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价值、核心内涵与实践路径

2021-11-29 02:43汪功平吴学兵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中华民族

汪功平,吴学兵

(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1]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实施纲要》,这对于全体人民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特别强调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聚焦青少年,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对于开展全民爱国主义教育,提振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激发全体人民的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引领全体中华儿女特别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厚植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学理分析,阐释其基本理论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显得尤为必要。

一、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爱国主义精神是托举我们实现伟大梦想、推进伟大事业的精神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的推进剂,也是我们抵御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的成功密码,更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必然要求。确切地说,爱国主义是任何时代都应该弘扬的主旋律,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势在必行,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伟大梦想推进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2]实现伟大事业需要我们弘扬伟大精神,也必然要求我们持续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激发我们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热情和激情。2020年是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之年,我们需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大战略任务,这一科学部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安排,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和必然逻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一项重要的艰巨的历史任务,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那样容易,是14亿多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伟大事业,需要我们每个人付出更艰苦的努力。我们要意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来之不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的来之不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要把中国梦贯穿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和始终,讲好新时代中国的爱国故事,讲清楚在当代中国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三者相统一的深刻原因,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彻底改变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中国行得通,成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社会主义何以能够救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底好在何处等问题。只有深刻领会到这些,才能增强我们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才会倍加珍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才会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从而积极投身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来,自觉担当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大任和时代责任,为实现伟大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增强为国奉献、为民服务的意识。我们坚信,在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撑和引领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必将指日可待。

(二)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抵御风险克服困难战胜挑战的必然要求

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爱国史。中华民族5000多年绵延发展的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激昂奋进的主旋律,是激励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每当中华民族处在最危急的关头,爱国主义精神总是释放出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激发出中国人民昂扬的斗志,增强中国人民战胜困难和挑战的信心。中华民族是一个多难兴邦的民族,前进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必定要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遭遇了1959—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1976年唐山大地震、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和南方雪灾、2010年的青海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以及2020年这场不期而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回顾过去,总结历史经验,我们不难得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战胜这些艰难险阻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国人民披荆斩棘、勇往前行、取得胜利的精神密码。特别是2020年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爱国主义精神力量得到了充分展现,爱国主义凝聚起了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场严峻的抗疫斗争深刻阐释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爱国主义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守望相助、风雨同舟”的集体主义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舍生忘死、冲锋陷阵、救死扶伤”的无私奉献精神。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实践中,中国人民的心灵都集体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洗礼。我们深刻地明白,爱国主义是战胜困难和挑战,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儿女更加需要用力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三)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

众所周知,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民族团结稳定和国家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也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在新时代,爱国就是要做到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成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建设者和有力促进者,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同各种破坏民族团结的分裂活动作斗争,坚决维护好民族发展的根本利益,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把对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体现在爱国的具体实际行动中。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国内外复杂严峻的形势,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无法正视中国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企图通过制造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霸权论、中国专制论、新殖民主义论、文明冲突论等各种错误的舆论观点,达到其打压、诋毁和抹黑中国的图谋,贬低和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干预和阻挠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3]因此,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面,“自觉以中华民族的整体民族利益为重,坚决与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言论与行为做斗争,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图谋,坚决反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祖国的富强、保卫国家的独立和尊严”[4]。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形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需要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如果爱国主义教育匮乏,就无法增进公民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甚至会让我们的民族遭受灭顶之灾。

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涵

任何理论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和时代表达。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它在不同时期与之相应地被赋予了不同的理论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就是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时代主题;从本质上深刻认识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性;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封闭的民粹主义,坚持既立足于民族又面向世界的爱国主义价值立场。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全面理解,传承和发扬好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时代主题:聚集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5]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当代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它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现实期待,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爱国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为亘古不变的价值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爱国主义在奋斗目标上的体现,对于当代中国人的爱国情感、爱国精神和爱国力量具有突出的凝聚和引领作用。”[6]需要指出的是,“爱国是立身之本,聚民之魂,强国之基,没有爱国主义,就培养不出国家需要的人才,不能增强民族凝聚力,也不能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7]。近代以来,由于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封建社会的衰落,曾经处在世界发展前列的中国面对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深陷民族危机,甚至走向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从那时开始,无数的仁人志士奋勇抗战,提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口号,实现民族复兴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普遍愿望。2012年1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共鸣,“中国梦”是指引全体中华儿女不懈奋进的根本动力和精神力量。当前,中华民族已经实现了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处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隘口,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我们手上,我们对革命先烈最大的告慰、对爱国主义精神最好的传承就是肩负时代和历史赋予的重任,积极投身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洪流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

(二)本质要求:坚持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在当代中国,国家和社会主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社会主义是爱国的必然归宿。”[8]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三者的有机统一。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重任作为其庄严的使命和神圣职责,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长达2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旧政权的专制统治和中华民族一盘散沙的局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使科学社会主义焕发出光明的前景,毋庸置疑,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关键作用。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就不会取得这些骄人的成就,也不会有国家今天这样繁荣富强的良好局面。可以说,“在当今时代,离开先进政党的领导,离开先进制度的依托,就不会有强大的祖国”[9]。如果脱离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在国际风云变幻莫测的全球化时代,国家就会遭遇被肢解和被削弱的风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10]事实证明,国家的命运、党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命运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爱国就理所应当地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

(三)价值立场: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的爱国情怀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封闭主义,而是立足于民族面向世界的。“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11]在对待爱国这个民族大义问题上,我们要有正确的认知和准确的判断,任何妄自尊大、妄自菲薄的狂妄心态和民族自大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的思想都是错误的。我们要注意到的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息息相关,各国是命运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国家的进步、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对外开放。事实向我们充分证明,开放带来的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封闭带来的只能是人类文明的落后。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尊重不同国家之间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尊重不同国家的自主选择权,支持各个国家走与其自身国情相适应的发展道路,要善于借鉴和吸收不同的文明形态,使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求同存异的过程中获得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真正的爱国者拥有的是一种敞亮而不是狭隘,明亮而不是刺眼的健康心态,是全球视野与意识。”[12]在人类命运与共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深爱自己的祖国和民族,更要树立一种全球意识和世界情怀,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对待人类不同文明,开放包容、求同存异、交流互鉴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只有在互学互鉴中,才能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三、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优良传统,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被弱化。在当代中国,我们更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强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新时代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既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选择。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我们提高政治站位,积极探索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化路径,不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

(一)铸就信念之魂: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可靠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指路明灯,也是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应有之义。“爱国,是一个人对国家的基本认知和朴素情感,但爱国不能仅仅是认知和情感,更应该是意志和信念。”[1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14]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积极探索中国的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又积极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也正是凭靠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华民族彻底改变了自己穷苦落后的悲惨命运,终于实现了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但是,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还有许多的“娄山关”和“腊子口”要闯,需要我们有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把个人理想信念融入到中国梦的实践中,唯有如此,才能够经受各种风险和考验,继续走好新时代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概言之,无论在何时,我们都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动摇,既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而是坚定不移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胜的信心。故此,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要把理想信念教育同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融入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实践中,从而使爱国主义真正转化成为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

(二)强化现实之基:积极深入开展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历史奇迹。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所言:“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14]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和持续奋斗,中国人民终于主宰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九大郑重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转变,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发生改变,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发生改变。我们要意识到,新时代所面临的形势、挑战、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峻,要把蓝图变成现实需要我们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开展国情教育有助于深化对当前中国所处历史方位以及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深刻认识,牢牢把握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实际,引领亿万中华儿女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认清当今时代世界格局发生的深刻变化。我国正在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是,我国仍面临着国内外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要积极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和认识国内国际发生的形势变化,深刻认识到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历史过程,前进道路上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做好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争做新时代的爱国奋斗者,推动中华民族复兴号的巨轮破浪前行。

(三)筑牢历史之根:开展党史、国史和改革开放史教育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新剂。”[15]铭记历史,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16]要深刻了解社会主义500多年的风云动荡发展史,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近现代发展史,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近100年的发展史,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辉煌发展史,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波澜壮阔发展史,不断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我国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当前所处的国情、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通过对这些历史的学习和对这些规律的把握,明白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何以成为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何以能够成功解决好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中国坚定不移地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刻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底好在哪里;为什么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从何处而来,最终要归向哪里。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饱受的历史屈辱和巨大灾难,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为挽救中华民族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我国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了解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取得的惊人奇迹,认识改革开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制胜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只有通过深入系统地学习这段历史,才能够对历史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因此,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要不断强化党史、国史和改革开放史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总之,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陶冶和哺育了无数的华夏儿女。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我们讲好中国的爱国故事、赓续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播撒爱国主义的火种、坚定爱国主义信仰,让爱国主义的热情转化为我们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让爱国主义的基因在我们的世代相传中焕发出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芒,共同谱写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崭新篇章。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中华民族
3~6岁幼儿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研究
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策略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诗歌爱国主义传统的当代性和诗人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