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价关系决定了一轮周期所处的阶段和位置,猪周期亦是如此。 当到达供需平衡时,价格失去上涨动力,如果产能继续追加,那么价格将面临下行的局面,行业也进入下行阶段。
2020 年, 全国生猪均价达历史新高的33.97 元/千克,日均价高点破38 元/千克。 最重要的原因依然是供需格局。
据官方数据,2020 年国内猪肉产量为4113万吨,而正常年份猪肉产量一般在5500 万吨左右, 也就是说2020 年的猪肉缺口达25%左右,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对生猪价格形成支撑。 此外, 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使得饲料成本快速攀升,直接推动了生猪的价格。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 年末, 全国生猪存栏40650 万头, 同比增长31.0%,已经恢复到2017 年末的92.1%;能繁母猪存栏比2019 年末增长35.1%, 也已恢复到2017 年的91%。 因此,如果没有其他扰动因素,国内生猪养殖产业的拐点大概率将会在2021年出现。
过去猪周期的循环往复在很大程度上是散户为主的养殖格局衍生出的一种追涨杀跌现象。而现在,不管是政策推动还是行业内生的发展规律都在改变着这一趋势——散户逐步退出,养殖逐步趋向规模化已成大势所趋。
在资本端, 大型企业拥有足够的实力可以在每一轮高景气阶段迅速完成规模的扩张,充分享受行业的红利并且抢占市场。例如,要想达到年出栏超过5000 头,那么公司的一次性投入就至少是2000 万, 但这是中小企业难以企及的。
在成本端, 头部企业的规模化经营本身会降低成本。国信证券指出,如果未来生猪养殖行业的成本在16 元/千克上下, 那么以牧原股份为代表的头部优质企业能将成本降到行业最低,保守预计大概12 元/千克。 也就是说,一旦市场价格跌破中小养殖户的成本, 那么头部企业依然有保持盈利的能力, 自然可以拿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据统计,2017 年, 我国生猪养殖企业CR5仅为5.32%,2020 年大幅增长至9.6%; 而同期美国这一数据达到32.63%,预示着国内生猪养殖行业还有巨大的整合空间。
随着生猪存栏量的回升, 饲料和动保行业迎来新的市场机遇。 从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看,2020 年以来, 国内猪饲料行业整体呈现出量价齐升的局面。
2020 年前10 个月, 国内猪饲料产量为6783 万吨, 同比增长5.4%, 已达到2017 年和2018 年同期的80%。
进入2020 年二季度后,在需求提振和原料价格攀升的双重因素推动下, 国内猪饲料价格开启了多达十几轮价格上调。
再加上无抗政策的推出, 行业的结构化变革和洗牌加速。对饲料企业来说,放弃抗生素并不难, 难的是如何针对养殖端的需求研发生产出高品质、 营养精准配比并且对抗生素有替代性作用的新型饲料, 行业的技术壁垒被快速拔高。
饲料领域也呈现出市场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 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2019 年,全国年产百万吨以上规模饲料企业有31 家,占全国饲料总产量的比重已经过半,“无抗” 政策的推出势必会加快这一进程。
再来看动保行业,2020 年, 随着存栏量的不断恢复,生猪疫苗全线反弹。规模养殖企业的疾病防范意识和投入费用远高于散养户, 头均防疫费用比散养户高出20%~30%。 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疫苗的普及率和市场空间都会得到提升。
猪胃肠炎腹泻疫苗、 猪细小病疫苗以及猪乙脑疫苗是能繁母猪免疫的主要疫苗品种,伪狂犬和猪圆环疫苗是商品猪免疫的两大主要疫苗。 综合来看,这几大类疫苗都在2020 年实现批签发数量的大幅度增长。
长江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20 年, 猪胃肠炎腹泻疫苗的批签发数量达到419 批, 同比增长68%;猪细小病疫苗批签发数量达到288 批,同比增长67%; 猪乙脑疫苗批签发数量达到155 批,同比增长131%。 伪狂犬疫苗的批签发数量达到1516 批,同比增长87%;猪圆环疫苗的批签发数量达到1031 批,同比增长52%。 而口蹄疫疫苗的批签发数量也达到572 批, 同比增长11%。
此外,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将于2021 年5 月1 日起施行。 动物防疫的方针由原来的“预防为主”调整为“预防为主,预防与控制、净化、消灭相结合”,推动动物疫病从有效控制向逐步净化消灭转变。 动物防疫法为未来奠定了基调, 动物疫苗行业有望发展成为“长坡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