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记者的转型策略

2021-11-29 02:24□江
记者摇篮 2021年12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广播民众

□江 媛

随着科技进步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途径都在发生质的变革,对传统广播电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在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的当下,广播记者如何顺利转型和持续发展,如何由单一角色转为复合角色,如何紧跟新媒体时代步伐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满足新媒体时代受众需求,已经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广播新闻记者必须不断探索发展新思路、新方法,积极在各方面进行转型重塑,拓展工作空间,才能为广大民众带来更有价值的新闻报道。

一、向产品生产者的方向转型

1.转型基本思路

传统媒体时代主要是将广播、报纸、电视作为传播载体,信息传播形式单一,因此这一时代的媒体主要是注重获取、创作和传播新闻,是强调“内容为王”的时代。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形式新颖多样、内容丰富的新闻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传统媒体更应顺应新媒体时代发展趋势,积极转变工作思路,调整工作方向,创新新闻产品形式和内容,不断满足民众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充分调动民众感官,进而引发其对新闻内容的关注。传统的广播新闻记者属于信息传播者,而新媒体时代下其不仅是传播者,更是产品的生产者,既要注重新闻内容品质,又要注重新闻的形式、传播效应以及用户的体验。

2.转型具体策略

①短视频传播成为传播新常态

新媒体时代下,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的新闻产品以短视频为载体,各大主流媒体新闻产品中的短视频内容,不仅包含了严肃的时政新策,也包含了很多民生热点问题,并以民众喜闻乐见和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现。以抖音等平台为代表的短视频传播,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新常态。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也顺应潮流,开通了“连云港综合广播”抖音号,以新颖的形式传递新闻资讯。因此,记者需要在短视频、直播等方面强化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才能更好地应对新时代的变化。

②创意H5传播成为传播新亮点

除了以短视频和直播等方式进行新闻传播外,广大广播新闻工作者还可以尝试创意H5浸入式的新闻报道方式,为新闻注入新的活力。以央广新闻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下,推出了大量的社交化H5;《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则推出了大量游戏化的H5,使民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很多资讯。再如201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了《央广主播朋友圈里都有啥?》《@你央广主播王小艺的朋友圈又更新啦》等场景视频H5,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广泛传播。这个节目将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相融合,用户打开H5之后就能看到新鲜的视频、清晰的图片,有仿佛置身现场的体验,更有刷新朋友圈的耳目一新的感受,所以颠覆了受众对传统媒体的固化印象。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转型工作中,广播记者应成为用户体验的设计师。这对记者在制作图表、数据分析、视频拍摄、视频剪辑、视频策划、用户思维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虽然记者并非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事事参与,但是需要加强对新媒体技术技能的掌握和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创新新闻产品,不断优化用户体验。

二、向新闻求证者的转型

传统媒体时代,广播记者的首要工作就是采集新闻信息、搜集新闻线索,对从社会各领域采集的信息予以筛选,并通过报纸、广播及电视等传统媒介来发布,但受众获得信息较慢。新媒体时代下,人人都可成为“自媒体”,人人也都具有信息发布的权利与渠道,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发布各种信息。博客、微信、微博、小程序、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在信息发布时有着更强的即时性,民众在发布第一手信息时,相较于传统的记者所具有的优势更大。由于记者不可能在每个新闻现场出现,但是数以亿计的网民则遍布各地,广大民众更强烈地意识到新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具有的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新媒体大环境下,网络信息十分复杂,真假难辨,而假新闻也充斥着网络,民众获取真实准确信息的难度增大,障碍更多,不实消息也更容易给新闻当事人带来麻烦,给民众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因此要想从诸多网络信息中淘出真金,就需要学会判断甄别、去伪存真,这也是新媒体时代记者的新任务、新使命。因此,对网络上的各种信息,传统媒体记者不可自作主张、盲目采用,应努力做到严谨筛选、谨慎求证,并进行深入调查,全面了解、掌握新闻全貌,为民众客观、真实、全面地展现新闻事实。另外,当发现虚假新闻时,应及时澄清事实真相,勇于批驳,敢于发声,做不实消息的“终结者”,不让虚假新闻混淆大众视听。同时,应深挖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和深层次的原因,不仅要了解新闻的“后果”,更要了解新闻的“前因”,新闻报道有始有终、有头有尾,努力做到不“虎头蛇尾”,不断提升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

三、向垂直领域专家角色的转型

1.做精做专,深耕新闻领域

记者要想胜任新闻工作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下,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不再单一,比起传统媒体,民众更习惯依赖快速、高效的网络搜索引擎,但现实问题是民众获取信息容易,解读信息难,所以此时稀缺的就是对新闻信息的深入解读,传统媒体记者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不断拓宽信息深度与广度。媒体要找准自身的媒介定位,记者则需要深耕某个领域或板块的报道,从而向垂直领域专家角色转型。因此,新媒体时代下广播记者的转型,需要注重对新闻的深入解读和深度报道,不断提升自身的影响力,以更好地在信息爆炸的新媒介环境下树立威望,取得公众的认可。在日常工作中应注重发扬深而专的精神,要努力在自身负责的领域中成长为专家。

2.做细做深,挖掘事件根源

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很多广播记者在新闻报道方面容易因循守旧,不能突破报道瓶颈,新闻内容极易浮于表面,报道形式也易古板生硬。在新媒体时代大背景下,广大广播记者应努力做到不人云亦云,洞察大形势,细观小变化,深挖新闻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侦探式”探索,不放过新闻事件背后的每一条线索,“地毯式”调查,独辟蹊径,努力寻找新闻事件潜在的报道价值。新媒体“快餐式”新闻虽然量多、速度快,但是消融的速度也快,内容看似丰富,但无“营养”的新闻居多,立不了足,扎不了根。广播记者要力求将每一则新闻报道做细做深,拓展报道新角度,发掘报道新思路,最大限度地凸显广播的优势,满足民众的深读需求。既要注重新闻信息的采集,又要注重新闻的深入解读与评价;既要注重对新闻现象的报道,又要注重对新闻背景的介绍,剖析新闻内在动因,做好对受众的舆论引领。

四、工作团队的重塑转型

新媒体时代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必须消退,新媒体时代下的环境更应该是多元的、包容的、开放的、共融的。而广播记者应该抓住发展机遇进行多元化转型。高品质、高水平的新闻离不开新闻团队成员的团结协作。因此,转型不只是记者个体的转型,更应该是整个新闻团队的集体转型,团队中每一位成员都要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既能独立工作,又能通力协作。传统媒体时代,采、写、摄、录、播基本都是专人专项负责,采的人不播,播的人不摄,写的人不录,录的人不采,分工明确、相对独立,但又极易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不利于新闻内容高效传播。而新媒体时代下的每位广播媒体人应力争熟悉、掌握信息生产、再造、传播各个环节的工作,实现整个新闻团队的通力协作,同时注重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广播记者的转型应结合新媒体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注重自身角色的转型,提升自身实力,在宣传报道中需要把握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规律,创新新闻报道方式,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成为有思想、有内涵、懂知识、懂技术的多面手。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广播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最早的无线电广播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