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农业科学院 李乐
农药是一把双刃剑,利弊极为明显,利在于能保障农产品收益,弊在于农药残留给食用者健康带来很多安全隐患。怎样有效降低农药残留是新型农业种植业技术中很重要的一环。
农业发展作为人口稳定增长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后盾,是国家的基础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也无时无刻不在优化改革,在集约化发展的道路上,农业生产开始大量运用农药、化肥,直接导致环境污染,间接使食品安全问题浮出水面。近年,食品安全类事件逐年增多,严重影响种植业的稳定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和农产品质量问题不容乐观,直观表现上有很多例子,如种植业中大量无节制地使用化肥,这虽然能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是弊端也尤为明显,既让农作物有化学残留,又会使环境随着雨水或者灌溉污染环境。重金属问题多存在果蔬中,这些重金属主要是来自废气废水的排放,城市周边的农产品大多都会铜汞元素超标。最后是大多数农作物都面临的问题——土壤污染,很多有机肥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真菌甚至寄生虫,导致农产品污染,在加工过程中很多添加剂和抗生素让农产品再次降低安全系数。
想要有效解决农药残留对农作物污染造成的影响,就要从源头了解农药残留。农药残留主要是在种植过程中,农作物使用农药后造成的作物植体内、土壤内、环境中残留的药物和有毒物质。大部分农药都会随着日照和雨水洗刷消失,但是成熟的农作物基本都会留有些许农药的毒性,来源于土壤及生长环境污水大气等,长时间食用这些农作物对人的健康安全会造成很大的隐患,新型农业种植业技术有效处理解决农药残留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种植业想要有效降低农药残留,首先,需要选择较低残留的低毒性农药,从根本上减少农药的滞留,在功效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保障能够灭虫。其次,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针对性选择农药,且控制用量和使用次数,在不改变农药浓度的前提下达到预期效果,这样既保证产量和农作物健康生长,又降低田间农地的农药使用量,从而有效控制农药残留。
如果想要减少农药残留问题,在种植期间一定要遵照安全间隔期,严格把控最后农药喷洒时间和收获时间的间隔,保障在这个时间段可以将农药残留降低到最低。作物在不同生长期、不同地域、不同的雨水和日照环境对农药的分解速度各有不同,不同农作物的安全间隔期也不尽相同。所以,农药的施用一定要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使用。因此,从末次农药施加到收获期,其中的时间间隔一定要比规定安全间隔时间长,以此保障农药的完全分解,使农作物食品安全达到标准。
在种植过程中加快农药的分解速度可以有效降低农作物药性残留,具体实施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物理方式。方法是疏松土壤,将农作物根部的农药残留分散降解,让土壤更多接受光解和雨水充分冲刷,进而降低农药的残留。另一种是化学方式,在土壤中注射化学物质加快分解农药残留。另外,要严格检测抽检农作物样本,不定期不定时抽查检测,一旦发现问题,追根溯源,找到解决方式。
减少农作物药物残留,可以通过改进传统的施药设备来达成预期效果。例如,小雾滴施洒这种方式覆盖密度大,在外界因素如湿度、温度、风速等条件的影响下会使农作物残留药性,这时就可以改进多样化防飘技术,降低农药残留、改进设备喷头、防治药物飘散等。同时,可以多使用生物农药进行生物防治,例如,白僵菌或者植物性农药生物碱这一类的杀虫剂都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并且达到无农药残留。
农药的滥用和残留无论是对环境的污染还是对人体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为了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降低农药残留,保障食品安全。