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播剧的演播要点

2021-11-29 02:24:08□薛
记者摇篮 2021年12期
关键词:演播广播剧超级稻

□薛 俏

广播剧是为适应广播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戏剧化艺术形式。作为一名广播节目主持人,笔者在工作中一直参与广播连续剧、广播微剧以及广播小说剧的演播及创作,在参与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演播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了解创作背景是首要

一部优秀广播剧的诞生离不开对创作背景的充分了解。查阅大量资料、了解相关情况是演播广播连续剧之前做的第一项准备工作。以广播剧《一颗超级稻》为例,这部剧作的切入点是几个问题:中国人如何将饭碗牢牢捧在自己手中?我们吃的都是袁隆平先生培育的杂交稻吗?好吃的东北大米究竟是怎么来的?查阅资料得知,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是2021年中国经济工作八大重点任务之一。会议强调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一系列问题让广播剧作者以“粮食安全”为切入口,以“超级稻”的培育过程为线索,以杨守仁先生、陈温福院士为原型,讲述了农业科学家如何传承信念、呕心沥血、矢志不渝地培育出超级稻,使东北从水稻种植落后地区变成“天下粮仓”。了解了创作背景,实践更为重要。基于这种理念,主创团队从作者到导演到演员多次深入农田,亲自动手尝试种植水稻,了解水稻种植方法和过程,最后用踏实和诚意换来精品剧的呈现。因此说,了解才是创作的根基。

二、调动情绪是关键

优秀广播剧的诞生离不开演员各种情绪的自由调动。

短小微剧和精品广播连续剧,剧本长度不同但制作方法基本一致。下面,就以笔者参与过的几部短小微剧为例来阐述说明。2020年疫情期间,各种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抗疫作品源源不断。笔者兼职的沈阳原创基地推出了“众志成城同心抗疫”系列微广播剧作品。其中包括笔者参与主创的三部抗击疫情主题广播微剧《教你一句东北话》《我们的新发型》和《安安》。在创作微剧的过程中,了解创作背景、声音演绎、情感表达、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因为疫情期间的特殊性,三部微剧的录音,创作者全部在家中拿手机录制完成。家中录音,缺少录音棚里演员与演员之间面对面的互动,因此,找到对象感成为演绎作品的关键。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创作背景和人物,为吃透人物性格和特点带来保障。广播微剧《教你一句东北话》的演员中有两位来自武汉。他们是时代的记录者、宣传的冲锋队。一些患者内心脆弱、无助,因此在护士的工作中,对病患的心理护理显得十分重要。微剧中,笔者饰演的就是一位来自东北的医护工作者,一个积极乐观的东北姑娘,用她“接地气”的东北口音安抚武汉患者紧张的心,舒缓病房紧张气氛。“虽身体疲累,但来自医院的领导、同事、患者和陌生人的爱像一团火温暖着我。”在武汉快节奏的工作背景下,如何表现出护士的真情实感尤其重要。塑造人物鲜明形象、充分表现出地域特色是创作的关键一环。笔者在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放弃了平时工作中惯用的普通话,而采用东北口音表达,这也和来自武汉的两位合作者产生了强烈的语言反差。东北口音与湖北方言的碰撞产生出火花,让整部微剧显得更生动、更真实,也增强了幽默氛围,给作品带来了更强的可听性。为了充分展现医患和谐关系,笔者在东北话演绎的基础上还适当地加入了笑声、语气助词,在身边没有其他演员互动的情况下,给自己创造充分的想象空间,调动情绪,增强对象感,用轻松的语气为这部短小的微剧带来轻松感觉。这部广播微剧后来还被“学习强国”平台展播。

调动情绪的关键性也在另一部广播微剧《我们的新发型》创作中充分体现。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人物创作背景介绍,笔者了解到,女主角程青是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也是一名中共党员,她1993年参加工作,在呼吸内科从业多年,积累了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丰富经验。平时工作兢兢业业,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自己患有高血压,有腰脱病史,但她没有畏惧,第一时间报名驰援武汉。她母亲身体不好,孩子14岁,都需要有人照顾,爱人负担起全部家庭责任,大力支持程青驰援武汉。为了更好地完成驰援任务,程主任还剪掉了自己的一头长发。正是有了对创作背景的充分了解,笔者通过自己的声音演绎塑造出了一个刚强果敢、雷厉风行的呼吸内科主任形象。在另一部广播微剧《安安》中,笔者饰演的也是一名积极驰援武汉的护士。通过对创作背景的深入了解,充分调动情绪,表现人物时让语气尽量真诚、语音语调平稳坚定、情绪激昂,把一个积极响应号召的护士形象用声音展现出来。

三、用心打磨是必要

以三集精品广播剧《一颗超级稻》为例,这部剧男演员居多,笔者饰演的李萍是中国超级稻之父杨守仁的助手,后来转行做行政,也是水稻专家陈温福信赖的大姐和前辈。她做杨守仁助手的时候年龄设定是20多岁,而陈温福考取研究生的时候,她已经50多岁,年龄感跨度之大可想而知。如何用声音变换来区别角色的年龄是塑造这个人物的关键。第一集里,李萍这个人物几乎是由始至终贯穿下来,与杨守仁的初次见面是在大片土地上,要求人物语言表达既要符合户外的环境又要具备她这个年龄段该有的活泼、开朗、积极、乐观,另外还要保持谦虚和适当的矜持。而第二集里人物再出现时已经50多岁,对陈温福的教导不光是严厉还要苦口婆心、软硬兼施。这对人物语感的把握要求很高,不能表面化。另外,李萍这个角色的每一次出场几乎都是和杨守仁一起,这要求两个角色的对手戏表现要拿捏自然,两位饰演者之间要有足够的默契和配合。在这种严格要求下,广播剧主创力求完美、精益求精、反复打磨,前后录制三次,开始声音里能听出来拘束感,最后角色与人物之间融为一体,拿捏准确细致。因此,细心揣摩自身和对方角色特点、用心感受、用情演绎是创作的关键环节。端正创作态度和精神,也是一部精品佳作的保证。

四、结语

总之,无论是广播连续剧还是微剧创作,深入了解创作背景、充分调动角色各种情绪、不怕辛苦反复用心打磨,做到这些,该广播剧作品一定不会太差。

猜你喜欢
演播广播剧超级稻
声入人心
——剖析有声小说演播技巧
大众文艺(2023年11期)2023-09-01 20:39:11
探析小说演播如何更好地“化为人物”
传媒论坛(2022年18期)2022-12-29 16:22:20
新时代有声演播者应该如何掌握情气声的关系
声屏世界(2021年7期)2021-11-13 03:57:35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当代陕西(2020年13期)2020-08-24 08:21:58
浅谈小说演播中的角色塑造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传媒评论(2019年2期)2019-05-20 09:44:28
2018中国广播剧年会在辽宁丹东召开
中国广播(2018年10期)2018-12-22 07:12:08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农家之友(2018年12期)2018-03-12 00:50:28
用屠呦呦精神创作屠呦呦广播剧——一次科研般严谨的艺术创作
传媒评论(2017年10期)2017-03-01 07:43:34
超级稻宜优673高产栽培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