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莉,苗 雨
(新疆农业科学院奇台麦类试验站,新疆奇台831800)
干旱是世界范围内限制作物生产的主要非生物逆境之一,而新疆更是“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的干旱灌溉农业”地区,干旱的威胁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发展节水农业、种植抗旱作物是解决干旱、半干旱农业瓶颈的重要途径。目前,新疆昌吉州奇台县、木垒县、吉木萨尔县有大面积的山旱地、瘠薄地以及盐碱地,无法种植喜温、喜高水、高肥的作物,而青稞、白豌豆具有适应性广、抗旱性强、耐瘠薄和生育期短等特点,这给种植青稞、白豌豆提供了一定的土地面积和发展空间[1]。
由于常规种植的白豌豆抗倒伏能力差,成熟后一般采用人工收割,费时费力,当地农户种植豌豆的面积逐渐减少。针对这个问题,新疆农业科学院奇台麦类试验站通过3年的探索试验,取得了成功,并总结出了一套青稞白豌豆混种栽培技术规程。这项技术的种植模式使白豌豆通过青稞茎秆的支撑与搭架作用,发挥了分枝多、单株荚数多的优势,同时青稞利用混种模式形成的通风透光空间,增加了光合效率,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显著提高,产量增加。豌豆具有固氮作用,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豆科与禾本科作物混种,因植株高矮、叶型、株型需光特性各不相同,能充分利用空间,更加通风透光,相互促进生长,从而实现高产高效[2-3]。
青稞白豌豆混种模式在新疆干旱地区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这项新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给传统农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一是防止白豌豆倒伏造成减产;二是成功解决了白豌豆不能机收的难题,联合收割机一次性收获,不仅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还节约收获成本70%。
为更好地加强青稞白豌豆混播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特制定如下技术规程。
本文件规定了青稞白豌豆混播的产量指标、播前准备、田间管理栽培措施、收获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昌吉州东部区域年平均气温大于1℃,大于10℃有效积温2 600℃以上青稞白豌豆混播的生产。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393—201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 5084—2021《农用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2—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T 10460—2008《豌豆》
GB 15618—2008《土地环境质量标准》
GB/T 15671—2009《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因其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4]。青稞分为白青稞、黑青稞、墨绿色青稞等种类。
豆科白豌豆属草本植物,各部光滑无毛,被白霜。根系较发达,茎圆柱形,双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或椭圆形,花白色或紫色,花萼钟状,花冠蝶形,荚果圆筒形。
将2种或2种以上作物种子掺匀混合后播种在同一块地。青稞混播白豌豆,白豌豆缠绕在青稞茎秆上可防止倒伏,便于机械收获,降低损失,减少劳动成本。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 5084—202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618—200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要求空气清新,水质纯正,避免工业、农牧业生产及其他因素对大气、土壤、水源造成污染。
青稞产量:120 kg/667 m2。白豌豆产量:150 kg/667 m2。
5.2.1 壮苗要求。青稞壮苗标准是:根系发达,叶色深绿,幼苗茁壮,分蘖能力强,长势旺盛。白豌豆壮苗标准是:叶大而厚,叶色深绿,根系发达,茎短粗、节间紧密。
5.2.2 产量结构。青稞(如甘垦6号):基本苗4万~5万株/667 m2,有效穗12万~15万个/667 m2,穗粒数21.4~22.0粒/穗,千粒质量47.8 g。白豌豆(如天山白):基本苗5.5万~6.0万株/667 m2,结荚数22万~24万个/667 m2,荚粒数4~5个/荚,千粒质量160 g。
青稞应选用株高高于白豌豆、早熟、分蘖力强、抗病、抗倒伏、优质、高产品种,如甘垦6号、2013J/207等;白豌豆应选用株高适中、早熟、抗旱、抗病、优质、高产、适应性强、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如天山白等。还应考虑选择青稞和白豌豆成熟期基本一致的中早熟品种。
6.2.1 种子精选。采用专用种子精选设备分级精选,确保种子的质量。
6.2.2 种子质量。青稞种子质量要达到种子分级2级标准以上,种子纯度≥99%,净度≥99%,发芽率≥85%,种子含水量≤13%。白豌豆种子质量要达到种子分级2级标准以上,纯度≥95%,杂质总量≤1.0%,其中无机杂质≤0.5%,种子含水量≤12%。对选用品种的种子质量,青稞应符合GB 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的要求,白豌豆应符合GB/T 10460—2008《豌豆》的要求。
6.2.3 种子处理。播前使用种子包衣剂进行包衣或使用农药拌种,种子包衣按照GB/T 15671—2009《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规定执行,种子拌种按照GB 8321.2—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规定执行。采用包衣剂机械包衣,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杀菌,按照种子质量的0.2%进行拌种;可选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杀虫,以用量200~400 mL/100 kg进行拌种。
6.3.1 选地。水地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地块。旱地选择土壤耕层深厚、地势平缓、肥力较高的地块。
6.3.2 轮作倒茬。选用前茬为玉米、马铃薯、油菜等作物,与其他豆类作物轮作达到2~3年的土地为好,切忌与豆类作物连作。
6.3.3 整地。前茬收获后及时翻耕,深耕20~25 cm。整地时要做到“齐、平、松、碎、净、墒”6字标准。
6.3.4 施底肥。结合秋翻施入腐熟的农家肥2 000~3 000 kg/667 m2、磷酸二铵5 kg/667 m2、硫酸钾5 kg/667 m2作为底肥,缺少农家肥的地块施入磷酸二铵15~20 kg/667 m2、硫酸钾5 kg/667 m2作为底肥。
根据品种特性和昌吉州各地区气候条件视具体情况而定,适期早播。5 cm土层平均地温大于5℃时为适宜播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
采用机械混播。
将青稞和白豌豆按质量比1∶2的比例进行混合播种,青稞5 kg/667 m2、白豌豆10 kg/667 m2。播种深度在3~5 cm。
采用分层播种机条播,行距15 cm,白豌豆株距4~5 cm,青稞株距2~3 cm。
精量播种,要求播量准确、下种均匀、播深一致,不漏播不重播,播行端直,覆土严密,镇压严实。
播种后出苗前,遇雨后要及时破除板结,以确保及时出苗。
在青稞3叶期前、白豌豆苗高5 cm时,及时进行机械中耕松土,中耕深度为6~8 cm。
应选用唑啉草酯60~80 mL/667 m2防除禾本科类杂草,灭草松100~150 mL/667 m2防除阔叶类杂草。药剂的选用应符合GB 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GB/T 8321.2—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规定。
青稞拔节孕穗期、白豌豆开花期根据苗情、地力、天气情况追施尿素5 kg/667 m2,苗弱、肥力较低的地块追施尿素10 kg/667 m2。旱地可在雨前追肥。
新疆青稞常见病害为黑穗病,虫害有金针虫、负泥虫、蚜虫;白豌豆常见病害有根腐病、褐斑病、白粉病、褐纹病等,常见虫害有蚜虫、潜叶蝇、豌豆象等。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性好的青稞、白豌豆品种,进行种子包衣处理。2)合理轮作倒茬,避免连作。3)加强田间管理,重视前期预测预报和防控。4)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一般采用吡虫啉防治蚜虫;阿立卡防治金针虫和负泥虫;阿维菌素乳油防治豌豆潜叶蝇。病虫害防治用药应符合NY/T 393—201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要求。
山旱地整个生育过程靠自然降水来满足植株对水分的需求,不进行人工灌溉。有灌水条件的地块,应及时浇好出苗水确保全苗,青稞拔节孕穗期、扬花期及灌浆期,白豌豆开花期、结荚期及灌浆期等生长发育关键时期应根据长势适度灌水。灌水应符合GB 5084—2021《农用灌溉水质标准》规定。
青稞和白豌豆成熟后收割机混合收获,再过筛进行分离。
8.7.1 青稞收获。适宜的收获期以蜡熟末期为宜,以蜡熟末期80%~90%穗色转黄,籽粒变硬时收获。8.7.2 白豌豆收获。当全株80%以上豆荚变黄,籽粒与荚之间白色薄膜消失,籽粒呈现出该品种特征时,及时收获。
建立青稞、白豌豆生产档案。应详细记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病虫草害的防除、收获等情况,并保存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