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四力”用心用情书写新时代

2021-11-29 02:24裴晓华
记者摇篮 2021年12期
关键词:笔力眼力鞍山

□裴晓华

时下,提升“四力”,书写更多无愧于新时代的优秀作品,已经成为新闻媒体的共识。鞍山综合广播《鞍山新闻》节目的全体编采人员,以脚力深耕新闻土壤,以眼力发现万千气象,以脑力编织时代图景,以笔力传播主流声音,在提升“四力”的过程中,与时代同频共振,与新闻一道出彩,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以脚力深耕新闻土壤

提升“四力”,脚力是基础。好新闻永远在基层,只有深入春种秋收的田间地头、机械轰隆的工厂车间、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才会捕捉到带着露珠、冒着热气、抓人眼球、打动人心的鲜活素材和独特细节。

鞍山综合广播《鞍山新闻》节目在“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中,组织各路记者跑遍全市100多个乡镇近300个村落,深入基层,长期驻扎在农村、社区、工厂、家庭,以个人、家庭、企业、行业、地域发生的巨大变化为主线,以国家大政方针大环境变化为辅线,以不同时期见证人讲述为主要叙述方式,以小见大,生动讲述了40年来发生在鞍山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先后采写了《从“老三样”到智慧医疗,鞍山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从“老革新”到新农民,一家三代圆了农庄梦》《从中国的鞍钢到世界的鞍钢》《一家三代放映员,见证鞍山电影史》《商事制度改革40年,民营经济迎来发展的春天》等报道。用文字打捞那些改革开放途中的印记,用声音描绘个人和城市40年间的发展变化,全景式地展现了人们日渐富足的物质生活和丰盈的精神世界,用事实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实现幸福生活。

《鞍山新闻》节目还先后开设了《广播记者在基层》《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献出你的爱,温暖一座城》等贴近民生的栏目,要求记者每周至少下一次基层,做到凡是有新闻的地方,就有记者的脚步,就有媒体的声音。采写的《钢城居民范世赞,寻根寻到范仲淹》《25个农民抱团旅游》《解放街道的新概念饺子》等一系列充满生活气息的稿件,不仅给听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报道,也生动阐释了党的方针和路线。

二、以眼力发现万千气象

提升“四力”,眼力是关键。练就“好眼力”就是不仅要“看得见”,还要“看得准”“看得深”,既见人之所见,亦见人之所未见。这就要求记者既要吃透“上情”,胸怀全局;还要了解“下情”,找准落点。从而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找到充满时代气息的好故事。

《鞍山新闻》节目组的记者在岫岩满族自治县石灰窑镇李家堡村采访时,无意间遇到一场婚礼,新郎曾经是村里年纪最大的光棍——41岁的徐忠国。徐忠国是一位淳朴的农民,他所在的石灰窑村交通闭塞,没有村集体经济和致富产业,村民大多外出打工。徐忠国要养活年迈多病的父母,只能靠种田为生。一家人住在冬天漏风、夏天漏雨的老房子里,过着紧巴巴的日子。贫寒的家庭条件让他一直娶不上媳妇,久而久之,成了村里的“老光棍”。2018年,鞍山师范学院扶贫驻村工作队进驻石灰窑村,为徐忠国量身打造了“养溜达鸡”的脱贫项目,从此改变了徐忠国的命运,他不仅脱贫致富,还解决了个人“老大难”问题。了解到这一来龙去脉后,记者意识到无意间抓到了一条好新闻。因为2019年是全国贫困县——岫岩满族自治县脱贫摘帽的关键一年,徐忠国的生活经历生动反映了鞍山精准扶贫的成果。记者当场采写了录音新闻《老徐今年喜事多,脱贫之后又“脱单”》,成为“小切口反映大主题”的佳作。正是凭借独到的“眼力”,记者才能在看似寻常的事件中,看到事件背后所包含的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从而由点及面、由表及里,通过生动鲜活的新闻报道,记录时代发展、反映社会进步。

三、以脑力编织时代图景

提升“四力”,脑力是根本。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如何才能精准甄别、充分挖掘、破解难题、推出精品?这离不开脑力的锤炼。2019年年初,鞍山出台《中共鞍山市委关于深化城市活力建设推动鞍山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决定》,通过全方位动员、全员参与、全要素激活,加快实现鞍山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为了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鞍山电台《鞍山新闻》节目策划了10组大型系列报道,其中《四度鞍山》《盘活城市之门,打造美丽南沙河》《夜经济成为“热”经济》《半个世纪沙海搏斗,让绿色成为信仰》《写好教育的本色之书》《打造现代物流的“升级版”》等一系列有深度、有力度、有热度的新闻报道,全方位展示了鞍山在增强城市发展活力方面的重要举措和显著成果。

四、以笔力传播主流声音

提升“四力”,笔力是保障。一篇报道能不能打动受众,离不开选题和内容,也离不开写作、编辑等新闻表达的功底。同样的采访内容,不同的笔力表达取得的宣传效果有天壤之别。这就要求编采人员拥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政治修养,还要有创新意识,掌握新闻传播的“十八般武艺”。

共和国“钢铁长子”鞍钢历时五年的扭亏脱困取得胜利,这场事关国计民生的持久战,引起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如何给这个重大的新闻题材选择一个不同凡响的表述方式?记者在数万字的新闻素材中,先后选取了“老工业基地浴火重生”“供给侧改革”等主题,都被编辑一一否定,认为该篇报道还有提升的空间。最后主创人员数易其稿,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嘱托鞍钢老国企“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切入点,集结了“供给侧改革”“钢铁长子的担当”“老工业基地浴火重生”等重量级新闻元素,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最终以“扭亏践诺,‘钢铁长子’完成总书记考卷”扣题,使新闻作品实现了角度、高度与深度的完美结合。录音报道《扭亏践诺,“钢铁长子”完成总书记考卷》播出后,为老工业基地走出困境树立了样板。

五、结语

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提升“四力”永无止境,作为新闻人,只有不断充电,勇于创新,拥有坚实的脚力、明亮的眼力、睿智的脑力、深耕的笔力,用心用情书写新时代,才能不负肩上的责任,不负伟大的时代。

猜你喜欢
笔力眼力鞍山
入木三分
鞍山烈士纪念馆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眼力大搜索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提高科技报道工作水平——人民日报如何做好科技报道
考眼力
考眼力
等比数列前n项和(一)教学纪实
眼力小侦探
鞍山“网格式”服务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