线建设成为中国当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时,三线建设重点区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且高质量成果不断涌现,研究视域不断拓展。

纵观三线建设重点区域的研究,在地市级区域层面,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原四川省重庆市、渡口市(1987年之前,攀枝花市的旧称)、贵州六盘水地区等常规兵器工业基地、钢铁工业基地和煤炭工业基地重点布局区域,而对尖端武器重点布局区域关注不够。近年来,也有部分学者对绵阳地区下辖区域三线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崔一楠梳理了1965年广元对三线建设的支援[1];周明长以德阳市为案例研究,探讨了三线建设与城市化发展的推动作用[2];西南科技大学一些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对绵阳市三线建设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然而,不得不指出的是,目前学界关于绵阳地区三线建设的高质量成果较少,系统地研究中央在绵阳地区直属项目布局的成果更是阙如,在研究绵阳地区三线建设为数不多的成果中,还存在行政区域边界不清、行业特征分类不准、历史文化研究不够等问题。

(二)研究意义

绵阳地区三线建设研究成果缺失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绵阳地区是三线建设国防尖端战略武器重点布局区域,涉及大量国家秘密,有些项目涉密度高,大量档案资料长期处于高度保密状态;二是全国三线建设结束后不久,国务院就对绵阳地区行政区划做出重大调整,绵阳地区被撤销,下辖区域演变形成“四市一区”,即四川省绵阳市、德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和重庆市潼南区。由于行政区划调整,推进绵阳地区三线建设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难度大大增加。研究成果的缺失制约了绵阳地区三线建设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四川攀枝花、贵州六盘水、重庆市等其他三线建设重点区域相比,绵阳还有很大差距。

近年来,随着绵阳地区三线建设绝密工程的解密,有关文献档案资料开始解密,绵阳地区三线建设随即进入公众视野。2019年10月,位于绵阳市下辖梓潼县的“三线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20年12月,位于绵阳市下辖江油市的“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基地旧址”入选国家工业遗产名单,标志着四川省绵阳地区三线建设遗产保护与利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系统地研究绵阳地区的三线建设历史、文化及遗产成为当务之急。

二、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范围

1. 时间范围

1964年5月15日-6月17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提出把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要下决心搞三线建设[3]222。“北部湾事件”爆发以后,中央关于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迅速形成。中央在绵阳地区的三线建设既有新建项目,也有初始建设时间早于1964年的续建、复建和扩建项目。另外,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三线建设结束以后,中央在绵阳地区布局建设的项目并没有完全停下来,有些项目建成时间可能延续到1980年以后。但是,通过对绵阳地区三线建设历史的全面考察,笔者仍然将研究的时间范围确定为1964-1980年。

2. 地域范围

1964—1980年三线建设期间,省辖绵阳市还没有设立,还处在绵阳专区和绵阳地区的阶段。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设立绵阳专区。1970年绵阳专区改称绵阳地区,地区驻绵阳县,辖绵阳、江油、青川、平武、广元、旺苍、剑阁、梓潼、三台、盐亭、射洪、遂宁、蓬溪、潼南、中江、德阳、绵竹、安县、北川等19县,面积44 000平方公里,人口1 000余万人,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地级行政区域之一。1976年由绵阳县析置绵阳市,绵阳地区驻绵阳市,辖1市、19县。1977年将潼南县划归江津地区,绵阳地区辖1市、18县。1979年撤销绵阳县,并入绵阳市。绵阳地区辖1市、17县[4]1-2。三线建设绝大部分时期,绵阳地区处于下辖19县的全域状态,因此,以此作为地域研究范围。

3. 行业范围

三线建设以国防工业、基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任务。国防工业又称军事工业,简称军工,特指与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紧密相关的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和电子6大行业领域,总体来看,中央在绵阳地区布局建设的项目具有很强的国防和军工行业的属性和特征。基础工业是生产基本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的总称。在我国,一般将能源工业、冶金工业、基本化学工业、部分机械工业等称为“基础工业”部门。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的发展,必须要有交通运输、人才资源、后勤服务等配套单位作保障。因此,本论文研究的行业范围主要有4个方面:国防工业、基础工业、配套保障项目和交通邮电设施。

4. 项目范围

绵阳地区的三线建设是一个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故事,不同层级的三线建设项目数量众多。在绵阳地区,除了中央直属建设项目,还有四川省统筹建设项目,以及绵阳地区支援国家重点建设的地方项目。如“四川省峨眉无线电厂”就是“成都军区、四川省革委会国防工办小三线建设组”批准在绵阳地区建设的一个四川省统筹项目[5]。又如“东兴机砖厂”“绵阳工具厂”“ 三台棉纺厂”等一大批工矿企业,是由中央部委投资,绵阳地区为支援国家三线建设而统筹建设的地方项目。本文所指的中央直属建设项目范围,是指由中央有关部门直接投资和管理,建设的施工力量、技术力量、设备和材料主要由中央有关部门统一安排,负责解决的建设项目。

(二)方法思路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与实地调研法进行研究,笔者历时近两年,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梓潼县、北川县、绵阳市游仙区、安州区等省市县三级档案馆查询、收集和整理了档案资料5 623卷,地方志书和厂史厂志123本;实地调研“四市一区”19个重点镇乡、街道办事处,专题访谈重点人物100余人。通过工作,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发现、新突破和新成果。

笔者在完成主要研究工作之后,撰写形成学术论文,并征求了绵阳市相关部门意见修改完善,直到最终定稿。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中央在绵阳地区开展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重要阶段、主要项目和管理体制四个部分。

三、绵阳地区是中央确定的三线建设重点区域

(一)四川是全国大三线建设的重要区域

中央三线建设重大战略决策确立以后,川、陕、黔三省因其所处的战略位置、自然资源状况和工农业发展水平,而成为三线建设的重点投资区域[6],正如李富春所言要“真正重视建设后方,搞纵深配备”“所谓后方,一个是西南,一个是西北,现在最靠得住的还是西南”[7],也就是刘少奇强调的“基本的一点,就是搞四川这个第三线”[8]。从1964年起,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所属多个部、委、办派出精干人员组成工作组进川,进行新项目的选址。

(二)绵阳地区承接国家重点建设的资源禀赋

绵阳地区位于我国中部偏西,秦岭南麓,四川省北部,毗邻陕、甘两省,集山地、丘陵和平坝为一体,地势由北向南渐次降低。绵阳地区境内土地资源丰富、水利资源充沛和农业灌溉便利,是当时四川省主要农作物产区。绵阳地区境内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三线建设前已发现多处大中型矿床。1956年,国家在绵阳地区绵阳县规划建设了无线电子工业基地,在德阳县规划建设了德阳工业区;1957年又将江油县列入国家“三大五中十八小”钢铁基地建设,为三线建设奠定了工业基础[9]17。加之宝成铁路和川陕公路斜贯全境,地方公路也已通达各县及半数以上乡镇,同时拥有塘汛、遂宁两个飞机场,交通畅通,为三线建设准备了交通运输条件。

(三)绵阳地区在全国三线建设中的重要区位

绵阳地区在国家三线建设布局中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根据当时中央军委文件,从地理环境上划分的三线地区是:甘肃乌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山西雁门关以南、广东韶关以北的广大地区[10]8。具体来讲,三线地区,指西南的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西北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还有湘西、鄂西、豫西、晋西、粤北、桂北等,共涉及13个省区。一线地区指沿海和边疆,一、三线之间称为二线地区,一、二线地区的腹地称“小三线”[11]95-97。

四、绵阳地区三线建设的三个重要阶段

中央在绵阳地区的三线建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重要阶段。

(一)“建设战略后方基地”阶段(1964-1969年)

正是因为绵阳地区具有承接国家重点建设的资源禀赋,三线建设启动之后,绵阳地区被中央多个部、委、办选定为重点建设地区,绵阳地区三线建设至此拉开序幕。1965年4月,绵阳地区下辖区域被中央专委确定为中国第二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九〇二工程”)的建设区域[12]5,标志着绵阳地区正式被中央确定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绵阳地区三线建设迅速掀起了第一次建设高潮。这一阶段中央在绵阳地区三线建设的主要特征有:

一是启动时间早。1964年1月,毛泽东主席同意中央专委建设原子能工业第二生产基地的建议,绵阳地区随即进入中央选址范围。1964年2月,聂荣臻批示,“要抓紧空气动力中心和高空模拟试车台的建设,如再迟迟不动,将来势必造成大的被动”[13]93。随后不久,空气动力中心和高空模拟试车台这两大项目的选址工作也在绵阳地区启动。1964年3月,李富春批示同意长城钢铁厂建在四川江油[14]3。这几个三线建设重点项目都早于全国三线建设开展,因此,绵阳地区三线建设在全国具有先导性。

二是建设速度快。这一阶段中央在绵阳地区建设的项目有多个续建、复建项目,这些建设项目已经具备“三通一平”的现场施工条件,部分项目还有很好的前期建设基础。另外,这个阶段还有一批项目主要是利用绵阳地区已有的下马厂改造扩建,因此建设基础条件好,建设速度快。

三是尖端项目多。这一阶段在绵阳地区的中央直属三线建设项目有多个项目是核武器等尖端武器研制的建设项目。这些尖端项目的党组织管理、物资供应保障、邮政通信等日常运行体制与其他三线建设地区也有很大的不同,如在三线建设初期,这些建设项目的物资供应并不是由绵阳地区提供,而是由国家物资部专门在成都市成立了“成都地区物资管理局”这个新设机构来直接进行物资供应分配。

四是管理体制特殊。为保障国家重点建设,从1966年5月开始,中央曾对绵阳地区以及下辖多个重点县,以及在绵阳地区的国防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实行了较长时期的军事管制。1968年以后,原已在绵阳地区集体转业的多个国防科研院所再次集体参军,直接转隶部队管理。

(二)“加快大三线战略后方基地建设”阶段(1969-1975年)

1969年3月,中苏两国爆发珍宝岛武装冲突,随后中苏边境又爆发一系列武装冲突,事态愈发严重。来自苏联的战争威胁促使党中央进一步加强备战,我国战争之弦紧绷,战备任务更加紧迫。1969年8月28日,鉴于“苏修社会帝国主义越来越疯狂地不断在我国边境进行武装挑衅”,中共中央发布加强国防保卫祖国的命令[15]。1969年10月17日,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国际形势有可能突然恶化的估计,林彪发出“关于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的紧急指示”,要求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抓紧武器的生产,指挥班子进入战时指挥位置[16]2003。在紧急战备下,国防科委九院、十七院等国防尖端项目紧急搬迁绵阳,绵阳地区的三线建设掀起了第二次建设高峰。这一阶段中央在绵阳地区三线建设的主要特点有:

一是以临战态势展开项目紧急大搬迁。例如1965年5月,中央专委会批准在绵阳地区建设“九〇二工程”,但是九院的总部和主体还没有搬迁绵阳地区。1969年10月紧急战备状态下,九院总部和主体由青海和北京紧急搬迁至绵阳地区。

二是采取联合抢建形式展开项目建设。1969年5月30日,周恩来签发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抢建八二一工程的联合通电》。1969年10月10日,“八二一工程”在绵阳地区下辖广元县正式破土动工,兴建中国第二个原子能生产联合企业。

三是一批前期停建缓建项目紧急复工。例如中央三线建设重大战略决策作出以后,高教部从1964年开始在绵阳县选址建设“清华大学西南分校”(651工程)[17],但是受“文革”影响,该项目奉命暂停建设。1969年10月底,在战备号令下,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机械系、仪器系、数学力学系、自动控制系部分师生和基础课部分教师735人到达四川绵阳分校工地[18]296,1970年元旦,周恩来总理在清华大学关于“651工程”复工的报告上批示同意,并更名为清华大学绵阳分校[19]167。

四是央属项目主管机构战时非正常大变动。在临战态势下,为了积极备战,国务院对机构进行了大调整,这一阶段绵阳地区一些中央直属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被撤销并入军队,一些建设单位直接转属军队。该阶段后期,随着国际形势缓和,很多国务院机构又重新设立,军队机构又撤销,这些建设单位又回归到国务院管理序列。

(三)“搞好战略后方基地建设”阶段(1975-1980年)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美、中苏国际关系缓和,中国面临重大战争威胁的环境已然不存在,全国三线建设速度也逐渐趋缓。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的“五五”计划提出“继续抓紧战略后方基地的建设”[20]1592,这个提法已较之前“狠抓战备”等提法有较大调整。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经济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79年4月5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绵阳地区的三线建设也适时进入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阶段,绵阳地区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也逐步落下帷幕。这一时期,中央在绵阳地区三线建设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国防科技工业主要是充实和加强,不是盲目铺新摊子。如1974年1月,九○三基地从九院独立出来,直属二机部领导,管理层级得到了提升,既有项目建设工作依然如火如荼地展开,直到1977年,“九〇三工程”基本建成投入试运行。1978年11月,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关于成立计算研究中心的建议获得中央批准,1979年正式成立西南计算中心。1980年3月,西南计算中心建设地点选定在绵阳地区绵阳市,通信地址为绵阳106信箱。

二是大部分三线建设单位已经建成并发挥作用。大量工业企业的建设、科研院所的布局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涌入,奠定了绵阳这座城市在国防科技领域中的地位。这个时期,部分在绵国防科研单位响应国家军转民号召,调整了产品结构和服务方向,进行了艰苦的二次创业,如国营长虹机器厂从这个时期开始一手抓军品,一手开始电视机的研制,从而成功实现转型发展。

三是少数三线建设项目逐步向大城市调整搬迁。如国家测绘总局第三分局机关搬迁至成都组建四川省测绘局。清华大学绵阳分校1979年5月迁回北京。

五、绵阳地区三线建设的中央直属项目

1964-1980年期间,通过三个阶段的建设,中央在绵阳地区建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国防科研生产基地。根据笔者近两年的调查研究,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29个直属部门在绵阳地区下辖13个县域建设了113个项目,因征地困难、铁路改道、政策调整而搬迁、合并、撤销了9个项目,实际建成104个项目。建成项目主要有国防工业、基础工业、配套保障和交通邮电设施4大板块,13个行业领域。

(一)国防工业项目

在国防工业领域,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二机部、三机部、四机部、五机部等6个中央部委在绵阳地区布局建设了51个项目,主要有尖端武器、常规武器、军需工业3个部分,主要项目见表1。

表1 中央在绵阳地区建设的国防工业项目简表

编号对外名称对内名称通信信箱直属部门 一、国防尖端项目(21个) 1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字104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二四研究所江油305信箱解放军第六研究院(隶属国防科委) 2-7含建成的一、二、三、四、五、六、十所和院部以及没建成的九所共计9个项目具体略成都501、517、519、521、527信箱等解放军第九研究院(隶属国防科委) 8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字126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四○九研究所绵阳105信箱解放军第十四研究院(隶属国防科委) 9-14含基地司令部及下辖一、二、四、五所、五七五厂、西南计算中心7个项目具体略绵阳213信箱,安县130、131、132、134信箱解放军第十七研究院(隶属国防科委) 15二机部第九〇三厂国营九〇三厂-二机部 16五洲化工厂国营八二一厂-二机部 17二机部第六研究设计院二机部第六研究设计院-二机部 二、常规武器项目(25个) 1国营长虹机器厂国营第七八〇厂绵阳305信箱四机部 2国营华丰无线电器材厂国营第七九六厂绵阳204信箱四机部 3国营涪江有线电厂国营第七三〇厂绵阳407信箱四机部 4四机部一〇七设计院四机部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绵阳107信箱四机部 5川北电子工业公司○八一总厂广元122信箱四机部 6国营华昌机械厂国营第八八五厂广元105信箱四机部 7国营力源无线电器材厂国营第四九六一厂广元118信箱四机部 8国营红轮机械厂国营第四一九二厂广元102信箱四机部 9国营长胜机器厂国营第七八七厂广元116信箱四机部 10国营大明仪器厂国营四一三一厂 四机部 11国营广平机械厂国营四一七〇厂 四机部 12国营天源机械厂国营第四一九○厂广元112信箱四机部 13国营建平工具厂国营第四五二○厂广元110信箱四机部 14国营旭光电子管厂国营第七七九厂广元109信箱四机部 15国营万众机器厂国营第七八九厂青川1号邮箱四机部 16国营永星无线电器材厂国营第八九三厂广元103信箱四机部 17国营新光电工厂国营第八七九厂青川14号信箱四机部 18国营江陵电缆厂国营第六○八厂广元213信箱四机部 19国营风雷器材厂国营第七五六厂旺苍56信箱四机部 20绵阳四〇四职工医院四〇四医院 四机部 21广元四一〇职工医院四一〇医院 四机部 22广元八〇六物资供应仓库八〇六物资供应仓库 四机部 23广元无线电技工学校 四机部 24国营朝阳机械厂国营五○二三厂绵阳212信箱五机部 25西南自动化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第五八研究所绵阳207信箱五机部 三、军需工业项目(4个) 1川北印染厂(迁建江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五三三厂 解放军总后勤部 2川北被服厂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五三六厂 解放军总后勤部 3川北橡胶厂(迁建贵州)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五三七厂 解放军总后勤部 4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字五〇二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学校 解放军铁道兵

(二)基础工业项目

三线建设时期,绵阳地区不仅是国防工业布局的重点区域,也是基础工业布局的重要区域。一机部、八机部、冶金部、建材部、林业部、石油部、煤炭部、水电部8个部委在绵阳地区布局建设了29个项目(表2)。

表2 中央在绵阳地区建设的基础工业项目简表

(三)配套保障项目

三线建设时期,轻工部、化工部、粮食部、物资部、商业部、地质部、高教部、国家测绘总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共中央西南局11个中央直属部门在绵阳地区建设了23个重点项目(表3),构建了完备的配套保障体系。

表3 中央在绵阳地区建设的配套保障项目简表

(四)交通邮电设施项目

三线建设开始后,铁道部、交通部、邮电部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4个部门在绵阳地区布局建设了11个项目,绵阳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邮政、电信保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表4)。

表4 中央在绵阳地区建设的交通邮电设施项目简表

六、绵阳地区中央直属三线建设项目的管理体制

中央在绵阳地区的三线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健全完善,主要由中央、地方和项目三个管理层级构成。

(一)中央层面

1964年8月,中央书记处会议后,国务院对三线建设进行了分工,明确了专门机构的责任分工。一是三线地区新建、扩建工厂由国家计委负责,原子能工业建设由中央专委负责,国防工业的安排由国防工办负责;国防工事、战备动员的安排由总参负责;二是一、二线向三线地区的迁移,主要是位于一线的全国仅此一家的重要工厂和为三线地区配套生产所必需的工厂,由国家建委负责;三是组织全国工业生产,为三线建设提供材料、设备,由国家经委(在国家建委成立后由国家建委)负责。

为了加强西南三线建设的领导,中央还进行了一系列机构改革和管理体制调整:1964年11月,国家物资管理总局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物资管理部。1965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西南三线建设体制问题的决定》,决定成立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与此同时,国务院各有关部门都先后在四川设立了各自的指挥机构,负责本系统在西南三线建设中的组织领导工作。1965年3月24日,中央书记处决定成立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以切实抓好西南、西北战略基地和一、二线后方基地建设。1965年3月31日,为改进和加强对建筑业和建筑材料工业的领导,决定将建筑工程部分设为建筑工程部和建筑材料工程部。

(二)地方层面

1. 四川省

1964年12月25日,四川省委决定成立“四川省支援国家重点建设领导小组”。该小组在省委和省人委的领导下,由省委公交政治部、省委第二工业部、省计委、省经委、省人委财办、省机械厅、省交通厅、省农业厅等单位的9位负责人组成,以省计委为主负责这项工作。这个小组根据西南局和省委的指示,根据中央各部和西南三线建设指挥部的要求,做好具体的支援工作。

1965年4月14日,为更好地支援国家重点项目建设,贯彻执行中央有关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保证国家基本建设计划的实现,四川省计委建议重新成立四川省基本建设委员会[22]42,并获得批复设立。1970年8月,更名为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基本建设委员会。省基本建设委员会代表省政府领导和管理城市建设、工业、交通、农林、水利、能源等各项事业,四川省全省三线建设相关工作主要是由它具体主导实施。

关于党组织的领导问题。1964年12月25日,四川省委下发《省委关于积极支援国家重点建设有关分片挂钩问题的通知》,指出“国家重点建设在我省新建或迁来的企业,凡是建在各专区的,其党的关系分别划给重庆、成都和自贡三个市委领导,并由三个市组织对这些企业的支援”“在乐山、绵阳、温江、雅安等地区的企业,由成都市委领导”[23]544-545。

2. 绵阳地区

1965年1月初,绵阳地区成立“绵阳专区支援三线建设办公室”(后改为支援重点建设办公室)。随后绵阳地区有关重点建设项目所在县亦成立了支援重点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等机构,具体实施支援重点建设工作。1966年1月10日,四川省委二部、成都军区、绵阳地委和曙光机械公司4家单位抽调干部成立绵阳地委第二办公室。

1965年底以后,在绵阳地区建设的中央直属项目党组织关系逐渐调整为中央部委和绵阳地委双重领导,以中央部委领导为主的体制。

(三)项目层面

三线建设期间,在绵阳地区的中央直属建设项目大多成立了相应的现场党委和指挥部等机构,现场党委和指挥部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所在地方党委及物资、银行等有关部门的代表组成,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指挥部首长负责制。现场党委和指挥部的成立便于统筹协调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七、结论与展望

三线建设期间,在绵阳地区布局的中央直属建设项目,不仅数量多,而且许多项目与尖端武器科研生产密切相关,具有显著的军民融合特征。本文试图全面整理在绵阳地区的中央直属建设项目,但受现实条件制约,难免挂一漏万。另外,受篇幅限制,本文也只是对在绵阳地区的中央直属建设项目建设背景、重要阶段、主要项目和管理体制进行了梳理,涉及中央直属项目的选址定点、规划设计、建筑施工以及中央直属项目建设的重要成就、重要人物、重要精神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

[1] 崔一楠,李群山. 1965年四川广元对三线建设的支援[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4(02):104-110+12.

[2] 周明长. 三线建设时期的中国城市化——以四川德阳为中心[J]. 江西社会科学,2018(08):135-147.

[3] 李学昌,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事典 1949-2009[M]. 世界图书上海出版公司,2009.

[4] 《绵阳市志》编纂委员会. 绵阳市志1840-2000(中)[M].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

[5] 成都军区、四川省革委会国防工办. 关于绵阳地区无线电厂更改厂名的通知((73)成川工小字第23号)[Z].绵阳市档案馆:074-01-0158-004.

[6] 剧锦文. 国企简史之十: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N].企业观察报,2021-06-21(01).

[7] 李富春. 关于计划安排的几点意见[J]. 党的文献,1996(03):20-23.

[8] 刘少奇. 继续控制基本建设,着手搞西南三线[J]. 党的文献,1996(03):19-20.

[9] 刘淇,主编. 辉煌的二十世纪新中国大纪录·冶金卷[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7.

[10] 陈夕,主编. 中国共产党与三线建设[M].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编写组.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M]. 北京:人民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2021.

[12] 李萍. 李英杰与核武器研究[M]. 内部出版,2009.

[13] 刘大响. 我心飞翔 航空动力专家刘大响院士回忆录[M].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1.

[14] 冶金工业部长城钢厂厂史办公室. 长钢志(1965-1985)[M].内部出版,1986.

[15]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命令:中发〔69〕55 号[Z]. 浙江日报,1969-8-28(01).

[16] 《中国人民解放军通鉴》编辑委员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通鉴1927-1996[M].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

[17] 清华大学西南分校校址选址问题[Z]. 绵阳市档案馆,069-04-0307-010.

[18] 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 清华大学一百年[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19] 吴佑寿,张克潜,冯正和,冯振明,王希勤,金德鹏,黄翊东.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系史:第一卷[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0]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中国工业五十年 新中国工业通鉴 第6部 1976. 11-1984(中)[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中国工业五十年:新中国工业通鉴第4部(1961-1965):下卷[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22] 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 三线建设在四川·省卷(上)[M]. 内部资料,2016.

[23] 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 三线建设在四川·省卷(下)[M].内部资料,2016.

On the Project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the Former Third Line Construction in Mianyang area of Sichuan Province

ZHANG Yong

(1. De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anyang 621010,Sichuan,China)

The former Mianyang area of Sichuan Province is the key area for the layou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the third line construction. From 1964 to 1980, through three stages of constructio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built a relatively complete national defens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base in Mianyang.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in recent two years, 29 department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ve built 113 projects in 13 counties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Mianyang, and 104 projects have been actually completed. There are four major sectors: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basic industry, supporting support and transportation,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acilities, involving 13 industries such as nuclear, military electronics, aviation and weapons. The project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Mianyang are managed by the central, local and project levels, forming a unified leadership, military local coordination, smooth and efficient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effectively ensures the smooth progress of various projects.

Third line construction,Mianyang area,project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K27:F129

A

1672-4860(2021)05-0016–10

2021-06-10

2021-08-10

张 勇(1973-),男,汉族,四川绵阳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军民融合、三线建设。

2020年四川省、重庆市社科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军工遗产群的旅游开发研究”(SC20ZDCY013)

·感谢匿名审稿人对本文的建议,作者文责自负。

猜你喜欢
国营绵阳中央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河南禹州:20世纪80年代国营钧瓷厂作品欣赏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四川绵阳卷
绵阳召开谢宗年新作座谈会
绵阳举办中青年作家培训班
基于经营生产发展的国营森林苗圃育苗研究
国企家族化与单位组织的二元化变迁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记忆深处的绵阳(绵阳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