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亭
随着媒体技术的成熟运用,新媒体和自媒体进入新闻市场后,加速了新闻资源的挖掘与加工,使得新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媒体融合环境下,新闻工作者必须适应环境变化,不断创新和改进采访与写作方式,使采访和写作进行有机融合,以提高新闻的质量和时效性。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善于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深入挖掘这些信息背后的价值,从而将其加工成更优质的新闻。在此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应充分结合受众的兴趣、喜好及习惯,从社会上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中挖掘新闻线索和提炼新闻内容。然后依托自身过硬的新闻分析能力、采访沟通技巧、扎实的写作功底及丰富的新闻制作经验,保证新闻信息采集、整合、撰写及加工的质效,从而在第一时间将新闻信息推送给受众。
1.做好采访准备,明确采访思路。从技术层面来说,媒体融合给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但这并不意味着新闻工作者可以采用“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开展采访工作,而是要进一步加强采访部署与安排,以保证采访工作有序、顺畅地进行。比如在发现新闻线索后,新闻工作者需要结合该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对事件进行分析。在采访之前,新闻工作者需要深入了解受访者的年龄、职业、经历、文化程度及性格,制定有针对性的采访计划。此外,新闻工作者需要明确采访思路,确定新闻内容的风格及介入角度,然后理清、捋顺思路,制定详细的采访提纲,准确把握采访要点,确保提出的问题精准到位。
2.针对不同的人和事采用不同的采访方式。就现实而言,当前很多新闻工作者没有及时转变工作思维,依然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开展采访工作,导致采访过程过于单调、呆板、无味。因此,新闻工作者需要转变工作思维、更新采访方式,针对不同人、不同事,采用不同的采访方式,以提升采访效果。比如记者想要采访一名医生,了解当前某一领域的医疗发展水平,那么记者首先要了解医生的工作内容与职责,掌握该医生的性格、学历及情绪特点。尊重和理解医生,多使用一些温暖的语言和动作,以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拉近与医生的距离,促使其说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采访中要多采用一些亲切的语言和关切的动作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3.保证采访内容的真实性、时效性。采访工作直接关系着新闻作品制作的质量,只有充分发挥采访的价值作用,才能制作出高品质的新闻作品。通常情况下,衡量新闻是否有价值的标准取决于其内容的真实性、时效性及重要性。特别是在媒体融合时代下,新闻的传播途径和人们收看新闻的方式更加便捷,人们对新闻价值的判断有了新的标准,对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时效性及重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适应媒体融合环境,快速对新闻事件作出反应,拉近新闻与受众的关系,以产生更大的传播效果。在判断新闻价值标准时,新闻工作者要从大众需求出发,在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迎合大众胃口。
1.改变固有的写作习惯。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写作效果应具有舒适感,能给受众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改变以往模式化的写作习惯,加强文章布局设计,合理架设文章结构,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比如在进行新闻写作时,要顾及受众阅读时的情绪,尽可能地多用常用字,利用流畅、精练的短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增进新闻阅读体验。此外,为了提高新闻传播效果,新闻工作者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科学地使用一些网络语言,以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
2.更新写作形式。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要求新闻工作者适应交流方式的变化,及时转变写作思维,加强对图片、音频、视频及网络流行语等元素的使用。因此,在进行写作时,新闻工作者要善于从大众的视角出发,思考如何提高大众的阅读兴趣,将图片、音频、视频及网络流行语进行有机融合运用。比如,在采写趣味性较强的社会新闻时,新闻工作者可结合新闻事件内容,搭配一些搞笑的漫画图片,使用当前比较流行的网络语言,以提高新闻的感染力,吸引受众的眼球。
3.锤炼写作技巧。为了保证新闻制作的质效,满足不同类型平台的新闻受众需求,新闻工作者需要加强对写作风格及形式的创新研究,围绕媒体融合要求,加强新思想、新知识及新技能的学习,以不断锤炼自身的写作能力。比如不同于传统纸媒的“长篇大论”,微博、抖音、快手等媒体内容要“短小精练”,能够用几句话点明主旨内容,吸引受众眼球。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根据这些媒体受众的新闻需求提炼写作方向,熟练运用语言使用技巧。通过将新闻内容压缩成简讯、利用醒目的标题吸引眼球、用最简练的语言概述新闻内容,来阐明事件的前因后果,制作出受众喜欢和认可的新闻。
综上所述,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的途径日益多元化,使得大众对新闻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大众需求,提高新闻作品质量,新闻工作者必须适应媒体融合环境,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和写作能力。通过做好采访准备工作、合理使用采访方式、改变固有写作习惯、更新写作形式、锤炼写作技巧、促进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创造出大众喜爱的新闻作品,以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