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丽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广东 茂名 525000)
英语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肩负着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与综合语言素质的重任,通识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融入起到推动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在通识教育视角下实施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能够有效完成英语教学本身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英语课堂教学需要结合通识教育理念,主动探究课堂教学改革策略,以此满足高校英语教学在新时期下的发展需求。
通识教育起源于古希腊,前身是自由教育,强调熏陶学生人文主义,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通识教育发展过程中,帕卡德教授首次将大学生教育与通识教育联系在一起,强调通识教育是一种综合了科学、文学与古典的教育,属于专业学习的辅助教育。虽然通识教育内涵定义仍是学术界的争论焦点,但是综合分析通识教育的多种表述可以发现,在性质层面,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大学生都需要接受与内化的非专业教育[1];在目的层面,通识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在社会生活中积极参与、能够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内容层面,通识教育是非功利性、非专业与广泛的基本态度、知识与技能类教育。
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具有一致的目标。因此,在通识教育视角下改革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成为具备较强综合素质的人才,拓展学生知识涉猎面,增强学生文化素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化。通识教育注重学生几项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具备合理化的能力结构。而大学英语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其在今后社会交往中能够利用英语进行高效交际,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使其满足社会与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由此可见,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综合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这也是通识教育的基本目标。
通识教育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面临课堂教学内容浅显的困境。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存在科学论证不足与设计不够精心的问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用通识教育的时间并不长,高校英语教师对通识教育理念积极影响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并没有深刻的认知,使英语教学内容呈现出一定表层化问题,缺乏精心的设计与科学的论证,严重影响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成效。现阶段,大部分学校、教师、学生都不够重视通识教育,造成英语课堂教学中难以形成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大多数教师只是基于个人意愿与课堂教学情况,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部分通识教育相关内容,这些内容大多目标选择性较弱、未经过精心设计与科学论证、系统性与针对性不足。可见,大学英语课堂中应用的通识教育内容,只是零散知识的简单堆砌,无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影响课堂教学改革成效[2]。
大学英语教学基于通识教育视角改革课堂教学,面临大多英语教师通识素养不足的问题。现阶段,大多高校的英语教师的成长背景是专业教育,教师自身能够对专业知识加以牢固掌握,并始终将自身专业知识提高与专业技能掌握放在首位,这种成长背景使英语教师难以了解英语专业之外的学科知识,忽视专业之外其他领域教学能力素质的提升。即使是年轻的英语教师接受过一定的通识教育,但是其在学生时代接触的通识教育也存在有限的问题,难以支撑教师形成较高的通识素养,无法保证教师结合通识教育改革课堂教学。因此,高校在通识教育视角下改革英语课堂教学,逐渐意识到培养教师通识素养的重要性,但是培养教师通识素养并非短期速成,需要英语教师在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有时间与精力学习各方面知识,提高自身通识素养,为大学英语教学在通识教育视角下的改革提供有利条件。由此可见,教师通识素养不足、教师时间精力有限等问题,是高校英语课堂教学融合通识教育进行改革的主要困境。
在通识教育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更新课堂教学内容。高校英语教师在通识教育视角下更新教学内容,需要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译等基础性教学内容为基础,践行“以生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积极心理、学习策略、健康情感与文化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通识素养,促进学生英语语言水平提升的同时,助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师在通识教育视角下,革新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需要保证以上内容的有效性,也就是课堂所用的教学资源必须经过精心设计与科学论证。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习需求与特点,整合各种具有较高教育价值的优质教学资源,将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推动英语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层面实现有效改革。例如,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提供英美国家文化方面的知识,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中的通识教育资源,有效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制度、政治与习惯等,实现英语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引申教育,使学生掌握中西方文化差异等知识,增强其人文通识素养[3]。另外,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融入道德观与“三观”正确树立等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学生能够对中西方价值观方面的差异进行理性对待,加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与生命意义的关注,使其重视文明价值,清楚自身存在的意义。由此可见,在通识教育视角下,融合传统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与通识类教育内容,革新整体教学内容,能够促进英语课堂教学高效改革。
大学英语在通识教育视角下改革课堂教学工作,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需要结合现代多样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其学习的教学环境,加强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融入[4]。同时,英语教师需要清楚自身的多样化身份与角色,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明确自身角色为课堂的监督者与组织者,借助网络教学、情感教学、探究合作等新型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通识教育视角下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英语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划分为具体学习任务与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按照小组成员英语水平情况与学习需求特点,为其分配适宜该小组的学习任务。教师发布任务或项目、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究,这种新型教学方式需要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如,在课前,教师需要借助QQ群或微信群等平台,将学习任务分配给各小组,小组成员会结合任务要求在课前收集相关学习资源与课文资源,完成课前准备。在课上,教师引导学习小组按照一定顺序展示课前所做的视频或PPT,借助演讲、角色扮演与课上讨论等方式,使课本教材内容得到有效细化与延伸,使学生能够根据课文主题学习到更全面的通识类内容。在课下,学习小组也需要积极借助微视频或写作等方式,实现课文内容的拓展性学习。在此基础上,英语教师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适宜自身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掌握行为控制策略与元认知策略等,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合理确定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我监督,并且在不断学习中,能够形成较高的通识素养。这些新型教学方法与模式,能够使学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更全面地接触通识教育方面的内容,促进学生形成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学习能力,满足学生个人与学校整体英语教学的共同发展需求[5]。
在通识教育视角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改革,需要重视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积极引导作用,通过教学评价的完善,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改革。在通识教育视角下改革课堂教学,完善教学评价,需要教育工作者建设多元立体的评价模式,提升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建设多元立体的评价模式,需要从评价的主体、方式与内容三个层面进行。在评价主体层面,学生与教师都属于评价主体,可以共同参与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也就是说,评价在包括教师评价的基础上,还需要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小组测评与他人评价等。在评价方式层面,构建立体评价体系,需要结合现代化技术与传统笔试,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按照学生个性化差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过程等进行综合性评价。英语教师需要对评价方式中的形成性评价也就是过程性评价进行重点关注,充分利用该评价方式,加强学生英语语言水平与通识素养的考核,使通识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评价,并且与整学期的英语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充分融合,增强英语课堂教学在通识教育视角下的改革成效。在评价内容层面,需要考核学生的基本英语语言能力,同时评价学生的人文知识素养、团队精神、积极心理、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参与度、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等。由此可见,综合以上三个层面构建多元立体评价体系,能够促进英语课堂教学在通识教育视角下实现有效改革[6]。
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革新,需要通过师资力量的强化来实现。教师教学素养直接影响课程教育质量,因此,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高校为实现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改革,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要重点增强教师的通识素养。高校需要提升英语教师入职门槛,尽量录用兼具英语教学能力与较高通识素养的教师,关于教师通识素养的检测与评定,主要考虑教师受教育情况、个人兴趣特长与学习能力等。如果录用的教师接受过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且个人涉猎知识广泛、学习能力较强,就会更容易吸收学校为教师提供的培训内容,在通识教育视角下,成为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提升英语教师录用门槛,是在源头提升教师通识素养[7]。在此基础上,高校需要结合学校实际英语教学情况与教学大纲要求,为教师提供密切联系英语课堂教学的通识教育培训,使教师学习通识知识更具有针对性,节省教师学习时间,强化教师对培训知识的吸收效果。培训内容应包括交叉学科知识、新型教学理念、人文素养、职业素质与信息化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的服务宗旨都是提升教师通识素养与综合教学素质。另外,学校加强师资建设,也需要积极引进兼具英语教学能力与通识教育能力的人才,将其编入到英语教师队伍中,使其影响与指导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提升教师队伍通识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教师队伍逐渐发展为推动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改革的支撑力量。
综上所述,在通识教育视角下,高校改革英语课堂教学,需要英语教师正确认识通识教育的内涵,基于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的一致目标,在教学内容、方法、评价与师资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突破英语课堂教学在通识教育视角下的改革困境,促进高校英语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英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