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小康社会建设的历程、经验与路径遵循

2021-11-29 08:08李继刚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座谈会小康社会西藏

李继刚

(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西藏自治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我国自然地理条件最为艰苦的地区,也曾经是我国贫困程度最深,最不发达的省级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随着2019年西藏自治区最后19个县(区)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区),标志着这个贫困发生率最高、脱贫难度最大、扶贫成本最高的地区消除绝对贫困,相比全国提前1年建成小康社会。

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也是西藏同全国一道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开始之年。回顾西藏小康社会建设历程,总结成功经验,对推进西藏全面建设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西藏小康社会建设的七个阶段四次飞跃

从西藏和平解放到西藏自治区成立,再到新时代建成小康社会,回顾西藏小康社会建设历程,可以将其划分为七个阶段四次飞跃。

(一)走出饥饿,解决基本温饱

1950年1月2日,党中央正式作出进军西藏、经营西藏的决定。毛泽东主席指示进藏部队“一面进军,一面建设”。随着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十七条协议”的签订,西藏和平解放。当时,中共中央考虑到西藏的实际情况,并未急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西藏仍保留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这期间驻藏解放军通过开荒生产、发放无息贷款、以工代赈、建立卫生医疗机构、兴办学校等方式逐步改善西藏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从1959年春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武装叛乱,到1961年西藏完成叛乱平息、稳定生产和民主改革,推翻封建农奴制度,完成土地改革任务。制定《西藏土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不分男女老少分配土地,1960年12月消灭农奴主占有制,实现农民的个体所有制,大大激发了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热情,到1965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38亿元,比1959年增长82.7%,年均增长10.62%。[1](P104)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西藏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2]

1965年到1976年是西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期间,中央在财政上给予西藏有力支持,西藏农牧业得到较快发展,仅就粮食产量而言由1966年的31394万公斤增加到1979年的42324万公斤,增加34.8%。在此期间,西藏进行了“小三线”建设,对西藏工业生产有一定作用。[1](P111)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努力,西藏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人民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受全国大环境影响,以及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条件的限制,西藏人民依然非常贫困。这一阶段也是为西藏小康社会建设打基础阶段。

(二)从解决基本温饱到总体小康社会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失误,加之改革开放起步出现的“洋跃进”,邓小平同志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前近三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经验和教训,从中国“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的基本国情出发,在1979年12月会见来华访问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出“小康之家”,并赋予其特殊内涵,称其为“中国式的现代化”。[3]邓小平同志深刻认识到“出去看了一下,越来越感到我们落后。什么叫现代化?五十年代一个样,六十年代不一样了,七十年代就更不一样了。”[4](P372-373)小康社会的提出,转变了我国发展以生产优先、忽视民生的赶英超美战略,走上了社会、经济、民生相互协调发展的渐进式现代化道路。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西藏也在1980年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全国来讲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西藏来讲是1980年以来,在西藏历史上掀开了新时代的一页。”[5](P235)

1980年3月中央召开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医治“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创伤,通过休养生息,建设边疆,巩固边防,发展经济。标志着西藏工作走上了正轨,揭开了西藏发展新的一页;开创了中央在重要和关键历史节点专门研究西藏工作的新机制。[6]1980年5月,胡耀邦同志在西藏调研并提出西藏发展目标,即要将西藏建设成为一个团结、富裕、文明的新西藏。这都为西藏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大大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恢复和稳健发展,人均GDP由1980年的471元增加到1984年的702元,同全国人均GDP持平。

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中央在1984年2月至3月召开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西藏要实现快速发展,仅靠自身是不现实的,为此中央确立43项援藏工程,涉及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卫生医疗等十个行业,投资总额达4.8亿元。这标志着全国性的援藏工作的开始。到1987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71亿元,是1980年的2.04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到1987年全国大部分人口已经解决温饱问题,东中部相对发达地区开始走向小康。西藏自治区政府也在1990年2月颁布《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出到20世纪末,进一步缩小贫困面,部分地区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1](P131)

西藏如何发展一直都受到中央的高度关切,到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西藏工作指导方针,对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援藏工作做出总结,决定中央各部委同全国15个省市按照“对口援藏、分片负责、定期轮换”,尽快帮助西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落实全国支援西藏项目62个、投资总额23.8亿元。到2000年,中央部委、15个援藏省市无偿援建项目达到716个,总投资31.6亿元。西藏地区生产总值由1980年的8.67亿元,增加到1994年的45.99亿元。西藏从温饱到小康水平是西藏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期间经过了中央第一、二、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三个发展阶段。

(三)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庄严宣告:“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7](P1369)从而宣告完成了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飞跃,并预示“全面小康”的到来。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8]

2001年6月,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要求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藏社会局势基本稳定的良好机遇,努力将西藏经济发展从“加快”提升到“跨越式”发展。其后西藏经过十年的跨越式发展,到2010年,西藏实现基本小康,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7.46亿元,人均GDP为17027元,西藏54个县通油路,公路通车总里程5.8万公里。

从20世纪初到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从总体小康社会到全面小康社会,西藏经济社会实现小康社会建设历程中的第三次飞跃,期间经过了中央第四、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两个阶段。

(四)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年11月,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鲜明地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9]这标志着我国小康社会进入到全面建成的决胜阶段。

西藏如何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治国先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明确了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要举措,系统阐述了“六个必须”的治藏方略。时隔五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充分肯定了西藏所取得的成就,指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2015-2020年,西藏整合涉农资金753.9亿元,62.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6.6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顺利入住,11.1万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到2019年底,西藏74个贫困县区实现摘帽,实现贫困人口内源式发展。[10]到2020年,西藏农牧民收入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6年保持全国增速第一。2020年,西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98元,是有史料记载的1965年的135倍。[11]这是西藏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人民创造的又一个伟大奇迹。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期间历经了两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两个阶段,实现了西藏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的第四次历史性飞跃。

二、西藏小康社会建设的成功经验

相比于全国其他省区市而言,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付出的代价更大,取得的成就更为突出,为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的基础也更为关键。实现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伟大奇迹。[12]回顾西藏建成小康社会发展历程,其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央政府对西藏的高度重视与关怀

早在1950年7月,邓小平在欢迎赴西南地区的中央民族访问团时就强调:“少数民族问题解决得不好,国防问题就不可能解决好。因此从西南的情况来说,单就国防问题考虑,也应该把少数民族工作摆在很高的位置。”[13](P161)西藏和平解放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西藏工作,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后,毛泽东主席向张国华指示:“你们在西藏考虑任何问题,首先要想到民族和宗教问题这两件事,一切工作必须慎重稳进。”[1](P50)“慎重稳进”原则成为我们党开展西藏工作、处理西藏问题的工作态度,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党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西藏人民的高度关怀。[14]

从1980年到2020年,中央在不同的历史节点先后召开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这就充分表明我们党对西藏工作的重视,在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印发的《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明确指出:“要在藏汉等各族干部和群众中经常进行民族政策的教育,进行汉族离不开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这‘两个离不开’的教育。”[15](P38)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同志强调“全党同志必须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高度,扎扎实实地做好新世纪的西藏工作”。中华民族的振兴,离不开少数民族的振兴,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不了小康,全国就实现不了小康。只有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才能全面实现全国的小康目标。[16](P71)

2015年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民委一份简报上批示:“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要以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啃下少数民族脱贫这块‘硬骨头’,确保各族群众如期实现全面小康。”[17]同年9月30日,习近平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都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发展。”[18]

(二)中国共产党对西藏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西藏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前所未有的成就不可能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只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才能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西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西藏人民的幸福生活。

2011年习近平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大会上指出:“西藏60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西藏。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必将迎来更加繁荣、更加进步、更加美好的明天。”[19]在西藏即将建成小康社会的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短短几十年,西藏实现了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把贫穷落后的旧西藏建设成了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的新西藏。[20]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980年1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很自信地指出,如果我们的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一千美元,必将比资本主义国家人均两千美元日子还要美好,“因为我们这里没有剥削阶级,没有剥削制度,国民总收入完全用之于整个社会,相当大一部分直接分配给人民。他们那里贫富悬殊很大,大多数财富是在资本家手上。”[21](P25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制度保障,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保障。西藏在一穷二白、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建成小康社会,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走社会主义道路是难以想象的。2006年7月1日,胡锦涛在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上指出:“只要我们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并善于把这一优势同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就一定能够推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建设项目更快更好完成。”[22](P467)也就是凭借这一优势,我们党带领西藏各族人民走上康庄大道,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终于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在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十个必须”“六个要”“四个确保”,体现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精髓,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23]

(四)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石,是我们的思想路线。《十七条协议》明确规定,“有关西藏的各项改革事宜,中央不加强迫。西藏地方政府应自动进行改革,人民提出改革要求时,得采取与西藏领导人员协商的方法解决之”。[24]

党中央特别强调要从西藏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对中央发往全国的文件,西藏自治区可以依据发展实际变通执行或不执行。1980年,中共中央关于转发《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指出:“一切重要方针、政策的制定和重大工作的部署,务求慎重稳进;要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和民族宗教上层人士的意见,经过反复考虑和典型试验后,再逐步推广”。[25]在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同志强调,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是要把中央的大政方针同西藏具体实际相结合,做到从国家大局和西藏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如何促进西藏跨越式发展,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与西藏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将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同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紧密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根据西藏的地理自然生态、人文因素等给出了科学的西藏小康社会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全国一盘棋,但标准不能一刀切。西藏不能照搬内地标准,不要强化生产总值导向,而要突出民生导向,落实民生指标,把解决困难群众脱贫、大力发展教育、努力促进就业放在突出位置。”[26]

纵观西藏小康社会建设历程,可以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作风。西藏各级党政组织结合西藏实际,创造性的对中央政策加以贯彻落实,确保了西藏革命、建设等在不同时期工作的有效推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成就。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贯彻与执行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1956年6月,毛泽东在《关于藏区工作与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讲道:“要发展党,要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民族自治要民族干部,我们包办也包办不了那么好。各级党委要逐步增加本民族干部。委员要少数民族占多数。”[27]反映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色,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高度自信。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28]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使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起来,为西藏人民充分行使民族区域自治权利开辟了广阔的天地。1987年6月邓小平同志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指出,西藏发展问题“关键是看怎样对西藏人民有利,怎样才能使西藏很快发展起来,在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走进前列”。[29](P247)江泽民同志也强调,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30](P180)

在执行党的民族政策问题上,胡锦涛同志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四个有利于”的衡量标准,即“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有利于民族平等团结进步、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有利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作为衡量民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西藏小康社会的建成,验证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要求,满足了我国少数民族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共享发展成果的平等权利。调动了包括藏族在内的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增强国家统一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力地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六)党和政府对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视与落实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民族团结,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就规定“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31]中国的发展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29](P284)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2015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强调“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32]

改革开放初期,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就强调密切各族人民的关系,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始终是西藏必须非常重视的大问题,是我们各项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放到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上来”,[33]随后又在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十个必须”,重申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

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小康社会的建设、建成就是在我们党抓住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体,就是抓住了新形势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22](P314)

(七)全国人民对西藏的持续支援

早在1950年进军西藏时,毛泽东主席要求进藏部队“一面进军,一面建设”。川藏公路从1950年4月开始,经过11万军民的艰苦修建,2000多名军民为此付出了生命。1952年10月8日,毛泽东接见西藏致敬团代表时指出:“共产党实行民族平等,不要压迫、剥削你们,而是要帮助你们,帮助你们发展人口、发展经济和文化。”[34](P89-90)随后在1955年3月9日,国务院决定在西藏建立发电厂、皮革厂、铁工厂等,重点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改革开放前,中央帮助西藏建设以供给物资和人力支援为主。[35]

1987年邓小平同志指出,“西藏是人口很稀少的地区,地方大得很,单靠二百万藏族同胞去建设是不够的,汉族去帮助他们没有什么坏处。如果以在西藏有多少汉人来判断中国的民族政策和西藏问题,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29](P246-247)对口援藏是中央探索建设西藏创造性方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利用内地干部、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支持西藏发展。第二、三、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先后确立了43项、62项、117项援藏工程。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决定“采取内地两三个省市对口支援西藏一个地市的方法”。[35]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将长期建藏提升为西藏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明确了支援西藏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动摇。

三、推进西藏全面现代化的基本遵循

当前,西藏同全国一道,已经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正处于开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时刻。如何按照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西藏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西藏同时还面临达赖集团与包括西藏人民在内的全国人民之间的特殊矛盾。如何巩固脱贫成果、解决西藏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更好地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个全面覆盖”的基本要求,是当下西藏亟须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第六、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西藏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是西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工作的。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促进西藏社会稳定、经济高质量发展、各族人民幸福安康,首先的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的:“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36](P119)。中国共产党是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这已被历史所证明。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是西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向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从中国共产党进军西藏开始,就本着解放西藏人民,一切为西藏着想,为西藏人民着想,发展西藏、造福群众。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慎重稳进”工作原则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立场的生动体现,是创造性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生动实践。新时代,我们党对西藏的特殊政策和特别关怀充分体现了人民立场。2020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37]“我们这一届党中央明确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一以贯之的”。[36](P20)

新时代,西藏巩固脱贫成果的任务依然繁重,反分裂、反渗透斗争依然艰巨,只要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就能够为西藏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打下坚实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让藏族在内的所有中国人共享发展成果。在全面建设现代化过程中,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56个民族、各行各业的群体一个都不能少,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西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邓小平同志曾精辟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从西藏小康社会的建成来看,就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国情、西藏区情相结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成果。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指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21](P312)经济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处于核心地位,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胜利的法宝,动摇不得。从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可以清楚看出,中央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从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再到促进西藏跨越式发展,逐步形成“一个中心、两件大事、四个确保”的西藏工作指导思想。正是由于西藏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毫不动摇地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才实现了西藏小康社会的建成,也为西藏全面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西藏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以正确处理好“十三对关系”为工作方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进“七大产业”,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全面现代化。

(四)依法治藏是西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底线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依法治藏是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在西藏的具体体现,是党领导人民治理西藏的重要原则,也是党经营西藏的基本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依法治藏,就是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藏是保障西藏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保障,是更好建设西藏、增进西藏全体人民福祉的基本保证,也是西藏社会建设的需要。

当前,全面依法治藏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更快更好推进西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猜你喜欢
座谈会小康社会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16日)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