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伟
(中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盐城 224153)
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目前,小麦已成为仅次于玉米和稻谷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其生产情况对保证全国的粮食供求、稳定市场、保障人民生活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持小麦稳步增产的态势,小麦育种工作必不可少。为选育出高产、稳产、广适的小麦新品种,通过对各个亲本的综合性状进行分析,于2005 年春将郑麦9023 与扬麦158/宁麦13 选系进行杂交配组,通过多代选育获得目标品种中垦麦616。
1.1 母本郑麦9023(原名郑州9023)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选育。1999-2001 年参加江苏省区域小麦生产试验,2 年每667m2平均产量457.9kg,比对照陕229 增产5.9%;2000-2001 年参加江苏省淮北片小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76.3kg,比对照豫麦18 增产7.5%。郑麦9023 弱春性,幼苗偏直立,叶色深绿,叶片宽大,苗壮,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一般亩成穗数35 万左右。株型紧凑,通风透光性好,株高80~85cm,茎秆粗壮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穗纺锤形,结实性较好,每穗结实30~35粒。长芒、白壳,籽粒白色、角质,千粒重45~47g,饱满度好,商品性佳。灌浆快,晚播早熟,成熟期较豫麦18 早3d 左右,穗层整齐,后期熟相好[1]。郑麦9023 于2001 年通过河南省和湖北省审定,2002 年通过安徽省和江苏省审定,2003 年通过国家黄淮麦区南片和长江中下游麦区审定,2004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品种自2003-2007 年连续5 年种植面积居同期小麦品种第1 位[2]。
1.2 父本父本为扬麦158/宁麦13 选系。扬麦158(原名87-158)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扬麦4 号为母本,St1472/506 选系3 为父本杂交,经60Co 辐照后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1993 年4 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在长江流域得到迅速推广[3]。宁麦13(原名宁9 系选、宁0078)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宁麦9 号原始群体中经系统选择育成。该品种具有分蘖成穗数较多、结实率高、穗粒数较多,赤霉病轻、抗梭条花叶病,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较好等特点,于2006 年9 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4]。扬麦158/宁麦13 选系兼具了扬麦158 和宁麦13 高产、稳产的优点。
1.3 选育经过中垦麦616 是以高产、早熟、抗病的弱春性小麦郑麦9023 为母本,以广适、抗逆、大穗型小麦扬麦158/宁麦13 的后代为父本,于2005 年春季杂交配组,2006 年从杂交后代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可育穗,经过连续几年选育,于2011 年育成。2011-2015 年分别参加国家品系鉴定、产量品比试验和多点鉴定,同时进行一致性、稳定性和特异性鉴定,表现整齐一致,丰产性较好,综合农艺性状优异,抗病、抗逆等综合抗性较强,表现突出,2017-2019 年度被推荐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组区域试验,2019-2020 年度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组生产试验,2021 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麦20210009)。
中垦麦616 属春性,耐寒性较好,幼苗半直立,叶片宽长,叶色较淡。分蘖力较强,株型较紧凑,长方形穗,长芒、白壳,红粒、半硬质。平均亩有效穗数30.7 万,穗粒数41.1 粒,千粒重45.3g。穗层整齐度较好,抗倒性好,熟相优,熟期与扬麦20 相当。
2018 年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分析,其容重为792g/L,粗蛋白含量13.26%,湿面筋含量26.2%,吸水量52.7mL/100g,稳定时间4.0min,弱化度233BU,拉伸面积59cm2,为中筋小麦。
3.1 锈病和赤霉病抗性较好小麦赤霉病是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最主要的病害,严重时影响食用,做饲料也会产生毒害。小麦锈病最近几年呈偏重发生态势,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已成为继赤霉病之后的又一大病害。中垦麦616 在试验中和生产应用上对上述2 种主要病害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性。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019 年鉴定结果可以看出:2018-2019 年度参试的14 个品种中,只有中垦麦616的赤霉病抗性达到高抗,其余均为中抗或中感;另外,除中垦麦616 的条锈病和叶锈病抗性为中感外,其余所有品种均为高感。中垦麦616 分年度鉴定结果为:2016 年为中抗赤霉病,免疫条锈病;2017 年为中感赤霉病,高抗叶锈病;2018 年为高抗赤霉病、慢条锈病。生产实践上,经过多年多点的抗赤霉病和抗锈病鉴定,即使是重发年份,对中垦麦616 的影响也很小。实践表明,中垦麦616 是一个赤霉病和锈病抗性相对较好,而且相对稳定的小麦新品种。
3.2 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生产应用上,品种的产量性状仍然是第1 位的。中垦麦616 很好地综合了抗病性、抗逆性、产量等优良性状。2017-2018 年度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为411.57kg,比对照扬麦20 增产5.69%,增产极显著,居A 组试验第4 位,汇总19 点,其中增产≥2%的点次率84.2%;2018-2019 年度续试,平均产量445.00kg,比对照扬麦20 增产5.62%,增产极显著,居A 组试验第3位,汇总19 点,其中增产≥2%的点次率89.47%;综合2 年试验结果,平均产量428.28kg,比对照扬麦20 增产5.66%,2 年增产极显著,2 年汇总38 点次,增产≥2%的试点率86.84%。2019-2020 年度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435.20kg,比对照扬麦20 增产4.31%。大田生产上,每667m2平均产量为550kg,年份之间差异较小,稳产性突出。属于广适型品种,适合粗放栽培。
3.3 矮秆、抗倒性好第1 年区域试验平均株高78.9cm,倒伏不严重试点比例100%;第2 年区域试验平均株高82.2cm,倒伏不严重试点比例94.74%;2 年平均株高80.6cm,倒伏不严重试点比例97.37%。茎秆较矮、粗壮有弹性,抗倒性好。
中垦麦616 适宜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安徽淮河以南地区,河南南部,湖北,浙江和上海地区种植。
5.1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一般10 月下旬至11 月中下旬为最适播种期,最迟不超过12 月上旬,过早或过迟均会影响正常生长。一般基本苗控制在14 万~18 万/667m2,迟播应适当增加播量。提高播种质量,要求深耕细耙,可进行种子包衣,条播或撒播,足墒下种,力求一播全苗。
5.2 科学施肥高产栽培要求在中上等地力基础上,每667m2底施磷肥20~25kg、尿素15kg、钾肥15kg,根据苗情追拔节肥,促弱控旺,培育壮苗。施肥原则是70%的肥量施在基肥和苗肥,保证越冬苗多而壮,为增穗打基础。拔节后及时施好施足孕穗肥。
5.3 抓好中后期管理年前及时喷洒除草剂防治草害。重点是养根护叶,做好一喷三防,预防倒伏。注意防治红蜘蛛、蚜虫等虫害;防治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锈病等病害。灌浆初期要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起到养根护叶、促进物质运转、增加粒重和提高品质的作用;成熟期适时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