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用塑料包装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与对策探讨

2021-11-29 09:37赵欣怡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塑料包装食品包装制品

赵欣怡

(山东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 271000)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对食品安全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尤其是食品用塑料包装质量问题备受关注。以塑料制品包装食品已经习以为常,然而塑料包装本身的质量安全问题堪忧。

1 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

作为世界重要的食品包装制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国,目前国内食品包装、添加剂等已经纳入到了食品安全法体系之中,而且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塑料材料、塑料制品的健康与安全标准,对塑料包装产品采取生产许可管理措施[1]。现阶段,食品用塑料包装制品主要包括PE(聚乙烯)、PP(聚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VC(聚氯乙烯)、PC(聚碳酸酯)以及PS(聚苯乙烯)和三聚氰胺甲醛等。与西方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国内塑料包装标准和要求相对比较宽泛,部分风险项目尚无国家标准检验方式,安全风险较大。比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材料,其主要用于薄膜材料的制作,常见的形态是薄膜袋以及保鲜膜等,这些塑料制品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较为常见,应用安全温度不超过110 ℃;虽然可在微波炉内进行解冻,但是不能持续加热[2]。再如,高密度聚乙烯的应用温度不超过120 ℃,虽然其具有较好的气密性以及耐化学性,实践中多用于奶制品以及果汁等常见食品的存储器,但是却不宜长期存储食品,也不宜高温加热,否则将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2 塑料食品包装制品的安全风险分析

对于食品用塑料包装而言,其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材料本身的毒害物质溶出、迁移等方面,从而对被包装的食品造成污染[3]。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原材料

以塑料树脂为例,其本身无毒,然而聚合过程中难免会残存部分游离单体,比如乙烯或者氯乙烯,甚至是甲醛、苯乙烯等。这些单体本身具有一定的毒害性,若迁移至被包装的食品中,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4]。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聚碳酸酯中含有双酚A,这类物质会抑制婴幼儿的内分泌系统,影响激素分泌;此外,氯乙烯也是一种致癌物质,甲醛已被公认为Ⅰ类致癌、致畸物质,会导致肺功能以及肝功能等异常,造成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不法企业违规操作,在回收塑料加工过程中加入大量的添加剂,造成重金属、单体等污染物增加,存在着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2.2 加工助剂

加工助剂常用于塑料成型的改善,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工业添加剂,当食品用塑料产品中加入此类添加剂以后,就会逐渐向食品中溶入,对人体健康产生较大的威胁和危害[5]。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加工助剂中均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其属于增塑剂、软化剂,多见于游离态,与塑料基体之间无共价键;如果加入PAEs 以后的PVC 塑料直接用于食品包装,尤其是油脂、水等液体,就会出现溶出问题;该类物质的分子结构与性激素相似,化学功能上来看类似于雌激素以及抗雄性激素,人们长期食用此类物质包装的食品,可能会导致生殖系统疾病,甚至会引发基因突变,使人罹患癌症。

稳定剂多见于PVC、共聚物等,其中PVC 塑料的热稳定性相对较差,如果在低温条件下与HCL 直接接触,就会急剧降解、老化或者褪色[6]。实践中为了有效提高其热稳定性,企业会添加一些金属热稳定剂,比如铅、钡等硬脂酸盐,这些物质对人体产生的危害非常大。此外,着色剂也是现代塑料工业中常用的一种颜色改造剂,其可以使塑料制品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然而,这些着色剂都是经过化工手段合成的,其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长期用于食品包装就会溶入到食品之中,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致癌。

在复合膜生产中,胶粘剂是不可或缺的材料,目前国内复合包装材料中应用最多的就是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其主要由芳香类异氰酸酯单体构成,一旦水解就会产生二氨基甲苯,这是一种致癌物质,一旦迁移到被包装的食品中,就会危及人体健康。对于荧光增白剂(FWA)而言,也是食品塑料包装产品制造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材料,其作用在于提高塑料制品的光泽度、白度,对于视觉效果的改善具有显著的作用。然而,FWA 进入人体以后,就会与人体蛋白相结合,难以通过正常的新陈代谢将其排出体外,大量积累就会影响人体免疫系统,不利于伤口的愈合,严重时可能会诱发细胞癌变。

2.3 消费者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食品用塑料包装制品的正确使用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基础,消费者关注度最高的是食品安全性,而且对食品包装尤其是塑料制品的安全性认知,依然停留在其外观、表面卫生以及是否实用等方面,对上述材质的危害缺乏关注,对使用不当造成的食品安全隐患知之甚少。对于不同的食品用塑料材质而言,其理化特性不同,应用的安全温度和范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践中可以看到,如果消费者未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即便塑料包装制品本身质量合格,也可能因使用不当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3 食品用塑料包装制品安全检测

为了有效保障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国家以及食品安全主管部门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检测方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物理性能测试

对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测试,主要是针对其复合强度、穿刺性能以及热封和拉伸强度等。①复合强度检测。所谓复合强度,又称为剥离强度,主要是对膜层之间的黏合性强度进行检测;一般而言,复合强度与膜层间的黏合强度成正比关系,强度越低,就越容易出现食品泄露问题。②热封强度。塑料需热封处强度测试,如果其强度过低,就会导致热封处泄露或者裂开,此时就会造成食品裸露等问题。③穿刺测试。这主要是对尖锐物抵抗性能的检测,如果包装的穿刺性能差,在外力击打或者跌落时,就会出现损坏或者破洞。④拉伸强度。在检测时,将样品拉断,对初始横截面最大承受拉伸力进行计算。

3.2 有害物质检测

食品塑料包装制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检测难度较大,主要是因为其毒性迁移不明显;虽然其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较少,但是不能因此忽略不计。如果上述毒性长期积累,也会对人体造成巨大的威胁,即便检测难度非常大,也要努力对其检测。在检测时可进行高效预处理,确保有毒有害物质被有效提取。①应根据材质采取不同的浸泡剂使其溶出,再对浸泡液内的有害成分及其含量进行测定。在此过程中,选择溶剂时以食品容器以及包装食品具体而定,对于中性食品以水为溶媒,酸性食品以4%醋酸为溶媒,碱性食品以碳酸氢钠为溶媒,油脂食品以正乙烷为溶媒,酒精类食品以乙醇为溶媒。②在实验检测过程中,以不同时间、温度进行浸泡,对溶出物的总量以及重金属和各类单体物质含量进行检测,确定某类食品的毒害物质实际含量情况。

3.3 有机溶剂残留物检测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一些食品塑料包装制品上,基本上都印有一些字迹,目的在于标注食品生产日期及其主要成分等。然而,外包装上的油墨以及胶粘剂等都是有机溶剂,如果处理不好也会迁移至食品之中,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对于这种物质的检测,主要是检测有机溶剂残留量,实践中多采用的是气相色谱仪检测法,其准确性与检测效率相对较高,而且能够有效确保检测质量。

4 加强食品用塑料包装质量安全风险防控的有效对策

4.1 加大食品市场准入监管力度

为了能有效消除食品包装安全隐患,质检总局已经制定了食品市场的准入机制,并且规定了39 种塑料包装产品的食品市场准入标准,但是食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为了对食品用塑料包装制品加强质量管控,应当建立更为严格的强制性规范,对生产环境、卫生健康、生产工艺以及产品检验方式方法等进行专项规定,以确保食品用塑料包装制品质量可控。

4.2 加强原材料质量管控

原材料是食品用塑料包装产品的源头,原材料的安全性非常重要。为此,企业应当制定原材料购置方案,根据生产产品需求选择质量优、污染小的材料用于包装产品的制造。在生产以及加工环节,应当对原材料进行定期抽检,及时剔除其中存在质量瑕疵的材料。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管控力度,对贮存、运输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

4.3 完善食品包装安全标准

目前,我国食品包装安全标准尚不完善,标准规定与生产过程相脱节,缺乏针对性,以致于食品包装制品的质量不高。为此,应当进一步完善法规标准,对添加剂、参数以及指标和规格等要求予以明确。比如保鲜膜溶剂残留,按照规定不超过10 mg/m2,却没有针对不同残留溶剂的限量、成分进行具体的规范,以致于实际检测和监督管理过程中缺乏执行标准。为此,应当对各类参数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以确保质检机构、检验部门等对食品用塑料包装内的各种溶剂残留物质检测做到有据可依,这样才能确保塑料包装产品的安全可靠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用塑料包装质量安全风险管控至关重要,实践中应当不断增大食品安全质量检查力度,加强塑料包装产品制造企业监督,从生产、流通以及存储和消费等全过程入手,各方形成合力,为我国食品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塑料包装食品包装制品
欢迎订阅 2024 年《塑料包装》期刊
食品包装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食品包装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2021 年《塑料包装》期刊
《塑料包装》2020 年期刊订阅单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食品包装发展趋势
2014年塑料包装膜行业运行数据解读
何首乌不同炮制品对H2O2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有益健康的花粉制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