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颖(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手术室,辽宁 沈阳 110031 )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为临床用于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主要术式,对骨折愈合速度的加快具有积极意义[1]。但围术期,患者通常伴有疼痛、肿胀、肢体功能受限等问题,加之术中操作不规范,或未严格落实无菌操作,极容易导致并发症发生率上升,影响预后[2]。有研究指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到手术室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能够有效改善围术期护理效果,且能够达到预防并发症的目的[3]。本文于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作为样本,观察了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随机分组,观察组(n=25)性别:男/女=15/10,年龄(69.6±4.3)岁。对照组(n=25)性别:男/女=14/11,年龄(70.5±5.3)岁。2组数据可对比(P>0.05)。纳入标准:(1)本文所选所有患者,均已确诊为胫腓骨骨折。(2)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疾病进行治疗。(3)签署知情同意书。(4)术前肢体功能无异常。排除标准:(1)不符合手术适应证。(2)中途退出。(3)依从性差。(4)精神类疾病。
2 方法
2.1 手术方法: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方法如下:(1)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止血,对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清创。(2)胫骨骨折前外侧做3-5cm切口,两端呈弧形,暴露骨折部位,逐层切开,直至胫骨骨膜。(3)剥离骨膜,暴露骨折端,复位腓骨,整复胫骨,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克氏针自腓骨外踝处进入骨髓腔,超过骨折线7cm以上将克氏针固定。如为粉碎性骨折,应将采用钢筋捆扎。(4)以胫骨骨折处作为中心,小腿前侧做3-5cm切口,暴露胫骨骨折部位并给予复位,用1-2枚螺钉固定。(5)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螺钉固定游离骨片后,需给予捆扎。(6)术后采用石膏固定,抗生素预防感染,早期进行康复训练。
2.2 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1)术前:骨折后,患者往往伴有剧烈的疼痛,痛苦大,且恐惧情绪严重。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对其进行安抚,使其依从接受手术,促进骨折复位,缓解疼痛,使疾病得到治疗。患者术前肢体多伴有肿胀,护士应将患肢抬高,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另外,还应给予跟骨牵引,对两侧脚跟进行固定,严密监测血运情况,判断有无神经损伤,为预后的改善奠定基础。为确保手术安全,护士应于术前做好皮肤以及器械准备,另外,还应常规给予禁食禁饮,为手术的安全进行奠定基础。(2)术中:手术过程中,护士应辅助患者摆放体位,准确传递器械,密切配合术者操作,严密监测患者体征,落实无菌操作,并加强对患者的保温,调整手术室温度与湿度,加快手术进度,改善手术效果。(3)术后:手术结束后,患者应取去枕平卧位6小时,后将患肢抬高10-30cm,促进静脉回流,预防压疮以及血栓。术后24小时,患者切口部位多伴有渗血,护士应及时更换辅料,保持切口部位干燥清洁,实现对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针对术后疼痛者,如疼痛为轻度,无需处理,可嘱患者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针对疼痛严重者,可遵医嘱给药处理。术后,患者应食用清淡、易于消化的饮食,同时应依从进行康复训练,改善肢体功能。
3 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与术后情况、满意度与并发症。
5 结果
5.1 2组手术与术后情况对比:观察组手术(105.8±5.0)分钟、出血(189.9±20.7)ml、VAS(3.0±0.5)分、骨折愈合(29.9±4.0)天。对照组手术(159.8±3.7)分钟、出血(190.6±17.3)ml、VAS(3.2±0.3)分、骨折愈合(30.0±3.5)天。2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5.2 2组满意度与并发症对比:观察组术前、术中、术后满意度分别(9.0±0.5)分、(9.4±0.6)分以及(9.0±0.3)分,并发症占8%(2/25)。对照组术前、术中、术后满意度分别(6.3±0.7)分、(6.5±0.8)分以及(7.1±0.4)分,并发症占24%(6/25)。2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胫腓骨骨折,属于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一般由交通事故、外力撞击等因素所导致,患者多为发生骨质疏松风险大的老年人[4]。该类型骨折的常规治疗方法,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为主[5]。该术式具有操作便利、疗效确切的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了临床[6]。疾病的常规护理方法,强调做好术前器械与皮肤准备,并于术中密切配合术者操作,虽能够保证顺利完成手术,但护理内容欠缺,护理效果欠佳[7]。本组接受常规护理后,手术(159.8±3.7)分钟、出血(190.6±17.3)ml、VAS(3.2±0.3)分、骨折愈合(30.0±3.5)天,表明疼痛强烈,骨折愈合速度慢。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满意度分别(6.3±0.7)分、(6.5±0.8)分以及(7.1±0.4)分,表明满意度低。此外,本研究同样发现,此组患者并发症同样较多。考虑到常规护理存在缺陷,故本院对护理模式进行了调整,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到了干预期间,取得了良好效果。综合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护士在术前对患者进行了心理干预,并做好了常规皮肤与器械准备,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了重视,该护理措施的实施,为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提升,以及并发症的减少奠定了基础[8]。手术期间,积极与术者配合操作,有助于缩短术时,提升操作效率,且能够减少风险,保证手术安全。手术结束后,积极干预患者的饮食,能够保证营养供给,预防营养不良,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而加强康复训练,同样可达到促进下肢功能恢复的目的。本文研究发现,接受上述护理后,患者手术(105.8±5.0)分钟、出血(189.9±20.7)ml、VAS(3.0±0.5)分、骨折愈合(29.9±4.0)天,与常规护理相比,手术操作效率更高,且术后骨折愈合速度更快。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满意度分别(9.0±0.5)分、(9.4±0.6)天以及(9.0±0.3)天,较常规护理更高。患者并发症占8%(2/25),较常规护理相比更低,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行手术室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期间,于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手术操作效率,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