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获得感提升路径

2021-11-29 03:45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满足感认同感民办

罗 丽 周 琪

(合肥城市学院 人事处,安徽 合肥 238076)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相当规模。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民办普通高校共有757所,占全国比例 28.16%,普通本专科在校生708.83万人,占全国比例23.38%。随着民办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获得感,增强青年教师的归属感,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履行教育职责,真实地感悟教育的真谛,潜心育人,对民办本科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办本科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获得感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1]。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中,“获得感”荣居榜首,成为政府文件、媒体话语与民众表达中的高频词和暖心话,成为一个兼具思想高度、情感温度与传播热度的词汇[2]。社会各界也开始发起关于“获得感”的研究和讨论,我国学者对“获得感”的研究主要是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视角出发。王浦劬、季程远认为,“获得感”是一种相对获得感,是指人们针对自身实际利益在特定阶段前后发生的变化而作出的评价,即人们基于自身所得作出的客观比较,从而产生的一种主观感受。张品认为“获得感”是指因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获得而产生的可以长久维持下来的满足感,它强调在为我基础上的一种实实在在地得到[3]。实际上,“获得感”是一个复合词,由“获得”和“感”两方面构成,“获得”是一种客观收获,“感”是获得过程或结果的一种主观体验。所以,“获得感”在实现的过程中,包含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两部分。民办本科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获得感是指民办本科高校青年教师在实现职业理想的过程中获得的客观收获与主观感受的集合,主要包括青年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青年教师从学校获得的物质与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和社会对民办本科高校青年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二、民办本科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获得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青年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不高

职业认同感源于职业匹配度、职业角色认知与职业调适能力。首先,青年教师的职业匹配度不高。职业兴趣决定着职业匹配度,也是职业发展的动力,只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才能体会到职业快乐与职业成就感。民办本科高校部分青年教师选择该职业非兴趣使然,而是迫于周围环境或就业压力,做出求“次好”而非“最好”的一种“无奈”选择。因此,他们在工作中很难更好地展现自我、实现自我,导致职业自我满足感与职业获得感较低。其次,青年教师的职业角色认知容易产生偏差。民办本科高校大多数青年教师社会阅历相对较浅,职业目标定位不明晰,对职业角色的认知容易出现偏差,很难领悟、体验到职业的价值与意义。最后,青年教师的职业调适能力不强。一方面,青年教师处于职业生涯初期,会面临各种“职业不适”的情况,如人际关系、工作压力等;另一方面,青年教师步入职场时间不长,“职业调适”能力有待提升,这都影响了青年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

(二)学校为青年教师职业满足感提供的保障不足

民办本科高校应为青年教师的职业满足感提供充足的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保障,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诸多不足。物质层面主要表现为待遇福利不高,青年教师的物质满足感较低。精神层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青年教师的职业规划、职业能力提升帮扶不够;二是制度设计与管理需要进一步以人为本;三是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尊师重教的氛围需要加强。

1.青年教师物质层面满足感较低

民办本科高校虽在努力改善青年教师的待遇福利,但不论是与青年教师对物质的“刚需”相比,还是与公办高校相比,存在很大差距。青年教师一方面处于职业生涯发展初期,各方面能力需要提升,在薪酬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另一方面对物质存在“刚需”,他们面临购房贷款压力或家庭育儿压力等。虽然国家出台政策维护民办学校教师权益,完善学校、个人、政府合理分担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机制,保障教师的福利待遇,但现实中很难落地[4]。

2.青年教师精神层面满足感有待提升

首先,民办本科高校对青年教师的职业规划、职业能力提升帮扶不够。民办本科高校为青年教师的职业规划从入职到助教、讲师、副教授等每个阶段应该具备的能力与能力培养没有形成系统化、专业化的职业辅导与帮扶,主要靠青年教师自主自觉的个人行为,对青年教师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认识惯性。目前,民办本科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育重在职业资格的基础培训与教学要求的基本技能培训,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提升培训相对较弱,对青年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层次递进、全方位的培训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其次,人性化的制度设计与以人为本的管理需要提升。民办本科高校管理团队,尤其是中层管理队伍相对比较薄弱,在制度设计上缺乏专业性、系统性,在制度制定的过程中,青年教师参与较少,很难保证制度设计考虑青年教师的自主发展。在管理中,为青年教师服务的意识与专业化的管理水平均有待进一步提升,有时存在企业化管理的思想与行为,赋予青年教师自主权不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需要加强。最后,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尊师重教的氛围需要进一步培育。民办本科高校在内涵式发展中深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重视校园文化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凝练、浸润,注重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与尊师重教氛围的培养,但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不仅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各方协同,很难一蹴而就。民办本科高校仍需努力,为青年教师精神满足感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三)社会对民办本科高校青年教师身份认同感较低

职业获得感会受到社会职业身份认同感的影响。民办本科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有益补充,其青年教师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理应受到社会的认同与尊重。然而,这种认同与尊重并未在民办本科高校教师身上明显体现出来,更多的是指向公办高校教师。在公办高校价值取向的教育场域中,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方面均是追赶者和模仿者,其教师也被这种潮流所裹挟,由教育场域延伸至社会场域,这一职业似乎也被贴上了“低人一等”的标签。

三、民办本科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获得感提升路径

(一)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青年教师需要从职业匹配度、职业角色认知、职业调适能力三个方面提高职业认同感。

1.提高职业匹配度

根据人职匹配理论,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特征,而每一种职业对工作者的能力、知识、技能、性格、气质、心理素质等有不同的要求[5]。人们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选择与之相对应的职业种类,这样才能在职业中获得成功,从而体验到职业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2.树立正确的职业角色认知

从事教师职业,就要对教育事业拥有无限的热爱,在为教育事业的奉献中不断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升华,延伸生命的长度,拓展生命的广度,沉淀生命的厚度。在教育职业活动中,由学生的成长与个人价值的实现所产生的职业愉悦感是其他物质无法替代的。

3.提升职业调适能力

一方面要提升职业能力,增强职业信心。青年教师要加强自我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实践能力与学术水平,做好个人职业规划,清晰职业目标,使个体符合职业发展的要求,这是职业获得感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职业不适的排解能力。青年教师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外界的诱惑、面对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不断提升个体的职业获得感。

(二)完善学校为青年教师职业满足感提供的保障体系

民办本科高校需要不断完善为青年教师职业满足感提供的保障体系,从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满足感。

1.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物质层面的待遇福利,完善激励机制

一是民办本科高校应在发展中树立与青年教师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使青年教师认同学校的发展,与学校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二是科学合理优化薪酬体系。薪酬体系要兼顾内部公平与外部公平,尤其是外部公平。内部薪酬不能与外部差距过大,差距过大,不仅严重影响青年教师的职业满足感,更影响青年教师师资队伍的稳定。民办本科高校可采用“小步快跑”策略,适当提高青年教师的待遇福利,让青年教师的物质需求适当满足,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满足感。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在保障内部公平的前提下,要合理拉开薪酬差距,突出个体能力与岗位贡献度。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提高优秀青年教师的激励比例,满足优秀青年教师的需求,稳定核心人才,也可以形成争先创优的氛围。四是执行国家《关于高校进一步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文件精神。允许青年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学校可以提供内部兼职岗位,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让青年教师到企业去锻炼,这样不仅多渠道增加青年教师的收入,而且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6]。

2.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精神层面的职业满足感

首先,帮助青年教师做好职业规划,提升职业能力,促进职业发展。青年教师处于职业生涯初期,对职业规划不明晰。同时,他们热切期望自身获得职业成长与职业发展,希望与学校同发展共进步。民办本科高校要帮助青年教师做好职业规划,提供专业化指导与培训,建立层次递进、全方位的培训体系,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他们的教育情怀,让个人发展与专业发展、学科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让青年教师在教学中体验教师职业的快乐与成就感,从根本上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满足感。其次,进行人性化的制度设计,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民办本科高校在制度设计时,不仅要满足青年教师的当前需求,更应注重保障他们的长远利益,注重保护他们的自主发展,以青年教师的利益与发展作为制度设计的立足点。同时,民办本科高校要加强中层管理队伍建设,提升中层管理队伍的管理能力与管理水平,确保制度设计的专业化与系统化。此外,在制度设计时应尊重青年教师参与管理的权利,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加强科学民主制度建设,凸显制度体系的正面导向作用,保障管理者与青年教师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依存的平等交往关系,让青年教师感受并享有充分的自由权利、表达权利和自我发展权利,真正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真正获得主体性地位,发挥主人翁精神,在管理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满足感。最后,培育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尊师重教的氛围。青年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有更高的精神需求,希望得到学校的认可、同事的理解与学生的尊重。民办本科高校在内涵式发展中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及和谐人际关系的营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要有意识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形成管理者服务青年教师和尊重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服务学生、学生尊重青年教师的良好氛围。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团队建设实现青年教师对学校的融入,利用教学团队、科研团队、项目团队等为青年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利用各种文体俱乐部为青年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青年教师的归属感。畅通沟通渠道,主动倾听青年教师的诉求,让青年教师的诉求得到及时反馈,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提升社会对青年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随着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权益不断得到改善,民办高校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观。2011年国家对研究生学位授权制度进行了历史性改革,有5所民办高校取得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权,这表明民办高等教育在平等发展上更进一步。由于专业硕士开展时间不长,民办本科高校需提前做好准备,这样发展空间会进一步拓展。民办本科高校青年教师相应要做好职业规划,牢牢把握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大力扶持的契机,主动适应时代发展与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学术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实现职业发展的突破。同时,青年教师需要突破固有身份认知,把民办高等教育作为一项事业,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工作,挖潜工作的积极面,关注学生的成长,增强职业成就感的内源力,从根本上提升职业获得感。

民办本科高校随着办学环境的不断改善和自身内涵式发展的不断深入,其发展空间越来越广,吸引力越来越大,这为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青年教师应通过自身努力,不断提升职业能力,提高对职业的认同感,实现人生价值,赢得社会尊重,最终拥有岗位幸福感、事业成就感、职业获得感。

猜你喜欢
满足感认同感民办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教师,独特的满足感
新中国同龄人
教育部发布民办本科教育首份“体检报告”
推迟的满足感
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工作认同感日本人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