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凌
近年来,我国中央及地方电视台制作了多档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人文节目,例如《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甚至一些真人秀节目如《奔跑吧,兄弟!》也开始以我国传统文化为主题来制作节目。基于传统文化而制作的人文节目,不仅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明生活,给人们带来更多类型的电视节目,而且有利于加深人民群众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让社会大众重新体会和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新传播环境下,我国电视人文节目积极传播传统文化有利于转变当前过度化的娱乐化风潮,帮助年轻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例如央视前几年推出的节目《朗读者》,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浮躁的心灵也安静下来。再如《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学习古诗词的热潮,无论是学生、青年人还是中老年人都积极重温我国优美的古诗词,用优秀文化来陶冶情操。
电视台制作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人文节目,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鼓舞受众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如今,众多以我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电视人文节目,均以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目标,不断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积极传播我国传统文化,会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注入力量,充分突显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
在新的传播环境下,我国电视媒体在围绕传统文化制作人文节目时,可对我国历史文化遗迹进行深度报道。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发展历史的国家,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中留下了众多历史文化遗迹,虽然时间跨度非常大,但是这些历史文化遗迹却历久弥新,仍然能够给社会大众带来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
例如,近些年来中央电视台播出《二十世纪中国考古重大发现》《国脉——中国国家博物馆100年》《如果国宝会说话》等多档人文节目,这些制作精良的优秀节目都围绕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展开,旨在将这些历史文化遗迹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内涵向社会公众进行展示,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重新审视和重点关注历史文化遗迹。从中央电视台这三档优秀节目中可以看出,电视媒体在选择以我国传统文化为主题来制作人文节目时,通常会聚焦某一个点或某几个点,并不断挖掘其内在价值,尤其是在中华文明不断延续和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向观众展示历史文化遗迹背后所蕴藏的深邃历史及精彩故事。
从近些年我国电视媒体制作的传统文化主题的人文节目中可以看出,早期播出的一些节目形式过于僵化,对观众的吸引力较差,但是随着制作经验的不断丰富和制作水平的不断提高,节目形式也更加灵活,内容更加丰富,并且也更容易吸引观众注意力。造成这种改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打破常规形式,借助一线明星的粉丝效应来获得社会大众的关注。
第二,通过改变人文节目制作的形式和呈现的方式来博取人们的关注。例如,中央电视台一档收视率很高的人文节目《国家宝藏》,一改传统的叙述式呈现方式,利用舞台剧的形式讲述国宝故事,邀请明星作为国宝“守护人”。
第三,电视人文节目也在积极适应和充分利用当前的新传播环境,不再仅依靠电视作为传播的主要方式,而是充分利用电视、微信、微博平台、网络直播平台等多种传播媒介,扩大节目影响力。例如,中央电视台的《国家宝藏》节目,不仅在电视上播出,还通过微信公众号及微博传播,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观看节目。此举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观众可以比较便利地获取到节目相关信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传播媒介喷涌而出,对加快信息传播速度和提升信息获取的便利性作出巨大贡献。所以在新传播环境下,传统电视媒体要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并且充分利用多种传播媒介积极扩大人文节目的影响范围。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观众不但可以在电视上观看,也可以下载“央视影音”APP观看。除此之外,为延续节目的社会影响力,栏目组也在微信、微博及央视官方网站上设置了讨论互动区,广大网友可以发表个人意见,并与其他网友互动交流。
再如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节目组会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及官方网站上及时更新节目动态,还将节目精彩内容制作成3-5分钟的短视频,观众只需用较少的时间就能熟悉和了解每期节目的主要内容,从而大大提升了节目传播速度。《经典咏流传》节目组还在官方微信号上发布文章,引导网友积极评论和转发。
综上所述,近年来以我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电视人文节目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电视媒体应当继续坚持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创作灵感,展现传统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