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平安驿特色小镇发展研究

2021-11-29 10:01于海洋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营销界 2021年29期
关键词:小镇特色旅游

于海洋(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引言

在我国,“三农”问题历来备受关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由此可见,在今后相当关键的一段时期,乡村振兴将是促进农村发展的主基调。那么特色小镇在其中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客观而言,特色小镇是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的结果,是基于经济新常态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独特经济社会空间[1]。作为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精品工程之一,为充分发挥乡村独特优势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平台。

平安驿“袁家村·河湟印象”特色小镇地处湟水谷地,自古为唐藩古道和“古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驿站,是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带,有“古驿平安”的美誉,区位优越,是青海旅游门户集散服务中心和省会西宁后花园,是兰西城市群的重要节点;交通便利,境内兰青铁路、兰新高铁、兰西高速、南绕城高速、109 国道东西贯穿全区,平阿高速、临平公路直插南北,西宁机场距城区8 公里,是通往青南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资源丰富,区内有600 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资源,享有中国十大富硒之乡、“高原硒都”;河湟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奇特壮观的祁家川丹霞地貌,也有夏宗寺和堪称西北一绝的清真建筑艺术杰作的洪水泉清真大寺。

平安驿项目占有平安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和人文优势,2016年通过招商引资落地平安,由青海上市企业正平集团和陕西袁家村文化旅游公司联手打造。项目总投资10 亿元,规划占地1000 亩,总建筑面积16 万平方米,分乡愁民俗、汽车驿站、乡土电商、富硒科技四大板块分期建设。一期乡愁民俗板块于2017年3月开工建设,2018年9月25日部分街区开放试运营,完成投资2.5 亿元。平安驿项目秉承陕西袁家村“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经营管理”的模式,将河湟民俗传统文化和民俗小吃、茶馆、技艺、游乐与现代文化创意、休闲体验生活方式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乡愁民俗文化板块。该板块主要由小吃街、酒吧街、作坊、客栈、农家院、茶楼和戏楼等组成,已入驻商家164 家,其中:河湟特色小吃113 家,作坊12 家,文创点25 家,农家院(乐)12 家,温泉酒店1 家,民族特色商户院落1 家(回族文化馆)。该板块试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突破350.88 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236.1 万元,其中去年国庆期间,接待游客8.5 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63.73 万元;今年春节期间,接待游客6.9 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72.96 万元。

2019年启动二期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4 亿元,启动三大块建设:(1)完善提升一期乡愁民俗板块内容,改造硒岛生态园;(2)启动乡野民居板块沿湖项目,打造300 套河湟院落、200 套公寓式酒店;(3)启动汽车驿站板块,打造自驾游营地、娱乐、休闲度假产品建设。平安驿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来青旅游游客的休闲驿站、游客迎来送往大客厅、特色美食的展示基地、西宁人休闲度假的东方花园,成为平安乃至海东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引擎。

■平安驿特色小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平安驿项目一期以“乡愁民俗”为核心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平安驿”项目的持续健康发展。该特色小镇在后续的发展中,要结合地方的优势,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导入人口,同时做好文化传承工作。[2]

(一)基础设施薄弱而游客需求较大

平安驿整体的基础设施条件远远滞后于游客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承载力有限,成为制约平安驿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突出表现为春节期间随着游客数量急速增长,停车场、景区道路压力很大。停车场建设少,车辆乱停乱摆现象严重。具体而言,特色小镇围绕硒岛生态园而建,成环形依次分别布置了小吃街、商铺、文庙等吃喝游玩场所,然而,仅有一条窄窄的通道供游人穿行,常常是寸步难行,摩肩接踵。餐饮店里只陈设了几张桌子,客多的时候,门店门口也会摆三四张桌子,但是依然有游客排着长队等候就餐,无处可坐。一方面,游客的游玩体验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拥挤的人群也容易发生突发事件,此时若没有合适的疏散通道一旦意外发生将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该特色小镇还有后期的规划项目,一旦建成,交通压力将更为紧张。

(二)历史文化底蕴深而挖掘整合不足

如今的大众游更加追求具有丰富内涵的事物,单纯的游一游、晃一晃,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游玩已经不具有吸引力。基于此,相对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博物馆等场所越发具有时代魅力。平安驿对于其原有驿站文化和河湟文化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呈现,但由于挖掘深度不够、宣传工作不到位,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差强人意。不管从外观还是内容而言,平安驿都只是具备了河湟文化的“形”而缺乏“神”,缺乏文化体验和文化科普内容,导致景区没有丰富的内涵,游客重游率较低。

(三)小镇从业人员多但服务质量不高

旅游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直接关系着景点的声誉和效益。平安驿旅游服务从业人员中,专业管理人才十分缺乏,服务人员多数文化水平比较低,且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受其自身文化、素质、涵养、见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服务人员不太重视形象礼仪和经营理念的提升,所展现的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景区的讲解员专业素质更是有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以期实现以质取胜,以专留人。

(四)旅游业态和产品包装亟待升级

当前,随着旅游大消费时代的来临,许多景点在旅游与农业、交通、教育、工业、健康、冰雪等行业的跨界融合上做了许多工作,诸如工业旅游、田园综合体、房车旅游、研学旅行、康养旅游等旅游新业态竞相发展,旅游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旅游业态全面升级。

平安驿的旅游资源丰富,但业态单一,缺乏“留住游客”和“吸引游客再来”的元素和业态,比如博物馆、展览馆、研学科普类项目和融入体验式项目。美食对人的吸引力是有限的,吸引时间也是有限的,随着人民需求的升级,更加青睐精细化和高质量的服务,反映在旅游业上,就要注重旅游产品的精神内涵,加大参与式、体验式旅游产品的开发。此外,平安驿在旅游资源没有形成链条效应,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宣传和营销手段的创新。

■“平安驿”旅游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助推旅游

目前,景区道路、停车场、导览图、卫生间等基础设施较为薄弱,距离A 级景区的目标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企业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要另辟蹊径,缓解春节期间的交通压力大等现象。例如,在城区主要位置分散设置大型停车场,并配备旅游专线大巴,引导自驾车有序停放在城区停车场,统一乘坐大巴出行等。

作为西宁的东大门,平安区海拔低,气候条件佳,且具有优越的交通和区位条件,应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分析游客需求、找准目标定位,发扬自身优势,助推旅游业发展。

(二)深挖文化内涵,突出河湟特色

文化是平安驿发展的内核,也是灵魂。文化挖掘是此项目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环,寻找文化支撑,确定主题方向,寻找差异化优势和独特性内涵,通过建筑风貌、民俗风情、传统工艺、特色美食等方式恰到地表现出文化内涵。文化决定了旅游地的底蕴和深度,是区域产业转型的重要依托,也是旅游地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充分运用“文化+文创产品”“AR 博物馆”“文物的前世今生”等动力助推项目建设,扎根本地土壤,挖掘文化资源、提供文化服务、提炼文化品质,将平安驿打造成文化传承有序、人文气息浓郁、文化产业特色鲜明、文化生态优美精致、文化创新不断生成的特色街区。

以专业精神研究平安乃至河湟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民俗,如驿站文化、平安文化、戍边历史等特色文化内涵,整合文化符号,打造有河湟记忆,有古驿历史,有戍边情怀的文化体验型街区。

(三)加大服务投入,提升游客体验

一方面,加强对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采取自主提升+专业培训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严格检验学习成效,规范考核流程,鼓励争优创先。具体而言,通过鼓励自学报考、培训提高、引进人才、公开招考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充实导游讲解员队伍。采取集中培训,上门指导,统一考核、举办旅游服务技能大赛等形式,重点对旅游服务从业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的全面培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探索建立长效化机制,规范从业者持证上岗制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发展数字经济,发展智慧旅游,使数字服务贯穿旅游全过程。数字化服务是智慧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通过APP、小程序、公众号等C 端数字化服务,使游客享受贯穿旅游全过程的“贴身服务”,轻松完成“吃、住、游、购、娱”等环节,为游客带来更便捷旅游体验的同时,也便于企业获得数据资源,进行大数据分析,即时掌握和调整平安驿发展情况。

(四)策划品牌宣传,提升知名度

由政府部门牵头,平安驿景区联手,充分发挥整合优势,精心策划,科学包装,制作数部从不同方面展现平安驿旅游特色的高质量宣传片。在新媒体平台,在周边地区以强有力的宣传攻势整体推出平安驿特色小镇,不断扩大影响力,成为全域旅游的响亮品牌。借助“意见领袖”或者当地有威望的人,进行网络直播,介绍身边的小镇,会更有感染力,从而不断扩大影响力。另外,可以充分发挥县级融媒体中心矩阵等平台的综合效用,扩大宣传范围和覆盖人群。创新经营方式和理念,开展独具特色的个性定制服务,满足不同年龄层次游客的多样化需求。从多角度展示驿站特色游,让游客身临其境领略古镇的神韵,记住乡愁。坚持系统思维,多措并举,不断将平安驿特色小镇打造成为海东市乃至青海省的一张响亮名片。

猜你喜欢
小镇特色旅游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小镇(外一篇)
旅游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