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西安欧亚学院)
新冠疫情爆发之初,教学目标无疑是把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引导学生重视防疫知识同时进行专业学习引导,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培养。随着新冠疫情防控阶段性控制,学生陆续复学后的教学目标也进行调整,在配合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依据课程标准有序地开展学科教学,侧重学生基础和核心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
基于线上教学的特殊性,本课题采用OBE 理念,通过对用人企业与毕业学生的调研,获取行业对于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来组织课程建设的教学模块细分、教学课时间分配、教学形式设计等,教师授课的重点需从学习资源的建设转移到重视学习活动设计和提供学习支持服务上,吸引学生、监督学生和留住学生,不论采取何种形式,目的都是为学生学习引导和保障学习效果,并确保学生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最终获得知识、能力和素养,达成教学的目标。
直播课程针对新冠疫情期间学情进行的调研,所涉及的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在线辅导5 个评价项目、共20 个评价指标,每项指标设“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四个维度进行了听评课活动。
本次调研学生相关调查问卷共收回241 份,其中女生占比76.76%,男生占比23.24%,参与调研的学生涵盖专业全年级,其中97.57%的学生在新冠疫情期间进行了线上专业课程的学习,调研学生有15.64%比较排斥线上学习,大部学生比较接受,更关注课程的内容和设计,以及自己通过课程能够掌握的知识。
线上课程的授课质量学生评价,学生对不同的授课方式充满好奇和期待,更看重自主安排学习时间的主动权,72.2%的学生认为线上课程的学习,对于自己专业学习有积极、正向的影响作用,53.53%的学生认为线上课程的授课质量相较传统课堂,质量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仅有24.48%的学生认为线上授课质量更优于线下讲授。学生对于突然变革授课模式,不同学生个体对于学习习惯和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不同,凸显两极分化的状态,授课教师在课堂的组织和课程设计就不能一刀切,需要关注授课班级中不同学生学情特点,给予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引导。
聚焦学生参与线上课程的组织和活动设计的体验,75.93%和47.72%的学生分别比较关注教师直播授课和对于章节答疑讲解,对于知识的获取更为迫切,其他辅助的活动和课程组织各个选项都比较均衡,学生对于多元化的课堂组织形式积极性更高,比较乐于接受新的模式,对于游戏、抢答环节和课堂互动更为感兴趣,转变传统课堂的沉闷和晦涩,在学中玩、玩中学使得专业课程更有趣和更活跃。
传统课堂老师在教室特定的空间里,拥有很大程度上的自主权,在一定范围内决定着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何种程度。线上直播课程需要借助技术运用和课堂进行融合,老师和学生处在云课堂,不能准确掌握学生的实时状态,要达到良好的教学互动和教学效果,对很多老师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特别是专业课程的实施推进,面对大学生的课堂设计和组织管理,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线上教学颠覆传统的课堂授课,部分老师很快成功“转型”成为网红老师,也有部分老师不能快速适应,即使“成功上线”的老师,也会感慨线上课程的教学推进过程中,无论是课堂直播互动,还是阶段教学的评测,和线下的教学效果仍然存在着差距,整体的教学进度内容推进缓慢,学生评教整体不高,无法保障教学的整体效果。如何让教与学联动起来,不再受制于授课形式的牵制,保障授课的预期效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围绕教学重点进行内容模块梳理、整合进行精准推送,围绕着模块学习的目标,设定学习的底线任务,学生自主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进度,让学生通过看回放课程和专业知识解析视频,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老师结合反馈的学习状态,进行共性的问题答疑解惑。充分考量每位学生对新知识接受度的差异性,给予学生足够的缓冲和内化的时间,由学生为主导客观、真实的反馈教与学的效果。
1.交互智慧课堂的搭建
线上课程学生状态不易把控,为了避免授课期间,课程同步网络对学生的各种诱惑,杜绝出现大量的僵尸粉,首先要以有趣、挑战的学习任务吸引学生注意,课程内容的呈现和导入就异常重要。其次,以学习结果和平衡学习时间为导向,针对不同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充分利用在线学习的优势,课程录播的视频知识点的切分为小视频,保障学生线下的回放视频观看和强化。最后,结合反馈增加重要知识点的测评进行学习阶段检测,做成帮助学习的“形成性测评”,目的就是帮助学习,而不计入期末总分。这类形成性测评是给学习者定期体检,频繁、低风险的小测验,主要目的不是甄别优生差生,如何淘汰,而主要目的是帮助改进学习,提前预判学生的学习风险点,允许多次参与,直到拿到满意成绩,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出错,及时暴露问题,分析问题持续改进,给予对应的应对策略,保障学习目标的达成。
2.给予学生弹性的选择错峰学习
充分考量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客观状况是否符合集中直播课程的学习,在时间上给予学生一定自由度和选择权,势必要打破传统的限定模式,进行部分共时集中学习,课下弹性非共时预习和复习,弹性的安排对应的学习区间段,可以提倡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参与直播课程“共时”学习,如果有客观条件限制或者其他特殊事项,可以选择进行录播课程的“非共时”的学习,匹配对应的学习任务,以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摒弃线上“共时”学习满堂灌的形式,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元的案例或活动的形式,引导、带领学生进行核心知识的内化和掌握,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器权。
3.教学效果评价及实践案例
(1)教学效果评价
为了保障“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需要进行课程教学评价的全面设计,从而引导师生根据评价的结果进行教与学的反思和修正。根据不同的实施时机,老师设计教学评价时,综合采用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综合运用了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
(2)教学评价方法
课前活动“学生变身主播”,教师会给学生设定主要的知识点和活动的形式,采用“财务小白有话说”等形式,让学生也利用互联网平台当主播,在课前10-15min 进行分享,联系所学内容和生活实际,总结、提炼和输出自己的所学。通过此形式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老师也可以判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
(3)知识强化“课堂battle”
老师在课中讲完知识点之后,会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练习,老师给出比较开放的论题,有错和漏洞的,分为正方和反方进行各抒己见,以讨论区的形式呈现,每个学生的陈述和讨论都进行完整展示,勇敢表达自己观点,学习其他同学思考问题的角度,以批判的视角共同探讨,建立良好的生生互动氛围,最后老师给出总结性的结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达到对知识点进行强化和巩固的目的。
本次声势浩大的线上课程的开展,让我们迅速地学习和掌握线上平台和工具技术的应用,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在技术平台和工具的使用上,主推工具使用的极简主义,保障每个学生顺利借助工具参与课堂即可,教师集中课程设计,颠覆传统教学,通过培训和集体挑战自我,高校教师整体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通过本次线上课程实践经验,为后续专业教育开展混合式授课模式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