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及利亚石油工业发展简史

2021-11-29 05:11陈镜淋
关键词:石油工业阿尔及利亚油气

陈镜淋

(西北大学 中东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127)

0 引 言

阿尔及利亚是非洲西北部马格里布的一个国家,国土面积238.1741万平方公里,东部与突尼斯、利比亚接壤,南与尼日尔、马里和毛里塔尼亚交界,西临西撒哈拉、摩洛哥,北隔地中海与西班牙、法国相望。在这片幅员辽阔的国土上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有“北非油库”之称。截至2020年4月,阿尔及利亚已探明石油储量为13.4亿吨,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为2.37万亿立方米,其中还有2.6亿吨凝析油,相当于41亿吨标准原油。[1]石油天然气工业是阿尔及利亚的支柱产业,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石油天然气工业产值约占阿尔及利亚GDP总量的25%、出口收入的95%以上、预算收入的60%。[2]

1 阿尔及利亚石油工业的萌芽期(19世纪80年代至1962年)

阿尔及利亚石油工业已有百余年历史,最早的勘探工作可追溯到1890年,当时在其境内西部某些地区就发现了油矿存在的迹象,而此时的阿尔及利亚还处于法国的殖民统治下。不同于其他法国殖民地,阿尔及利亚对法国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利益。1904年至1913年之间,法国军队的随军工程师在阿尔及利亚进行了一些勘查活动,在西部因扎弗蒂地区开钻了第一个试验性油井,并有少量的开采。[3]20随后法国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勘查活动,但范围不大,结果不尽人意。

20世纪30年代,时任法国撒哈拉研究中心主任的N.孟希科夫在对阿尔及利亚沙漠地区做了详细的古生代地层研究后指出,沙漠中一些地区的泥岩富含有机质,应视为烃源岩,可以生成石油和天然气。1948年,又有法国学者提出撒哈拉沙漠中有大量地带可供找油。法国学者的这一系列研究引起西方石油公司对撒哈拉沙漠地区石油勘探的浓厚兴趣,这一时期的勘查活动和科研为20世纪50年代后阿尔及利亚油气勘探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因被德国占领不得不中断国内的油气勘探工作,战后,法国赖以满足石油需求的中东各石油生产国的政局经常动荡不稳,影响对法国的石油供应,同时,法国力图打破美国垄断资本对世界石油资源的控制,摆脱每年由于进口原油耗费掉大量外汇储备而产生的财政困难[3]20,开始加大国内外的石油勘探工作。1947年,阿尔及利亚建立了首家石油勘探公司——SN REPAL公司。[4]4220世纪50年代后该公司与法国石油公司(CFP)一同对撒哈拉沙漠进行了系统的勘探工作。这次勘探工作成果颇丰,不仅掌握了撒哈拉南北部的地质状况,而且摸索出适应该地区的勘查方法并开采出油气,为随后南北部油田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得益于撒哈拉南部简单的地质条件,此处的勘查工作比其他地区进行得更为快速。1955年底,石油勘探公司在伊利兹(Illizi)盆地南部、阿尔及利亚与利比亚交界处的埃杰莱钻第一口勘探井,次年1月该井获得油流,因此发现了埃杰莱(Edjeleh)油田。该油田的发现推动了附近地区的油气勘查活动,同年发现提甘图林油田。1957年至1958年间伊利兹盆地进入了大勘查时期。

另一重大发现是位于撒哈拉北部三叠盆地的哈西迈萨乌德(HassiMessaoud)油田。该油田于1956年发现,两年投产,由SN REPAL公司和CFP公司共同开采。油田面积约1 600平方公里,拥有64亿桶的储量,约占阿尔及利亚证实石油储量的60%。[5]42该油田干井少,单井产量高,石油含硫低,质量好,是阿尔及利亚的第一大油田。

阿尔及利亚的原油通过管道输送至沿海终端,然后再运往法国、法郎区国家、欧洲经济共同体其他国家等地提炼。1958年哈西迈萨乌德至布日伊(Bougie)的输油管建成投产,由SN REPAL公司和CFP公司共同投资的“撒哈拉石油运输公司”经营,全长660公里,年输油能力为1 400万吨。[3]20-21

这一时期是阿尔及利亚石油工业从无到有的开端,阿尔及利亚凭借与外国公司的共同合作为未来的石油产业打下雏形,埃杰莱油田和哈西迈萨乌德油田的发现是石油公司全面撒网、系统勘查的重要成果,随后阿尔及利亚石油勘查的工作方向转为“由面到点”,大力巩固勘查成果,对南部的伊利兹盆地和北部的三叠盆地进行更大规模更大范围的勘探,继续寻找新的石油增长点。

2 阿尔及利亚石油工业的发展期(1962年至1971年)

随着埃杰莱油田和哈西迈萨乌德油田的发现,阿尔及利亚迅速进入其他国家的视线中,即便是其国内独立战争爆发,仍有许多外国公司慕名而来,加速了伊利兹盆地和三叠盆地的勘查工作。

1959年,法国阿基坦石油公司(SNPA)首先获得成功,在哈西迈萨乌德大油田以南50公里发现了2个中等规模的油田——加西油田和阿格拉卜油田,合计获得储量3 000万吨[4]46,且于1961年修建了一条输油管道,将加西油田与哈西迈萨乌德油田相连。随后的4年里,又陆续发现了北奈兹拉油田、加西泰维勒油田(储量5 000万吨)、古尔德巴盖勒油田(储量5 000万吨)、古尔德努斯油田(储量1亿吨凝析油)、图阿尔油田。伊利兹盆地进入大勘查时期后,于1958年发现扎尔扎亭(Zarzaitine)油田。

由于撒哈拉地区油田的大量发现和陆续投入生产,阿尔及利亚的石油产量由1957年的2.4万吨猛增至1963年的将近2 400万吨,开始跻身于世界石油生产大国之列。3[20]油田的大量开发使得阿尔及利亚石化工业迅速发展,石油石化产品收入成为阿尔及利亚的重要经济命脉,但其国内缺乏炼油等工业加工能力,每年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进口成品油,于是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建石油化工厂、化肥厂、炼油厂等大型工厂,借此来促进石油工业的平衡发展。例如1964年建成的阿尔及尔炼油厂和70年代建成的斯基克达炼油厂,前者主要处理来自南部沙漠地区的原油。

1962年,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宣布独立。而在阿尔及利亚独立前的法国殖民统治时期,其自然资源一直处于外国资本的控制之下,法国政府给予其他外国公司在撒哈拉钻探许可证和开发石油特许权,而且自身在众多石油公司中拥有大部分股份和资产。1958年法国政府通过了“撒哈拉石油法”,实际上给予阿尔及利亚境内的外国公司治外法权,并提供了许多税收优惠。该“石油法”对阿尔及利亚而言是不公正的。在阿尔及利亚独立初期依然按照该规定进行石油利润分配,因此,虽然阿尔及利亚的石油产量在大幅增加,但最后得到的收益不增反少,严重损害了其国家利益。此外,在半个多世纪里,阿尔及利亚石油工业的发展基本都依赖于外国石油公司的资本和技术。1952年至1962年外国公司在阿尔及利亚石油工业投资近7 000亿旧法郎,约有50%的资金属于法国国有企业,美国、英国和荷兰占23%,法国石油公司占12%。法国公司在石油勘探、开采和运输方面占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资金,在炼油方面占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资金,而阿尔及利亚所拥有的资金在勘探中仅占5%,在开采中仅占10%,在运输中仅占9%,在炼油中仅占10%。

面对大国通过垄断、条约控制等手段进行的经济剥削,独立后的阿尔及利亚清醒地意识到自力更生才是国家发展壮大的唯一出路。于是,阿尔及利亚政府便开始积极设法消除石油工业领域有损国家利益的不合理情况,并在以下方面做出战略性努力:

(1)石油收入的公正分配: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后,为修改1962年法阿“埃维昂协议”中关于石油工业的不平等条款发起了一场斗争,最后以胜利告终,废除了侵犯国家主权的条款。

(2)阿法石油合作:1965年阿尔及利亚与法国就石油问题签订双边协定,两国成立联合组织(ASCOOP)共同进行油气的勘查和开发,各占50%股份,为期15年,双方每五年进行一次审查,协定于1966年1月1日生效。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在南、北两个老油气盆地又连续发现了不少油田,阿尔及利亚的石油工业取得了进一步发展。由于石油产量的迅速增长和更为公平的利润分配,阿尔及利亚的石油收入大幅增加,在1969年达到12.5亿第纳尔。

(3)建设独立自主的石油工业:1963年,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SONATRACH)成立,该公司是阿尔及利亚最大企业,旨在管理国家的石油产业。1966年起,SONATRACH公司在国内油气工业中渐占主导地位,开始监管油气的勘探、开采以及运输。在20世纪60年代,SONATRACH公司还通过其境外企业协会控制了外国资本在阿尔及利亚领土上的所有石油勘探和开采活动。1971年阿尔及利亚通过了“石油法”,并把外国石油公司资产国有化。SONATRACH公司一举成为阿国油气工业领域的独家国企,承担起国家石油工业的各项业务,经营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石油产量占总产量的85%。1969年阿尔及利亚成为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成员国之一。

3 石油国有化后阿尔及利亚石油工业的独立发展期(1971年至2005年)

1971年的国有化运动是阿尔及利亚石油工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阿尔及利亚摆脱了外国资本的控制和对其的依赖性,掌握了从石油开采到输送、炼制等环节的自主权,尤其是在布迈丁时代(1965—1978年),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思想”,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前后推出多个“五年计划”发展政策,阿尔及利亚的油气勘查工作进入“久勘查,大收益”时期。1971年—1979年,勘查基本上仍集中在三叠盆地和伊利兹盆地,共计发现13个油田(其中4个在三叠盆地,9个在伊利兹盆地),分别获得石油储量1 700万吨和6 200吨。[4]48

随后为了解决因国有化所产生的一系列负面问题,阿尔及利亚稍微打开了吸引外资的大门,但成效并不显著,加上1979年的石油危机,且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油田勘探工作徘徊不前,原油产量呈下降趋势,石油工业发展陷入停滞。因此,阿尔及利亚政府提出要振兴石油工业,SONATRACH公司在石油工业领域的国有垄断持续至1986年便结束了。

1986年阿尔及利亚政府首次允许外国资本涉足本国油气工业领域,开始对国企进行大规模私有化,公布新的“石油法”,改革油气行业的投资制度。因石油政策的调整,1987年石油国企再度联合外国公司在两个盆地范围内进行油气勘查。1989年阿尔及利亚开始市场经济改革,但由于国内政策摇摆,1992年至1999年政局动荡,阿尔及利亚不仅没有走出经济困境泥潭,反而愈陷愈深。

1990年阿尔及利亚政府制定了新的能源产品定价政策。面对国内外激烈的竞争,最初的能源产品定价偏低造成了资源浪费、收支不平衡、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等问题,于是政府决定按照国际石油市场上能源产品的现行价格、企业和政府的利益来调整价格。1991年3月,政府宣布对外放开贸易,出口产品基本为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出口国家是西方工业国。20世纪90年代阿尔及利亚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的外汇收入在90亿至130亿美元之间,每年对美国出口约35亿美元的油气产品,是美国在此领域的第二大合作伙伴。

1991年阿尔及利亚政府公布了“石油法修正案”,将石油公司独家经营转变为允许外国石油公司参与、组建合资公司,并根据“产量分成制”原则与外国公司签订联营合同和产量分成合同。[6]701993年阿尔及利亚颁布新的“投资法”,鼓励私人投资并提供优惠政策,对外企实行国民待遇。投资法规定,如在阿尔及利亚投资办企业,国内私人投资者和外国投资商享有同等优惠政策。

实行能源产品定价和对外贸易政策后,来自石油工业的收入有了大幅度提升,石油公司因此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来进行自我投资发展。石油法和投资法吸引了不少外国公司同阿尔及利亚石油公司签订勘探合同,SONATRACH公司进而承担起与外国公司合作与管理的责任。从1990年至1995年,在与意大利、美国、加拿大等外国石油公司的共同合作下发现了许多大型油田。1996年2月,BP公司(英国石油公司)与SONATRACH公司合资13亿美元用来提高鲁尔德巴格勒(Rhourde El Baguel)油田的产量,该油田是阿尔及利亚最大油田之一,探明储量为30亿桶。[5]42虽然油气勘查工作仍在南、北两个老油气盆地的格局下进行,但阿尔及利亚的石油产量和储量已明显开始提高(年产量从1987年的2 900万吨提升至1993年的3 750万吨)。

在石油工业发展形势好转的同时,1995年阿尔及利亚通过了私有化法案,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1999年,布特弗利卡任总统后,大力采取措施恢复并稳定国内和平与安宁,国家政局逐步稳定,一切又进入正轨。为发展经济,总统布特弗利卡于2001年4月提出了振兴经济的三年计划(2001年—2004年),制订了年增长率为5%~6%的发展目标。国家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设立发展基金。此外,2001年8月通过了修改后的“投资法”,旨在结合振兴经济计划,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引进更多的外国资本。新的投资法加大了开放力度,外企既可以直接在阿尔及利亚投资办厂、参股经营,也允许将利润汇出境外。1999年—2005年阿尔及利亚油气领域吸引直接投资金额累计达150亿美元。[7]2000年至2005年,国际油价上涨,阿尔及利亚油气收入大增,宏观经济趋于好转。2003年,阿尔及利亚石油收入达到24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4 阿尔及利亚石油工业的现状(2006年至今)

2006年,阿尔及利亚议会通过法案,要求外国石油企业在油价超过每桶30美元时交纳额外利润税,严苛的法规让不少外国投资者相继退出阿尔及利亚市场。2009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对阿尔及利亚产生了重要影响,石油收入锐减,经济出现疲软势头。为减弱金融危机的影响,阿尔及利亚加大对油气领域投资,加快实施能源多元化战略。阿尔及利亚政府制定了《2009—2014五年经济增长计划》,推出一大批基础建设项目,对外提供大量投资机会,引起法、美、意等西方大国的投资兴趣。同时,国家石油公司SONATRACH也投入600亿美元用于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8]210

2010年上半年,阿尔及利亚决定全面开展经济重建,对内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启动了独立以来最大规模的《2010—2014年国家投资计划》。2010年底,阿尔及利亚邻国突尼斯爆发“茉莉花革命”,得益于国家充足的石油收入和外汇储备,阿尔及利亚经济继续保持连续高增长,稳定了国家局势。然而,阿尔及利亚国家经济仍过分依赖石油,出口结构非常单一。石油出口占全部出口的97%,石油及相关产业也占GDP的55%以上,仅国家石油公司SONATRACH一家企业的产值就占GDP的45%左右,[8]209所以历次石油危机对阿尔及利亚石油工业的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随着2014年6月全球油价开始下跌,阿尔及利亚财政状况出现恶化,油气产量和出口不断下降,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收入从2014年的603亿美元降低到2015年的357亿美元,降低了41%;原油每桶平均价格在2015年为52.79美元,比2014年降低了47%;外汇储备在2013年12月达到了顶峰,为1 940亿美元,2015年末下跌到1 530亿美元。[2]

除此之外,阿尔及利亚原油和天然气总产量的降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SONATRACH公司的腐败问题;政府对新的生产项目审批迟缓;在新项目中缺乏对外国企业的财政鼓励,进而导致外国投资的不足;石油领域基础建设落后、技术不成熟;矿产勘探开发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国内油气消费增长。再加上2013年以来北非和撒哈拉地区武装组织等极端恐怖势力对阿尔及利亚油气生产进行破坏带来的安全风险,也门、叙利亚、利比亚等地区危机的持续,严重影响了区域间能源的开采、运输以及阿尔及利亚与域外国家的能源经济合作。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SONATRACH公司尝试制定新的发展计划,阿尔及利亚政府则着手重修能源方面的法律法规,提供更为优厚的投资政策。SONATRACH公司规划了2030年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提出了“2030年计划”。该计划要求到2030年将公司建设成为世界第五大国家石油公司,并着重指出要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效率。2016年8月,阿尔及利亚出台了新《投资促进法》,重新制定了各种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简化业务手续,最大限度地为投资者提供支持和便利。此外,2019年底阿尔及利亚政府通过了一项能源法,涉及税收优惠政策和减少行政审批流程等问题,规定了一系列有吸引力的合同条款,招投标程序更加透明化,并承诺将努力规范国家石油工业,消除一切影响外资进入国内的官僚主义和行政壁垒,开放阿尔及利亚的能源市场。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给阿尔及利亚油气行业带来巨大压力,SONATRACH公司快速适应了新环境,降低国内化石燃料的消耗,继续吸引外资。为应对未来不断增加的出口和国内需求以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阿尔及利亚必须增强其生产能力,提高石油产量以增加财政收入,认真完成石油工业领域既定的目标和各种计划。

5 中国与阿尔及利亚的石油合作现状及前景

5.1 中国与阿尔及利亚的石油合作现状

中国和阿尔及利亚的能源合作始于21世纪,随着两国政治关系和双边贸易日益加强,中阿在石油和石化工业合作领域结出了一批批硕果。其合作内容主要为:油气的勘探开发;石化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和技术服务;参与化工厂技术改造和扩建工程;承包工程项目。由于中国国内石油资源供不应求,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因此中国对阿尔及利亚进口的主要商品是矿产资源,如原油、液化石油气、磷酸盐等。

2001年10月14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击败了西班牙雷普索尔(Repsol)公司,与SONATRACH公司签署了提高扎尔扎亭油田采收率项目的合作合同,表明中阿双边经济合作已从传统的建筑、水力等领域扩展到阿尔及利亚的支柱型产业——石油业,这是中阿经贸关系的一次重大突破。[9]36

2003年7月14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石油)与阿尔及利亚SONATRACH公司在阿尔及尔签署了阿德拉尔上下游一体化项目合同,这是阿尔及利亚自油气领域对外开放以来与外国公司合作的第一个一体化项目。该项目包括开发一个年产60万吨石油的油田和建设一座年处理能力为60万吨石油的炼油厂,并经营成品油,合同期限23年,项目总投资约3.5亿美元,其中上游投资约2亿美元,中方投资70%,阿方投资30%;中方收益分配占49%,阿方占51%。炼油厂建设时间为36个月。[10]

2005年,阿尔及利亚SONATRACH公司发布斯基克达大型凝析油厂建设招标项目,中石油下属的中国石油工程建设集团公司以最低价成功夺标,标价约合38 490万美元。这是中国石油公司在阿尔及利亚开展承包工程以来获得金额最大的项目。2006年,阿尔及利亚国家油气销售公司(Naftal)与中国和阿尔及利亚合资公司(Sonalchin)签署了公司创建协议,新成立的公司名为Naftachin,主要任务为在阿德拉尔、贝沙尔、廷杜夫和塔曼哈塞特等阿尔及利亚南部省份销售阿德拉尔炼油厂的各类油气产品。Naftachin注册资金1亿第纳尔,其中Naftal和Sonalchin分别持有49%和51%的股份。2016年11月,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中标阿尔及尔炼油厂改扩建项目,这是中阿双边务实合作在油气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

5.2 中国与阿尔及利亚的石油合作前景

中阿两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传统友谊是双方石油合作发展的重要基础。不论是在遭受殖民侵略时,还是在独立解放斗争的艰难岁月里,亦或是在取得胜利后的祖国建设大业中,中阿两国始终是相互关心、互相支持的。2014年,中阿两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关系进入了全面深入发展的新历史阶段。

中国常年需要进口原油等能源资源。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2018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称,2018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为4.4亿吨,同比增长11%,石油对外依存度升至69.8%。在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日渐突出。迫于压力,中国正在减少从美国、伊朗进口的原油量,增加了对其他国家原油的购买,而阿尔及利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中国的能源需求。中阿石油合作也有利于中国石油进口来源的多元化。

阿尔及利亚曾多次表示,欢迎中国公司积极参与阿尔及利亚油气领域的合作项目。因为最早进入阿尔及利亚石油市场的大多为西方石油公司,中国公司的进入可以起到平衡和竞争的作用。而且,双方的合作范围不受局限,不但可以在阿尔及利亚国内项目中进行合作,还可以在其它国家的石油天然气项目中合作,这进一步加强了中阿石油公司之间的交流合作。

中阿两国石油合作领域互补性强。作为石油进口国,中国关注进口安全,既需要引进投资,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改造和建设炼油厂,建设石油运输销售设施,也需要对外投资,建立海外石油供应基地;作为石油输出国,阿尔及利亚则关注出口安全,既需要为控制市场份额而投资于进口国的石油工业下游领域,也需要为保持和扩大市场而引进投资,提高石油生产能力。[9]38-39因此,继续扩大双边合作对两国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6 结 语

纵观阿尔及利亚石油工业发展史,可以看出其发展的成功之处在于以“点面交叉、重点突破、内外资结合”为核心的石油战略不断推陈出新。虽然近年来由于国际油价持续低迷,阿尔及利亚国内油气行业受到不小的影响,但其始终坚持吸引外资,通过合作不断寻找新的石油增长点,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工业化改造力度,实施能源经济多元化发展战略。此外,中阿两国的能源互补性可以助推阿石油工业的深入发展。

猜你喜欢
石油工业阿尔及利亚油气
加油站油气回收及安全环保探究
埃及球迷:是否支持宿敌?
阿尔及利亚宣布销毁全部杀伤性地雷
油气改革之于油价
催化裂化技术在石油加工中的利用
伊拉克工程技术服务市场分析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3全球主要油气发现
资本去向决定投资回报
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